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一个水产从业者看佳沃的潜力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xueqiu.com/3185526514/18754701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个水产从业者看佳沃的潜力

这是我在雪球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站在一个水产行业从业者的角度阐明一些观点。如果有兴趣了解水产行业,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UCN国际海产资讯(ucn-seafood)

佳沃股份绝对是个潜力股,目前的市值还不到40亿,被严重低估。挪威三文鱼企业的市值以PE来衡量,2020年是20PE,2017年是12PE。这一点上看,佳沃还没有盈利,所以没法估算。

但事实上,三文鱼企业的M&A价格远高于市值,因为所有三文鱼养殖国都在实行牌照制度,这也是三文鱼有别于其他品种的根本。如果把三文鱼比作水产业的一线城市,那么牌照就是一线城市的房产证,尤其在通货膨胀的年代,这种稀缺性资产注定要被疯抢的。

挪威一年拍卖10-30张牌照,每张牌照相当于780吨养殖容量,2020年的价格超过了2亿挪威克朗(1.5亿人民币)。智利从2016年起不再发放牌照,如果不修改法律,70万吨年产量就算是封顶了。

智利三文鱼企业估值要比挪威便宜,每1万吨挪威企业的售价是3亿美元(2021年交易价格),智利是2亿美元。佳沃有10万吨产能,它的底价就是20亿美元。

可能有人会说,佳沃这么大的盘子没人吞的下。其实不然。除挪威智利投资者外,这里还要提到日本的五大商社。日本三菱是赛马克(全球第三大三文鱼生产商)的母公司,三井物产是麦迪(智利第二大生产商)最大的股东,伊藤忠最近投资了富士山RAS(循环水养殖)三文鱼项目,住友和丸红都也有三文鱼经销业务,目前还没有在上游做投资。

日本人对三文鱼资产早已垂涎三尺,九十年代他们就尝试过三文鱼的养殖,但失败了(因为大西洋鲑对水质过于挑剔),最后不得不高价向挪威和智利购买。2014年三菱收购赛马克,花了8亿美金;三井不断增持麦迪股份,现在持股35%,如果其他股东愿意卖,全资收购不是不可能。中小企业陆续被大企业并购,可交易的资产就越来越少了。如果能抢得到三文鱼资产,伊藤忠也不会甘冒大风险去搞RAS。

全球三文鱼的市场需求增速大于供给,很多国家的人均消费量还很低,即便像美国这种成熟的市场,去年疫情期间零售需求增量也有不凡的表现。所有三文鱼企业都在绞尽脑汁提高产量,但往往受限于牌照和政府调控,佳沃从7万吨搞到了10万吨,可以说做到了很多生产商都做不到的事。

大家肯定也看到了,今年二季度三文鱼价格突破了历史的天花板,特别是美国市场,一个季度内接连出现了几个需求的高峰期。然而今年智利减产是板上钉钉的,下半年出鱼量要同比减少20%,所以下半年三文鱼市场肯定不会差。顺便说一下,2020年的疫情并非是今年智利减产的主因,政府调控才是。

佳沃今年也会减产么?我认为是会的。去年年底,AUS孵化场和养殖场的库存量就不及前年同期,去年的产量是10万吨出头,那么今年预计在8-9万吨之间。

佳沃二季度能盈利么?单从鱼价来看是可以的,但不确定的因素是运费上涨和具体出鱼量。一季度亏损1.5亿尚情有可原,因为不只有佳沃一家在亏。二季度是今年鱼价最高的季度,今年能不能扭亏,就看二季度业绩。

在三文鱼养殖领域,佳沃拥有一支很好的智利管理团队,2020年没发生过大的养殖事故,而且抗生素用量还下降了,这一点是记录在册的。

但佳沃的硬伤是成本太高了,2020年每公斤成本是4.93美元,是我见过最高的。三文鱼平均养殖成本在4.0-4.2区间,美威是4.4,被那位铁面CEO硬生生裁员降下来了;连续发生赤潮的卡曼卡,成本是4.9;挪威萨尔玛最低,是3.3-3.6,所以即便疫情期间萨尔玛还能保持相当可观的利润。

佳沃成本之所以高,是因为它把重心放在了12区。12区虽然水质优良,但交通条件过于落后,以致于鱼苗和饲料都要从1000公里的外省运过来,成品鱼再运回去,费用高且损耗大。12区的鱼苗供应一直都是大问题,如果佳沃从别人手上买,价格肯定贵的离谱。

佳沃要降养殖成本,升级或再建孵化场可能是一个关键点。这次的定增,佳沃准备发展自动化加工,当然这也是长远的考虑。

在国内市场,佳沃向3R领域进军,这是食品企业的必争之地,竞争激烈也是必然的。好在目前国内做三文鱼附加值产品加工的企业还不算多,经销商一般都是轻资产,冷库都要租,没打算、也没做好深耕的准备,所以他们只能在冰鲜三文鱼刺身市场打价格战,但我个人认为现阶段刺身市场已经饱和了。

佳沃想做强,必须认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目前二级经销商掌握了80%以上的渠道,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严重挤压。国内三文鱼比国外贵一倍以上,就因为有中间商赚差价。

这一切的根本,是源于渠道商的不专业,2018年真假三文鱼事件就是渠道不专业的体现。等渠道慢慢专业起来,就可以跟最上游供应商愉快玩耍,原产地到餐桌一步到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随着二级商被历史淘汰,未来三文鱼市场只属于供应商,甚至还会出现一两家龙头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眼下的佳沃,如同个人PC市场崛起的年代,几十个品牌逐鹿中原。但到最后呢?只剩下联想一家。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