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a16z:你想知道的关于 DeFi 的一切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hainnews.com/articles/757415822481.htm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a16z:你想知道的关于 DeFi 的一切

撰文:Marvin Ammori,Uniswap Labs 首席法务官关于去中心化金融,也即「DeFi」,有很多的炒作、议论、怀疑、困惑和兴奋之处。DeFi 是一个由基于区块链的产品和服务驱动的生态系统,以自由访问、自治和透明的软件应用取代传统的金融中介。虽然…

· 41 分钟前 ·阅读约 11 分钟

撰文:Marvin Ammori,Uniswap Labs 首席法务官

关于去中心化金融,也即「DeFi」,有很多的炒作、议论、怀疑、困惑和兴奋之处。DeFi 是一个由基于区块链的产品和服务驱动的生态系统,以自由访问、自治和透明的软件应用取代传统的金融中介。

虽然 DeFi 还处于起步阶段 (仅诞生几年时间),但其相关的经济已经非常庞大和重要:作为 DeFi 后端基础设施的以太坊在上一季度结算了约 1.5 万亿美元的交易,占 Visa 支付总量的 50%;去中心化的货币市场 (如 Compound、Aave 等) 每月发放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贷款;个人和企业使用 Uniswap 协议等平台的交易量约占到 Coinbase 的 30%。[披露:我在 Uniswap Labs 工作,该团队帮助发明了这个协议。]

由于创业者、企业领导人、决策者和大大小小的机构都对这种趋势非常感兴趣,我将试图解释 DeFi 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好处,概述未来的一些挑战,并考量 DeFi 通往主流接受和采用的道路。

但首先,是什么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a16z:你想知道的关于 DeFi 的一切

DeFi 是什么?它来自哪里?

DeFi 建立在过去十年区块链创新的三波主要浪潮之上,每一波浪潮都从 (人们对区块链) 深深的怀疑开始,然后发展到接受和采用。

第一波浪潮是由比特币 (2009 年发明) 定义的,它给了我们分布式账本 (也即区块链),旨在促进非主权数字资产的点对点转移。第二波是由以太坊定义的,它也扎根于 (与比特币) 相同的底层分布式、抗审查的架构:然而,与比特币不同的是,以太坊的本地编程语言 (Solidity) 可以用来创建任何可以想到的应用程序,这进而将以太坊转变成一台全球可访问的超级计算机。第三波是 2017 年的首次代币发行 (1CO) 热潮,该浪潮为一系列项目提供了资金,其中一些项目已经开始兑现其关于创建一个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的承诺。

DeFi 是第四波浪潮,它建立在上述这些创新的结合之上。

通过 DeFi,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易于下载的钱包来借贷、发送或者交易基于区块链的资产,而无需使用银行或者经纪商。如果他们愿意,他们还可以探索更先进的 (基于区块链资产的) 金融活动,比如杠杆交易、结构性产品、合成资产、保险承保、做市等等,同时始终保持对自己资产的完全控制。

DeFi 协议遵循一些关键标准 (特别是无须许可和透明度),这些标准反映了以太坊的价值观。以太坊是开源的去中心化软件平台,为大多数去中心化应用 (dApps) 提供基础设施。

  • 「无须许可」(Permissionless) 的特性同时面向终端用户和开发者:DeFi 应用可以服务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有互联网连接的人,无论其种族、性别、年龄、财富或政治立场。此外,任何开发人员都可以安心地在这些平台之上进行构建,因为他们知道未来没有中央权威机构能够撤销其访问权。

  • 「透明」(Transparent) 是指 DeFi 平台固有的可审计性:因为 DeFi 软件始终是源代码可用或开源的,所有底层代码永远可用于审查,所有相关资金都可进行审计。所有的交易都记录在区块链上,这使得可以方便地审查特定的交易,或者成立以投资 (甚至调查) 为目的的数据分析企业。

DeFi 的特点和优点是什么?

DeFi 的两个基本特性 -- 无须许可和透明 -- 可以转化为多个强大的用例。

降低进入门槛,减少转换成本,提供可选择性

基于以太坊的应用具有无须许可的属性,这使得能够对这些应用的代码库进行自由无缝地「分叉」(也即复制和改编),从而将创业者的进入门槛降至零。终端用户是这种创新环境的主要受益者:因为所有应用共享相同的数据库 (以太坊区块链),在平台之间移动资金是很容易的。这迫使项目在费用和用户体验方面展开无情的竞争。

这里的一个相关例子是「交易所聚合器」应用的崛起:通过使用公共 APIs,这些聚合器利用多个流动性场所,将订单拆分到各个平台,为终端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兑换率。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这些聚合商加速了 DeFi 走向最优价格执行的进程,而这一标准对于以前早期的电子化交易场所而言需要通过正式的监管才能实现。

将 DeFi 的竞争市场与目前存在的个人银行业务进行对比,后者的开户和关闭账户可能需要三天时间;或者将 DeFi 与经纪业务进行比较,在不同平台之间转移证券需要长达 6 个工作日和多次通话。再加上其他繁重的条款,这些「转换成本」(switching costs) 阻碍了消费者将他们的业务转移到其他地方,甚至伴随着劣质服务的痛苦。实际上,对个人消费者不利的是,传统金融正朝着截然相反的方向发展,自 1990 年以来,银行执照的数量以每年 3.6% 的速度下降,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

记账透明, 风险评估严谨

DeFi 中的资本储备的可审计性意味着能够实现严格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对于去中心化的货币市场和信贷设施 (允许用户获取点对点的、有担保的贷款),用户可以在任何给定时间检查抵押品组合的质量和系统中的杠杆程度。

这与当前金融体系的不透明性质形成了鲜明对比。直到 2007-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分析师和监管者才开始意识到,美国的贷款与存款的比率已经达到 3.5,是第二高杠杆银行体系俄罗斯的两倍。

协调激励机制,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使用无需信任的、可编程的托管账户 (通常称为「智能合约」) 允许 DeFi 协议在协议层面上受到保障。

例如,在 MakerDAO 系统 (一个去中心化的信贷设施) 中,MKR 代币持有者赚取借款人支付的利息。然而,在 (系统) 资不抵债或 (借款人) 违约的情况下,他们将成为主要的后盾:MKR 将自动被铸造并出售给市场以弥补损失 (偿还坏账)。这种程序性的执行产生了非常严格的问责制,迫使 MKR 持有人设置合理的抵押品和清算风险参数,因为宽松的风险管理做法会将 MKR 持有者置于 MKR 被稀释的风险之中。

与之相比,在传统金融中,当管理层犯错误时,股东会遭遇直接损失。最近对冲基金 Archego 的破产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瑞士信贷银行 (Credit Suisse) 因与 Archegos 的往来损失了约 47 亿美元,给该行的投资者带来大量损失,虽然该行的几名高管离开了该行,但他们个人并不对这些损失负责。而在 DeFi 中,直接问责制将转化为更好的风险管理。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提升的市场效率和稳健性

理想情况下,在互联网时代,资本应该像信息一样无缝流通。特别是,结算应该是即时的,交易成本应该是最小的,服务应该是全天候 24 小时,一周 7 天,一年 365 天。而我们的全球金融体系只在朝九晚五的时间 (除了周末和节假日) 内运作,这是没有效率的。

人们对现代化的结算基础设施明显存在潜在需求,正如以太坊上季度结算交易额为 1.5 万亿美元,高于 2019 年第一季度的 310 亿美元。我们最近还看到了由于缺乏即时结算而可能出现的市场混乱:由于难以满足资本需求,线上券商 Robinhood 曾一度被迫暂停 GameStop (GME) 的购买订单,而这种资本需求本身就是 T+2 结算的副产品 (T+2 结算是一种行业标准,交易通常需要两天时间才能清算)。

有效的市场还需要稳健的基础设施。区块链的分布式特性使其具有不可思议的弹性:自以太坊推出以来的 6 年里,该网络 (以及建立在其上的应用程序) 拥有 100% 的正常运行时间。但中心化的类似产品就不是这样了。即使在中心化的、既有的和 / 或被监管的情况下,这些中心化实体 (无论是交易所还是支付网络) 也可能表现出不可靠性,尤其是在高波动性时期。

这对用户的影响是非常真实的。以 Robinhood 于 2020 年 3 月突然中断 GME 股票交易为例,这使得有用户遭受损失并为此起诉 Robinhood。

全球准入,统一市场

从本质上讲,国际市场拥有更大的流动性池,能够大大降低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

今天,去中心化的交易所 (DEXs) 可以为某些资产提供比孤岛式的中心化交易所或服务提供商更好的兑换率。在股票市场,像美国存托凭证 (ADR) 这样的金融工具为进入外汇市场架起了桥梁,但却经常遭受巨大的溢价和稀薄的流动性。

当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准入时,它也可以带来更多的金融权益。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往往被排除在金融服务之外,原因是建立当地业务的成本相对于需求较高,缺乏基础设施等。但是去中心化的金融服务可以为边缘人口服务,提供保险、国际支付、美元计价的储蓄账户和信贷等服务。

在透明的共享数据库 (即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 上构建金融服务的一个好处是,所有相关的交易数据都是实时公开可用的。例如,在 Uniswap 协议中,流动性提供者 (LPs) 产生的收益可以按每秒的粒度进行跟踪。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决定如何分配资金,从而提供更有效的价格发现和资源分配,而监管者可以监控实时交易数据,以识别不法用户活动。

这与传统资本市场截然不同。传统资本市场在公司发布季度收益报告之前,投资者完全被蒙在鼓里。私有市场的状况甚至更加糟糕,公司经常篡改自己的记账指标 (如果他们决定发布这些指标的话)。很难想象投资者在面对过期的数据时能做出理性的决定!监管机构也在当前的体系中苦苦挣扎,可能要等待数年才发现不当行为,而等到发现时往往为时已晚,比如 Greensill Capital 的破产和 Wirecard 的假账事件正是最近的两个案例研究。

消除交易对手 / 信用风险,降低合规费用

基于定义,DeFi 平台是「自我托管」的:用户永远不会将他们的资产托管给某个中心化的运营商。虽然 DeFi 一开始可能会让一些人望而生畏,但 DeFi 的自我托管特性有助于消除对手方和信用风险,在传统金融中,这种风险与金融交易中一方违约或未能履行交易或贷款义务有关。分析人士估计,自 2011 年以来,通过中心化交易所 (CEXs) 损失的加密货币总价值超过 70 亿美元,原因可能是黑客攻击,也可能是运营商故意携用户资金潜逃等等。DeFi 是一种范式转变,将「不要作恶」转变为「无法作恶」。

自我托管对 DeFi 应用运营商同样有利,他们可以回避不必要的责任和合规管理费用:例如,美国 FinCen (金融犯罪执法网络) 发布的加密货币指南要求托管用户资金的公司获得货币转账许可证,这通常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那些与自托管钱包互动的 DeFi 应用可以在没有许可证的情况下运营。

获得主流采用的挑战

与任何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一样,DeFi 也面临着挑战。这和早期的互联网没有什么不同,当时的网络连接速度慢,硬件昂贵,即使是最聪明的创新者也在支持图片或视频方面受到掣肘,而如今这些已经在线上社交活动中广泛使用。

DeFi 的底层后端基础设施以太坊必须继续扩展,以支持更高的带宽需求。以太坊每天处理约 150 万笔独立交易,目前已达到最大容量,交易费用也因此飙升。

然而,扩展不能以牺牲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为代价。经过多年的深入研发,多种可扩展解决方案已经或即将上线,有望在保持其核心特性的同时减轻以太坊的负担。

需要更好的用户体验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DeFi 的入门体验仍然是难以承受的。将法币 (美元、欧元、英镑等) 转移到加密经济的过程仍然充满摩擦,法币的入场范围仍然局限于特定的地区,处理费用过高。

即使在法币被转换为加密资产之后,资产保管和钱包管理也可能是令人生畏的:必须安装专门的「钱包」来直接与以太坊网络交互,许多钱包要求用户保护高度敏感的密码、私钥和助记词,一旦遗失就没有追索权了。

然而,我们有理由感到乐观。该行业正朝着保管和钱包方面的最佳践行方向发展:例如,「智能钱包」Argent 完全避免了助记词,并为用户提供了每日支出限制,以及提供在设备遗失时的无缝「社交」恢复方式。我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币入场业务将变得更具竞争力,其费用、覆盖范围和处理时间将因此得到改善。

需要明确的监管框架

随着技术颠覆新市场,全球监管机构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仅在金融领域,监管机构如今就在处理从新银行、众筹到游戏化的股票交易 (比如年初火爆的 GameStop 股票交易) 等各种形式的金融科技。

多年来,区块链技术是一个被传统金融界忽视的领域,更不用说监管机构了。现在,监管机构正在评估该技术、市场和参与者,以决定适当的规则。他们的目标是确保用户和执法有足够的透明度;将目标对准欺诈行为 (同时摒弃他们之前认为所有基于区块链的活动都是欺诈的假设);保护消费者的自由和隐私。

然而,多年来,许多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提议的监管方式可能会扼杀之前的每一波加密货币浪潮,尽管这可能有利于消费者。相反,他们曾一度专注于负面 (比如比特币被用于进行非法融资、通过以太坊和早期的代币销售进行高风险投资),往往没有认识到更大的积极方面。

结果,有一些监管提议误解了 DeFi (包括 DeFi 不同参与者的角色和这项技术的角色),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无辜的软件开发人员施加远远超出现行法律的责任和负担。这些提议类似于试图让 SMTP 的发明者为曾经发送的每一封垃圾邮件负责,或者让 HTTP 的发明者为每一个非法网站负责。

去中心化属性

在很大程度上,「私有链」是错误地寻求早期区块链浪潮的产物,类似地,中心化的金融机构也有可能借鉴 DeFi 运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做出相当大的让步。尽管它们看起来与以太坊等其他智能合约区块链相同,但其中一些链实际上是中心化的,专注于为用户提供更高的网络速度和低费用,但同时也牺牲了无须许可、中立和不可篡改的区块链属性,而这些属性是 DeFi 价值主张的核心。尽管在每一个技术趋势中,必然会有「弱」技术形式伴随着它们强大的技术形式而出现,但这并不是所谓的弱技术形式的例子,而是误导性营销,就像披着新羊皮的老狼。

不难想象,一些传统的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大型科技公司,不去研究如何采用或整合 DeFi,而是采用误导性的或较弱的版本。虽然这些产品可能会带来效率的增量好处,但它们无法满足这项技术所能提供的全部潜力:全球性、无须许可的全球流动性准入,以及完全消除交易对手风险。

DeFi 已经存在,并且会一直存在。一些怀疑论者认为这是一场理想主义运动,注定永远被置于互联网的阴影之下。但由于其围绕结算效率、风险管理和可访问性的创新,DeFi 很可能成为金融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不仅对于加密货币,而且可能是对于所有其他类别的市场: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使用 DeFi 协议来出售门票、苹果 (Apple) 股票、猪肉期货、袜子等等,这很可能通过提供对该基础设施访问的门户 (protals) 来实现,且这些门户有着独立的监管制度和业务活动。

DeFi 不会像一些铁杆信徒可能认为的那样意味着现有金融服务业的终结 (就像互联网没有完全扼杀印刷业一样)。但是,对于传统金融服务和其它公司来说,DeFi 的机遇将在于允许它们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结构优势 -- 托管产品、大宗经纪业务、法币入场渠道、客户服务等等,同时直接从去中心化协议中获取流动性和产品。

早期的怀疑论者曾表示,没有人会使用比特币或认为比特币有价值;但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它已成为价值 1 万亿美元的资产,可以与黄金媲美,并被几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所持有。同样,批评者认为以太坊行不通,它太慢、太昂贵;而今天,以太坊支持数千个无须许可的应用程序,完成了价值数万亿美元的交易,为传统金融巨头提供了基础设施,并为尖端密码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 1CO 热潮失败了,许多代币销售也为非常重要的技术发展提供了资金,包括去中心化存储 (这是计算领域的长期圣杯)、网络互操作性、抗操纵的数据反馈和去中心化计算。

最重要的是:每一波加密浪潮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工程师和企业家,这正是构建 DeFi 未来的方式。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