3

iPhone 13 的「刘海」变小了,也变强了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42324867347213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iPhone 13 的「刘海」变小了,也变强了_详细解读_最新资讯_热点事件_36氪

iPhone 13 的「刘海」变小了,也变强了

爱范儿20小时前
FaceID 已进入 2.0 时代。

关于新 iPhone,每年都有各式各样的传闻。「刘海」的尺寸一直是传闻的重点关注对象,就在 iPhone 13 系列发布会的第二天,网上就冒出了 iPhone 14 会采用「打孔屏」的消息。

v2_1c35a1a21c2b472886d80c48f00155e5_img_000

「打孔屏」的 iPhone 14 渲染图。图片来自:JonProsser

处于真全面屏时代黎明前的黑暗,打孔屏、水滴屏、刘海屏花样繁多,而我们都希望处于行业顶端的苹果给出一套美观、安全、实用兼顾的方案。

v2_00cf7414ac614668bb2e61b2b2da5c32_img_000

只是实际之中,从 iPhone X 就引入 3D 结构光的 FaceID,原地踏步了四年,体积、易用性、安全性均有些停滞。

后续利用 Apple Watch 解锁 iPhone,并非是 FaceID 的提升,而更像是利用了生态优势。

v2_69d5cf9269c3435281b3ae2eaf12dc61_img_000

左:iPhone 13 Pro Max,右:iPhone 12 Pro Max.

四年过去,到了 iPhone 13 这代,「刘海」终于小了,不过功能上并未改变。此前传闻的「精度提升 2 倍」、「可以口罩解锁」等特性都未出现。

因此除了「美观」外,并未有实质性的提升,对戴口罩解锁仍然不友好,怎么看 iPhone 13 系列上的 FaceID 都像是挤了一管牙膏,增加了一个卖点而已。

v2_df9be21092254446b3fb45b30a2f807c_img_000

iPhone 13 把 FaceID 内元件排列组合了一下

在 iPhone 13 系列发售之后,著名拆机网站 iFixit 就上传了详尽的拆机报告。总结起来就是,集成度更高,省下来的空间都给了电池和摄像头模组。

v2_452b3d5431e74bc79a26c13de5570823_img_000

iPhone 13 Pro Max 的 FaceID 模组。图片来自:iFixit

而在正面顶部的「刘海」变化十分明显,体积缩小的同时,元器件的排列也改变了位置,听筒上移,不再集成在屏幕上,理论上更换屏幕也更为容易。

反过来,听筒的更换变得会复杂,固定螺丝被主板压着,因此必须移走主板才能完整取出听筒。

v2_ba24066b0eb24aca82918789c08427f2_img_000

上:iPhone 12 Pro Max 的 FaceID 模组,下:iPhone 13 Pro Max 的 FaceID 模组。图片来自:iFixit

另外,屏幕盖板上还少了 FaceID 中的「泛光照明器」,它与点阵投影集成在一起,也就说 iPhone 13 系列上的刘海精简了一个开孔。

这也是刘海变小的一个直接原因。

v2_6aebc95f962d457580ef6735697181ff_img_000

在 iPhone X 上,FaceID 从左到右的元器件排列为红外摄像头、泛光照明器(与环境光传感器)、7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与点阵投影仪。

到了缩小 20% 体积后的 FaceID,从左到右精简为泛光照明器、点阵投影仪与 12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

v2_2854a2dace28463fa86f1745d0e7b0a8_img_000

FaceID 内组件排列更为紧密。图片来自:微机分

从硬件角度来看,iPhone 13 刘海体积的缩小,与元器件的集成度、排列优化不无关联。

v2_2c7f28a0a8674f2cbb7038e50e3c010a_img_000

安全性没有提升,其实是最大的进步

在「加州来电」活动中,对于更小体积的 FaceID 模块,苹果并未过多着墨,仅用了 20 几秒说明「体积变小」,「有了更多的显示面积」。

v2_f278ea9f5bfb4ab2a60ca7d8a986fe77_img_000

缩减后的 FaceID 模块依旧停留在百万分之一的安全率,但仍没能阻止它是「目前智能手机中最为安全的生物识别」。

FaceID,或者说 3D 结构光认证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大概分为三步,第一步辨别,第二步构建 3D 模型,第三步转换为数据进行比对。

v2_884b4351606d4bb6a97862de63d98f9c_img_000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3D 脸部模型的精准度。为了获取足够的脸部特征,点阵投影仪会发射出三万个定位点,再通过红外摄像机捕捉反射回来的定位点信息。

不同的定位点,经过反射回来的不同时间,来刻画精确的脸部轮廓。最终再汇成一串数字与 iPhone 里的原始数据进行比对。

v2_827b8c695b8c410098ee46df2a8e71b6_img_000

而在初代 FaceID(iPhone X 到 iPhone 12)中,为了获取更为准确的深度信息,点阵投影仪与红外摄像机它们之间的距离维持在了 27mm,因此内部的部件位置没有变化,也造就了 iPhone 上「宽宽」的刘海。

v2_e87442db2a764df69c9fc2f18c93fd53_img_000

到了 iPhone 13 上,刘海缩小,元件移位,也改变了决定精度的「27mm」,它们的距离变得更小了。

但缩小后的 FaceID 识别精度却维持不变,从技术角度来看,算是一个不小的升级。达成这个小目标一是产业链技术的升级,另一个就是 A15 Bionic 芯片的神经引擎算法。

在今年 2 月,iPhone 的 FaceID 供应商 II-VI(高意集团)推出「用于下一代 3D 传感器的高功率和高效率双结 VCSEL 阵列」。

v2_3426a8028a0140fe9d3a5149760269fc_img_000

让 FaceID 的点阵投影仪发射功率更高、准确度也有提升。另外,经过几年大量的人脸数据训练和学习,让苹果积累了很多人脸数据,进而优化了 FaceID 人脸算法模型。

再结合 II-VI 的技术升级,最终让小刘海形式的 FaceID 出现在了 iPhone 13 系列上。

v2_a33f4dd7d751426e92d2ba2a816f05d3_img_000

苹果是 3D 结构光的最后和唯一的玩家

FaceID(3D 结构光)是苹果押宝的下一代生物识别技术,相对于 TouchID,安全性更高,使用体验也更好一些。

v2_41129e622e5c41e9ab2cccfe050b8602_img_000

从 iPhone 到 iPad,再到未来的 Mac,苹果也在一步步推广至所有的产品线之中,算是苹果所推行时代的潮流。

早先 Android 阵营也有相关的结构光产品问世,但随着规避专利,对更大屏幕面积的追求,以及差异化竞争,让 Android 们纷纷转向了屏下指纹。

v2_3a5c45967d154343825588570d9879d0_img_000

苹果让 FaceID 步入市场之前,就先后收购了 PrimeSense、PolarRose 等一系列人脸识别技术相关的公司。同时,苹果的先进制造基金先后两次向 II-VI(高意集团)共投资了 8 亿美元,为其扩大规模与创造就业机会。

而与 II-VI 合作也不再仅限于 FaceID 模块,也开始合作开发 LiDAR 模块,从而提前布局 AR 眼镜等设备。

v2_e447a1321d1e4d9088e0f97f699fceb2_img_000

在苹果先进制造基金投资下,II-VI 在德州建立的工厂。图片来自:Apple

苹果先进制造基金曾经也向康宁公司提供过资金扶持,现在康宁已经成长为智能手机产业不可或缺的一家企业。假若 AR 会是下一个风口,那 II-VI 很有可能会是 AR 产业链中的「康宁」。

v2_e3ca1d7782574bb7a2f447dbe6dd0b62_img_000

通过不断的收购人脸识别技术公司,苹果获得了大量的相关专利,加上对产业链的控制,围墙越来越高,便成了围城,让 iPhone 成为现在仅剩的 3D 结构光智能手机,也让苹果成为消费级产品的唯一玩家。

v2_1b8002b1035b42cea033c8c55cdd99d0_img_000

小了 20%?但我想让它消失!

站在苹果宇宙里,这 20% 的体积缩小,可能是凝结了苹果多年的努力。

v2_1f2e5c537cac4beba87b1e9295ad6521_img_000

小米 MIX4.

而置身之外,Android 阵营有了超声波指纹解锁这种兼顾安全、效率的生物识别,也有了推向大众的屏下摄像头技术,百花齐放,让人们感受到了科技在进步。

倘若你不把 iPhone 13 与 iPhone 12 摆在一起,很难直观的感受到 20% 的缩小。据 9to5Mac 网站的读者调查,很多人认为「刘海」已经成为 iPhone 的一个标志,甚至表示苹果在刻意保留这则特性,以凸显独特。

v2_02411a39820940f583c198535c6ca8ff_img_000

但 iPhone 13 系列的刘海仅降低了 20% 的面积,也从侧面暗示了苹果保留刘海的无奈之举。

其实,同样在今年 2 月份的 WWDC 中,光鉴科技携手中兴推出屏下 3D 结构光技术,并由中兴展示样机。只是何时落地到产品层面,以及何时量产上市,还有不小的问题解决。

v2_a23eb4088806454ba1d3385f2308422c_img_000

中兴展示屏下 3D 结构光方案,宣称已达到安全支付级别,但并未透露量产计划.

按照苹果的技术储备,内部也会有很多 FaceID 的替代方案,甚至可能已经有相应的屏下 3D 结构光方案,只是它们并不成熟,加上现在 iPhone 在高端产品上一骑绝尘,会以稳妥的战略来升级与更新。

v2_bfd0c04982e2493d988327c68727859c_img_000

iPhone 13 刘海面积缩小的背后,实则有着很多的努力与技术升级。但站在当下打孔屏大行其道,以及屏下摄像头开始普及的大环境之下,苹果这 FaceID 2.0 的技术升级,虽然是 3D 结构光技术的一则里程碑,但也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进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爱范儿”(ID:ifanr),作者:杜沅傧,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