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征路,探讨新认知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268180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重⾛⻓征路,探讨新认知
今年是重⾛长征路的第三期,从赣州汇合,先后⾛了瑞⾦、长征零公⾥处中复村、古⽥、井 冈⼭、⽑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等地,经长沙回京。第⼀次时,我主要分享了神策在组织和 ⽂化建设上的实践。第⼆次时,我主要分享了⽑泽东的做事⽅法论,尤其是重视调查研究。 这次,我主要分享了最近⼤半年我对认知的⼀些思考,核⼼内容是我写的⼀篇⽂章《认知是 未来的常识》,并引导⼤家围绕这个主题进⾏探讨。因为这个话题起的好,⼤家很快就进⼊ 了状态,整个⼤巴路上,可以说⼤家没有浪费⼀点时间,同学们分别聊了⾃⼰对认知的看法 以及过去⼀年来对⾏业和业务认知的⼀些变化,我⾃⼰也是⾮常有收获。在探讨的过程中, 我对认知的思考又有了⼀些新的迭代,也把它们记录下来。
我把认知定义为未来的常识,肯定是很有主观性的,它并不是⼀个精确定义。如果泛化的来 谈什么是认知?应该说是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实事求是、格物致知就是探索认知的原则。但 作为创业者,我觉得核⼼要关⼼的那些具有重⼤商业价值的认知,然后通过⾏动,将其转化 为商业上的成功。那么,其⼀定要在未来成为常识,否则说明没有普遍性,也就没有重⼤的商业价值。
认知具有时空特性。⾸先是时效性,认知当下是掌握在少数⼈的脑中,但在未来会变成常识。⼀旦成为常识,其价值就⼤打折扣了。Elon Musk 对电动车的认知,马云对电⼦商务的认知,都是如此。其次是相对性,对⼀个⼈来说是常识,对别⼈来说可能就是新认知。对⾏业业内⼈⼠是常识的东西,往往对外界来说就是新认知。这种认知和常识的切换,往往也蕴含着价值。起码来说,要多和不同领域的⼈接触,获得⼀些他们的常识,也就是⾃⼰的新认知。有了这些常识,就避免吃⼀些亏。这些常识和你已有的认知发酵,也会产⽣新认知。
认知在⼀个组织中是如何传递的?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我对神策⾃⼰的管理理念总结, 其中⼀点就是“⽤先进的认知统⼀思想”。CEO 的认知不⼀定是最先进的思想,CEO 的认知 不等于组织的认知。对企业内的⼀个部门、⼀个⼩组来说,也是如此,其 Leader 不⼀定具 有最先进的认知。但在组织中,我们是希望能够营造⼀个让先进的认知脱颖⽽出,并得以在组织内迅速普及的氛围。让少数⼈的认知变成组织的共识,对组织外部来说,就形成了⼀种超越性的⼒量。基于此,包含三层含义:⼀、CEO ⾃⾝要不断提升认知;⼆、CEO 的认知 如何⾼效传递给团队;三、组织如何超越 CEO 的认知天花板,具有⾃我进化的能⼒。
这三个点展开来看,都是⼀个很有挑战的话题,我这⾥只能简单讲讲我思考的⼀些关键点。CEO ⾃⾝要保持开放⼼态和主动获取新信息/新知识的状态,这是⼀个认知提升的前提。CEO 的认知传递给团队时,要形成有效的⽅法,明确⼿段和预期达到的效果。⽐如全员沟通会是否能够实现全员认知对齐?那还有什么更好的形式?对组织⾃⾝来说,如何形成⼀个让认知不断涌现的局⾯?并且好的认知得以迅速拔⾼和普及?⽬前我看到的像复盘和共创这样的⽅法,都是很好的组织认知进化的⼿段。通过华为的“五看三定”、“业务领先模型 BLM” 等,都能够让认知明确化和框架化。总之,我对这三个点的思考⽬前还是开放性的,并没有形成闭环的逻辑。
如果你有认知上的⼀些不同观点,欢迎⼀起碰撞。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