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了不起的中国城市|长株潭与中国经济增长“第五极”的五年之约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25235451027021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了不起的中国城市|长株潭与中国经济增长“第五极”的五年之约

这是一个使命必达的时代之约。

v2_02e3166eee144c29898c34eeb9459fca_img_jpg

长株潭加快一体化(图片来源:长沙发布)

编者按:

高速发展的中国塑造了一个个诞生奇迹的地方,“了不起的中国城市”系列,希望盘点那些紧跟发展脉搏的中国城市,记录最生动的时代印记和人间梦想,探索城市新征程之路。

2021年6月2日,《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中部地区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长株潭都市圈地位迅速升级,迎来了发展新风口。

从“区域规划”晋升“国家战略”

在正式印发的《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中,长株潭一体化的总目标有五个: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7%以上;

城镇人口达到1300万人;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比重达7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9500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0000家;

单位GDP能耗较2019年下降10%以上;

开放型经济显著提升,建设成为经济实力强大、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联网、产业高效联动、社会事业繁荣、城乡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充满活力和开放包容的现代化城市群。

同时,相比《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此次《行动计划》首次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实施范围,分别对应不同层级的发展目标:

中心区:形成经济科技最发达、资源要素最集中的核心增长极。

都市圈:打造最具潜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城市群:建设长江中游最具活力的城市群。

总体来说,《行动计划》中明确的重点任务是围绕长株潭“十同”任务展开的: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生态同建、创新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服务同享。囊括了交通、医疗、教育等全方位的发展方向。

其实,“长株潭一体化”的由来已久。

从议题的发布时间来说,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

2005年10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2020年,《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炉;

2021年6月,《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

从地理位置来说,湘江孕育了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湘江的延伸,形成了中国大陆独一无二的三个地级市相连的城市群,而且地理位置相隔很近。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以长沙、株洲、湘潭各自实际建成区边缘来测量,湘潭、株洲与长沙距离20公里左右,而株洲与湘潭仅相距10公里左右。一体化融城的发展趋势顺势而成。

加上人口、经济、产业等方面的紧密联系,让长株潭区域成为了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株潭一体化也成为了湖南现代化建设和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支撑。

这,是“长株潭一体化”的来历。

长株潭+武汉cp出圈  冲刺中国经济增长“第五极”

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该规划显示出,成渝双城经济圈首次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成为重要“一极”。标志着成渝双城经济圈拥有了“第四极”的身份。

成渝城市的“升极”,打响了中国经济增长“第五极”的冲刺。

v2_f7cdb7d3c5204c319f1151723cce2ed9_img_png

文件内容来源:中国政府网官网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的“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部分中已经明确指出,将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

自此,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最佳CP正式出圈。

在目前确定的四个经济增长极中,京津冀位于华北地区、长三角位于华东地区、珠三角处于华南地区,而成渝则在西部地区,唯独中部地区处于洼地。如何贯穿南北、链接东西,中部地区建设第五个增长极既是地域平衡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中部地区建设中,长江中游城市群有独特的优势,其中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最为突出,区域内有装备制造等超千亿的产业集群,拥有众多“双一流”高校、国家级研究中心,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势头也很强劲。

中部城市的崛起新局面有两大硬核指标:持续增长的GDP和持续流入的人口。

2020年,武汉GDP总量达15616.1亿元,排全国第九;长沙则在2017年迈入“万亿俱乐部”后,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综合长株潭地区的数据来说,2020年长株潭三地GDP总量达17591.42亿元,甚至超越了武汉,可以排在全国第八位。

但长株潭和武汉,并不是相互竞争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近几年长株潭一体化的发展迅速,不仅打下了扎实的经济基础,人口的虹吸效应也日渐突出。5月19日,湖南省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据资料显示,长株潭地区人口为1667.6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5.10%,10年间人口总量增加了310.35万人。其中,长沙市常住人口首次突破10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15.12%。

长株潭一体化带动湖南发展,长株潭+武汉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第五个经济增长极的格局似乎就在眼前,而武汉和长株潭都市圈这对CP无疑成为了最大赢家。

为中部地区之崛起而奋斗

其实,1.4万字的《行动计划》已经能想象出长株潭2025年的景象了。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有效探索,早已有了一批成果。

来自湘潭的张女士,今年在长沙雨花区湘府东路定居买了房:“我是湘潭人,房子买在这里因为离家近,从这里走到城轨湘府路站不到10分钟,坐城铁(城际列车)回湘潭只需要30分钟,特别方便,如果以后沿线开通的站点再多一些,基本上去哪里都能很快就到了。”张女士说。

v2_9c7aa83a18ba4529a8b086f6c8f4f30b_img_jpg

受访者供图

2016年12月26日,长株潭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连接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城市,群众一片欢呼,有不少人实现了住在株洲湘潭,工作在长沙,每天坐城轨来回跑。

今年5月8日,长株潭城际铁路开始“公交化”运营,长沙站至芙蓉南站区间“站站停”(共7个站),长沙站至暮云站(芙蓉南站往南的第一个站)区间平均发车间隔缩短至10.3分钟,株洲市、湘潭市范围内实行“错站停”。

在公路交通方面,从长沙河西走长潭西高速到湘潭,全程只需20多分钟;长株高速公路通车后,从长沙黄花机场下飞机后30多分钟就可抵达株洲;湘江西岸的潭州大道、东岸的芙蓉大道和洞株公路,是长沙与湘潭、长沙与株洲之间通行的城区干线公路。

长株潭已经初步实现了“半小时交通圈”

v2_2bdb165036124f5885559278cda1306b_img_png

长株潭城际列车(来源: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除此之外,长株潭一体化“大动作”频频: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2021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三市共同签署重大产业协同发展等14个文件,涵盖产业、交通、生态、政务等50项具体任务;

长株潭一体化30大标志工程全面铺开,包括韶山至井冈山红色旅游铁路等重大项目,总投资4000亿元;

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在长沙签约,宣告横跨三地的国家高新区“联盟”成立

......

交通、产业、民生....一切的细微变动,都是长株潭一体化迈向前的一大步。

今年年初,湖南省委书记、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组长许达哲主持召开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他指出,当前,长株潭一体化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的历史起点,新就新在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南“三高四新”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对长株潭一体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就新在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长株潭一体化完全可以展现新作为;新就新在长株潭一体化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应当朝着打造中部地区、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的目标不断奋进。

长株潭一体化本质上就是经济一体化。至此,长株潭一体化将带来的经济腾飞一触即发。

原创文章,作者:36氪湖南的朋友们。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

本文图片来自:采访供图、企业官方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