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热词批判:内卷
source link: http://weiwuhui.com/8454.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内卷、卷,可能是最近两年最为时髦的一个词,可用于五花八门的场景。
毕竟,人类社会,竞争无处不在。
而内卷这个本来有特别指代的“低层次无突破”的限定,在今天网络上的使用,已经被弃之不顾了。
基本上,内卷的用法,就是竞争、激烈竞争的代名词。
卷一卷,就是争一争的代名词。
用一个词A来替代另外一个词B,本来也没什么。
但词A和词B本身都是有立场和取向属性的。竞争大体上是一个略偏正面的中性词,而内卷很明显是一个负面词汇,但它并不反对竞争,它只是聚焦于“低层次的无突破的”竞争,或者说,叫无效竞争。
在任何一个竞争哪怕是激烈竞争的场合中,使用内卷,很有一种控诉竞争的味道。如果只是玩笑话玩个梗,并没有什么。但如果不是,那就是一种滥用。
坦率讲,我非常厌恶现在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压竞争的味儿,似乎指望着一切都不用竞争才是美好的。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么?
早些时候,我问一个学生,你能不能举一个你心目中的内卷的例子?
学生举例说:有些同学,为了最后的总成绩单好看(可能为了读研可能为了求职),会去重修一些已经修完的课程,力争在这些课程上取得更好的成绩。而这些行为,造成了更多同学会选择这么做,这就是内卷。
我倒是能理解一些同学重修提高了自身成绩从而“卷入”了更多人这么干,但必须承认,此例让我这个中年人颇有些莫名之感。上个世纪我热衷于托福之时,身边也有一些同学考了好几回。彼时我们这些年轻人,从来不觉得这有何“低层次无突破”之感。如果成绩能上一台阶,获得更好学校垂青,或者是从无奖学金变成有奖学金,何来无突破呢?
我依然固执地认为,这只能说明竞争激烈,甚至可以说是惨烈。但仅凭例子本身所提及的反复刷课,并不能算内卷的本意。
关键还是在结果。
对于个体而言,重复一门课程或一次考试,并没有获得任何结果上的提升,可以视为“卷”。比如这次高考冒出来一个新闻说,有一位“最牛高考钉子户”,参加高考25年,仍无结果,其人表示明年还当再战。而他的儿子在2011年和他同场高考,现在已经研究生毕业了。
这大概可以算是一种执念和行为艺术了。虽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但好像说他卷了25年,也没啥毛病。
这是一个比较夸张的例子。而一个不太夸张的例子是,我们学院曾经有一年考研面试者(也就是笔试得到了通过)有一位是第三次冲刺,最后得偿所愿。我能说这位同学卷了两次第三次竞争胜出么?
所以,这件事变得有些怪异起来。结果是好的,你就是竞争获胜,结果是不好的,你就是在无意义内卷。行动到底是一个正面行动还是一个负向行动,看来不取决于行动本身,而在于行动结果?
那这里的变数,就未免太多了。
来看看宏观。我想,内卷应该更多用于一个比较宏观的场景,而不是个体身上。而内卷一词大行其道,究其根本,还是宏观背景。
整个社会(全球意义上)进入了一个低增长期,恐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前几十年,基本得益于互联网的诞生以及(此处删除四个字),而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相当夸张的经济增长。而在今天,至少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类似互联网这样的关键性的底层突破式的时代革命。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是“优化市场”,而不是“重新定义市场”,更不是“创造市场”。这里有一个例外,乔布斯的确重新定义了手机,极大的拓展了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但尚未有人重新定义了电脑,也没有人重新定义了汽车,哪怕造车新势力再如何敲锣打鼓。是的,到目前为止,马斯克也没有重新定义汽车。
优化这件事,总会出现不经济的时候。较低水平的优化会让人欢欣鼓舞,但到了已经较高水平的时候,需要巨大的努力才会出现一点点进步,却无法人觉得兴奋。前者的优化,属于有效竞争,后者的优化——哪怕真有些优化,内卷感不得不说,是很强的。
手机加个摄像头,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以偷拍到外星人到来为脚本的诺基亚广告时,有一种“卧槽,还能这样”的惊喜感。但当下手机摄像头动辄千万像素起,又提升了10%,so what?
这让人有一种凡尔登索姆河般的绝望和窒息:血流成河浮尸千里,却为哪般?
曾经的十年就可以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走向,到了今天,目力所及恐怕需要两三代人才能完成——甚至,依然完不成,运气不好还要负向的改变,这种落差,也就发生在不到四十年间。
但可能有一点冷血地说,人类历史上,后者才是常见的。
大潮已然退去,下一个大潮何时到来,也许明天,也明年,也许。。。但无论如何,普通人无法创造大潮。
我在上一篇热词批判中提及,在无法完成世俗的功利意义时,我们不得不回头审视自己的内心,去寻求所谓的神圣意义。
毕竟,内卷与否,还是在问:如此努力,到底为了什么?
答案有,即不内卷。答案无,即内卷。
我是一个没事喜欢翻翻书的人,我总觉得图书编辑行业,可以去寻找那种不内卷感——前提当然是,你得喜欢书。
中国的图书出版业,一年大概要出几十万种书。当然鱼龙混杂,并非真的开卷即有益。但有一说一,每年值得一看的好书还是颇有一些的。
图书出版不是一个暴利的行业,想指望这个发财比较难。但图书行业依然有一种精英主导而非UGC的习惯。
是的,精英的确容易产生共鸣,当然,也会互相不服撕上一撕战上一战——但这也属于意义的生产。
我没有做过图书编辑,想象中,在一堆内容中发现出金子,和这个时代优秀的大脑进行思想共舞,想必是很有意义感的事。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是能理解一位腾讯前中层离职跑去开书店的行动的。书店老板,需要在已经被挑选过的图书市场中再次挑选。虽然,这年头开书店真心不算好买卖,但它的确是一件,有意义感的事。
媒体业,是一个最喜欢动辄说别人内卷但自身才卷出天际的行业。
职业关系,我看互联网领域的媒体比较多一些。他们很喜欢或嘲笑或痛骂互联网公司的内卷——这是不是实情还两说,比如我就不知道一个14年估值5亿美金的中小厂现在变成了4000亿美金的超级大厂,到底内卷在哪里?
但媒体业自身,是真真正正符合内卷本意的。
他们喜欢把群访说成独家,喜欢把公司的公告截屏贴出再用文字码一遍,喜欢编造细节写点故事性十足的报告文学,至于把社交网络别人言论拼凑一下冠以“云采访”更是屡见不鲜。这个行业用不着让某些部门去背锅,本身已经溃烂如斯。
一个有趣的视角是从公关业这个高度利益相关方的管子窥过去,窥上个一两年,就知道这个行业到处都在无效竞争。
新闻媒体业,本来是一个很有意义感的行业,只是在今天,这个行业里还能提供这种意义感的媒体,已经非常少了。
但不是没有。
从意义感的角度出发,我倒是近年来开始热衷于推荐愿意的学生去优秀媒体至少转一转。既然世俗的功利意义哪里都不太能指望,找寻点灵魂中的神圣意义感,大概会安宁一些罢!
比较悲观的说,即便就内卷本意而言,是未来的常态吧。
—— 扯氮集 ——
Recommend
-
40
从网络流行词汇中往往可以看出当下的流行趋势,作为营销人当然也需要了解,并能够从其中get到营销点。但是有的“网络流行热词”可能具有双刃剑的效果,营销者需要找到其中与营销的契合点和平衡点才是。 纵观2018年网络流行词汇,不难发现,IP,游戏及主播,选秀节目...
-
10
一部豆瓣分高达8.1的职场PUA电影 | 网络热词批判系列 Posted on2020年11月20日Author魏武挥...
-
8
【亮记生物鉴定】网络热传生物鉴定31_哔哩哔哩_bilibili活动作品【亮记生物鉴定】网络热传生物鉴定31476.0万播放 · 2.9万弹幕2021-06-23 11:29:11 全站排行榜最高第1名
-
7
2020上半年网络热词大全,这半年我们都经历了些啥? 2020-06-18来源:woshizmt.cn 编辑:boss浏览量:547
-
8
2021年网络热词盘点,拿来吧你
-
6
2015年中国十大网络热词出炉!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 Android开发中文站 你的位置:Android开发中文站 > 热点资讯 > 2015年中国十大网络热...
-
3
导语:当今时代,网络热词似乎已经演变成了人们社交必备的知识,一方面网络热词有料有梗贴近用户生活而备受追捧,另一方面因网络热词本身自带流量而受到品牌的关注,成为了品牌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可以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词”不同。这...
-
5
【亮记生物鉴定】网络热传生物鉴定37_哔哩哔哩_bilibili活动作品【亮记生物鉴定】网络热传生物鉴定37384.3万播放 · 总弹幕数2.7万2022-02-01 03:51:26 全站排行榜最高第6名
-
4
2014网络热词Top30,不造的话你就太任性了 ! – Android开发中文站 你的位置:Android开发中文站 > 热点资讯 > 2014网络热词Top30,不造...
-
4
抢注网络热词当商标或面临处罚 ;小米开始在越南生产手机;奈雪喜茶价格明降实涨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