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治坚:如何应对预期外的高通胀风险?
source link: https://www.gelonghui.com/p/46881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伍治坚:如何应对预期外的高通胀风险?
43分钟前
3,445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作家:伍治坚
市场中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担心通货膨胀,甚至是恶性通胀的来临
从2020年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担心通胀风险。这种担心不仅限于像英国和美国这样的发达工业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中也很普遍。为什么会有这种担心呢,背后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全球主要政府和央行发的钱太多了。
以美国为例,从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在短短1年的时间内,美国的M2货币供给上涨了27%,从15.5万亿美元增长到19.7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估计,美国2020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史无前例的3.1万亿美元,占到美国GDP的15%。CBO同时预计,2021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2.3万亿美元,占到GDP的10%。在美国过去百年的历史中,财政赤字连续两年超过GDP的10%的情况只发生过两次:一战(1918~19年)和二战(1942~45年)。毫不夸张的说,新冠疫情对于主要工业国财政状况的影响,不亚于一场世界大战。
第二、国债的收益率持续攀升,但是其真实收益率却位于零以下。
在过去1年中,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从1%以下上升到1.6%左右,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5%上升到2.3%左右。国债收益率的攀升,体现了市场对于通胀更高的期望。然而,如果我们计算国债的真实收益率,即名义收益率减去通胀率,却会发现它是负的。比如目前10年期国债的真实收益率在负0.9%左右。也就是说,假设投资者今天买了一个10年期国债并持有到期,而未来十年的通胀率保持不变的话,那么这位投资者铁定会亏钱,平均每年亏0.9%。回顾过去的30年历史,国债真实收益率为负的情况只发生过两次:2012~13年欧债危机时,和现在。
第三、某些资产的价格一涨再涨,体现出泡沫的信号。
比较典型的有:标普500指数的TTM市盈率达到了30倍,超过了1999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前29.3倍的最高水平。美国的Case-Shiller房价指数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2006年房贷危机前的最高水平。截止5月初,300种数字加密货币加起来的市值超过了2.4万亿美元,超过了全世界流通美元的总量(2.16万亿美元)。电动汽车特斯拉的市值超过6000亿美元,比丰田、大众、戴姆勒、通用和宝马加起来的市值还要更大。假设没有这几年央行向市场注入的万亿级别流动性,特斯拉和比特币能达到目前的市值水平么?这是一个大大的疑问。
基于以上几个原因,市场中有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担心通货膨胀,甚至是恶性通胀的来临。那么接下来比较自然的问题就是:如何应对高通胀风险?我们不妨回顾一下过去的百年历史,一探究竟。
值得指出的是,投资者比较害怕的,并非意料之中的温和通胀,而是出乎意料之外的高通胀。如果我们把高通胀定义为每年通胀率超过5%,并且持续上升的话,在美国、英国和日本过去近百年的历史(从1926年算起)中,分别发生过8次、14次和12次高通胀时期。
以美国为例,通胀高企的年代主要有:1940年代(二战前后)、1950年(朝鲜战争)、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解体、石油禁运和伊朗革命时期)、1988年前后(两德统一和前苏联解体)以及2001~2007年间的经济过热时期(Neville, et al, 2021)。英国和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但两个国家在二战时期和70年代也同样经历了高通胀。不难看出,战争和石油价格是过去引发高通胀的最主要原因。
那么,当高通胀来临时,哪些资产的回报比较好,哪些资产的回报不尽如人意呢?
我们先来看股票。通胀对于股票投资回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当经济处于高通胀环境下时,公司面临的经营环境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比如你很难做一年以上的规划,因为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很可能在一年以后大涨。当公司的生产成本快速上涨时,少数一些行业中的领头羊,可以提高自己产品的价格,把高成本转嫁给自己的下游和消费者。但是更多的其他企业,未必有这样的议价能力。所以总体上来说,高通胀环境会拉低企业的利润率。
第二、大量研究显示,当经济中忽然出现了预期外的高通胀时,接下来很可能会发生萧条。经济萧条会拉低需求,导致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卖不出去。
第三、大部分公司用历史成本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在高通胀环境中,由于历史成本比较低,因此折旧额也被低估,这样就会导致公司的税前利润和所得税被高估。第四、高通胀环境同时也会推高风险溢价和折现率。在DCF模型下,更高的折现率会拉低公司股票的估值。
综上所述,高通胀环境对股市利空。当经济体面临预期外的高通胀时,股票的表现不会太好,该推论得到了实证检验的支持。比如在上文中提到的美、英、日高通胀期间,其国内股市的真实回报(扣除通胀后)分别为每年负7%、0%和负10%(Neville, et al, 2021)。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三国股市在非高通胀时期的真实回报分别为每年10%、8%和8%,明显高于通胀时期。
下面我们再来看债券。高通胀对于债券价格的影响比较简单。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由三部分组成:预期实际利率、预期通胀率和风险溢价。如果发生预期外的高通胀,那么债券的收益率会上升,意味着其价格下降。在美、英、日过去的百年资本市场历史中,高通胀期间的国债真实回报分别为每年:负5%、负3%和负16%。而相同的国债在非高通胀时期的平均真实回报为每年:4%、5%和4%,进一步支持了高通胀环境下持有债券会亏钱的结论。
一个可能让大家有点吃惊的发现,是房地产对通胀风险的对冲效果要视国家而定。美、英、日的住宅房价格,在高通胀时期的平均真实年回报(不包括房租收入)分别为:负2%、1%和12%,而相同资产在非高通胀时期的真实年回报分别为:2%、3%和1%。也就是说,只有日本的房地产有效对冲了通胀风险,而美国和英国的房地产在高通胀环境下其投资回报反而更差。在上文中笔者提到,当经济中忽然出现了预期外的高通胀时,接下来很可能会发生萧条。经济萧条导致房价下跌,是英美的房地产无法有效对冲通胀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上面这些统计结果显示,股票和债券都无法对冲高通胀带来的投资风险,而房地产则要视国家而定。那么问题来了:哪些资产在高通胀环境下表现比较好,可以帮助投资者有效应对通胀风险呢?研究显示,有这么几种选项可供投资者考虑:大宗商品、能源类股票和趋势交易投资策略。
大宗商品主要包括能源、金属和农产品原材料。大宗商品之所以能够对冲通胀风险,主要原因在于通胀本身就体现在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之中。由于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关系,在大宗商品中抵抗通胀效果最好的是能源类商品,其在高通胀时期的真实年回报为每年41%左右。其他表现比较好的大宗商品包括贱金属(19%)、黄金(13)和其他贵金属(11%)。相似的逻辑,使得能源行业股票成为股市中唯一在高通胀时期还能够赚钱的行业(真实年回报1%)。
趋势交易策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追涨杀跌”型投资策略,即买入价格上涨最多的资产,并卖出或做空价格下跌最多的资产类型。在高通胀时期,基于债券、外汇、股票和大宗商品的趋势交易策略,全都取得了正回报,其真实年回报介于4%到25%之间。从回测数据来看,如果投资者有办法把交易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的话,趋势交易策略可以提供有效的通胀对冲。
有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回顾过去百年的通胀历史,石油价格的上涨是一个关键因素。这是因为,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几乎所有行业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然而,目前像美国和西欧主要的工业国,其经济结构早已转型为服务业为主,制造业为辅。很多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其生产成本和石油的关系越来越低。各主要工业国致力于推进“碳中和”目标,会进一步削弱像石油和煤炭这种原材料对于能源价格的影响力。因此如果在主要工业国中发生大范围的高通胀的话,其背后的原因很可能并非原材料的价格大涨,而是其他因素,比如货币超发,劳动力成本上涨等等。预期外的高通胀,顾名思义不太可能会有序发生,而更可能是在大部分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说来就来。应对这种无法提前预测的不确定性,最好的办法是用一个尽可能低的成本,建立一个极度多元分散的投资组合,涵盖各个主要国家的主要资产和投资策略。这样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在通胀真的来临之际沉着应对,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财产的购买力。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