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培训监管司成立,教育消费需理性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gelonghui.com/p/47049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6月15日,媒体上发布了一条消息,按照中央编委批准,教育部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2dfdf-39011d38-b96f-46db-9e63-e970a0724f74.png

现在各部委编制紧张的情况下,还专门设置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可见官方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正是由于近年来,中国校外培训市场井喷式增长,但部分校外培训机构违背教育初衷,“应试”导向严重,使得学生与家长对于教育竞争更加焦虑。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及家长的负担,扩大了教育“內卷"现象。

不仅如此,多家校外培训机构更是屡屡接到各种“罚单顶格罚款、点名批评、直接叫停等关于校外培训机构被强治理的消息不绝于耳。从大受追捧的“风口”到小心翼翼的“雷区”,校外培训行业突飞猛进和风向转变究竟为何?教育消费如何回归理性? 一起来看。

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增加教育内卷

今年儿童节当天,教育行业迎来当头一棒,包括作业帮、新东方、猿辅导在内的15家校外培训机构就因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被顶格罚款,总计3650万元。

ec187-aa86930f-8bec-4900-a76a-711ef6f51745.png

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维导向下,家长往往会根据需要为子女选择一定的校外培训课程。

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20年,K12课后辅导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5300亿元,相比2016年的3610亿元,同比增长31.8%。这种大规模的快速增长说明教育行业正在上演大内卷现象。

8d5e3-578bfa5a-e491-4705-ba47-67ab3769ad7c.png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按照不同地区的学生平均校外培训支出来看,一线城市学生人均高达7781元/年,二线城市为4863元/年,其他城镇为2395元/年。然而,在学生培训内容覆盖面不断扩大的情形下,这一数字仍在不断上涨。

cffb0-f442a8fc-a29a-4e85-90bb-f656d2baf455.png

在目睹了身边其他家庭的校外培训投入不断增长时,家长往往会选择“盲从”。即使家长清楚孩子是否能够成才主要靠自己,但在这一氛围的裹狭下,也只好“被卷入”到这一场无形的竞争中,而报班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焦虑。

此外,部分家长并非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培训项目,而是盲目跟风,海量的兴趣班充斥着学生的假期及课余时间,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再削减,直至对学习完全失去兴趣。

校外教育机构恰恰是吃定了家长这种焦虑的心理,甚至采取各类措施只为规避有关政策规定。机构多将学科名称重新包装,赋予其“素质教育的外衣”,但实际內容依旧是超出课程标准的学科知识,或是通过双线转换,将原本线下讲授的内容转为线上,进而规避部分监管。

fe2c0-599e8e63-9331-4678-867f-7ae054c0323f.png

其次,资本大量涌入,使得教育行业内商业氛围过于浓厚。据统计数据,迄今为止,猿辅导、作业帮、VIPKID、火花思维的融资总额分别为40亿美元、34亿美元、10亿美元、6亿美元,参与投资的机构众星云集。

92086-cba48cfa-ecce-4264-ba80-88fb8672c7b8.png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这些教育公司为获客疯狂烧钱,微信、抖音、APP开屏、地铁站、电梯间……目光所及之处,几乎都能看到在线教育的广告投放,营销费用居高不下。同时,虚假宣传、过度宣传也不断引发质疑。致使整个行业内商业氛围浓厚,但是教育氛围微乎其微。而这一切的教育乱象最终为其买单的还是学生。

教育消费需要回归理性

前面讲了校外培训的乱象,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司的成立就是给市场对监管的预期增加了确定性,进行规范监管、严格监管,让教育不再“资本化”回归理性消费。

然而,这一张“药方"能治所有家长的“焦虑症”吗?

区域差别、城乡差别、校际差别和人群差别是中国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最集中表现。我们从高考的高校录取率就可以了解为什么家长如此焦虑。

中西部地区的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教育几乎是唯一的上升渠道。有些城市却具有绝对优势,可以看出985和211高校的录取率遥遥领先:

db8de-2a243c3f-6b55-4507-bf01-373533352e1a.png

由此也导致了不同家长在教育焦虑上的不同指向、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忽略这些不同所开出的同一张处方,显然不能医治所有家长的“焦虑症”。当前家长的教育焦虑,基本不是对“有学上”的担忧,更多的是对优质资源的渴求,一些教育机构正是精准的踩在了家长这种焦虑心理上才会肆意妄为。

现在正是教培机构最大的洗牌期,既然设立了司局级单位来管这事情,说明至少不会把教育培训机构完全消灭。如果机构都没有了,这个监管机构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随着后续监管规则的落地,也逐渐会有一批适应新型监管规则的教培机构出来。小的教育机构可能更难生存,新的资本可能不再进入。已经拿到入场券的大机构,熬过这段困难时间之后,未必会差了,毕竟市场是客观存在,需求也是客观存在的。

从消极的角度讲,教育辅导机构的强监管、去难度,对于城市中产阶级来说是比较难受的。毕竟竞争一直都在,好初中、高中、大学就那么多,总不可能摇号上大学吧。

b45cb-8bbedf8e-c077-403d-beca-29a26cdb82c4.png

预计以后小型、高净值、家教型的培训会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只是这种培训,收费必然昂贵。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影响不大;高收入家庭来说,可以投钱一对一;中产阶级就比较尴尬了,会面临费用上涨、时间有限的窘境。

然而,这些教育“焦虑”的产生必然有其合理性,整顿校外机构倒不如说让教育机构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关键就在于教育部门如何把控。所以,未来的教育消费需要理性看待。

总而言之,只有持续不断且大幅度地提高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率,才能真正为孩子的学习“减压”为家长的焦虑“败火”、为社会的疯狂补习“降温”,让优质教育成为长流水、不断供,这才是解决问题的长远之道。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