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格雷厄姆”与“查理芒格“,谁是真正的大宗师?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xueqiu.com/6832369826/18787551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格雷厄姆”与“查理芒格“,谁是真正的大宗师?

17a5ae5069d4bd743fed1533.jpg!800.jpg

格系=格雷厄姆系

芒系=查理芒格系

老读者都知道,我的投资体系是“股债平衡兼套利,低估分散不深研”。这些年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不深入研究企业呢?今天系统性地讲一下这个问题。

价值投资本身是一个狭窄的流派,这个狭窄的流派中,又分为格雷厄姆系和查理芒格系(巴菲特早期是格系,后期芒系的色彩越来越重)。简单来说,格系更看重低估值,芒系更看重公司质量。或者更严谨的说法是:格系更看重静态低估,芒系更看重动态低估。

很显然,我是纯粹的格系。格系和芒系哪个更好?我的答案很明确:

1、对于普通人来说,格系的性价比更高。不是高一点点,而是一天一地。

2、对于绝顶聪明的天纵奇材,格系和芒系哪个更好,不一定。为什么不一定?至少从已知的信息来说,芒格的收益率并没有好于施洛斯(施洛斯是格雷厄姆的大弟子,也是格系中有公开历史业绩最长的一位)

3、在资金体量巨大的时候,芒系有可能优于格系。但前提是——你不能是普通人,你得是芒格才行。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资金体量多么巨大,格系都优于芒系。没有芒格的功力强用芒格的方法,后果是灾难性的。另外,这里面说的“资金体量巨大”不是普通富豪的那种巨大,而是浑身上下随便动一小块肌肉都会冲击市场的那种巨大。如果你有几十亿人民币,使用格系的方法不会有任何问题。巴菲特和芒格共同管理的“伯克希尔”所掌控的资金体量,以人民币计超过万亿。

我为什么选择格系,普通人为什么都应该选择格系,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理由: 

1、信息传递的悖论;

2、牛熊周期的成因。

我们一个一个说。

信息传递的悖论:

我为什么不去深入研究公司呢?

我们研究一家公司,或者随便研究其他什么东西,都会面临这样一个困境:干净的信息一定是不全面的,全面的信息一定是不干净的。

什么是干净的信息?你亲眼看到的事,亲身参与的事,算是比较干净的信息。(当然,如果你问康德,他会告诉你连一手信息也是不干净的,因为人类没有直接感受客观世界的真空通道,眼睛本身就是一副永远摘不掉的有色眼镜。投资是个求存的游戏,我们暂时不考虑这么终极问题)其他的,比如别人亲眼看到的事、别人亲自参与的事、别人听说的事、别人从网上看到的事,这些统统都是不干净的信息,只不过其不干净的程度有所不同。而且不要觉得信息源离你越远就越不干净,这个不一定。如果你身边有个妄人,则他给你讲述的他亲自参与的事,反而是最不干净的信息,他从网上听来然后再转述给你的明星八卦,倒有可能是真的。

一手的信息一定是片面的信息,全面的信息一定是多手的信息。

我们获得的信息越干净,就越没用。因为最干净的信息一定是整个拼图中极其狭窄的一小块。你用一个像素点是推演不出全图的,给你一个像素极低的模糊的全图,你反而能用最短的时间知道最多有用的信息。一个房子,门前有两棵树,我靠,挨着房子的那一棵着火了!至于这两棵是什么树,是不是一棵是枣树,另外一棵也是枣树,像素太低看不清,但是发现了吗,你看不清的是次要信息,最重要的事情你已经知道了。

提问:股票的价格是几手的信息?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是几手的信息?

如果不深挖交易系统背后的运作机制,股票价格至少是个二手信息。交易所告诉你的。如果深挖就更没边了,交易所是怎么知道的?姑且说是二手信息吧。

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基本可以确定,至少是10手以上的信息。董事长是怎么知道自己的公司过去一年净利润是多少的?谁告诉他的,财务总监吗?财务总监又是怎么知道的,他不可能亲自记账,是手下的会计们报给他的。会计们又是怎么知道的?发现了吗,已经撸了三个层级,还没有接触到具体业务。信息是一层一层、一层一层、一层又一层地报上来的,这是极其不干净的信息,但它反而可以用。相比之下,一个基层业务员过去十年的全部工作日志,给到你手里,你能干什么用呢?

很多人觉得净利润这个指标很脏,其实在我看来,净利润这个指标还是太干净了,有审计机构盯着,有证监会管着,还有好多机构投资者看着,要轻微调整不难,想彻底做假还真没那么容易。我说一个世界上最脏最脏,最脏最脏的数据——GDP!所有人都知道GDP的统计是极不靠谱的,不是指特定国家,而是任何国家。也不是负责统计的人有问题,而是这种东西无论你怎么努力都是难以完善的,把全国的生产信息汇总成一个数字,本来就很扯淡。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GDP这个脏到骨头缝里的指标居然是能用的。你把世界上各个国家的GDP总量排个序,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家公认的国力排行。GDP不是最脏最脏的数据吗,不是根本不可能统计清楚吗,为什么居然能用?答案是:它胜在全面。想要用一个数字代表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GDP就是目前最好的指标了,虽然它像素极低,但至少是张全图。

为什么皇帝可以管理一个国家,早上卖豆浆的王二不行?王二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世界呀,皇帝整天窝在宫里,知道个P?没错,皇帝得到的信息,全部都是10手以上的信息(如果不是100手的话),但是相比于王二,皇帝知道更全面的信息。他知道一个半月以前,边军斩下了入侵者3000颗首级。当然,有可能是边军将领在吹牛逼,甚至有可能是养寇自重,皇帝不确定边军将领能不能信任,但他至少知道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边境上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王二知道的事,大部分和卖豆浆有关。

说回到投资,格式投资的核心要义就是:放弃对清晰度的追求,主动选择模糊但能用的信息。

格雷厄姆为什么要求安全边际?我不知道你们的净资产有多少水份,但我知道大概齐是真的,所以我要打四折买。这样即使你们注了两成的水,我也占了巨大的便宜。

格雷厄姆为什么要求分散投资?我不知道哪家公司几年之内会死,但我知道大部分上市公司在一个牛熊周期内不会死。所以我分散买,爱谁死谁死。

牛熊周期的成因

接下来谈一下我选择格系的第二个原因。通过上文我们知道了,放弃对清晰度的追求,主动接受模糊的信息,就可以得到更全面的信息。但是要知道,与清晰而片面的信息相比,模糊而全面的信息,是更容易获得的(因为模糊而全面的信息,往往是公开信息,比如上市公司的净资产、股票的市净率),那么我们通过模糊而全面的信息,也能占到便宜吗?

答案是:能!

我们知道,格系和芒系的区别在于,格系的投资者,不会努力去寻找少数卓越的公司,而是通过找到很多“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的普通公司来获得超额收益。格系投资在历史上不断获得成功,所依靠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股票周而复始地从低估到高估,然后再到低估……股票的估值就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世界各国的股市都是如此。所以,格式投资能否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继续获得超额收益,重点在于“牛熊周期”这种现象,是否会继续存在。

那么我们就必须要问:牛熊周期这种现象,到底为什么存在?是因为过去几十年的人,比今天的人更蠢吗?如果芒系投资者变得越来越多,格系投资会失效吗?

先回答前面的问题,牛熊周期这种现象为什么存在,显然不是因为过去的人更蠢,而是因为——人类就是这样一种生物。我们这种群居的灵长类动物,天然就有懒惰、从众、迷信权威的习性,人们相信一件事情,不需要充足的理由,只要身边的人也相信就可以;硬币的另一面是,人们推翻一件事,也不需要什么充足的理由,如果别人不信了,那自己也就不信了。所以每过一段时间,股市就会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共识”涨到云端,再过一阵,又因为另一种相反的“共识”跌入尘埃。

因此,只要人类这个物种,不在“器官”的层面产生进化,牛熊周期就会一直存在,至少未来几十年,我们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其实牛熊周期这个现象,并不是只在过去几十年存在,只不过在更久远的过去,很多国家没有股市,即使有股市,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也没能留下特别详实的数据。我们在历史资料中隐约可以看到一些痕迹。

比较知名的郁金香泡沫就不提了,很少有人知道,清朝在慈禧时代也搞过股市,据说也经历了两个完整的牛熊周期,后来亡国了,股市自然也没了。说到这里引申一个问题,为什么证券市场的定价是低效的,而不是完全无效的?为什么会有牛熊周期,而不是牛牛牛牛牛或者熊熊熊熊熊呢?我在这篇文章中有过详细的解释:一篇文章,看懂价值投资的全部原理

接下来说另一个问题:如果芒系投资者越来越多,格系投资会失效吗?这个问题的另一个说法是:如果芒系投资者越来越多,股市的牛熊周期会被熨平吗?

答案是:不会!我甚至怀疑,芒系投资者越来越多,可能会加剧股市的波动。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芒系的武功,其难度之高令人发指,不是谁都可以练的。普通人强练芒系武功,深入地去研究一家公司,最可能导致的局面就是:研究的结果不对,但增强了自己的信心。一个普通的从众型股票玩家,通常不敢把太多资金投入到股市里,但是一个芒系投资者,是敢赌身家的。赌身家这件事本身不分对错,芒格本人赌身家就完全合理,因为他真的是对的。

而芒系投资者增多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掌握正确答案的人并没有增加太多,但充满信心、敢下重注的人增加了很多。也就是说:如果芒系的武功被一个人练成了,那这个人存在于市场之中,肯定是会起到熨平牛熊周期的效果,但问题在于,芒系的武功练不成……

再追加一个问题:如果芒系投资者的增加,不会熨平股市的波动,那格系投资者的增加,会熨平股市的波动吗?很显然,会的!但是问题在于,格系投资者是不可能突然增多的。

我们首先要知道,相比于参与证券投资的总人数而言,无论是格系投资者还是芒系投资者,占比都是非常少的。但是,芒系投资者人数少,姑且可以认为是由于芒系武功太难学,但格系投资者人数少,一定不是难度的问题。格系投资的基本原理,所有初中毕业的人都能看懂。这么简单的方法,如果问世都快100年了还是没人学,那一定是因为大家不愿学。

为什么大家不愿学呢?价值投资这个门类本身,就很少有人愿意学。无论格系还是芒系,都是小众。为什么价值投资没人学,这个巴菲特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价值投资是个不能暴富的流派,进入股市的人都想一年翻五倍,很少有人是想五年翻一倍的。

但是为什么在价值投资的领域之内,选择芒系的人会比选择格系的人更多呢?因为芒系难在技术上,到底有多难,试了才知道。而格系难在心性上,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然后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主动选择并坚守一条平庸的前进路线,其实很不容易。

这又是一个有趣的悖论:所有普通人都可以走格系路线,但几乎没人愿意。几乎没人有资质走芒系路线,但普通人往往更容易接受芒系。

关于芒系再多说两句。国内的价投圈中,普遍认为芒系武功以“对企业的深度分析”见长,这一点显然是没错的。但我觉得很多人可能忽略了芒系武功的另一个要点,那就是“控制、影响和威慑”。其实从时间顺序上应该是反过来的,威慑、影响和控制。在芒格的投资生涯中,早期他钱不多,但是芒格本人及其家族在美国法律界的地位非常高,至少在金融领域,高到可以影响美国证监会决策的程度。

所以芒格这位股东的存在,对于被他投资的企业而言是有一定威慑力的。芒格敢于集中投资,不光是因为他看的准,还在于万一被坑了,他有在股市之外解决问题的底气。到了中期和后期,钱越来越多,芒格和巴菲特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影响甚至控制上市公司。如果投资领域也出一款类似于《三国杀》的卡牌游戏,则芒格这个武将的特殊技能,除了“全视之眼”外,应该还有“上帝之手”。很多事情,仅仅“看到”是不够的。

本文要说的内容就是这些了,最后做个简单的小结:

1、如果一个有着“芒系”资质的人,最终练了“格系”武功,这个人几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

2、如果一个仅有“格系”资质的人,强练“芒系”的武功,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

1、如果你认为自己仅有“格系”的资质,不用怀疑,你的判断基本是对的,人类这种生物往往高估自己,很少有低估自己的。

2、如果你认为自己拥有“芒系”的资质,至少拿出一半的资金按“格系”的方法去投资。不要让自己无路可退。

订阅号:破晓笔记

《投资要义》网页链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