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如何评价电视剧《天道》?

 2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86527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如何评价电视剧《天道》?

492 个回答

这里开味,公众号【盐九】免费送一份洞察「本质」专辑。

这部作品意境深远,并不好理解,很容易:

  • 要么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要么是只看到表层,厚度不够;
  • 要么是以《天道》为真经。

只是,《天道》也极好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外,为了能让读者即能深刻理解它的启发意义又能客观地看待,而不是茫目迷信,所以考虑再三,准备深度而系统地解读这部作品,希望能通过我的解读,带来一些启发,内容包含「局、人、事、失」四部分——

1、《天道》之「局」:丁元英是如何击垮林雨峰的;

2、《天道》之「人」:觉性的层级与跃迁;

3、《天道》之「事」:生死、爱情、论道、人性、道德、法律;

4、《天道》之「失」:强势文化逻辑并不是最彻底的得救之道。

——「局」是很多人对《天道》着迷的原因,我们国家的文化非常讲人伦、权谋,天然会对之方面更有兴趣,但是我感觉到的是,很多人对这个局本身也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没有充分理解丁元英对此局精密的设计,所以,我会疱丁解牛式地和大家剖析清晰;

——「人」是很多人对《天道》好感的原因,丁元英的静气、贵气、杀气、痞气令人敬畏,芮小丹的悲悯与天赋令人惋惜,韩楚风的睿智与大气令人向往,叶晓明、冯世杰、刘冰与肖亚文对同一件事的绝然相反的判断令人不解,欧阳雪的专注让人尊重的同时也略有痛惜其失去跃迁机会,王庙村的农民观照很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作品剖析得也令人发省;

——「事」是很多人对《天道》反思的原因,芮小丹、林雨峰、刘冰三者之死是为何?非死不可吗?什么是爱情?儒释道文化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文化属性影响是什么?人性的表达为何如此不一样?什么是道德?丁元英真的不道德吗?神圣的法律给我们的观念影响又是什么?——这每一个问题,都能给世人痛击。

——「失」是个人认为《天道》不足的地方,天道有常,神器更易,作品对人的文化属性(社会属性)有很深刻的探讨,但却没有对基因属性(自然属性)更深刻的反思,这是还不足的地方。

第一部分直接往下拉,其他二部分只在【公众号】更新。

以上四部分主要是在谈《天道》的结构和一些难懂的地方。关于《天道》的点评,我借助另外一个回答:

进行了回答,丁元英的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天道》最想表达的东西,大家最好结合这两部分一起来看,就会少去很多不必要的误解。

另外,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在公众号写了一个《天道》的专栏,大家可以过去看看。我个人并不是《天道》的铁粉,有一些东西我也并不认同,只是在借助这个片子谈一些东西更方便


评论已经较多了,很多可能不会一一回复,有人认同,有人反对,都很正常。我做一个统一的回复如下:

-全局。偏于一隅看问题,往往会出现偏差。如果真想要对话,最好是理解完对方的全部意思后,这里真的只写了两部分。不要做键盘侠,图一时之痛快。比如,一些人的观点,说的有的话我也是认同的,且不止在一个地方表达了。

-初衷。前面几部分写得很细,主要是为了让更多人理解书中、剧里一些“神神叨叨”的话在讲什么,便于大家能将《天道》摆在正确的位置,所以,采用了西方喜欢用的结构化信息处理的技巧,其中会将剧中的一些话摘录,便于看懂故事梗概。后面部分,我讲到了《天道》的不足之处,只是没有这里发表。

-立场。我没有认同丁元英的很多做法,更没有认为强弱文化能造就强弱者,文化无性质这强弱,只有命名之强弱,这里是作者刻意为之,为了强调当下的一些现状。我尽可能地用苍白的语言在前几部分表达作者的原意罢了。

-兼听。在遇到与自己理解不同的东西时,我会采用兼听的方式,有自己的坚定的相信很重要,只要事物总在变化,你也在变化,也许有一天你会动摇你昨日的相信,所以,兼听很重要。

-收获。不用纠结于里边的对与错、是与非,谁也无法保证谁对谁错,如同“道不可说“一样,很多事情在于我们自己能获得什么,毕竟,人世间没有客观,所谓的客观,不过是各自的主观。

-共识。从某种极端的意义上讲,人与人之间不可能达成共识,只要有言论出来,就有人不同意见。人有时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确性“,常常做出自己想像不到的事情,共识极难达成。缘由不在你我,在于人在某种意义上的被规定,也可以说是“道“。

-学习。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从有些评论中,我也学习到了一些东西,除了观点本身,而是人对于不同事物的反应。


第二部分:《天道》之「人」:觉性的层级与跃迁

第一部分《<天道>之「局」:丁元英是如何击垮林雨峰的》我们已经对丁元英的局有了一个清晰底层梳理,其实大家对《天道》着迷更是对设此局的主角——丁元英的觉悟天道的能力,如此精密的设计,会让人有一种“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感觉。

另外,剧中还深刻地挖掘了不同阶层人的成形原因和命运,并可以以此反观自己。

这部剧里共有共有这么几个阶层的人(这里的阶层不按直接财富来分,而按觉性来分,因为财富是一种重要的指标,但不是绝对指标)——

还记得这张图吗?

著名的达克效应示意图,人的认知境界分四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 不知道自己知道。典型代表:芮小丹。
  • 知道自己知道。典型代表:詹妮、丁元英、韩楚风、林雨峰、周剑山。
  • 知道自己不知道。典型代表:王明阳、肖亚文、欧阳雪、叶晓明、冯世杰。
  •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典型代表:刘冰、农户。

如果按作者定义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来分,也可以按如下方式——

  • 强势文化。典型代表:詹妮、丁元英、韩楚风、林雨峰、周剑华。
  • 中转站。典型代表:王明阳、芮小丹、肖亚文。
  • 弱势文化。典型代表:欧阳雪、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农户。

最后的结果是——

  • 王明阳最终也从无主论者转为强势文化论者;
  • 芮小丹在即将转变成功之际,但身体灭归了;
  • 肖亚文正在转变强势文化论者的路上;
  • 欧阳雪转变失败,或者讲,她根本就也不想转;
  • 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农户都还在弱势文化圈层晃悠。

我们来一点点谈。


一、丁元英其人

由于丁元英是整个局的操盘手,所以,我们率先对丁元英这个人做彻底的剖析

简介如下——

以下是原著对丁元英的简介——

丁元英,男,1959年出生,籍贯成都,北京户口,1978年考入清华大学,1979年留学柏林洪堡大学,1985年获经济学硕士,同年就职于柏林H.N.S国际金融投资公司,1989年就职于北京通达证券公司,1990年2月在北京结婚,同年8月离婚。1991年鬼混。1992年3月就职于柏林《世界经济周刊》,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1994年1月辞职。1994年6月在北京创办个人私募基金,1995年5月私募基金预备解散。此人无信仰,爱好音响,在柏林有一套住房,有德国永久居留权。

通过私募基金操盘,分红513.6万马克,合人民币几千万。

破解了中国股市的取款密码,也就是国人的文化属性密码,或者讲叫国人最底层的人性;

经济学硕士与《世界经济周刊》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员的身份,我们知道他深谙经济规律;

擅于辨证逻辑思考,擅于管理不确定性风险,尤其精通于玩零和游戏;

现实;三分静气,内敛;三分贵气,精神要求高,理性;三分杀气,做事手段够狠;一分痞气,做事不讲道德。

领悟了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宗教(基督教)等文化元素,但无宗教信仰,信奉的是“道”,即尊重客观规律的文化,并试图融合道家、佛家、基督教之间的内涵,形成一个了一个“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的世界观。

心系众生的命运,也想过拯救一下国人灵魂,但不执着于出人头地,后来只想清净清净,以出世心态入世,有典型的先秦时代扬子的“个人主义”特点,后来发现芮小丹的天赋高于自己后,决定开悟芮小丹,将芮小丹当作自己“开悟众生”的精神寄托。

无使命感、无信仰、辨证逻辑。

有了这些对丁元英的认识基础,我们再来通过以下两个问题剖析来深度解读丁元英这个人——

  • 为什么丁元英能成功设《<天道>之「局」》给林雨峰?
  • 《<天道>之「局」》的本质是什么?

01、为什么丁元英能成功设《<天道>之「局」》给林雨峰?

答案是,形式逻辑与辨证逻辑的灵活运用。

由于丁元英说过一句“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辨证逻辑的障碍”,加上他是一个玩投机赚了大钱的人,股票市场又是一个零和游戏,很多人会认为丁元英是一个十足辨证逻辑信奉者,其实不然,他的做事原则是“遵「天道」而为”,辨证逻辑在他这也只是一种手段,合适的场合要有不同的运用方式,给林雨峰设的局中,也运用了形式逻辑。

不是每个人对这两种逻辑都有了解,我简单说明:形式逻辑的特点是静止的、孤立的、绝对的、确定的;辨证逻辑的特点是运动的、变化的、相对的、非确定的。

只是不要认为两种逻辑有优劣之分,认知的对象不一样往往就要灵活运用不同的逻辑形式。而且,也千万不要以为辨证逻辑是理性逻辑的高级形式,相反,它是理性逻辑中最低级的,最低级也不是贬义,是相对理性发展的阶段而言,也因为它是低级阶段,从而在理性逻辑中,它属于稳定性、奠基性更强的一种理性逻辑。

丁元英在设局的过程中就同时运用了形式逻辑与辨证逻辑。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丁元英的策略——

  • 北京摆摊;
  • 制造具有独特价值主张的音箱;
  • 用“伦敦、柏林、巴黎“当托;
  • 展会发端销售一空——攻击乐圣的生存根基;
  • 乐圣起诉;
  • 斯雷克(功放厂商)当打手;
  • 伯爵(音箱品牌)落井下石;
  • 法院造势;
  • 媒体起哄;
  • 得救之道浮出水面。

这一事件的系列节点其实就是形式逻辑的运用,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推演,这一系列的操作中,我们知道林雨峰的反击是这个事件中的「第一因」,如果这点不引爆,其他环节都将没有意义,所以,丁元英一定要算准这一点,要不然,这个策划一定失败,但林雨峰一定会反击的,这也是林雨峰这个人和乐圣这家企业的文化属性决定的(具体原因我们会重点谈到),这点其实就是一个形式逻辑与辨证逻辑两重推演。

包括伯爵落井下石、法院造势、媒体起哄等其他的环节也是形式逻辑的运用。

但这个逻辑推演中也有漏洞,比如,斯雷克一定会当打手吗?(如果林雨峰和斯雷克的老板关系很好呢?)为什么一边帮叶冯刘,一边防着他们?……这些问题又是一个辨证逻辑问题。

1、 林雨峰为什么一定会反击?

在《<天道>之「局」》略有提到乐圣公司“只有矛,没有盾“。其实,还得从林雨峰这个人和所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谈。

1995年,改革开放不到20年,计划经济才刚刚从形式上结束没多久,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发展,大量的人下海经商,那时候没有所谓的科学管理,靠的是一股子闯劲、勇气、敢打敢拼的精神,当然真正做成事的,肯定是有谋略的。

乐圣公司也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林雨峰将它从一个汕头市一个音响店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做成了一家头部知名企业,靠的是什么?书中交待的是靠的股权激励的改革凝聚人心,“林雨峰个人占股60%,但是林雨峰只按20%的利润股分红,其他的用来激励中层干部“。

但这只是“术“,”道“却是林雪峰个人的性格以及由他塑造的乐圣的企业文化。

林雪峰性格狼性十足、精悍、敢于冒险、不肯认输,所以他成了乐圣公司的精神图腾,他所塑造的企业文化也一定是与他的个人性格十分贴合的,即是:霸气十足。所以,他们的口号也成了“只有矛,没有盾“,欧阳雪陪芮小丹在叶晓明的店里逛时,看到乐圣公司的品牌宣传海报:以林雨峰头像为背景,上面写着”只有矛,没有盾,进攻、进攻、进攻!“,欧阳雪一惊:这也太狂了吧。叶晓明带着几分敬佩之情回答:林雨峰可是Hi-Fi音响领域了不得的人物哦。叶晓明只是一个代理商,都被这个公司的文化影响,足见公司内部的人了。

一个10年的公司,对于一家企业来讲,其实已经是一家很成熟的公司了,成熟公司的特点是什么,组织僵化,涣散化,能量耗散严重,内部以林雨峰为绝对的权威与核心,虽然聘请了赵青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但实权却是在林雨峰这,稍大一些的事都由林雨峰决策,不敢有人抵抗这样一种文化,没有人会去挑战权威,没有人敢讲真话,大家做事小心翼翼,不出错成了更重要的标准。

格律诗想从乐圣这每月订100副套件,于志伟这个分公司总经理根本不敢做决定,只能汇报给赵青,赵青也不敢做决定,最后去请林雨峰拿主意,稍微大一点的事情,最后就是林雨峰决策。

而,林雨峰以敢打敢拼著称,乐圣的企业文化就被深深烙进了这样的特点,丁元英看到了这一点,知道摸一下老虎屁股,林雨峰就会暴跳如雷,声势大作,坚定地反击。

丁元英说:乐圣是因为矛的锐利而无需用盾。这句话的潜在意识是:矛太过锐利就会伤及自身。这是一种典型的辩证逻辑,正是因为丁元英看到了这点,所以料定乐圣一定会反击,这里的辨证逻辑就转化成了高级形式逻辑。

这里,我需要对形式逻辑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形式逻辑的低级形态是“同一律“、”排中律“、”不矛盾律“与莱布尼茨加上的”充足理由律“,但高级形态是辨证逻辑之后自然延伸出来的必然,我用一个《三国》诸葛亮的例子加以说明。

刘备以汉室正统自居被视为仁义之君。

  • 诸葛亮选择了刘备做主公,除了刘备的英雄之气外,正是看中了刘备的这两点,这时候诸葛亮就是用一形式逻辑的低级形态”同一律“(A=A,A即是仁义),非常确定;
  • 后来刘备取了益州之后,采用严刑峻法统治川地,诸葛亮开始有了矛盾(也就是出现了B,此时B即是严刑峻法)也就是”排中律“(A等于B或不等于B),为了继续支持主公,所以他认为(A=B),仍然确定;
  • 最后关羽之死,让刘备痛恨东吴,遂即伐吴非不伐魏,诸葛亮劝刘备不要伐吴,因为国贼是魏,诸葛亮又有了矛盾,这是公私不分啊,但他是一个忠臣,为了继续支持刘备,所以要“不矛盾律“(A不是非A,即是主公仍是为了中兴汉室),是为了”中兴汉室“的不同战略罢了。
  • “充足理由律“是,大汉气数并未尽,仍可中兴。
  • 其实每一个形式逻辑背后的背后都藏了辨证逻辑的影子,只是转化的场景未到。
  • 直到刘备托孤白帝城后,诸葛亮六次起兵伐魏而未能成功,诸葛亮也慢慢开始矛盾:汉室真的能中兴吗?是不是大汉气数确实已尽呢?其实,人民能生存,或过上好的生活,不就行了吗?为什么我要这么执着于扶汉呢?毕竟是天道有常,神器更易啊。
  • 这时的诸葛亮开始辨证思考,也许曹操是对的吧,自古大奸似忠,大伪似真。也就进入了理性的初级辨证阶段。
  • 直到曹魏政权被司马式夺走后,如果诸葛亮在天有灵,一定会感叹:原来都是天数啊,道也,我无能为力。这里的道,就是高级形式逻辑,一般运行在一条规律之上,比如,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一个公式。

当面对的对象是自然存在时,形式逻辑的威力更大,当面对的是社会存在时,辩证逻辑更有用。

丁元英正是有了辩证逻辑思考后得到乐圣定然会反击这一条形式逻辑下的确定性后,再觉得可以成功的。

2、如何让叶冯刘全力以赴执行?

我们同样来回顾下丁元英是怎么做的——

  • 投资方绝对控股,也就是占股51%以上;
  • 投资方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人文背景、平等身份、出资能力;
  • 不能让叶、冯、刘知道是丁元英直接投资;
  • 丁元英能绝对控制投资方。

这是一种典型的辩证逻辑思考:即帮你们,也不帮你们,我既出了资,又没出资。我帮不帮你们,取决于你们自己行不行,我只创造一个条件,所以我不能让你知道我只直接出钱钱帮你们,你们才会将“自己行不行“这一点释放出来。

所以才需要欧阳雪这个空头名字。具体是为什么,可以看第一部分的内容,已经做出一细致的解释。

02、《<天道>之「局」》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极力地展现丁元英的思辨能力,用来诠释强势文化,这也是《<天道>之「局」》的本质。

没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原来能做实事求是就是神话!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因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

而强势文化强调的正是公正、公开条件下的合理、合法地尊重规律的做事方式。

这篇文章下有人评论说:说强势文化能拯救国人的思维方式。我不是很认同这样说法,我只能说它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但强势文化——

  • 是不是人类未来发展最适合的思路?
  • 是不是就一定适合国人,能改变国人?

这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个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某个人提出的某种思维方式,而在于我们面临的生存环境的变化特点,我们的文化不是由我们规定的,是由自然属性的延展所规定的

1、是不是人类未来发展最适合的思路?

这一点,就是我认为《天道》还谈得不够深刻的地方,它非强调强势文化的优势,但没有谈到强势文化的局限。孰不知,乐圣的林雨峰也一直认为自己公司很强大,也遵行的强势文化的逻辑,但为什么被丁元英的一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辩证逻辑攻击就溃不成军?

最大的优势往往就是最大的劣势,自然有其演化的路径,很多东西不是我们人类能改变的。比如,美国和欧洲很多国家也是践行的强势文化逻辑,尊重规律的科学文化,科学现在成了很多人的科学教,认为科学是真理,科学采用的正是西方哲学的思考方式——假设与证明,所以能将有限的资源,往更深处、超区域、甚至超时空的开发,比如核能源的开发等等科学文明的产物,这些工商业文明和科学文明一方面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制造了更大的问题,我随便列举几例——

  • 短短几百年就让地球地表温度上升了1度,如果再上升一些,两极的可燃冰就会释放出来,它造成了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几十倍;
  • 亚马逊森林过去燃烧了整整一个多月;
  • 水污染极其严重,而是污染源是地球现在消化不了的人造物;
  • 大气污染严重,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有潜在危害。
    ……

这些都是工商业文明和科学文明带来的结果,是尊重了规律,但这个尊重规律更多的是在“有为“的阶段,而且也是不得不为,越开采资源,就破坏得越严重,似乎成了一个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不尊重也不行,因为不这么干,人类可能都活不下去了,现在你连没网络,没空调可能都受不了了,更别说别的。

所以,我们传统文化虽然压抑个性,讲保守,但它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原始的农耕文明的保留,它将有可能为未来整个人类找到新的思想文化的底层提供一个范本,当然这不是说,我们有可能回到农耕文明,这是不可能的,但它的很多思维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然后共同找到适合我们新的生存所需要的文化。

因为,西方尊重规律的文化不一定代表未来,或者肯定不代表未来,因为才短短几百年就将自然破坏到这种程度,如果还是这样态势,还能玩多久呢?

2、是不是就一定适合国人,能改变国人?

这还只是大视野的看法,缩小到一个国家,我们的传统文化维持我们的农业文明2000年,到现在我们也不是彻底的工商业文明,而是政治经济学下的市场经济,处在一个变化的混沌期,也是一个文化的转型期,一部强势文化作品就彻底拯救了国人的思维?

我认为是不可能的。人的思维的形成更多是为了更好适应生存环境,或者说思维的形成是由在与生存环境的匹配过程中形成的,一部作品不能起到思维形成的决定作用,只能启发,所谓启发只在“知“上,但思维的真正形成是需要有”行“的帮助,也是所谓的”知行合一“,要不然,你看这部作品带来的那种启发,是无法刻你的骨子里的,丁元英有在国外长期生活和训练,才得能锻造出来的,国内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思维拯救是不成立的,只能是启发。

丁元英是一个强势文化的“知行合一“者,他为了开悟芮小丹,不直接告诉他就行了?

因为他知道,难度太大了,就算是芮小丹这样有天赋的人也是一样。觉性的过程即要有思辨,更要行动上的参与才能内化,才能接得住。

所以他做了这个一个局,让芮小丹实际在这个局中去感受与领悟,这样的觉性才真正是自己的。

同时,真正的改变需要国体的变化的大环境的改变才能,但国体的改变又需要有思想文化做为软性的支撑,我不相信我们领导人没有这样的视野与胸怀,只是沉重的2000年的儒释道文化的压抑,不可能一下子就释放,而且,我也不认为强势文化就表达未来,这需要反复地探索,因为强势文化已经给人类造成了这样的危难要去处理,还能继续这样发展吗?

03、关于丁元英消极避世的看法

有人给我的公众号留过言:觉得丁元英这样活着其实挺没意思的,本来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去拯救更多人。

我是这么认为的。

没有救世主,但人有可能被救。

救世主是一个实际的主体(皇权、父母、亲朋等等),期待救世主的心态是期待施舍,也就是直接的资源补充,但丁元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他也知道这是一个2000年的传统文化问题,救世主这个词都可能不成立。

人可能被救,在于觉性,觉性到了就可以得救,这不是通俗意义上的财富的多少的问题,财富总是有限的,注定有人不会很富,但觉性在于一个平衡,觉性后,就不再焦虑,与自然融合,就更“无为”。

他有能力做更有意义的事,只是这个意义是大众所赋予的意义:拯救苍生。就好像诸葛亮这样的国士一样,做的事情真的有意义吗?不一定。因为,大汉气数确实已尽,它的存在并不符合当时的发展方向,才会出混乱的诸侯割据,诸葛亮也想拯救苍生,中兴汉室,这种做法是否有意义本身就是被质疑的。

很多事情不是他想做就能做的。虽然然仍然抱有这样的期待。

就算他出来做这个有意义的事,他也不能怎么样,这是一个国家的事情,他也不能创造一个新的思想,他所能做的也只是传道者。他也不是完全不想做,而是他个人本身的性格问题:丁元英是一个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一分痞气的人。

所以他选择了以出世的方式尝试皈依,其实丁元英就是那个出世的老和尚,那为什么那个老和尚不做你觉得他个人没有价值,而丁元英不做,他活着就没意思呢?这明显是一个偏见问题。

相反,他真的做了这件事,其实是一种“有为”的状态,这本身就是一种出人头地的贪欲,这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不执着于此,自己一个人呆着,和自然一起灭归,其本质是一个我们传统文化大家扬子“个人主义”,也是道家学派的思想,每个人都能“无为”,其实就是最大的“有为”。

这就是他的意义。或者叫道家思想的传递。

你所需要的意义,是儒家思想的积极有为的思想,你对他的偏见在于两种思想的不可相容之处,芮小丹就是在积极地有为,她的行为更符合大众的判断,丁元英也知道这点,所以他觉得在“有为”的境界上,芮小丹更加合适。

站在“有为”的角度来批判他的“无为”思想,立场不一样,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很理解。他并不是冷漠,而是他想以神的视角看众生的同时,以神的行事方式作为。自我价值实现,是一种积极,这本身是不是得救之道,本就是很值得质疑的,平庸其实也是一种得救之道。

丁元英也知道,众生想得救,但往往,你救他,他认为你的骗子,比如刘冰。他性格又安静,还不如出家吧,这是他的想法。

而,他很清楚他不适合做这件事,直到他遇见了芮小丹,他认为这个人更适合,所以尽一切力量,哪怕背骂名,就为开悟她,将他想做事的希望寄托在她身上。这不是一个英雄所为,又是什么呢?所以,韩楚风说他是大智大爱的英雄,就是这意思。

二、觉性的层级与跃迁方法

01、觉性的层级

讲到这里,我们需要对阶层的人做一个更加细致的人物分析,我们采用由弱到强的逻辑——

丁元英与林雨峰在上面已经分析过了,这里就不再赘述。

  • 背景:贫困县中的贫困村,城里打工或务农为生,家庭背景较差,没有社会关系,踏实肯干,收入低下。
  • 能力:之前做出过音箱、机柜,刘大爷、李铁军、周国正等都有一点技术。
  • 信念:别把自己太当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
  • 身份:希望能脱贫,能养家糊口。
  • 命运:等待被救。

农户的特点是老实。特点是能在“不是人呆的地方干不是人干的活”,拼的就是不是人,是弱势文化中最底层的人,没有所谓的觉悟、思想等的追求,能吃饱饭、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就知足了。丁元英也慧眼如炬,一般人看到的劣势,恰好是他看到的优势,因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却可以在音响上通过成本的极致控制。

  • 背景:唱片店主,住在城中村,发烧友,不踏实、不真诚、贪得无厌、意气用事、心术不正,无自知之明,刚刚维持温饱。
  • 能力:没有核心技能。
  • 信念:金钱至上。
  • 身份:期待过上流人的生活。
  • 思维:眼见为实,散点逻辑。
  • 命运:等待被救不成,因心术不正而在局中不知局,最后自杀。

刘冰的特点是跟风。典型的“闻道而笑之的下士”,比如,他说丁元英都穷得卖唱片了,他还有什么本事,即不信任,也有讥讽。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他的判断能力完全取决于别人。同时,也是一个小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欺人也自欺。

3、 冯世杰

  • 背景:修理店主,王庙村有志青年,发烧友,忠厚、有自知之明、不抱怨,有点小钱。
  • 能力:有一些音箱的相关技术。
  • 身份:希望成为改善家乡的有志青年。
  • 思维:实践在先,线性逻辑在后。
  • 命运:有当救主的心态,也有被救的心态,因为王庙村这个核心资源,而被获得了上升机会。

冯世杰的特点是忠厚。比如,他自己出钱最多,有多少就出了多少。并不是聪明人,但厚道,常怀感恩之心。所以,他倒是有一点点智慧的人,属于小智若愚的人。

4、 叶晓明

  • 背景:乐圣古城代理商,发烧友,聪明、有一定的洞察力、头脑冷静、无胆识、智慧不足,经济实力一般。
  • 能力:懂音箱技术,有一定的音箱行业资源。
  • 身份:成为有钱人。
  • 思维:实践在先,结构逻辑在后。
  • 命运:被救的对象,因为认知能力不够,错失良机。

叶晓明的特点是聪明。他属于典型的“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他知道丁元英是一个高人,但即不全信,也不是不信,要他信就得丁元英自己亲自出钱。而且,他在出钱的时候说自己也没多少钱,折算乐圣的套件,一共出7万,但不好说他是不是只有这些钱,以他的为人处事的方式,应该是留有一手。属于中智的聪明人,但没有智慧。

5、 欧阳雪

  • 背景:饭店老板,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坚强、有闯劲、通过双手改变命运。
  • 能力:饭店经营。
  • 信念: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 身份:做好饭店,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
  • 思维:实践出真知。
  • 命运:被救的对象。

欧阳雪的特点是坚强。从摆混沌摊过来,没有亲人,一个人奋斗到能开一家饭店,一年能赚几十万,吃了很多苦头,不属于聪明的,也没有智慧,她对道没有什么感觉,有机会也把握不住。社会上这样的人比例也很大,觉得能守住自己的一庙三分田就很舒服了。

6、 肖亚文

  • 背景:北漂白领,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聪慧、高情商、有一定的悟性,觉察到了开悟之门。
  • 能力:法律知识和综合素质强。
  • 身份:通过自己的觉悟改变命运。
  • 思维:有一定的理性逻辑思考能力。
  • 命运:擅长主动抓住上升机会,有一定的谋略,最后上位成功。

肖亚文的特点的谋略。她能看到别人看不出来的机会,借着机会就能上升阶层,擅于深度运作关系,有敬畏之心。属于典型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的人,只是还没有完全开悟,但终会成功。

7、 王明阳

  • 背景:死刑犯,团队军师角色,学识很好、觉性很高。
  • 能力:擅于布局。
  • 信念:直接获取。
  • 身份:享受践行自身觉悟的痛快感。
  • 思维:有一定的理性的思辨能力。
  • 命运:无救主论者,也不信神的存在,后来接受并认同强势文化逻辑——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王明阳的特点的悟性。王明阳也是一个有天赋的人,自悟已到了比较高的境界,能提出有道理的质疑,比如,他觉得圣经就是以哄小孩子的方式让人信教,他并没有臣服。只是还没有参透到最深层次,成了一个无救主论者,也没有信仰,但最后被芮小丹现炒的东西给开悟,接受了强势文化论者,转型成功,只是生命也恰好在转型成功之时结束。

8、 芮小丹

  • 背景:警察,有德国居留权,父亲是导演,母亲年轻是演员后来去德国开了一定饭店,有慧根、天赋很高、为人正直遵守规则、不自知自己的“自在”状态却在行为中都有体现。
  • 能力:法律知识,做警察留下的社会阅历。
  • 信念:自性自在。
  • 身份:想成为救世主。
  • 思维: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
  • 命运:有救主心态,同时也是被救的对象,已经开始觉悟强势文化的逻辑,但在途中不幸身亡。

芮小丹的特点是正直。她也是典型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她对丁元英有兴趣就是察觉到了丁元英身上不一样的文化特点,她是一个想成为救世主的人,天赋很高,属于“以行致性”的自在修为阶段,不昧因果,当来则来,当去则去。

9、 周剑华

  • 背景:黑道出身,现在生意,冷静理智,强势文化的信奉者。
  • 能力:黑道资源。
  • 信念:道即是规矩,有所为,就必有所不为。
  • 身份:过来的坏人。
  • 思维:理性思辨。

周剑华的特点是冷静。对事态有一定的预判能力,更多是靠直觉,他认为林雨峰不该将那件事让媒体搞得满城风雨,在乐圣失败后,也对林雨峰要不要杀丁元英进行了很精准的分析。

10、韩楚风

  • 背景:正天集团总裁,权倾一时,和丁元英是德国留学校友,强势文化的践行者,冷静睿智,与丁元英不一样的是有较强的“有为”心态。
  • 能力:博士,很强的经营管理能力,有商界的人脉资源。
  • 身份:想有所作为,功成名就,典型的现代社会的上流社会的强者。
  • 思维:理性思辨。
  • 命运:能够做出一番成就。

韩楚风的特点是明白人。他与丁元英一样同样是明白人,如詹妮所说,韩楚风的做事方式更正派,像是干大事的人。

这是《天道》中,不同层次的觉性。

02、觉性的跃迁方法

我们知道,这里边有些人由弱变强跃迁成功,有些人由强变弱,关系图如下——

真正有意义的跃迁只有一位,即是肖亚文,另外两位(王明阳与芮小丹)都因故离世了,前者是因为选错了悟道的方式,做了一名强盗,后者是执着于成为救世主。林雨峰最后选了自杀。说明强弱有时也是可以变化的。这就是辨证逻辑。

至于怎么跃迁,书中有提到,也就是肖亚文的做法。我加补充一点。

其实还有一个人值得说上二句,王庙村基督教会的刘牧师和丁元英有简短的对话——

刘牧师问:你信神吗?
丁元英说:信,了妄唯真即是神。
刘牧师接着问:了妄唯真,那神和人是什么关系?
丁元英说:不一不异。
刘牧师说:天国远了,没有人能救得了你了,你走吧。

这几句话虽短,但有深意。丁元英对各宗教尝试过统一,觉得应该求同存异,所以他并无宗教信仰,他信奉的是道,和老和尚悟道时也说: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

所以他对“道”的态度是:在悟不在修。他认为,悟就应该“不一不异”,对宗教应该取长补短,所以与其修不如悟。所以,他尝试说过一句话: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句尝试融合多教的方式,这句话本没有问题,只是这里的神不是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神,我们讲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认为盘古开天辟地、女祸造人,认为神是高于人的人,这里的神是指西方神学中的神,即上帝。

所以,书中认为我们觉性跃迁的方式在于悟,我也比较认同,只是该如何悟,悟什么?更多人关心的其实不是悟道,而是悟如何进入强势文化的逻辑,所以这已经回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有为”状态,既然有为,就在于修,在于“知行合一”,方能觉性到强势文化逻辑。

这里修,不为成佛,那是“道”的边界,这里修,是个人在生活、工作、婚姻等实际的场景中有所作为的修。

从而,悟只能在“初知”方面开悟,“行”才能有所作为,也就是要通过行动对于细节的把握来将“初知”变成“真知”,这就需要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我们所处的大环境与小环境。

大环境是我们现在的生存环境,国体的特点,你无论如何也是逃离不了的,但是我们现在并不是完全的强势文化逻辑,是强、弱文化结合,揉在一起的混沌状态,如果你本身处在强势文化之中你不必悟,你的“行”已经是强势文化逻辑了。如果你身处在弱势文化之中,又没有跃迁的条件,那么你悟得再深,也难很难突破,也就是现在很多喜欢讲的突破阶层的意思。

小环境是指可以选择的条件。比如,你要要有精选知识的能力(知识看什么书,和谁交流才是有效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何最大化)、实践的条件(生活、工作、婚姻等等)的选择,只有都满足时才能真正领悟。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芮小丹那么幸运能遇上丁元英给创造一个条件,让她开悟,从这点来讲,我们置身在书外看别人的故事,与芮小丹置身事中的领悟是完全不一样的,看了书你也基本不可能开悟。但最好的方式确实又是有名师指路,跟着一起学习。

如果没有,就只能是靠运气,看能不能有幸遇到一个合适的人,从这点来讲,很多人说这部作品拯救了很多人的思维,我觉得这是一种YY,真正好的不需要拯救,不好的拯救又缺少大环境与小环境,这就是现状,所以我说这部作品拯求不了国人的思维。

如欲更深刻理解这一点,以及《天道》里的引发的深度思考,敬请期待第三部分:《天道》之「事」:生死、爱情、论道、人性、道德、法律


第一部分:《天道》之「局」:丁元英是如何击垮林雨峰的

《射雕英雄传》中郭靖真正开始悟到武学的精髓,是从马珏道长传授了他内功心法开始的。同样,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诛心,同样,击垮一家企业的最好方式就是攻其根基,《天道》里的丁元英就是打掉了林雨峰的乐圣根基,从而为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谋求到了一个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也就攻击的结果,我们先来了解一下——

乐圣公司独家有偿使用格律诗品牌和音箱设计专利,独家经营双组分音箱,今后推出的乐圣旗舰双组分音箱命名为:乐圣-格律诗。
格律诗公司的音响机架产品全面进入乐圣公司销售网络。
乐圣公司将王庙村确立为“乐圣-格律诗”和“乐圣旗舰”及其它高档音箱箱体的生产基地,由格律诗公司对箱体质量提供有偿担保。
乐圣公司撤掉高档音箱箱体的生产线,将设备按工序分解,折算价格后以加工费偿还债务的方式借贷给王庙村生产专业户,由格律诗公司承担债务风险提保。

这也是丁元英设计的“扶贫”的结果,也许有些许出入,但90%以上符合预期。

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一、设「局」乐圣

用我创造的驱动工具「认知方法技术工具」来解决这「局」。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设局乐圣,就需要对乐圣有根本的理解,我们来一一拆解乐圣这家公司。

01、认知

A、乐圣的根基

纵观丁元英在《天道》里给乐圣设「局」,其底层逻辑就是在攻击乐圣的生存根基:质优品正、价格适中的民族品牌形象

从这点攻击就把握住了根本。所以丁元英这局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手段,达到攻击乐圣生存根基的目的的同时,逼乐圣将王庙村的生产基地纳入自己的供应链,然后和乐圣一起运作格律诗品牌,最终将市场生存的观念注入到王庙村这个贫困县中的贫困村。(当然,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悟芮小丹,不过此局的目的是这部分的表述)

B、乐圣的商业模式

乐圣公司那时的总资产是6400万,资产负债率达75%,林雨峰个人占股60%,但是林雨峰只按20%的利润股分红,其他的用来激励中层干部,不到10年时间乐圣一跃成为Hi-Fi音响界的知名企业,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设有经销商,在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广州、南京6个城市设立有乐圣公司的直销店。

但,仅从这二个财务数据,你还是很难理解,所以我把能从这部剧里获得的有限信息加以整合,提炼出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然后再看财务数据,就更能理解了。

a、独特价值主张

这家公司为全国音乐发烧友提供HIFI音响,秉承高质中价的价格,号称只有矛没有盾,意思是通过以攻为守,通过有效的品牌管理方式,实现销售利润率的增升,加快资金周转。

b、业务系统

剧中提供的信息相对有限,凭经验大致画出其大致的业务系统。其实有2种可能,一种是乐圣自己有生产体系,一种靠OEM生产。

c、关键资源能力

林雨峰早年靠走私电器起家,黑白两道都混得很熟,后来做乐圣公司,有音响界有深厚的供应商资源与成熟的销售网络,乐圣多年的经营,也让他拥有了很强的品牌这项无形资产,林雨峰也是发烧友心目中的英雄,同时拥有很强的品牌管理能力。

乐圣是一家品牌经营,然后依赖经销商销售的公司,和上游的供应商应该是有不错的议价能力,也就是账期会比较长,有大量的应付账款,或者在银行有相当大的债权,用于资金周转。

我们总结一下乐圣的资源与能力——

A、资源

  • 金融资源:乐圣公司那时的总资产是6400万,资产负债率达75%,其中一部很有可能是金融机会的债权,也有可能利用资金做金融,所以也有金融资产……
  • 实物货源:厂房、生产设备等;
  • 人力资源:乐圣多年的经营,在音响行业有成熟的各方面的人才和专业的知识;
  • 信息资源:因为在市场的经营时间较长,拥有媒体、行业资深人士、渠道等各方面的信息渠道,可以获取市场需求变化等有效信息;
  • 无形资源:专利、品牌、林雨峰的形象……
  • 客户关系:拥有一批忠实的客户群体;
  • 外部网络:除了行业的关系,还是白道、黑道的各圈层的关系……

B、能力

  • 组织能力:有良好的进行新业务活动开展……
  • 物资能力:物流配送能力,成熟的销售体系的销售能力;
  • 交易能力:订单处理能力;
  • 知识能力:产品设计、生产研发能力,品牌建设与渠道管理能力。

虽然有这么多的资源与能力,但是我们能看到,但其生存根基还是“质优品正、价格适中的民族品牌形象”。乐圣在HIFI市场所有17%的占有率,可以明显看出,所以非常依赖品牌的一家厂商,这是乐圣公司的生存基点,如果这个根基被打掉,乐圣将会非常危险。

d、盈利模式

乐圣采取的就是靠品牌建设提升销售利润率,以及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从而提升资金周转频率,当然,剧里没提到这些,更没提到乐圣是否有利用财务杠杆去撬动更大的资金,我相信是有的,姑且认定是供货经销商和直营来卖货赚钱为主。当然不排除乐圣在核心城市采用直营的模式,不过这并不影响咱们往下分析。

好了,我们现在到了关键的分析环节,上文讲的到品牌的建设能力,没有乐圣现在的品牌形象,就没了乐圣的发动机,也就没有自由现金流的创收能力,通俗地讲就是没有造血能力了。

这里解释下为啥自由现金流这么重要,或者为啥对商业模式的运转这么关键,比如,你公司账上有1000块,你销售一个产品有1500块,但这是一个赊销,也就是还没到账,但你之前从银行贷的钱有2000块利息还马上还,也就是流动负债2000块,那你公司立马就破产了,当然这个例子是一种极端,经营很久的品牌和现有的固有资产,加上CEO的个人资源能力,是有可能搞到钱的,这里边关键的是企业本身获取社会信任的能力。但一旦企业的生存根基没了,就很难取信社会的资本注入了。

这就是为啥乐圣的的品牌形象一旦被击溃,外部利益相关者,比如银行不仅不会借钱给你,还得向你催债,供应商也会来催账应付账款,经销商也不会付你的应收账款,而是直接来退货,因为产品卖不出去了,加上75%的负债率,也就是说乐圣的现有资产,包括资产折旧、现金、流动收入加一起也是资不抵债,又没有外界的资本注入,是不是有点等死的味道?

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C、丁元英的攻击

如何攻击乐圣的根基呢?

丁元英设计如下——

音箱一般由喇叭、分频器、箱体、接线柱、接线盒、阻尼板、标牌、包装箱等音箱组件形成,格律诗从乐圣旗舰套件采购的是喇叭和分频器,这部分占格律诗音箱成本结构的63%。

格律诗音箱的批发价是7600元,零售价是11600元,而一套乐圣旗舰音箱的零售价4000元左右。丁元英在音箱展会上采取大幅降价的方式攻击乐圣,也就是将批发价降至3400元,零售价降至3900元。必然会在展会期间销售一空。

这样一来,基本等于是以一对箱子的价格买两对箱子的价值。占格律诗音箱成本63%的乐圣旗舰,就会被消费者认为“过于黑心,居然以2倍的价格欺骗消费者”,势必心理就极为不平衡,从而乐圣自家的旗舰音箱品牌就基本卖不动货了。

如此,丁元英就完成了对乐圣这家企业的成功袭击。

当然,事件还远没结束,受了如此大攻击的乐圣一定会有所反应,反应具体是什么,丁元英也有预先的设计,我们来进行更加细致的剖析。

02、方法

这是丁元英的毒辣的洞察力。只是这一系列手段如何在光天化日之下得以实施?这里将他的策略补全如下——

  • 北京摆摊;
  • 制造具有独特价值主张的音箱;
  • 用“伦敦、柏林、巴黎当托;
  • 展会发端销售一空——攻击乐圣的生存根基;
  • 乐圣起诉;
  • 斯雷克(功放厂商)当打手;
  • 伯爵(音箱品牌)落井下石;
  • 法院造势;
  • 媒体起哄;
  • 得救之道浮出水面。

逻辑非常严谨,丁元英这个局的设定,是根据现有他能掌控的资源为前提的,如下——

  • 自己的背景;
  • 韩楚风的资金与宝马车;
  • 正天大厦的仓库等资源;
  • 韩楚风的正天集团总裁的商界地位;
  • 柏林的华侨圈子和人脉;
  • 芮小丹的德语能力、护照与德国居留签证;
  • 王庙村的生产基地。

03、技术

只是有了这些条件,以上的每一步都有“要跨越的难点”——

  • 如何控制公司的绝对话语权,才保证策划能坚定的贯彻?
  • 在公司的官司存亡之际,如何打官司?
  • 如何让乐圣察觉不出这是一个圈套?
  • 林雨峰一定会回击吗?
  • 叶、冯、刘如果全部退出怎么办?
  • 如何才能胜诉?

其中第一、三、四、六点最关键。打官司这事,他算得已经很明白了,只是能将事实陈述清楚就可以,因为这只是一个表达过程,不需要强词夺理,前提是能不能胜诉;叶、冯、刘的退出,不会对格律诗的运转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找人接盘、卖掉公司都是很好的选择,关键仍然是能不能胜诉。所以,我们重点分析其他几点。

第一,如何控制公司的绝对话语权,才保证策划能坚定的贯彻?

  • 投资方绝对控股,也就是占股51%以上;
  • 投资方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人文背景、平等身份、出资能力;
  • 不能让叶、冯、刘知道是丁元英直接投资;
  • 丁元英能绝对控制投资方。

最后一点,需要说明为什么这三个条件这么重要?

丁元英的原话是这样——

欧阳雪问:“这样的好事,这人为什么是我?直接用你的名字不行吗?”
丁元英解释说:“不行,那就变味儿了,不但吃大户的心态会使这事很快垮掉,而且我这碗水也不好端了,端得再平也是不平。所以,我和小丹不能有任何经济利益在里面。找你帮忙,是因为你同时具备人文背景、出资能力和平等身份三个条件。”

因为,叶、冯、刘当初找丁元英就是因为他们仨是光脚的,本就有吃大户的心态,想借人家的认知、资本、资源来实现自己的财富之路。

一旦是他们知道是丁元英出的钱,他们就会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全力以赴,因为他们不会完全将这件事当成自己的事,成则成,不成也没有关系,他们会想”因为不是自己的钱,丁元英本身就是在扶贫,这一切理所当然“。

而丁元英想灌输的观念是“靠自己“,所以设了一个局中局,考验叶、冯、刘,行就上,不行谁也帮不了你。

欧阳雪有人文背景,她是当地人,社会关系都在;她与叶、冯、刘是平等身份,他们可以想吃丁元英这个大户,但却不能吃欧阳雪;同时,她也是饭店老板,叶、冯、刘会相信她有出资能力。

只有丁元英看似与这事没有经济利益关系,他们才会将这生意当成自己的事情全力以赴。也就达到了坚定贯彻落实的目的。

所以,丁元英以参谋的角色与公司产生关联,也就是不直接与公司关联,相当于“无”的角色。

第二,如何让乐圣察觉不出这是一个圈套?

  • 公司与生产基地彻底拔离从属关系,只是买卖关系;
  • 公司打头阵,绝不露出生产基地的事;
  • 公司背后的背景(丁元英、韩楚风)蒙蔽乐圣高层;
  • 音响技术层面用“两台前级四台后级推动“能占据一个独特价值主张;
  • 音响出口柏林、伦敦、巴黎,以及音响测评的烘托进一步蒙蔽乐圣高层。

第4小点非常重要,这即能保证在测评时能体现格律诗音响的独特创意,而从产品的角度获得一定的认可,便于出口操作和胜诉后的品牌运作。更重要的是,让音响圈的人相信格律诗真的是在踏踏实实的做音响生意,当然,最重要的是让乐圣也相信是如此。

同时,也让乐圣高管相信这样的公司一定是工业化生产的套路。

第三,林雨峰一定会回击吗?

这是这个局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林雨峰看穿了,又或者林雨峰性格保守,不轻易弄险,可能就不会起诉,或者起诉也不会闹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

但,林雨峰早期是靠走私电器起家,黑白两道都混得很熟,他骨子里是一个有冒险精神的人,他的乐圣也号称“只有矛,没有盾“,丁元英就是看到了这点,所以料定林雨峰一定会回击。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预判,证明丁元英能洞察人性深处。

第四,如何才能胜诉?

这点,其实相对简单,只要研究一下法律的基本规则就可以了,法院不是一个讲人情的地方,是一个依照既行法律的规则来做判定的地方。

丁元英做了三点风险规避——

  • 公司与生产基地彻底拔离从属关系,只是买卖关系;
  • 生产基地的农户之间是市场运作方式,现金交易,上一环管下一环;
  • 将最初的协定全部以会议的形式决议,让小学老师做会议记录,并让村民签字画押。

这样,在法律面前,格律诗就没有不正当竞争的前提,只是用一种自愿的“奴隶式的榨取“生产方式来做极致的成本控制。

04、工具

最后,成本能控制在比乐圣售价的一半还要低

最终,格律诗就可以“以比成本价略高、但是乐圣价格一半“的方式在展会售出,这是极致的性价比的思路,一定会畅销无阻,这不就是小米的战略定位吗?说不定,雷军也是从丁元英这里学走这一招的呢?^_^。

如此一来,乐圣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合作,而且还得看格律诗愿意不愿意,因为格律诗也可以和竞品公司伯爵品牌合作,形成这样一个格局:伯爵公司的销售网络、国外知名品牌喇叭、格律诗的低成本制造。这三个元素组合,将会对已经快跌入谷底的乐圣进行更惨重的打击:中端品牌乐圣旗舰被格律诗攻击;高端音响没有任何优势;只能靠非核心业务PVC音箱生产线继续生产电脑音箱、汽车音箱和商用音箱

这明显是不足以支持乐圣资金运转的。

而,格律诗拒绝了和伯爵的650万的收购合同,丁元英只是想为王庙村谋得一个生存空间,并不想彻底毁掉乐圣公司。

所以,乐圣公司被迫合作:继续向格律诗公司提供乐圣旗舰套件,由乐圣的销售网络销售格律诗音箱,这样还能保持喇叭生产线和销售系统,只是乐圣旗舰停掉,PVC音箱生产线继续生产电脑音箱、汽车音箱和商用音箱。从这个角度来讲,乐圣和格律诗就形成了优势互补,乐圣即能甩掉高档箱体的高劳动力成本的劣势,又能保留PVC贴面音箱和普通家庭影院音箱对机械化程度的高要求,最后乐圣公司和格律诗公司以双赢的局面结束这次战斗。

这样,乐圣公司就被重新盘活,就又有了造血能力,败的只是林雨峰个人。

05、总结

至此,丁元英从「认知、方法、技术、工具」四步纵深谋划了这一个局。总结如下,即是——

——认知。攻击乐圣的生存根基:质优品正、价格适中的民族品牌形象

——方法

A、策略

北京摆摊;伦敦、柏林、巴黎当托;展会发端销售一空——攻击乐圣的生存根基;乐圣起诉;斯雷克(功放厂商)当打手;伯爵(音响品牌)落井下石;法院造势;媒体起哄;得救之道浮出水面。

B、资源

自己的背景;韩楚风的资金与宝马车;正天大厦的仓库等资源;韩楚风的正天集团总裁的商界地位;柏林的华侨圈子和人脉;芮小丹的德语能力与德国居留签证;王庙村的生产基地。

——技术。上面论述的以下问题的解决技术:如何控制公司的绝对话语权,才保证策划能坚定的贯彻?在公司的官司存亡之际,如何打官司?如何让乐圣察觉不出这是一个圈套?林雨峰一定会回击吗?叶、冯、刘如果全部退出怎么办?如何才能胜诉?

——工具。技术层面的每一个问题下面最终都呈现出了一个具体可落地的工具层面的具象,哪怕是一纸合同……,就不一一列举了。

感受到「认知方法技术工具」这个驱动的威力了吗?

只是,我们都知道,对乐圣的这个局,不过也是一个局中局,丁元英在这盘棋里设置的局,是局中有局又有局……

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二、丁元英所设的全「局」详解

丁元英的全局概览如下——

攻击乐圣也只是丁元英在这个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丁元英最早操盘这件事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天赋异禀的芮小丹给开悟:能过给芮小丹开悟的过程,让芮小丹可以观察在这件事情之中的每个人(叶晓明、冯世杰、刘冰、欧阳雪、肖亚文、农户、林雨峰等)对这件事的态度的变化、这件事情最后媒体对得救之道的讨论以及芮小丹自己从中的感悟,来悟天道。

最后让芮小丹成为开悟众生的角色,这也是丁元英对芮小丹的精神寄托,因为他觉得他不适合成为那个角色,原因有两点:一是他已清心寡欲,不执着于出人头地;二是他认为芮小丹天赋更高自己。这两个原因,让他觉得芮小丹,更加适合做这个最大的局:开悟众生

为什么芮小丹适合,有这么几个原因——

——她有意愿。是一个想当救世主的人,表现有四:

  • 在柏林不呆,回家当警察,觉得威风,本质是想当救世主;
  • 想当王庙村的救世主;
  • 最后临死时,死囚徒她也只击中双腿,不打死他,还是期待能当他的救世主;
  • 最后自杀,因为她开始觉悟到自己当不了救世主,只是想当丁元英的救世主,双腿俱断,没有生活能力了,也不行,所以自杀。

——她有能力。她处在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自在”状态,所谓自在,即是以行致性,她虽不知,但行动都是符合天道的的选择,所以丁元英才说“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的原因,这也是丁元英爱上芮小丹的原因——“无招无术的爱情,就是造物主给的那颗心了”。丁元英对她也有很高的期待,因为她只是没有开悟,一旦开悟,芮小丹将比他自己更有能力启示众生,这是丁的心理诉求,因为丁深知自己是“知道自己知道”的境界,从天赋的角度来讲,他不如芮小丹。

——她有条件。芮小丹的家庭条件、社会关系资源、人生经历其实也让她很适合,她的父亲是一名导演,有丰富的文化圈的资源可以帮到她,她也有德国永久居住权,可以有机会体验到更多的文化属性的素材,他也是一名警察,和罪犯打交道更能洞察人性底色。

所以丁元英说他适合做这件事:开悟众生

这才是丁元英设置的最大的局,不然,他这样的人,根本就没必要为了让舆论溅起几滴水花,而让自己身负骂名。

这其中,我们还应该理解另外两个小局:一个是对叶、冯、刘三人的局;一个是对刘冰的局。

丁元英对这件事情中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特殊对待,只是实事求是,对于叶冯刘三人加入所设的局,我们在上文已经有过分析了。

  • 投资方绝对控股,也就是占股51%以上;
  • 投资方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人文背景、平等身份、出资能力;
  • 不能让叶、冯、刘知道是丁元英直接投资;
  • 丁元英能绝对控制投资方。

我只补充一些,对叶冯刘三人其实也不算是故意设定一个局,是这件事情的顺利执行需要这么做,叶晓明自己也说过,“要是我们有钱有势,还用打他主意啊”,他们或多或少也有求救世主的心态,如果是他们知道是丁元英直接出钱,将丁元英当成是救世主这件事就坐实了。

这明显不是丁元英的本意,他的核心原则是尊重规律,实事求是,不会偏袒谁,他和刘冰最后也说过,“只要你行,你就有机会,如果你自己不行,你走到哪儿都一样”。

所以对于,叶、冯、刘三人,他的态度是,允许你们扒开井沿看一眼,但能不能爬出来要看你们自己的觉悟。

但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最后成功的是肖亚文和冯世杰,肖亚文凭借的是自己已有的觉悟,她缺的只是一个机会,顺杆就上了,冯世杰是被动而上的,或者叫运气,因为格律诗公司的生存空间需要他这个角色,他是连接格律诗公司和王庙村的核心纽带。

这都是一种“不得不”的行为,没有丁元英的主观意愿。

而这个过程,芮小丹都看在眼里,也就起到了开启芮小丹的觉悟之路的作用。

对刘冰所设定的局,其实也是丁元英想从人性深处考验一下刘冰,“到底这个人有没有可能转变观念,真正的靠自己呢?”如果刘冰用那份文件去做恶,那么他也就将自己逼入绝境,能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那也是他个人的事情了,如果刘冰能本分地去工作,丁元英已经和肖亚文打好招呼给刘冰一个实际的前途,“给他一点股份”。

丁元英仍然是在实事求是,这个人到底行不行,能不能爬起来,只能靠自己。

所以,这些小局后面其实是大爱,所谓的“大爱不爱”,即是“天地以万物为刍狗”。

韩楚风在五台山和丁元英一起与老和尚论道后,在寺里有这么一段对话,对丁元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点评,我认为是相当的客观与到位的,我们来一起好好地品一下——

扶贫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

  • 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
  • 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
  • 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我们还剖析一下这几句话的内涵。

什么是市井文化,刘冰就是一个典型的市井文化的产物,能力撑不起虚荣的物质要求时,就会幻想天上掉馅饼的神话,而且当丁元英扔了一块馅饼时,他也觉悟不到这块馅饼该如何吃;

什么是哲人文化,最不道德的道德,前一个道德与后一个道德其实不是一个意思,前一个道德的儒家文化的道德,讲的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丁元英对传统文化恰恰是偏见到骨子里的人,后一个道德是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德,即是“规律即是道,顺规律而为即是德”。只是丁元英在扶贫过程中,虽然“不道德”,但却也不是以“最不道德的道德”,因为他用的强力作用下的杀富济贫,这不是顺规律而为;

什么是英雄文化,大智若愚地行事,大爱而不爱的心态,但只能打碎点东西,也就是攻击乐圣,然后才能缘起主题——得救之道的讨论。

丁元英这行为,本质上是一个英雄所为,只是常人不理解罢了。

如欲更深刻理解这一点,如果大家有兴趣,我在公众号写了一个《天道》的专栏,大家可以过去看看。

看完如果觉得有启发、有帮助——

  • 不要只「收藏」,
  • 请「点赞」或「感谢」支持^_^,
  • 更重要的是在公众号「盐九」保持长期联系,因为更干货内容只在这更新。
继续浏览内容
v2-88158afcff1e7f4b8b00a1ba81171b61_720w.png
发现更大的世界
v2-a448b133c0201b59631ccfa93cb650f3_1440w.png
Chrome
不是因为深刻所以真实,而是因为真实所以深刻。

弱势文化下众生的完败——观《天道》有感

《天道》一剧,发人深省。

该剧通过王庙村扶贫事件,揭示了弱势文化中各色众生无法改变自身命运的必然性,此为剧名“天道”。尤其通过主人公芮小丹的死,揭示了弱势文化中的个体妄想成为救世主,不但失败,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此为原著名“遥远的救世主”。

一、王庙村扶贫事件中的丁元英

丁元英是强势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作者着意赞美的人物,其行为代表了强势文化的行为逻辑,其思想代表了强势文化的价值判断。他明知王庙村扶贫事件最终是无果的,但还是精心策划了这一场沸沸扬扬的闹剧。这是为什么呢,王庙村扶贫事件对于丁元英意味着什么呢?

1、王庙村扶贫事件对于丁元英的意义

丁元英扶贫王庙村,其手段是杀富济贫,这是杀气;杀富(富不去)的合理性是存在即合理,济贫(贫不离)的合理性是小农意识治小农意识,这样的行为是痞气。做这件事的缘起是芮小丹要个礼物,想要论证王庙村的贫困是由于其文化属性,但如果王庙村神话般的富裕了,那么其文化属性又改如何解释。丁元英心知肚明王庙村可以脱贫但无法致富,但还是精心策划了整个事件,为的是要开悟芮小丹。他对芮小丹的期望是极高的,为了把玉胞中的芮小丹打磨成璞玉,不惜以王庙村乃至整个音响市场做一个行为实验。所以最终听闻芮小丹自杀死去,心痛到呕血。

撇开这一层表面意思,王庙村扶贫事件对于丁元英本人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的。其落脚点在于丁元英评价人生的那句话,就是除了生存外,生存还要有意义。

映射在为什么生存的意义上,有二点:

一是对于丁元英本人,搞私募基金,在零和游戏中赚别人的钱,甚至是替德国有钱人赚中国人的钱,这在丁元英心中,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王庙村事件的杀富济贫可以佐证其合理性。

二是对于更大背景下,……是适应中国国情的,是合理的。王庙村事件的济贫贫不离可以佐证其合理性。从王庙村的扶贫中我们不难引伸出改革开放的意义,同样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放在全中国贫弱国情的背景下,放在严酷的国际斗争现实的背景下,共产党是多么宏大的气魄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丁元英基于同样的逻辑判断,提出问题“可中国毕竟是政治文化搭台,传统文化唱戏,不知道老祖宗的那点东西还能把这条船撑多远。”

上述两个事件对于丁元英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扶贫王庙村可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逻辑,并且让极具慧根的芮小丹从此开悟,对于已经赚到钱又不追求出人头地的丁元英来说,无疑具有更为深刻的人生意义。造就一个芮小丹,是丁元英在精神层面延续下去的重要依托,因为他认定芮小丹是个随性自在的人,品性非常之高,如果能够通彻强势文化的内涵,将有更深的领悟和更大的造化,将对中国的文化属性转变起到推动作用,而这是丁元英本人不擅长的,或者他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2、丁元英其人

很多人对丁元英都有判断,其中韩楚风认为丁元英是个明白人,其他人的评价也近似。只有一个人的判断最为精到,就是五台山老和尚,引出老和尚对丁元英的评价,也是五台山问道事件的一个写作目的。

老和尚说丁元英是: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一分痞气。韩楚风听后,心里一惊。韩楚风对丁元英十分了解,老和尚是不了解的,他读了再多的经卷,也不可能比韩楚风更能读懂丁元英,因为老和尚是出世的,更与丁元英没有交集。这个评价是作者对丁元英的评价,也可能是作者对丁元英的原型人物的评价。三分静气,是说丁元英对物质和社交需求极少;三分贵气,是他对精神和艺术需求极高;三分杀气,是说他把市场解读为零和游戏,杀富济贫毫不手软;一分痞气,是说在为人处世上忽视道德,有些不讲道理,比如对父亲病重的态度,比如面对林雨峰的质问不屑解释。这四个方面完全涵盖了丁元英的为人,丁元英其人,简单而犀利,因为其价值判断体系和行为逻辑清晰所以没有自相矛盾和过度追求,所以简单;因为认识到众生命运的必然性所以摆脱了道德束缚,所以犀利。

丁元英说,不可说,一说就错,这可看作是他只认同经验而否定理性,认为经验更接近客观,而理性是不可靠的。也可以说,他更相信辩证逻辑,而不是形式逻辑,根源在于否定形式逻辑的因果关系之充足理由律,否定形式逻辑的以无矛盾律为前提的原理。

丁元英信奉辩证逻辑,其内在需求在于,投资是一个预测不确定性和管理不确定性的过程,如要自洽于动态变化和反复不断的否定,只有辩证逻辑的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无-有-无有” 三段论的否否肯定律可以解释。对于想要在投资一途上有所造诣的人,应该深入学习这种思辨的方法。传统经济学属于形式逻辑,在微观领域颇为不能让人信服。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形式逻辑破绽百出,所以从经济学中独立出来单独研究,但仍令人无法满意,比如索罗斯就写了《金融炼金术》。以索罗斯为代表的许多大投资家都是辩证逻辑的信徒。特别要注意的是巴菲特,看似信奉形式逻辑的投资家,实际上却是辩证逻辑的投资理念,绝大多数人都被他蒙骗了。

二、如此完美却悲惨死去的芮小丹

芮小丹青春靓丽,随性洒脱,品性高洁,深具慧根,又敢爱敢为,独立自主,不攀权附势,是个性情中人,无疑是作者心中的上上人物,寄托了作者的价值理想。但就在王庙村事件即将尘埃落定,芮小丹即将与丁元英双宿双飞之时,出人意料的悲惨死去。被炸掉双腿,被毁容,在对丁元英的深深眷恋中,在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中自杀而死(按原著),悲惨无过于此!

这是为什么?!作者想要干什么?!

答案是:芮小丹的死去,不是角色行为的必然逻辑,而是作品主题的必然需要。

芮小丹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一方面她是王庙村扶贫事件的发起人,是王庙村在经济上的救世主;一方面她是国家警察,是刑警,是代表国家法律和政权正义的执法者,是对犯罪分子的救世主,在对王明阳的审讯中体现的非常明显,当被炸得身躯破碎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要坚持不能击毙缴械的犯罪分子时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双重身份都表明,芮小丹是弱势文化的人物,是妄图以个人力量在弱势文化中拯救他人的人物。基于作者想要表达的对弱势文化的批判的主题要求,芮小丹作为双重身份的救世主,她一定要失败,并且付出最为惨痛的代价,就是不得好死。即便她已经自主的抛弃了王庙村经济救世主的身份,并且即将抛弃法律和正义的救世主的身份的觉悟转折期,也必须要为第二个救世主身份而难逃必然的命运安排。

再进一步,芮小丹正在设计着身份的转变,即从前两个救世主的身份中脱离出来,成为另外一个新的救世主——丁元英的救世主,用自己的肉身布施和“一个馒头”来收留这个孤独的智者、不追求出人头地的“大狼狗”。正是失去双腿和毁容后再也无法履行丁元英的救世主这个新的身份,才让芮小丹决定自杀。作品的主题进一步深化:救世主作为弱势文化的标志符号,作为经济意义的救世主不可行、作为法律和正义意义的救世主不可行、作为个人意义的救世主也不可行。

正因作者对芮小丹的悲惨结局的安排,才最终突显出作品批判思想的主题。芮小丹才是“遥远的救世主”,救世主无法救自己,无法救自己还谈什么救世主?所以不存在救世主,救世主只是无知的弱者的妄想,也是无知的慈悲者的妄为。观者万万不可因为对芮小丹这个完美人物的爱,而忽视了作者通过极力刻画其悲惨死去的命运而揭示的深刻主题。

三、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下众生的命运

剧中人物并不算多,其中凡是有文字着墨的人物,皆对揭示作品主题有其意义。即通过不同人物的命运结局,全面完整的描绘了不同人物类型的文化属性决定性。

(一)强势文化下的众生——

1、代表人物:詹妮

职业:赌场老板

人物命运:赚大钱,尽用人才

寓意:赌场老板是坐庄的,暗示坐庄是强势文化的最高形态

人名赏析:德国常用女名,不解释。但可以八卦一下,丁元英在德国期间,很可能与詹妮有过那么一段,两人感情非比寻常。

2、代表人物:丁元英

职业:私募基金操盘手

命运:赚小钱,懂技术,破解了中国的文化密码

寓意:强势文化的执行者信仰辩证逻辑,按客观规律办事,设局而出奇制胜

人名赏析:丁是笔画最简单的姓氏,意指其为人简单;元是“一个元宝不失德行”;英是向某人致敬。

3、代表人物:韩楚风

职业:民营企业老板

命运:权谋上位,风光一时

寓意:有智谋没资本,纵为强者,也只得一时风光

人名赏析:为人有古人气质,长者之风

4、代表人物:林雨峰

职业:民营企业老板

命运:官司失败而自杀

寓意:当竞争优势被击败、市场被瓜分后,强者也会变成弱者

人名赏析:山峰骤雨,林木摧残

5、代表人物:肖亚文

职业:小白领上位民营企业老板

命运:官司胜利而上位

寓意:有智谋,利用贵人和局势,弱者也会变成强者

以上,基本涵盖了强势文化下各流人物的状态特征和角色变化。强势文化以客观规律为判断准绳,它不是一个完美的世界,而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个世界的顶端,遵从这这样的规则:最强者坐庄、设局——具体来说是用资本坐庄、用人才智谋设局,通吃天下。

(二)弱势文化下的众生——

1、代表人物:芮小丹

职业:警察

命运:从扶贫的救世主角色中解放,但未从国家权力的救世主角色中解放,被炸毁容后,因无法实现成为丁元英个人的救世主的角色而自杀

寓意:弱势文化中的救世主,必定失败

人名赏析:芮即锐,为人刚直,锋芒毕露;丹,一片丹心,丹心一片!

2、代表人物:欧阳雪

职业:餐馆老板

命运:从路人甲变为董事长,又从董事长变为小股东

寓意:她是救世主与被救者的双重身份,有成为强者的机会也是无法把握住的,暗示弱势文化中的救主与被救共同者,必定失败

人名赏析:纯洁、刚强的女子

3、代表人物:叶晓明

职业:个体户

命运:有技术,有心机,一度成为总经理,但无胆量,看到风险,主动退股,成为路人甲

寓意:他也是双重身份,同样暗示弱势文化中的救主与被救共同者,必定失败

人名赏析:有小聪明,但终不免一叶障目

4、代表人物:冯世杰

职业:个体户

命运:有技术,不贪财,主动退股,但因其社会关系优势又成为小股东

寓意:弱势文化中的救主与被救共同者,必定失败

人名赏析:世间豪杰

5、代表人物:刘冰

职业:个体户

命运:心术不正,掉入局中,自杀

寓意:这是个被人所不齿的小人,暗示弱势文化中的被救者,必定失败

人名赏析:流氓一个,令人心寒

6、代表人物:李铁军等

职业:农户

命运:暂时脱贫,但未来无法致富

寓意:弱势文化中的被救者,必定失败

7、代表人物:基督教会众人

职业:农户

命运:依旧贫困

寓意:弱势文化中的被救者,必定失败,就算再信仰和期待救世主是无用的

8、代表人物:王明阳

职业:强盗

命运:杀人越货,被捕后从芮小丹得自丁元英的“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一句而顿悟,从无救主论者转变为强势文化论者,最终伏法

寓意:王明阳的角色非常重要,大多数人未必看得清楚,他完善了弱势文化中众生的类型,而且是向强势文化转化成功的类型,是对各位重要人物的衬托和对比——丁元英完成了向强势文化的转变并代表了强势文化、肖亚文刚刚开始转变、芮小丹即将完成但还未能完成转变、欧阳雪转变失败——而王明阳虽然仍旧依赖破格获取而不是直接获取,因而不是强势文化而是强盗逻辑,但他作为弱势文化中的无救主论者,无疑是具有先进性的,最终更是在顿悟之下迅速的转变为了强势文化论者。正因其完全认同了强势文化,强势文化成了他的灵魂归宿,他才会供出了同伙案犯的信息,为什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竟说服了王阳明,这个道理恐怕芮小丹也未必完全领会;但因作恶多端、未能及时转变为强势文化论者,惜败。从而我们也可以引申的看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名赏析:与历史人物王阳明十分相近,意指是个现代的哲人,但其思想与儒家思想完全相反

以上,也基本涵盖了弱势文化下各色的人物及其终将失败的命运的必然性。令人不禁对号入座,唏嘘嗟叹!

四、强势文化的理论基础及中国的方向

强势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是以客观规律为判断准绳的文化。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其生存哲学是: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拼的是比对方多一口气。

弱势文化是愚昧无知的文化,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的文化。弱势文化造就弱者,其生存哲学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

1、信仰基础

对比来看,强势文化的核心在于强者生存。什么是强者?强者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人。对于一个强者,例如丁元英,他的信仰基础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神即道:神不存在,所谓的神,是人们理解的不可抗拒的命运,而命运实际上是客观规律。

道法自然:客观规律是什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就是不人为。而什么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宏观上来讲,是时间、地点、条件,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人文条件可称为文化属性。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能源、矿产、资源、农业、物产等。人文条件从人文环境产生,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看似矛盾,实则说明文化属性的特征:群体意识制约,历史传统制约,因而不变;因其不变,称为属性,简单的分类可以分为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

如来:无所不在,即称如来。客观规律无所不在,自然条件和文化属性的制约无所不在。

如果一个人信仰的是无所不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那么他一定是一个独立自主的适应客观环境的人,也就是一个强者。一个由强者组成的群体就会形成强势文化,这样的强势文化也必然造就这样的强者。也就是《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逻辑基础

从逻辑的内涵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又称矛盾逻辑,是关于矛盾的逻辑,其基本原理是: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否肯定律,不但承认矛盾的必然存在,而且承认矛盾是可以不断转化的。辩证逻辑中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一切以条件对比关系为原则。辩证逻辑是有矛盾逻辑,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的逻辑,更为符合人文社会的特征,更符合人类活动的不确定性特征,甚至更适应人类的斗争理论需要。

形式逻辑是无矛盾逻辑,是一种静态的、状态的逻辑,其基本原理是:同一律、无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其性质是:有效性、自洽性、可靠性、完备性,依赖于整个体系的完整的因果关系链。形式逻辑适于对自然世界建模,但无法充分反映充满矛盾冲突的人类活动。形式逻辑的比较完美的形式是公理化系统,例如欧几里得几何,所以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大科学家都是形式逻辑的信徒,他们寻找公理化系统中的公理,也寻找自然界的第一推动,他们大多相信上帝的存在——这是思维逻辑决定的。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自然科学领域越倾向于形式逻辑,人文社会领域越倾向于辩证逻辑,则这个国家越强大,越倾向于强势文化。就拿中国历史来演说一番:商朝重视商业,偏向辩证逻辑,取代夏朝;东周春秋战国时各国普遍寻求辩证逻辑的治国理念,道家、法家、阴阳家理论盛行,《道德经》、《战国策》、《孙子兵法》等都是这个时期或反映这个时期的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道德经》及之前的《易经》是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结合的最高理论形态,纵观古今中外无出其右;到了秦朝,秦国的农业、冶炼和军事等实现标准化,倾向于形式逻辑,推行商鞅变法后政治方面严刑酷法,倾向于辩证逻辑,前所未有的强大,终于统一中国;汉朝弃道家崇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人文政治领域从辩证逻辑过渡到形式逻辑,国力转衰;经隋唐,至明清,儒术发展为理学,佛教又与儒教结合,达到人文领域形式逻辑的巅峰,而自然科学领域则受各种条件制约,在形式逻辑上毫无发展,国力渐次衰亡,清末时几千年封建制度一夕崩塌。抗日战争及……

再看世界历史:从古希腊开始,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就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欧洲自然科学缓步发展,但因人文领域缺少辩证逻辑的火种而发展缓慢,在其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阶段都与中国差距甚大;到了近代,康德质疑形式逻辑,提出二律背反,发展出康德历史辩证逻辑学;黑格尔吸收康德思想,建立近代辩证逻辑学,即唯心辩证逻辑学;达尔文吸收康德思想,提出物种进化论;马克思吸收黑格尔思想,建立唯物辩证逻辑学,吸收康德思想,建立历史辩证逻辑学。在近代国际政治上,英国人吸收辩证逻辑思想,提出地缘政治学说,其代表为那句著名的“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德国由于哲学基础好,得天独厚,在自然科学领域大力发展形式逻辑,在人文领域大力发展辩证逻辑,成为欧洲大陆第一强国,在崛起过程中与老牌法国、英国争锋,引发一战、二战,但两次战败后又成为欧陆第一强国,运用辩证逻辑学也更为纯熟,通过建立欧盟的政治手段而非军事手段在形式上统一了欧洲;美国更是在自然科学的形式逻辑领域执世界各国之牛耳,犹太人的辩证逻辑也深得厚黑学真谛,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3、中国的方向

从中国当前的国情来看,……(min.gan)

但是,时不我待!发展不是要义,快速发展才是要义;最重要不是做大,而是做强;所以应该抛弃GDP决定论,改用现今世界强国的衡量标准。快速发展自然科学领域的形式逻辑,一是要引进先进技术,二是要引进先进人才,前者要突破层层技术封锁就要远交近攻以利诱之,后者就要肃清学术腐败重视人才待遇和科研成果转化。快速发展人文社会领域的辩证逻辑,一是要依法治国,二是要治理腐败提高政府效能,三是要建立完整的大国崛起战略。

现届,已与原著《遥远的救世主》时,大不相同。

以上发布于2016-04-06

======

2018/10/28更新:我在2018/10/8更新了一下,结果敏感了,反复删了很多次,删了很久,一直删到把原文结尾都删了,才被知乎通过。我都一度想弃知乎了。今天再试试把原来的更新部分放上来,看能不能通过。如下:

很久没有回复评论了。每次翻看评论,我都觉得非常有收获,看的很入迷,评论更精彩!真是: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特别感谢,也特别骄傲,我的文章能引出来这么多在知乎潜伏的高人。不少评论都见地深刻,水平是比我高的。

这一年多来,每条评论我都会看,但觉得有的评论之前已经有类似的已回复就不必重复回复,有的评论是从不同角度对我此文的指摘,我虽不同意但也没必要个个都去争辩,能同意我的自然能同意,不同意的我再说什么也不会同意。有人觉得我写的太深,有人觉得我写的太浅,有人觉得我写的跑题,有人觉得我主观私货太多,有人觉得我说芮小丹是弱势文化他/她无法接受,有人觉得我傲慢不愿意讨论问题,还有人觉得我压根没看懂《天道》然后他自己做了首诗,呵呵。也有同好私信我,私信我都回了,想交朋友的基本都没下文了,因为朋友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面的,不见面的神交我还没有过,所以我觉得私信交朋友的就不必了。

我看评论时也会检讨自我一下,我有没有自以为悟得了,自以为了不起了?我检讨是觉得没有的,因为我只是个普通人,工作生活一堆的烦恼,在股市里也还在交学费阶段,还从来没有得意过。我只是看了《天道》,写了篇文章,哪里就有了高水平了?所以有朋友觉得我好像有点懂得道理,懂得炒股,想要结交的,其实不必,我还没有多么高水平,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我还差得远。在炒股方面,我还不成功,想问我如何学习炒股,或者问我如何学习辩证逻辑但实际上是想问如何炒股的朋友,其实不必问我了,大把的公众号讲这个,真真假假,要自己判断。

评论中大多数都是给与我肯定的,我很感谢,总是不回复也不太好意思,所以趁着十一假期,更新一下,就算当做统一回复了。在评论回复中有一些想说而没有写在文章中的话,我也编辑附后了,这是在和同好们的讨论中得出来的想法,是对文章的补充和拔高。对于很多深刻的评论,由于不是我的所有权,所以就没有放进来,在此抱歉,请喜欢的朋友还是麻烦自己翻阅评论吧,那里确实干货满满。

我想接着聊聊三个问题,一是丁元英的原型是不是缠师李彪?二是为什么要谈辩证逻辑?三是谈谈文末所说的中国的趋势的猜想。

一、丁元英的原型是不是缠师李彪?

缠师李彪受到很多人的尊敬和崇拜,缠论和缠中说禅也是追随者众,很多人说他是丁元英的原型,那么到底是不是呢?斯人已逝,我也不敢妄加评论,我只能说从我自己的感觉,我认为不是。从《天道》中丁元英给人的感觉,从人物年龄,从他们思想的逻辑,操作的风格,我都觉得不像。要说接近丁元英的,在思想方面我觉得青泽倒是有点像,他的《澄明之境》看起来有从术上升到道的感觉,但青泽肯定不是丁元英的原型,我只是说感觉,对比来看,李彪和青泽给人的感觉是明显不同的,青泽像丁元英的思想,李彪不像。

评论中有一位朋友说作者的一位朋友叫李红英的,定居欧洲,经常给豆豆带来一些资料,这个看起来倒是比较有可能。丁元英的原型未必是我们熟知的人物。

二、为什么要谈辩证逻辑?

丁元英有句台词“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他是用辩证逻辑来分析女人的。用辩证逻辑来分析人性的,应该是辩证逻辑的高手,他应该也不只是用来分析人性,应该会用来分析炒股票,所以我认为丁元英应该是更多使用辩证逻辑的。从我自己在看书、看历史、看待周围、包括炒股的认识中,我也认为辩证逻辑是高一个层次的思维逻辑,博大精深。是不是逻辑只有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呢?不是。逻辑方法当然非常繁多,非常复杂,但我们不是哲学专业的,没必要深究。那么为什么要讲辩证逻辑呢?一是因为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比较容易理解,并且也是丁元英亲口提过的。二是形式逻辑属于无矛盾逻辑,辩证逻辑属于有矛盾逻辑,在矛盾层面,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是完整覆盖的,逻辑完整,容易应用。三是有矛盾逻辑特别适用于矛盾斗争,考察形势的动态变化,适用于解释历史,适用于投机活动。我认为丁元英是擅于使用辩证逻辑的,所以比较深入的讨论了一下,并和强势逻辑做了关联解释,这个我认为并不是我的主观私货,而是合理延伸。

顺便在这里说说我理解的投资和投机。我觉得炒股票全是投机,不存在投资。只有一种例外,就是只买不卖,靠分红过生活。我们身边有炒股只买不卖的么?很少吧,所以我觉得大家都是在投机,没有投资。那么价值投资存不存在呢?我觉得不存在,你这个月买,下个月买,今年买,明年卖,这不就是投机么?哪里是投资了。说是基于价值,所以是投资,那公司价值是每个月变的么,每年变的么,每年都变,可能从有价值变成没价值,那还叫什么有价值。巴菲特为什么叫价值投资?我觉得那是他的障眼法。美国的股市是二百年以上的了,大量的股票,不只是退市,而且公司都倒闭了,这与中国大陆股市短短二十多年真的不是一回事。美股有完整的股市的法律,完善的监管和退市机制。所以巴菲特想要只买不卖,他就必须买那些不会倒闭的公司,这应该叫生存投资才对,但是有价值的才能生存,所以叫价值投资也对。我大A股全是炒作的,炒壳卖壳,资金驱动,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价值投资,有什么生存投资,谁会考虑只买不卖,谁会考虑公司倒闭的问题。所以我觉得A股不存在生存投资,也就不存在价值投资这回事。炒股票就是炒股票,搞投机,没谁是高尚的,没谁是神。

我身边真实的人,投机赚钱了的,这个标准我觉得是赚了千万以上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炒股赚过千万,一个是搞比特币赚了几千万吧。这俩人都是清华的老哥哥,看来投机这事,还真是跟智商有非常大的关系。其他的都是上杠杆买房子的,固定资产价值过千万,但不动产又不能吃,还欠了一屁股债,每天还房贷都痛苦的要命,这不算是投机成功,只能算是赶上了房价暴涨的窗口,命好。

三、关于文末所说的中国的趋势的猜想。

近几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国内的形势也跟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我在15年、16年写文章时的判断基本上都差不多印证了,主要就是……(min.gan)

以下是补充的评论内容:

一、关于强势文化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依据逻辑,推演出未来的发展,这是极致的思维能力,也是强势文化者的核心能力。根据对未来的推演,去主动把握住关键点,以四两拨千斤的妙法,推动整个局势的发展,使一种必然的结局变成另一种必然的结局,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是强势文化者中也极为稀有的能力,可以叫做设局的能力,这是顶级强势文化者的核心能力。丁元英在王庙村扶贫的过程中将这两种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才有了王庙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大改造,这才能够在后面的官司中步步为营,故事结尾的合营和股份制公司都是设局的结果,这在整个扶贫活动开始之初,丁元英就已全部设计完毕。这种强大的设局能力令所有读者为之赞叹,为之神往,这也是作品感染我们的核心要素。如何学习到这种推演能力、这种设局能力,这是我们提升人生境界的关键问题,也是我们讨论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

我们讨论谁是强势文化者,谁是弱势文化者,要为上述目的服务,否则没有意义。丁元英是最明显的强势文化者,王亚文在一开篇就说道,这样的人我们一辈子都遇不到,遇到了就是造化。而詹妮作为丁元英的老板,顶级的强势文化者,那是我们真的无法接触到的人,我们无从了解她的行为逻辑。芮小丹是我们可以接触到的人,她即将脱胎换骨,却因为职业使命而十分可惜的断送了,她不是强势文化者,但我们都爱她,她是“天国的女儿”。欧阳雪是我们身边可见的寻常人物,以至于有时她的视角就是作者的视角,她常常代替作者发言,她常常说她自己无法理解丁元英,那她就不可能是作者希望为我们引介的强势文化者。作品中的人物是否高尚、是否美貌、是否富有,这都不是我们判断是否强势文化的依据,这种依据只能是是否具有强势文化的思维逻辑,是否脱离了救主思维,是否具有推演能力和设局能力。只有采用这种依据,才能准确的辨别出谁是我们要学习的,谁是我们要摒弃的。才能够达到我们反复学习这部作品要品味出的真谛。

你说我的知识量比较大,我愧不敢当,我写这些也是为了要理清自己的思路,更好的从这部作品中学习。其他偏离此目的的细枝末节的讨论,我觉得意义寥寥。愿与诸君共勉。

二、关于为什么不能局限于弱势文化和如何学习强势文化

(一)、设局就会有风险,丁元英给王庙村设的局赢了,但他给芮小丹设的局就输了,芮小丹最后自杀了,在这一点上,丁元英也想当芮小丹的救世主,结果无法成功。强势文化者基于强大的预测能力和博弈计算,可以在趋势上顺势而为,在关键点上四两拨千斤,从而使胜率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空城计,不论是文学虚构为诸葛亮的还是实际上是鲁肃的,都是险局,纵然是神来之笔,也是强势文化中的下乘。而弱势文化者连进入赌局的资格都没有,只能随波逐流而已,只能祈求上天垂怜,这就是救世主逻辑,救世主是弱势文化者的唯一选项。

(二)那么,弱势文化者有什么不好呢?在原始社会,弱势文化者被屠杀;在奴隶社会,弱势文化者做奴隶;在农业社会,弱势文化者做农民,被课税;在工业社会,弱势文化者失去土地成为工人,幸运的退休接受救济福利,不幸的辛劳累死;在信息时代,弱势文化者不断的被淘汰、失业,幸运的被救济续命直至饿死,不幸的流浪冻饿而死。综合来看,对弱势文化者来说,农业时代是相对来讲最理想的时代了。那么我们还能不能回到农业时代呢?整个世界重回农业时代是不可能的,在信息时代的世界中处于农业时代的国家,或者在信息时代的中国处于农业时代的省份,都是极度痛苦的。比如处于工业时代的东北,现在叫做悬崖式崩塌,而在农业时代的省份那就完全是被碾压的人生。

(三)我觉得现在成为一个强势文化者,有的方面更难了,有的方面更简单了。由于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变得更简单了。也由于信息丰富而泛滥,去伪存精更难了、全面把握更难了、超越众人更难了。我觉得要成为一个强势逻辑者,可以借用佛教信愿行的三个方面来分析必要条件:

1、信,从格局上来讲,需要通透历史特别是世界史、政治经济学、科技发展史等等,逻辑方面我觉得辩证逻辑特别重要。有个“至道学宫”公众号,我看了受用匪浅。

2、愿,任何提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遍地开花,那就需要根据自身条件,通过分析甄别,研究出最适合自己的几个可行的方向,然后去尝试,总结经验教训,修正理论认识和逻辑判断,逐步提高判断力和预测力,还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提高对这个世界的规律和本质的认识。

3、行,需要有高人指导,如果能跟随一个强势文化者,那么耳濡目染,有样学样,从具体的行为细节去学习,必然是最高效的方法。只是这样的人太少,又很难拜这样的人为师。现在的骗子可不少,被“大师”忽悠了肯定后果惨重。

丁元英是鬼是神不是人,这是由他的强大自信导致的,质于内而形于外。由于他的个人经历和性格,他选择了对这个世界不妥协。但强势文化和不妥协并不是必然关系,学习强势文化不必学习他的不妥协,古人讲外圆内方,这样可能更快乐。

(四)首先,对于世事百态,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我分为局势形三个层次,局最为宏观,形最为微观。局决定于最为宏观的因素,国家民族时代等等,人一辈子也碰不到几次大变局;势决定于局,基于局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测趋势的变化,一般来说这是我们能够影响和选择的上限,势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关键点;形决定于势,变化频繁,令人最为迷惑。局势形这个方向就是决定论,形势局这个方向就是量变引起质变,两个方向结合就是辩证法。辩证法中矛盾同一律就是局决定势、势决定形的决定论关系,质量互变律就是形影响势、势影响局的变化关系,否定之否定律就是上述决定和变化的形式化表现。

其次,基于局来分析势这种宏观分析,不能依赖于形的变化,而要基于局的判断,这就需要分析文化属性。通过形来影响势也需要分析势的变化范围和影响要素,这也要基于文化属性的分析。比如《雍正王朝》中邬先生料事如神,就是基于清朝的文化属性和康熙与诸皇子、王公大臣的个人文化属性的判断。

第三,我们为什么需要选择强势文化,表面上是为了取得强势地位,但根子上是为了获得文化自信。人越老越需要自信,所以人越老越迷惑越老越脆弱,但:经济自信容易倒,政治自信容易坏,血缘自信容易乱。只有基于局的文化自信最为恒久有力,作为中国人在选择文化自信上有世界上最大的优势。具有文化自信的人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强势文化者也需要面临困境甚至绝境,也要面临判断选择失败的后果,但是具备了文化自信就不会为了一时的失败而堕落,也不会为了一己的失败而放弃同志者的希望、否定强势文化逻辑的正确。

三、关于芮小丹是不是弱势文化者

芮小丹是被作者拔高了的一个形象,赋予了她特别超脱的品格,这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极为稀有,所以叫她天国的女儿。

芮小丹是作品中一个特殊的典型,她不渴望别人做她的救世主,她是渴望做别人的救世主。又由于她的天赋很高,所以很有可能进化为强势文化论者,如果成功,那么她将是区别于丁元英这类典型的强势文化论者的,是更高级的强势文化论者。具体来说,我认为芮小丹不是达尔文主义者。什么意思呢?丁元英的洒脱看起来有些冷酷无情,天道在他那里就体现为一种类似达尔文主义;而芮小丹的超脱有些悲天悯人,天道在她那里普度众生的感觉。

或许正是这种区别,使得芮小丹式的进化特别的艰难吧,作品中安排她死于进化前夕了。可悲可叹!

四、关于欧阳雪是不是弱势文化者

欧阳雪并不是多么重要的人物,关于她是否是强势文化,我觉得也不重要,因为我觉得欧阳雪并不是作者要向我们引介的那种生活中很难遇到的、行事与众不同的、具有特殊思维逻辑的人,也就是稀有的强势文化者。后期的点评居然歪楼到了这里,我觉得很是惋惜。

作者写作的目的,我觉得是通过一两个主要人物和一些相关人物的事迹,来揭示人生选择的逻辑,不同的逻辑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我们的一生太短,而局限又很多,更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从别人的人生去学习。

那么作者塑造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人,他们对价值的判断、对正义的理解、对大众思维的局限有着不同寻常的逻辑。作者选择的视角,是从芮小丹和欧阳雪这对姐妹的视角展开的,透过丁元英的言行,向所有的读者打开了一扇门,得以一窥那种超越逻辑的思维——作者命名其为强势文化。根据我自己的理解,我觉得这种强势文化基于辩证逻辑,也就是非因果逻辑;相应的,我认为大众思维是基于因果逻辑的。作者并没有在作品中提到辩证逻辑和因果逻辑,这是我自己的理解,这一点上脱离了作品文本,有些同好对此也并不认同,这我也很理解。毕竟,关于辩证逻辑的观点,我并不是从这本小说中得到的,而是在很多其他的历史或哲学作品中自己体会的。为什么我要附会上自己对逻辑的理解到作品主题上呢?因为要解释强势文化的哲学,必须要解释清楚强势文化的逻辑,否则就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就失去了我们解读这个优秀作品的意义。

所以,我认为,看了这部电视剧,能够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了解到强势文化者如何做出人生的选择,他们的逻辑基础是什么,他们又会为什么层面的问题所困扰,我们如何在自己的人生中实践这种强势文化。由此引申,我们先要识别出哪些角色代表了强势文化,哪些角色代表了弱势文化,哪些是我们要去体悟和学习的,哪些是我们需要极力避免的。

五、关于韩楚风

在我看来,韩楚风这个人,从形象上看,可以看做是一个世俗化的丁元英,就是他有入世和成就的欲望。通过韩楚风和丁元英的互动和比较,我们得以一窥较为高级的强势文化者的行为逻辑。由于写作年代的关系,很多他们讨论的当时看来新潮的东西,现在已经过时了,但他们的价值判断和对局势研判操控都是值得研究学习的。

韩楚风邀请丁元英喝酒,说了三件事,一是感谢,二是咨询接班人问题,三是询问解散私募的原因,这个顺序也是仔细安排的,最重要的是第二件事。在谈论接班人问题时,丁元英说根据文化属性,两个副总裁必争,韩楚风以退为进是最好的策略,大概率赢。说到第三件事丁元英自己的选择,他说他从文化属性出发,可以把中国股市当成提款机,解散私募是因为再做下去就触犯了当权者的底线。这就把文化属性这个概念提高到一种决定性因素的地位,具体说来就是中国是政治文化搭台,传统文化唱戏,这是一种弱势文化,而转变观念更是导致了文化的真空,加强了这种弱势文化,股市能够成为提款机,那整个中国当面对德国这样的强势文化时会不会仍旧不堪一击?这种深层次的担忧让丁元英郁郁寡欢,说又说不得。所以韩楚风认为丁元英这种智者,只能像尼采一样孤独着。

六、关于王明阳和“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这段是极力突出强势文化逻辑的意义,通过把一个无神论的杀人犯改造成强势文化者,就能使他抛弃弱势文化那种狭隘的忠义思想来展现的。前面反复通过基督教的宗教词汇来破解宗教的神话,后面用一句“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实现了基督教、道教、佛教的教义统一,说明丁元英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宗教,实现了世界观的终极统一。这个我觉得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就好了,其中具体的逻辑我觉得不必仔细掰扯,因为这种终极的统一和超越是不可能的,这三教不能统一。强势文化逻辑必须要实现这种终极统一才有绝对的价值么?我觉得不是。建议看看白云先生的文章,对破除宗教神秘感有帮助。我觉得不必用基督教和佛教来衡量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七、关于《遥远的救世主》作为小说本身的看法

《遥远的救世主》作为小说,其本身的写作手法有没有问题?我觉得还是有不成熟的地方的。

首先就是人物塑造过于拔高,比如芮小丹,非常优秀的女人,但非要拔高到天国的女儿这个境界,这就有点太高了。有朋友评论说芮小丹是全剧中唯一的强势文化者,是女神。这就太过了,不现实。

第二是语言过于托大,比如丁元英的《自嘲》,水平没多高,我觉得。比如“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这种三教合一的路子,用来说明丁元英的高明,也是太过了。有朋友评论说芮小丹对丁元英的爱是超凡脱俗的,是脱离了尘世的,是世间绝无仅有的纯爱、真爱,无可比拟,这也是过了,书中有这种倾向,这是误导了大家。如果是这样高洁无暇的爱,那芮小丹苦恼什么呢?怎么饭后给丁元英全裸了呢?怎么丁元英走后她那么痛哭呢?怎么爱的纯洁还是要上床呢?大家都是俗人,就别过于美化,甚至神化。在这方面,看看王朔的书和文章,有助于不飘。

第三是情节转折太突兀,甚至有的不合理。这个毛病很多人都有,都是为了表现人物,说作者想说的话,所以这个就不算什么大毛病。毕竟作品内涵深刻,这样的表现形式还是很优秀的。

有篇文章在这方面讲的比我好,推荐给朋友们看看,《晴予:关于《遥远的救世主》中 ABO 的闲笔_贪心记的专栏文章》(贪心记),有助于正视作品,脱去过度美化的迷思,真正关注其深刻内涵,而不是纠结于过度美化的人物塑造。

继续浏览内容
v2-88158afcff1e7f4b8b00a1ba81171b61_720w.png
发现更大的世界
v2-a448b133c0201b59631ccfa93cb650f3_1440w.png
Chrome
公众号:道圜杂谈(daoyuanzatan)

评价《天道》,不妨从五台山论道说起,五台山论道在书中起到了提纲挈领、升华主题的作用,可谓是是打开《天道》的一把钥匙。从芮小丹在车站送行,到与智玄大事谈经论道,处处玄机,句句机锋。

五台山论道由虚与实两部分组成,实的部分将王庙村布局和盘托出,其中每一句话都可以在后文中得到印证,没有一句废话。虚的部分是在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升华,烘托出了丁元英对王庙村布局真正的目的,在于投石击水,启迪人们(芮小丹)的智慧,引起人们对于文化属性的思考。

五台山论道-临行前与芮小丹关于股票的探讨

芮小丹说:“元英,你想过没有,如果那支股票没有挣到一倍以上的钱,你给欧阳定的出资额就显高了,这对她是个压力。”
丁元英说:“有可能,但这种可能性很小,而且可以补救。”
芮小丹问:“你怎么知道那支股票能挣一倍以上的钱呢?为什么一定要在明年5月卖掉?一般都认为明年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都是股市利好的消息。”
丁元英说:“这个问题很复杂,有技术面、制度面、产业结构……很多因素,我跟你说不明白。这东西有点像禅,知之为不知,不知更非知。”
芮小丹说:“书店里教人炒股的书满柜台都是,怎么到了你这儿连说都不能说了。”
丁元英说:“真有赚钱的秘笈人家能告诉你?能那样赚钱也就不用写书了。”
芮小丹点点头:“也是。”
丁元英说:“香港回归是政治问题,是国家主权问题,至少近期不是经济问题。十五大是要解决政治、经济的基本策略问题,国有资产重组、债权变股权这些改革举措已经势在必行,这里面既有政治经济学,也有市场经济学,既要为改革开出一条道,又要分解改革的阵痛,这时的股市真真假假、大起大落。在这种背景下,你既得盯住庄家的黑手,也得盯住衙门的快刀,你得在狼嘴里有肉的时候下筷子,还得在衙门拔刀之前抽身。

芮小丹和丁元英关于股市的对话,看似与王庙村无关,实则破解了丁元英的思维秘密。丁元英的商业思维,其实是股市思维,布局王庙村的操作手法和私募基金的手法如出一辙:综合各种因素之下,选择短平快、稳准狠的方法,不打持久战,一击制胜。

五台山论道-扒井沿儿之罪

韩楚风坐在车里吃东西很不舒服,就下了车,一手拿烧饼一手拿矿泉水绕回丁元英坐的车门那边,身子倚着车门说:“你到古城是图个清静,怎么又跟一帮发烧友扯上了?还惹出一档子扶贫的事。”
丁元英打开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口说:“小丹想要个礼物,就有了这档子事。王庙村是贫困县里的贫困村,小丹要的礼物就是在王庙村给她写个神话。
韩楚风一下子愣住了,甚至忘记了嚼东西,片刻之后才定住神说:“神话?这种礼物闻所未闻。她跟这村子是什么关系?”
丁元英坐在车里面朝车门外,咽下一口烧饼说:“跟村子没关系,跟觉悟、境界也没关系,但是跟文化属性这个提法有关系,用她的话说,王庙村的穷既然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如果一个神话改变了村子,那又该怎么理解文化属性?”
韩楚风再一次愣住了,思索着说:“这才是其中的禅机。这丫头,不简单哪!”
丁元英说:“什么神话?不过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扒着井沿看一眼而已,不解决造血问题,谁敢拿着一个村子的农民去证明扒井沿儿看一眼的结果?那就不是错了,是罪。如果真理是人做出来的,那也不叫真理了,叫主义。”

丁元英提到了扶贫王庙村是给小丹的礼物,却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解释,后面会提到这个礼物究竟是什么。而此时丁元英对于结果已经有一定的预料,用了“罪”字来表达其严重性。

五台山论道-丁元英的操作手法(一)

韩楚风问:“既是杀富济贫,你杀谁?又济谁?”(操作手法的核心是杀富济贫)
丁元英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道:“听说过乐圣公司吗?”(一开始就瞄准了乐圣)
韩楚风说:“乐圣公司是中国Hi-Fi音响挑大旗的牌子,当家的叫林雨峰,音响界的名角儿,据说早年靠走私电器起家,白道黑道都得很熟。”
丁元英说:“乐圣公司有6400万资产,从不涉足AV音响,在Hi-Fi音响市场占有17%的份额。乐圣公司称自己只有矛,没有盾,永远都是进攻、进攻,是个霸气十足的音响公司,网上有人给乐圣旗舰音箱起了个江湖名字,叫独孤求败。”)
韩楚风一脸不可思议的神态,谨慎地说:“杀富济贫,是得找个有点肉的大户。可就凭你这百十万的资金、几个发烧友和一帮等着扶贫的农民,可能吗?”
丁元英说:“乐圣是因为矛的锐利而无需用盾,我这儿是既无矛可攻也无盾可守,就只能借用乐圣的矛了。我想,在北京摆摊儿,用柏林、伦敦、巴黎三个城市当托儿,让斯雷克公司当打手,让法院、媒体起哄,让伯爵电子公司落井投石,从乐圣公司碗里化点缘是有可能的,核心在一个小聪明上,小聪明的文章做好了,就能诱导乐圣公司的大聪明,而潜伏在小聪明其中的,是大智若愚。
韩楚风默默吃东西,沉默了许久之后忧虑地说:“私募基金是狼嘴里夹肉,可这回是拔刀见血了,乐圣公司是林雨峰的私营企业,他藏书网能放过你吗?”
丁元英说:“光脚的溅了穿鞋的一身泥,林雨峰虽败犹荣,仁者自有公论。他要因为这个杀了我,就得给自己立块无字碑了,写什么都寒碜,这种死后还得穷名给冤家托牌位的买卖,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干不出来。真杀了我,我就当下随缘了。”

一、思想方针是杀富济贫,目标是乐圣公司。

二、乐圣是因为矛的锐利而无需用盾,我这儿是既无矛可攻也无盾可守,就只能借用乐圣的矛了。基于对乐圣的企业文化(有矛无盾)的判断,借用乐圣的矛,印证在乐圣面对格律诗的挑战,率先发起诉讼。

三、在北京摆摊儿(在北京开公司),用柏林、伦敦、巴黎三个城市当托儿(音响出口测评),让斯雷克公司当打手(音响展销会上,斯雷克公司推波助澜),让法院、媒体起哄(在媒体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让伯爵电子公司落井投石(伯爵公司虚晃一枪,试图650万收购格律诗),从乐圣公司碗里化点缘是有可能的。注意:丁元英的目的不是致乐圣于死地,而是为了从乐圣公司化一点缘,为王庙村谋求生路。

四、核心在一个小聪明上,小聪明的文章做好了,就能诱导乐圣公司的大聪明,而潜伏在小聪明其中的,是大智若愚。丁元英操作的核心是以退为进,看上去是小聪明,诱导乐圣公司跟进,当乐圣公司认为立于不败之地时,恰恰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乐圣公司在打官司前,文章做得越足,官司失败后对公司的影响越大,是扮猪吃老虎的办法。

五、光脚的溅了穿鞋的一身泥,林雨峰虽败犹荣,仁者自有公论。他要因为这个杀了我,就得给自己立块无字碑了,写什么都寒碜,这种死后还得穷名给冤家托牌位的买卖,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干不出来。真杀了我,我就当下随缘了。这段话印证在林雨峰持枪找丁元英,最终没有杀丁元英,选择了自杀。

丁元英在宏观上做出了安排,就像下棋一样,总揽全局,接下来就是派兵布阵的问题了。

五台山论道-丁元英的操作手法(二)

丁元英说:“所以,这事得拆分成发烧友的公司和农民的生产两个部分,允许几个股东去扒井沿儿,能不能爬上来取决于他们自己。对农户,从基础设置就不给他们期望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我救不了他们,我能做的,就是通过一种方式让他们接受市场经济的生存观念,能救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
韩楚风沉思了一会儿,说:“你是在农民的地盘上跟农民打交道,如果不把农户纳入公司统一管理,产品质量和成本怎么控制?各方面的利益矛盾怎么解决?”
丁元英说:“不能管,一管就死了,连解决问题的机会都没有。”
韩楚风不解,问道:“怎么讲?”
丁元英说:“农户生产,农民得从吃饭睡觉的房子里挤地方,得呼吸油漆的有毒气体和立铣、打磨的有害粉尘,得听各种生产噪音。这里有劳动时间问题,有使用童工和老年工的问题,有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农户能拼什么?拼的就是在不是人呆的地方干不是人干的活儿,拼的就是不是人。如果纳入公司,公司在法律条款面前一天都活不下去,农民马上就会跑来跟我说这儿睡着太挤了,那儿干活不舒服,所有的矛盾都会转嫁为农户跟公司的矛盾,那时候就不是产品质量和成本问题了,是怎么伺候好爷的问题。”
韩楚风说:“一管就掉进坑里,有道理。可是不管,那就得乱成一锅粥了。”
丁元英往车窗外弹了弹烟灰说:“农户不是铁板一块,没了这个矛盾有那个矛盾,有利益驱动着,让他们自己斗去,用小农意识治小农意识。”
韩楚风问:“怎么个治法?”
丁元英说:“在各道工序的农户之间实行小农经济的买卖关系,打磨板子专业户向下料专业户买毛坯板,喷漆户向磨板子户买腻子板,包装户向喷漆户买成品板,现金交易,一环制约一环,谁出问题谁承担损失,不影响别人的利润。允许他们有一个出次品、报高价的过程,让市场去纠正他们,用经济杠杆解决质量、成本问题。这事不适合学院派的打法,我这是不入流的野套路。”
韩楚风轻轻点点头,说:“法无定法,存在决定意识。有道道。”

这段话在公司签协议开会时印证了,不再赘述。丁元英为什么要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发烧友,一部分是王庙村农村。丁元英给发烧友的是扒井沿儿的机会,等于授之以渔,给农户的是自救的机会,让他们接受的是市场经济的生存理念。发烧友生存问题不愁,缺的是扒井沿儿的机会,跨越阶层,农村解决的是生存问题,让他们接受市场经济的生存观念。二者还是有所区别的,这就意味着发烧友即便扒井沿儿失败了,并不影响王庙村农民脱贫致富,拆分成两部分是经过多方面因素考虑的。

五台山论道-问道大师

五台山论道有虚与实的两个方面,跟林雨峰探讨的是实的一面,即物质层面,事理层面,跟智玄大师探讨的是虚的一面,是意义与价值、境界的探讨。

丁元英用一首词敲开了智玄大师的门,来看看这首词: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丁元英的意思是佛门号曰慈悲渡世,渡了半天世,又有几人开悟呢,都是扯淡。人间的悲喜枯荣,真的是前生注定吗?看似说的是佛法,其实透出了自身的一种迷惘,他在思考, 王庙村扶贫这个事情,在他看来,没什么意义,既解决不了文化属性的问题,引起人们的觉悟,又会造成无端的杀戮。把这种思维套在佛法上,就是说佛法讲觉悟,又有几个人真的觉悟呢?佛法传承千载,不能叫人觉悟,故而说是痴人说梦。

这里面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不解决根本问题的扶贫是否有意义?二是因此所造成的杀戮如何释怀?

智玄大师略作修改,回敬一首: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写完之后智玄大师放下笔,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悟道方知天命,修行务取真经:所谓觉悟成佛,悟后起修。悟道修行,是感悟,也是实践,这种实践是有意义的,意义在哪里呢?能让迷者进步的即是真经。丁元英虽然没有在此过程中让众生彻底的觉悟,但是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就是一种进步。所以智玄大师在肯定丁元英此举是有一定意义的,该做的还是要做的。(这是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不解决根本问题的扶贫是否有意义?答案是有意义,投石击水,引起众生的思考就是意义。)

一生一灭一枯荣,皆有因缘注定:万物的生灭枯荣,都是有前缘注定的。这是告诉丁元英不要想太多,无论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不是你个人决定的,而是有诸多前缘聚合而成的,不必因此而内疚,当成则生,当死则死,随缘就好。(这是回答了第二个问题:因扶贫所造成的杀戮如何释怀?答案是天道自然,非个人所能左右,一切随缘。这个回答可以套用在刘冰之死,林雨峰之死上,同样可以套用在小丹之死上,都非人力所能左右。)

五台山论道-心安何处

智玄大师放下茶碗,说:“施主上山并非为了佛理修证,有事不妨道来,贫僧虽老学无成,念句‘阿弥陀佛’却还使得。”
于是,丁元英把“神话”、“扶贫”的来龙去脉以及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向智玄大师简要讲了一遍,并且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智玄大师听完之后沉思了许久,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随口一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
这一问使智玄大师突然怔住了,顿然明白了丁元英“杀富济贫”的用心和讨个心安的由来,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韩楚风来五台山之前只知道丁元英要拜见高僧大德,少不了谈经论道,却并不知道丁元英拜佛的具体目的,直到这时才完全明白。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参悟,心做心是,何来讨个心安呢?”
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智玄大师略微思忖了一下,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
丁元英双手合十给智玄大师恭敬行了一个佛礼,说道:“谢大师!

丁元英将扶贫王庙村的计划告知智玄大师,智玄大师问丁元英既然已经知道杀富济贫的结果,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得救之道并非杀富济贫。在探讨的过程中,智玄大师忽然明白了,丁元英扶贫的目的不在于让弱势文化属性的人得到救赎,本质上是借着这件事让人们有所觉悟。

原话是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当有人骂丁元英时,人们才会思考丁元英所作所为的意义,人们在骂的时候,才会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得救之道,什么是文化属性。

智玄大师说,既然如此,又为何讨个心安。意思是既然问心无愧,又来到庙里讨什么心安呢?丁元英说我考虑的事情,别人不懂,会骂我,但佛不会不懂。我想知道佛怎么看待这件事?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您是代佛说话的觉者。意思是智玄大师是大师,就能够从佛的角度看待问题,我想看看智玄大师您怎么说?

智玄大师给了四个字:大爱不爱。我翻译一下,就是佛教所讲的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再换句话说,不畏千夫所指,但求问心无愧。这四个字,让丁元英不虚此行,说明智玄大师读懂了丁元英。

五台山论道-芮小丹的礼物

丁元英说:“没有地狱,天堂焉在?总得有人在地狱呆着,咱们就算上一个,不然天堂就没着落了。”
韩楚风笑了笑,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摆摆手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顿然目瞪口呆,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丁元英给芮小丹的礼物,其实内有玄机,这个玄机就是关于“得救之道”的讨论。所谓投石击水,石头在哪不重要,王庙村也罢,李庙村也罢。关键是用这个过程,启迪芮小丹。

至此,五台山论道结束。

芮小丹的觉悟

在王庙村事件发生后,芮小丹的觉悟可与五台山论道丁元英话相互印证:

车子调转过方向在小区的干道上慢速行驶,芮小丹腾出右手从挎包里摸出那张写好的字条递给丁元英,说:“给你写了张条子,你看看。”
丁元英打开一看,上面写着——
这些天我想了很多很多,关于文化属性,关于你和我,关于乐圣公司与王庙村,关于已经发生的和可以预见的……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这么沉溺于思考,好像突然有很多很多话要跟你说,有很多很多问题要跟你讨论。
你送给我的礼物不是神话,是觉悟。
你与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这使你不愉快,也给周围的人带来不愉快。如你所说,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你确实适合清静,还是乖乖在屋里呆着吧。
归纳了几个问题,请你回答——
问题1.我不想当律师了,突然有一种想写作的冲动,写小说,写剧本,揭示不同文化属性的人生命运。你对此怎么评价?草率?心血来潮?
问题2.你对我开始厌烦了吗?
问题3.当我去法兰克福大学读研的时候,你会在哪儿?
丁元英看过之后说:“你不是可以做,也不是我或你父亲希望你做,而是你适合这样做。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芮小丹问:“你安住了吗?”
丁元英笑笑说:“没有,我痞性太重,牧师都说我没救了。”
芮小丹长长叹息了一声,压抑地说:“杀富济贫,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让井底的人患上精神绝症,这些都已经可以预见了,我也有了犯罪感。如果林雨峰真跳楼了,我就更觉得有罪了,这和击毙罪犯不一样。可我就不明白了,扶贫错了吗?法律承认和允许的竞争错了吗?如果农民不靠自己所能,那贫困农民的出路在哪儿?怎么才能得救?这根本不是就事论事可以回答的问题,还得落到文化属性上,还得说觉悟。”
丁元英说:“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部电视剧做起,用小说的形象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
芮小丹说:“我就是想做这件事,心里非常冲动。不管我是不是自不量力,我就为这个去留学,争取有一天我能以我的方式告诉别人,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芮小丹在格律诗事件的启迪下,意识到了丁元英给自己的礼物不是神话,而是觉悟,决定调整人生规划。这符合丁元英对芮小丹最初的规划,希望芮小丹通过文化艺术来揭示文化属性的问题,来传播强势文化。

下面这句话要划重点了:

芮小丹说:“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叶晓明他们就是例子。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丁元英给芮小丹的礼物同样给了社会,得救之道的探讨果然在一片声讨中浮出了水面:

一时间,报纸、电视、网上围绕着得救标准与得救之道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而林雨峰的微妙之死更激化了有识之士针对丁元英个人的痛斥。
《是法律的失败还是文化的失败?》一文摘录:
法律是社会道德的底线,是解决最基本、最表面的问题,不解决文化的根本问题,文化的问题只能由文化的觉悟解决。一个民族的文化属性就是这个民族的主,主宰着这个民族的文明、荣辱、兴衰。一个民族最强调道德的时候,正是这个民族道德最沦丧的时候。
《给强者的道德构建一个文化平台》一文摘录:
法律治标,文化治本。法律对于滋生法律的文化土壤无能为力,对于越过法律潜入文化土壤地带从事更大损害、更大掠夺的行为无能为力,法律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最软弱、最无奈的强大。法律的神圣是缘于道德文明的崩溃,关注弱势,激励强者构筑更高的道德平台和获得更大的综合效应,需要相应的社会文化。
《谁在移动道德底线?》一文摘录:
我们观想一个由人民政府制定了一个允许人民富起来的政策,如果这个允许人民致富的政策是这个政府对人民的恩赐,那么所有因为这个政策挣了钱的纳税人无疑应该对这个政府感恩戴德。如果这个允许人民致富的政策是这个政府本该如此作为的天职,那么所有因为这个政策挣了钱的纳税人就无须对这个政府感恩戴德,而是满意。如果用纳税人的钱帮助弱势群体,纳税人的荣誉、价值怎么体现?弱势群体应该对谁表示感谢?这个恩德应该记在谁的账上?纳税人是应该感恩戴德,还是应该享有荣誉?纳税人有没有可能在解决了自身的生存之后再去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
《关于杀富济贫的思考》一文摘录:
构筑强者的道德平台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道德平台太低,势必挤压弱势群体的生存空间,而过高的道德平台又必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很少有人能攀援上去,没有可操作性。其次是过多的帮助不利于社会进步,弱势群体得到的输血越多,则自身的造血功能就越差,就越接近死亡。道德平台理想的高度,是优胜劣汰的法则与人人平等的道德两者之间的平衡。主流的文化,是优胜劣汰的文化,是不给落后观念生存空间的文化。然而,如果不关爱弱势,道德还有价值吗?等级是客观存在,如果我们连等级的存在都不敢承认,社会又怎么可能去建立一种更高级的道德文化?如果没有个体的文化价值的量变,又怎么可能会产生民族的文化价值的质变?
《弱势群体的得救之道在哪里?》一文摘录:
计划经济的弊端在于社会为弱势文化提供了生存、繁衍的温床,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依靠政治理想的教育。市场经济的弊端在于产生贫富两极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解决这个问题主要依靠社会利益调节机制。计划经济制度,政治是人的最高价值,获取社会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惟一通道是首先得到权力。市场经济制度,经济是人的最高价值,获取社会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通道多种多样。获取平等的社会值,就必须付出惰性的代价;获取活力的社会值,就必须付出等级的代价。这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这就是天道,就是客观规律,而社会利益调节机制的制定则有赖于强势群体的道德价值指标和对社会稳定的天然需要。
《最好的强盗最坏的英雄》一文摘录:
某某某杀了一个与他无怨无仇的人,葬送了这个行业惟一能与洋货抗衡的民族品牌,这不叫扶贫,这是杀富济贫。他把“扶贫”作为一面旗帜高高扬起,用那么多人的劳动、汗水、眼泪甚至鲜血把这面旗帜染得更红。
《当奶妈走了以后……》一文摘录:
假如没有某某某这样一个幕后人物,王庙村能有今天吗?然而有了这样一个幕后人物,王庙村就真能得救吗?它的本质仍然是在不是人呆的地方干不是人干的活儿,拼的就是“不是人”。这种以农舍和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具有先天发育不全的缺陷,根本谈不上高端技术储备和后续产品开发。如果以牺牲农民的基本生存权来换取竞争优势,将把相当一部分适合这种生产方式的产业拖入绝境,无异于打家劫舍、开仓放粮,陷入小农经济的低水平恶性竞争。
《扶贫的出路在哪里?救世主在哪儿?》一文摘录:
民无“主”,并非真的无主,而是没有对客观规律认识的“主”,只有依赖强者道德的“主”,即为“你要为我做主”,等待父母官的拯救。杀富可以济贫,但本质是济,不是得救。基督教让他们靠上帝,佛教让他们靠佛恩,传统文化给了农民什么?谁来给农民做主?农民的得救之道在哪里?
《假如“格律诗模式”蔓延》……
《弱势群体的得救之道在哪里?》……
《得救的标准是什么?》……
《以扶贫的名义……》……
《痞性?德性?道性?》……
《强者的逻辑与强盗的逻辑》……
……
在这种特别时间、特别事件的大背景下,丁元英知道各种社会评论会铺天盖地,也知道自己会招惹一片嘘声。至于别人是什么观点?对与不对?他已经不再关心了,因为芮小丹不在了,这一切于他而言就没有意义了。
谁都知道,中国的文化属性是沉积了几千年的问题,决不是一时一地的一次讨论就可以有所觉悟。得救之道是一个久远的话题,这个事件所引发的有关法律、道德和文化属性的讨论仅仅是一种延续,人们今天讨论,将来还会因为别的事件继续讨论下去。

把这一系列的线索串联下来,就会发现,丁元英整个计划的目的就是给自己的一个爱人一个礼物,王庙村扶贫只是礼物的包装纸,芮小丹打开了包装纸,才发现真正的礼物是觉悟二字。相当于什么呢,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东西,我们听不明白,老师举了个例子,王庙村就是丁元英给芮小丹举的例子。

丁元英和芮伟峰

《天道》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桥段,丁元英在看过芮小丹的履历后,曾经跟芮小丹探讨过芮小丹的职业问题,原文如下:

丁元英在一阵沉默声中开口:我有几句不能讲理却又不得不说的话。你应该.......请注意,不是我希望,是你应该。你应该辞去警察的职位,然后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方针,因为国家机关不缺少一个迟早要被淘汰掉的女刑警,而社会应该需要一个有非常作用的人才。只要你一分钟是警察,你就天然没有避险的权力,你就每一分钟处在危险之中。
芮小丹拧着眉头听完:怎么连你都劝我不要做刑警?竟然我不知,就不能知、不可知了?知道了就不是我了?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要让我知呢?
丁元英虽然生气却竭力装作客观道:果然言语道断,一说就错。不能说,不可说。
芮小丹沉默着打火开车,心里却甜滋滋想:自己喜欢的心上人还是在意自己的吗!尽管他明知说出来会被自己怼。

丁元英认为芮小丹不适合当警察,除了因为警察没有避险权利以外。有个重要的原因,丁元英看到了芮小丹身上艺术的感悟能力,认为芮小丹应该发挥更大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认为芮小丹不适合当警察的还有一个人,就是芮小丹的父亲芮伟峰:

芮伟峰说:“你的艺术感觉不错,也很有见解。当演员不行了,但你可以写剧本,你的法律知识和刑警阅历都能用上,有理论、有生活素材,我的经验都能传授给你。现在的艺术就剩下小感觉、小情调了,缺的就是一把骨头,骨头就是见解,就是魂。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最关键的是什么?是首先得有一个好本子。你爹在这个圈子里淌了几十年,不愁资金、不愁制作、不愁发行,就愁没好本子。你看你多好的条件,你要是写出一个好本子,那就不给别人拍了,自己开公司自己拍。你知道一部好戏能挣多少钱?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够你当警察几辈子挣的钱。一部好戏,你走到哪儿都是个人物。这些,你懂吗?”

丁元英希望芮小丹将自身的感悟,写成书也好,剧本也好,去传播强势文化的价值观,芮小丹的思想起初扭转不过来,丁元英通过王庙村扶贫让芮小丹认识到了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促使了小丹觉悟,决定转行。芮伟峰的判断和丁元英大致相同,芮小丹的综合素质可以写剧本,当导演。只不过出发点相对功利一些,希望芮小丹通过写剧本赚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芮小丹之所以接受了丁元英的建议,没接受芮伟峰的建议,是感受到两个人发心的不同。

局中局

《天道》中最为引人入胜的便是精妙的布局,最显而易见的是丁元英对王庙村的布局。显性目的是带领王庙村脱贫致富,附加目的是给井里的人爬上来的机会,隐性目的是给小丹的礼物,附加目的是引起人们对文化属性的思考。

丁元英对于王庙村的布局,环环相扣,精妙无比。其中有许多细节之处,值得推敲。我们之前谈到了,丁元英的顶层设计中,将王庙村脱贫和格律诗公司作为两条并行的线。王庙村属于生产商,给格律诗的是半成品,格律诗负责组装和和包装。这个设计妙在何处呢?除了起到迷惑对手的作用,可以将王庙村的承担的风险降到了最低,从而把风险转嫁到了格律诗公司上,符合丁元英扶贫王庙村的初衷。

在北京印象展销会上,格律诗突然降价,无非面临三种结果:其一,乐圣没有跟进,格律诗凭借着质优价廉的路子迅速发展,王庙村作为生产基地水涨船高。即便是格律诗的利润很微薄,也可以起到王庙村扶贫的目的。其二,乐圣跟进,起诉格律诗公司不正当竞争,官司打赢了,书中已经涵盖了这种可能性。其三,乐圣跟进,起诉格律诗公司不正当竞争,官司打输了,最严重的后果是格律诗破产,但是通过舆论的炒作,王庙村质优价廉生产基地的名声传出去了,等于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借着这一波东风,王庙村仍然可以选择和其他音响公司合作,低廉的成品,不错的品质,自然会有市场。

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希冀于稳扎稳打的进入音响市场。他们从头到尾都没认识到,格律诗只是个幌子,借着这块牌子,把王庙村推出来,改变原有落后的生产方式,进入市场经济的序列,才是丁元英的主要目的。而给这三个人机会,让他们扒上井沿看一看,只是附加目的。丁元英的布局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定位上的精准,他的目的不在于把格律诗公司打造成国内一流的音响企业,而是让王庙村成为音响生产加工的基地,用他的话讲,是从乐圣的碗里分一杯羹。

在丁元英的布局之外,还有一个精妙的布局,是电视剧中最大的受益者肖亚文。肖亚文的布局很宏观。在肖亚文的生活空间里,没权没势,没有跨越阶级的通道。跟丁元英的接触中,发现丁元英的能力与智慧。所以在丁元英落脚点的问题上,多方面考量下选择了古城。同时,让古城的朋友芮小丹帮忙照顾丁元英。

在芮小丹和丁元英初步交往时,肖亚文说:以后作为娘家人,也可以沾点儿仙气了。有意无意中,透漏出了肖亚文的心理状态。肖亚文通过芮小丹,对丁元英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的关注,在乐圣诉讼格律诗时,果断出手,成为格律诗的掌门人,实现了阶级跨越。至于丁元英是否对肖亚文的心理状态有所察觉,应该是有的。不过丁元英可以给刘冰三人机会,更何况是曾经的助理、芮小丹的好友肖亚文,综合素质非常高,没有理由不给机会。可以说,丁元英对王庙村的布局,芮小丹是思想层面的受益者,肖亚文是物质层面的受益者。

全文最大的布局,来自于作者豆豆,据豆豆自述,有一位重要的朋友李红英,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人格、品德和思维方式都给作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丁元英的原型大地来自于李红英,豆豆是芮小丹的一种延续。丁元英在书中希望芮小丹著书立说,传播强势文化的概念,而豆豆写出了《天道》,吻合了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构想。作者的这个局从书中布到了书外,而我们对于文化属性的探讨,对于《天道》的讨论,都是在作者的布局之内。这个局,非常完美。

本文不定期更新(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一个房间里,目之所及,几平米而已;在一个山顶上,视野则宽广得多,山川河流一览无余。但即便站在珠穆朗玛峰上,人的眼睛也看不到视线以外的事物。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人的躯体是有局限性的。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不过方寸之间。方寸以外的空间,是无法触及的。那么与躯体对应的精神是否有局限性呢?是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难道只有身体上存在残缺吗?人的认知或精神上同样有。

在《天道》中,刘冰、叶晓明和冯世杰的认知局限性,在退股事件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有人将其局限性的原因归结为高度和阶层不够。其实不然,林雨峰无论从阅历和见识,都非三人可比,标准的精英阶层,同样由于自我的局限性导致了失败。

他们人生的转折点聚焦在乐圣诉讼格律诗事件上,刘冰三人原属社会底层,见识有限,目光短浅,见小不见大,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折腾一下尚可,而面对乐圣公司这个庞然大物时,心理防线迅速被击溃,选择了退股走人。反之,林雨峰是精英阶层,是站在山顶上的人,高度和阅历超乎常人,深谙现代化企业运营的方法和套路,在诉讼前,宏观上把所有因素都分析到了,可谓是胜券在握。然而林雨峰的局限性在于见大不见小,一个站在山顶上的人怎么会关注最底层的生产问题呢。他想不到制作精良的格律诗音响,来自于贫困的王庙村,从而对音响的成本产生了误判。丁元英恰恰洞察到了林雨峰的局限性,以小博大,用一种扶摇撼大树的方法逼迫其就范。正应了老子那句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微末的疏忽,就足以导致满盘皆输。

高处不胜寒

处于社会较高阶层的人,其阅历和见识,超乎常人。但站得高未必看得远,由于过往的成功,一叶障目,同样会走入认知的死角。中国国有句老话,叫做:德不匹位,必有灾秧。道是规律,德是践行规律。林雨峰的商业理念是:只有矛,没有盾,永远都是进攻。这显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中国人贵乎中庸之道,在矛与盾之间找个平衡点,进可攻,退可守。可想而知,即便没有格律诗,林雨峰的商业理念,也会让乐圣走向衰败。除非林雨峰脱胎换骨,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就像丁元英说的: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丁元英之所以能够击败林雨峰,就是因为这一句话。因为林雨峰是林雨峰,故而存在林雨峰的弱点和局限性,才有机可趁。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评价任何一个大人物的落败,都是马后炮。林雨峰在巅峰时期,像每一个成功人士一样,他的理念与思路,在发烧友中间被奉为圭旨。然而没有恒久不败的思维和理念,天道的自然规律,在于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四季轮回,一切都在生生灭灭中幻化。顺应天道,就是遵循客观规律,对于林雨峰而言,接受失败,跟格律诗合作共赢,就是遵循客观规律。

本文不定期更新(二)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所谓《天道》,就是天的高度,站在天的高度上,人世间的善恶美丑,是非因果,皆能一一洞悉。人能达到天的高度,就是天人合一。但是天人合一不代表成功,不代表万事如意。《天道》固然有深度,却也不必当作成功秘笈、制胜法宝。丁元英说的很清楚,天道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聪明智慧如丁元英,同样要接受这样的客观规律。芮小丹之死即是明证,丁元英不希望芮小丹死去,却又不得不接受芮小丹之死。

天道是一种认知,文化属性是基于天道的一种方法论,强势文化就是接受客观规律,顺应天道,弱势文化文化就是违背客观规律,逆于天道。林雨峰不接受失败,选择坠崖,刘冰的心理不平衡,选择跳楼,这是一种弱势文化的表现,而肖亚文和欧阳雪、芮小丹,代表了强势文化,强势文化的核心在于接受客观规律,所以肖亚文在接收格律诗时接受了有可能的风险,欧阳雪在创建格律诗时也想到了失败的可能,无非是继续开饭店,芮小丹在遇到歹徒时,放弃了侥幸心理,选择同归于尽。

文化属性跟阶层、性别、年龄等没有必然的联系,一定程度上,跟成功与失败同样没有必然联系,强势文化可以造就强者,但不一定造就成功者。强势文化的强指的是什么呢?用《道德经》里的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道别人怎么回事,了解自己什么情况,战胜别人谓之胜利,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刘冰需要战胜的是贪婪和欲望,林雨峰需要战胜的是个人的失败,芮小丹需要战胜的是对生的渴望,肖亚文需要战胜的是对败诉的恐惧,丁元英需要战胜的是对芮小丹的小爱。芮小丹遇难时给丁元英打电话,丁元英遵循了芮小丹的意愿,是对俩人感情的一种升华,既遵循了客观规律,又衍生出一种大爱。承受失败,承受死亡,承受悲痛,同样是强势文化的表现。

继续浏览内容
v2-88158afcff1e7f4b8b00a1ba81171b61_720w.png
发现更大的世界
v2-a448b133c0201b59631ccfa93cb650f3_1440w.png
Chrome
知乎用户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1、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尼采

2、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越是头脑简单的人,越需要点缀和填充;而头脑复杂的人,则对简洁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

3、当一个人决定购买一套音响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一种标志了。首先标志着生存能力,其次标志着生活品位。

5、心是愿望,神是境界。那是文化、阅历和天赋的融汇。(评价穆特演奏《流浪者之歌》小提琴曲)

6、清高的女人(才让男人追求),我本来就没清高,跟着凑什么热闹啊。至于拿住拿不住,能拿住的不用拿,拿不住的不能拿,拿什么呀?爱就是了。

7、不管是魔还是鬼,无非是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与常人不同,地狱之门大不了就是不同价值观的两种人产生冲突,所带来的痛苦。如果你真的值得我爱,那就放手去爱;如果不值得爱,那交往的过程只是鉴别的过程,转身离去也没什么可怕的。

8、“你觉得这是一个成年人的成熟之举吗?”“是你的承诺不成熟,还是我履行承诺不成熟?”

9、女人哪,好多贱东西是骨子里生出来的,是女人就扔不掉。

10、不管怎么尊重女士,都掩不住骨子里害怕女人。害怕就是鄙视,就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11、“(丁元英)永远都不会跟你吵架。他的每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你讲道理,包容到让你自己觉得低俗自卑。当你快要憋死,快要疯掉的时候,你能想到的只有一个字:逃。逃,就是地狱。”“反对!这里不存在逃的问题。如果丁元英在一块石头上被绊倒两次,说明他是个笨蛋,只能是他在地狱里受折磨。逃,也是他。”

12、是女人就有贪嗔痴。没有贪嗔痴的女人,是天国的女人。

13、住饭店送衣服到这儿来吃饭,我还没有给丁元英说呢,你就给我扔了一块骨头,很有上流社会的风度。如此一说我还不如一只花瓶,充其量当了一回你们男人之间挥洒交情的酒瓶。

14、元英不是一个执着出人头地的人,有口饭吃他就满足了。他喜欢安静,喜欢一个人呆着。这对女人而言,是消极、孤僻、不思进取。

15、这个年代,执着于出人头地并不难,难的恰恰是不执着于出人头地。

16、“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我无意摧残女人,也不想被女人摧残。”“女人就这么难养吗?”“红颜知己自古有之,这还得看男人是不是一杯好酒。自古以来能有几个男人把自己能酿到淡而又淡的名贵?这不是为之而可为的事,能混就混吧。”

17、一个不能超越本能的男人不算好汉。

18、着相了,意思是执迷于表象而偏离了本质,是佛教里的一个术语。

19、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精神拯救的暴利,和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

21、文明对于一个不能以人字来界定的人无能为力。

22、“强盗的逻辑,是直接获取,冒险、刺激。”“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和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和强者在同一规则下公平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

23、拯救灵魂那是圣经的买卖,但是圣经不能让我臣服,你是否想让我觉得,你比圣经还神圣?

24、神是什么?神是根据人的需要造出来的。这就是圣经神学理论上存在的问题。神性如果附加上人性的期望值,神性就打的折扣。

25、神是什么?神是道,道法自然,如来。(一句话把基督、道家、佛教的精义都概括了。)

26、出卖和背叛是两个概念。如果你背叛邪恶,上帝都会加冕这种背叛。

27、还人性一个清白,还社会一个公理,你的灵魂就得救了。

28、人的法则是,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

29、天国在哪里?天国在你心里。

30、“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既然是知道就不是,那就是不可知,无须知了。”

31、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人的神才对人起作用。神的神,还神吗?

32、品性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道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

33、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磐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磐。

34、天下之道论到极至,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至,男人和女人的一个情字。
35、想要干好事,记住两句话,别把自己太当人,别把别人太不当人了。就这个规律而言,天下乌鸦一般黑。

36、用佛教的话说,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

37、没有在国外呆过的人,很难理解主流社会这个词对于一个普通公民究竟意味着什么。

38、自性作为,不昧因果。

39、革命革到自己头上就不革命了。

40、“你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没有保障,还谈什么女性的优雅、情调和品味?”“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

41、只要是需要证明的感情就有错误。

42、人从根本上是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

43、女人和男人的对话方式只有两个,要么躺着,要么站着。

44、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45、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儿?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所以,你就有了价值。

46、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你缺的就是这双眼睛,你需要的也是这双天眼。是一双剥离了政治、文化、传统、道德、宗教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文化、道德颠倒了的真理真相再颠倒回来。

47、在中国,有人动不动就拿民主指责***。但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中国的政治文化也是传统文化的牺牲品。把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都记在一个只有几十年的政党的账上,这不公平,也不是真实的国情。

48、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由此可见,人要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的人。

49、“我违约了,你们还赔我违约金,那不行。谁的面子,也不能这么办事啊。”“这个事情要办了,就得有一方违约,不是你违约就是我违约。谁违约都得付违约金,那块地方想租的人多着呢。我必须是为了照顾关系,才不惜跟你违约,租给他人。不违约就不够意思,违约才有价值。你要是不想害我呢,就接受违约金。这个钱是承租方出,我不会有任何损失,承租方出了钱还得感激我。不出钱反而不是个人情了。”“长了一回见识,真黑呀!”“不是咱想黑,是不黑不行啊!这个世界,要不是黑白颠倒,那还叫众生吗?那该叫天国了。”

50、“除掉对手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如果除掉对手是给自己掘了一坟,那么杀这个人的意义又在哪儿呢?”“看来,弱肉强食的法则放到哪儿都合适。”

51、道就是规矩,即有所能就必有所不能。

52、过于沉静的外表,恰恰诠释着他内心的沉重。

第二十一集

53、两败俱伤,你比他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

第二十二集

54、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第二十三集

55、别把自己太当人了,要吃人家吃不了的苦,受人家受不了的罪。
那个暴利不是由我决定得,是由认的主决定的。主让众生把他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由不得他不掏,因为不是我让人有了灵,是上帝

没有主, 主义, 主意从哪儿来?主无处不在,简单地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股票的暴利并不产生于生产经营,而是产生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投机性。他的运作动力是把你口袋里的钱装到我的口袋里去,他的规律是,把大多数羊的肉填到极少数狼的嘴里。私募基金是从狼嘴里夹肉。这就要求你得比狼更黑更狠,但是心理成本也更高,而且又多了一重股市之外得风险。所以,得适可而止。

这说明你还有自我认同的需要。 这是人的特性、如果你连这个起码的需要都没有。我就有理由对你作为人的属性提出质疑。

强盗的本质是破格获取,破格获取和直接获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们没有自信与强者在同一个规则下竞争,这只能说明你是弱者,因为弱势文化所追求得最高价值就是破格获取。所以,强盗的逻辑从本质上讲是最懦弱的生存哲学,所以你不算好汉.

圣经的理由是, 因信得救了,上天堂, 因不信有罪了 ,下地狱。用这种哄孩子,吓孩子的方法让人去信,虽有利于基督教的实践却也恰恰迎合了人怕死的一面。贪婪的一面,这样的因果关系已经不给人以自觉自醒的机会,人连追求高尚的机会都没了, 又何以高尚呢。

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的极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门。

你要是真把这事看玄了 那就真会出魔了

神即道,道法自然, 如来
有招有术的感情,招术里是什么不去论它了。没招没术的感情,剩下的该是什么?”
“就该是造物主给的那颗心了”
“人的法则是,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这不是卫道士的说教,这是人性。”
"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丫头,不简单哪。”
这世上原来就没有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无论做什么,市场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制力作用下的杀富济贫,这就可能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杀富是不是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二是,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让他患上精神绝症.

这就是圆融世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行这个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个缝,也就离坍陷不远了

悟,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静,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盘得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 。觉着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 无戒无不戒。如是涅盘

击水, 不起浪花, 也泛涟漪

天下之论道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道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
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只是依佛法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实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实红颜知己

你的生存状态不是病态,用佛教得话说实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自在实什么?就是解脱

当有人笑话耶稣实傻子的时候,其实谁都不傻,仅仅是两种价值观不兼容

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他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他与客观规律的距离。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继续浏览内容
v2-88158afcff1e7f4b8b00a1ba81171b61_720w.png
发现更大的世界
v2-a448b133c0201b59631ccfa93cb650f3_1440w.png
Chrome
B站号:奔跑的小鱼老师。微信公众号:教书匠宝刀君。

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救世主在哪里?

摘要: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

去年曾看电视剧《天道》,最近又读了原著《遥远的救世主》,越读越觉得这篇小说意境深远,思无论是小说还是电视剧,都充满了浓浓的的哲学文化意味,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有思想启蒙意义的文化产品!

小说内容不算特别长,但情节波澜生动:

丁元英是一个商界怪才,在他成立的私募基金下,利用德国人的资金从中国股市赚钱,但这种从同胞身上赚钱的做法让他觉得心里不安,于是委托助理肖亚文找个地方清净隐居。肖亚文联系了自己的大学同学女警察芮小丹,于是丁元英在芮小丹所在的古城定居下来。丁元英和芮小丹在不断的接触过程中,芮小丹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奇怪的男人,尤其是她利用丁元英给出的文化密码理论成功审判罪犯王阳明后,她对丁元英提出的文化属性理论越发觉得不可思议,又加上贫困县王庙村的有志青年冯世杰希望借助于丁元英来摆脱村里的命运,于是芮小丹就决定向丁元英要一个礼物:“对王庙村扶贫”。丁元英在思考过后,马上就意识到了扶贫这件事可能的后果,但他还是决定送这个礼物。为求这件事讨个心安,丁元英和好友韩楚风一起去五台山论道。论道结束后,丁元英按计划实施扶贫,创立格律诗音响公司,后来格律诗公司在音响展会上以半价销售音响产品,此举惹怒了音响界的巨头乐圣公司,格律诗遭遇600万的诉讼费,巨大的债务舆论压力下,冯世杰等人迅速退股,面对同样的事件,肖亚文转身入股进入公司成为大股东。法庭上,两家公司经过证据交换和答辩,格律诗胜诉!但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杀富济贫”、“得救之道”、“文化属性”的大讨论,格律诗公司的策划人物丁元英也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礼物兑现了,但礼物的接受者芮小丹却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遭遇意外而自杀……

本着忠实于原著,从原著的字里行间品味哲理的考虑,本人暂且取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片段,前后综合对比,来思考小说到底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意义。

(一)文化属性的讨论

我们先看小说中人物对文化属性的讨论对话:

丁元英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芮小丹问:“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

丁元英说:“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芮小丹说:“你信主?”

丁元英说:“没有主,主义、主意从哪儿来?主无处不在,简单地说,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

启发

小说里提到的这些文化属性,按照丁元英的解释展开来理解,强势文化就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实践论、矛盾论、价值论等)的文化,就是善于利用人性的优点弱点而创造的文化,就是可以驾驭个体特点或者大众群体典型特征的文化……

而弱势文化,按小说所言为期望救主的文化,就是期待别人帮助自己、拯救自己的文化。

回看周围的世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比如社会上的啃老族。

(二)格律诗第一次股东大会

我们先看小说中的描写:

丁元英把饭桌上的暖瓶放到地上,将杯子移到一边,从烟盒里抽出四支香烟,先用两支摆了一个平行的形状,两支烟的间距大概有十几公分,说:“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他又把另外两支烟放在原来两支烟的外侧,间距扩大到20多公分,说:“如果咱们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咱们就比别人多了一些生存机会。市场的生存竞争非常残酷,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两败俱伤你比他多一口气,你就是赢家。”

丁元英说:“根据咱的条件,咱不能和人家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硬碰,得扬长弃短,拾遗补缺,学会夹缝里面求生存。咱们选择的产品必须具备几个特点,一是面向高消费阶层的高品质产品,社会总需求量有限,不足以承载现代化工业流水线,达不到盈利的最低批量生产基数。二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一般的投资规模无法形成工业流水线生产。三是比较容易掌握和传授的技术,是人都能干,不是跟人家比技术,是比工夫,比劳动力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四是可以分解加工的产品,每个农户都能利用家里的房屋和院子进行生产,不受场地条件的限制,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白天黑夜,咱们在家里拼的就是不要命。这个市场夹缝虽然很窄,但是成就王庙村和几个发烧友是足够了。”

丁元英像老朋友唠家常一样说:“我能在这儿说话是你们给我的面子,你们请我说我就多句嘴,你们不请我说我就闭上嘴。我的作用是把你们撮合到一起,建立一种市场经济的生存观念。说到图什么,先假定我是骗子,然后你们摸摸口袋里有没有值得骗子惦记的东西,如果没有,咱们就放心了。扶贫是个好名字,但是扶贫的不是我,是你们,是你们的人和你们的资本。我图什么呢?你们请我说话,说明我的话对你们有用,我就臭显能能了。”

丁元英站起来说:“散会前,咱们特别针对这个有救没救的事再絮叨两句。咱们翻开历史看看,你从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没有,从来就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这话在这儿讲有点转文了,具体到咱们当下这事,就是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这个,就是你们的救世主。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就没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用。好了,散会。”

启发

(1)生存法则,未来我们要想在社会上的生存空间变大,那么不仅仅是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做个斜杠青年,也就是技能上的多面手,多读书,多学习一门知识,多掌握一门技能,别人不懂的东西你却会,别人不会说的语言你会讲,那无疑就大大增加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2)进入任何一个市场和别人竞争时,一定是走的差异化路线!别人永远不能复制,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找准自己擅长的地方,走差异化的竞争!尤其是就业找工作时,一定不能忽视这点!

(三)五台山论道

丁元英和韩楚风去五台山的路上,对扶贫这件事有这样的讨论:

丁元英说:“什么神话?不过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扒着井沿看一眼而已,不解决造血问题,谁敢拿着一个村子的农民去证明扒井沿儿看一眼的结果?那就不是错了,是罪。如果真理是人做出来的,那也不叫真理了,叫主义。”

韩楚风开着车说:“这盘菜不是人人都能吃的,如果扒着井沿儿看一眼再掉下去,那就真是饱了眼福,苦了贪心,又往地狱里陷了一截子。”

丁元英说:“所以,这事得拆分成发烧友的公司和农民的生产两个部分,允许几个股东去扒井沿儿,能不能爬上来取决于他们自己。对农户,从基础设置就不给他们期望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我救不了他们,我能做的,就是通过一种方式让他们接受市场经济的生存观念,能救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

智玄大师听完之后沉思了许久,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随口一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

这一问使智玄大师突然怔住了,顿然明白了丁元英“杀富济贫”的用心和讨个心安的由来,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丁元英说:“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韩楚风笑了笑,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摆摆手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启发:

(1)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岂能是劫富济贫?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劫富济贫时,总是大快人心,因为劫的富人是靠官商勾结下得到的财富,但富人也有靠勤奋学习而来的知识富裕的。如果站在乐圣公司这边来看,丁元英不是英雄,是个彻头彻尾的破坏正常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破坏分子。明知扶贫扶不了贫,只会害的让原有的产业格局遭到破坏,让底层人趴上井沿之后患上贪的精神绝症,创办扶贫这种性质的公司的行为太损!

(2)丁讲的传统观念的“靠”字,也值得细想,比如说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找工作时,大多数都会听到父母辈的这样一句话:“找个事业单位,旱涝保收,私企是会倒闭的”?为什么将个人的成长归宿要靠在永远不倒闭的企业上?世界上存在永远长青的企业吗?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意味着重新建立行业产业格局规则,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谁都不能确定未来到底是什么样!

丁元英说得好,靠谁都不可靠,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是自己的救世主,自己学习到能产生价值的知识才是自己的救世主,自己锻炼得到的健康身体才是自己的救世主,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当你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锻炼出来后,那时候是企业靠你!那时候你就是别人眼中的救世主!

(四)丁元英和芮小丹在火锅店对文化的讨论

丁元英说:“你沿着出国的感受往下参,跟着就参到一个问题:china为什么落后?你必然从现象参到制度、参到文化,因为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的产物。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以让你拍着胸脯说:我们有文化。但是,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却不能让你挺着胸脯回答:我们有什么文化?因为有文化和有什么文化不是一个概念。”

芮小丹问:“那你说是什么文化?”

丁元英说:“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丁元英和芮小丹喝酒时的讨论:

芮小丹长长叹息了一声,压抑地说:“杀富济贫,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让井底的人患上精神绝症,这些都已经可以预见了,我也有了犯罪感。如果林雨峰真跳楼了,我就更觉得有罪了,这和击毙罪犯不一样。可我就不明白了,扶贫错了吗?法律承认和允许的竞争错了吗?如果农民不靠自己所能,那贫困农民的出路在哪儿?怎么才能得救?这根本不是就事论事可以回答的问题,还得落到文化属性上,还得说觉悟。

丁元英说:“因此我认为,中国应该多一个由你注册的强势文化传播公司,你应该整合你的社会关系资源,埋头学几年、干几年,吸纳、整合零散能量,从你的第一本书、第一个剧本、第一部电视剧做起,用小说的形象思维和影视艺术的语言去揭示文化属性与命运的因果关系,去传播强势文化的逻辑、道德、价值观。”

芮小丹说:“我就是想做这件事,心里非常冲动。不管我是不是自不量力,我就为这个去留学,争取有一天我能以我的方式告诉别人,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

启发:

小说里常出现的一句话是:“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本人没有研究过佛教对这句理解的不是很深,但查阅了一些资料,大致可以做个简单理解。道就是自然规律,“法”在这里的意思是“产生于”,“如来”就是“佛”,就是用道的规律去办事的人。

(五)乐圣败诉后的扶贫大讨论

肖亚文反驳道:“市场经济的依存关系不等于资产权利的隶属关系,如果对方律师认为两者属性等同,请你拿出法律依据。扶贫不是给予,不是慈善,是向农民输入一种市场经济的生存观念,建立市场经济的生存方式,丁元英先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才从产权的根本上让农户独立。王庙村穷是客观条件,过去几十年输血式的扶贫为什么越扶越贫?就是因为农民在等救世主。丁先生用产权独立的方式告诉农户,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靠农民自己。转变了观念的农户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正是我们党一惯倡导的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计划经济制度,政治是人的最高价值,获取社会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惟一通道是首先得到权力。市场经济制度,经济是人的最高价值,获取社会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通道多种多样。获取平等的社会值,就必须付出惰性的代价;获取活力的社会值,就必须付出等级的代价。这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这就是天道,就是客观规律,而社会利益调节机制的制定则有赖于强势群体的道德价值指标和对社会稳定的天然需要。

民无“主”,并非真的无主,而是没有对客观规律认识的“主”,只有依赖强者道德的“主”,即为“你要为我做主”,等待父母官的拯救。杀富可以济贫,但本质是济,不是得救。基督教让他们靠上帝,佛教让他们靠佛恩,传统文化给了农民什么?谁来给农民做主?农民的得救之道在哪里?

(六)职场人生处世上的感悟

阅读整部小说,除了哲学意味的讨论让人精神愉悦,也有各个角色的为人处世对职场上的启发,随便列举几个,大家不妨再体会下:

(1)肖亚文倒上两杯茶,将其中的一杯放到芮小丹面前,这才说:“我去过车站了,老远就看见了韩楚风,他现在是正天集团的总裁,你这面子大了,我再愣往上凑就不知趣了,悄没声回来上班吧。要是连这点眼神都没有,早就饿死了。”(肖亚文懂得阶级的存在性)

(2)丁元英只好躺着解释道:“一旦展开,如果没有一个合法程序的控制权,到了关键时候局面就会失控。这个名义股东的人选需要具备人文背景、出资能力、平等身份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欧阳雪都具备,用她的名字合适。如果名义股权下的红利归她、亏损归我,签一份承诺协议保证她不会由于公司行为而招致经济损失,这个条件她应该可以接受。”

(3)席间,刚刚碰完一轮酒,于志伟放下酒杯说:“叶总,你那辆车真气派。”这句话看似不经意,然而如果漫无边际地沿着这个话题聊下去,却可以通过这辆车道出一些公司背景的信息。叶晓明听出了弦外之音,用拿着筷子的手摆了摆,一笑说:“俺可没那造化,车子再好也是人家的,不像你们,好赖车都是自己的。”

(4)赵青说:“敬仰一词于林董事长和本公司都不敢担当,请叶总收回。我注意到叶总的谈话里用了‘我’、‘过失’和‘补偿’三个词,我们认为,我们是同格律诗公司谈判,而不是您个人。如果贵公司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那就谈不上道歉和补偿。如果贵公司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不正当竞争,那就不是补偿的性质,是损害赔偿的性质。我们可以接受道歉和赔偿,但是我们不能接受不明不白的道歉和赔偿。”

(5)肖亚文说:“我的机会就在于败诉的风险,等打完官司,我就不该有机会了。如果可以胜诉以后再入股,以叶晓明他们的资历,他们理当比我有优先权。胜诉以后公司升值,如果按升值后的股价入股,我就得承担更多的负债;如果按现在的股价入股,我得到的就是叶晓明他们理当优先得到而没有得到的东西,我还不如人家来得光明磊落。所以,我的机会就在于败诉的风险,在于应诉之前。我本来就是个打工的,输了接着打工。对我来说,能有个往牌桌上凑的机会就已经很不错了。”

(6)于志伟在脑海思考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果错失一个可以推翻原判决的机会,这个责任他承担不起。如果是一场闹剧断送了两家公司的合作,这个责任他也承担不起。如果把这个难题上交给赵总,那就等于把赵总拖进了是非之地,连个缓冲带都没了,刘冰连丁元英这样帮他的人都能出卖,还有什么不能出卖的呢?

(七)总结

通读整部小说以及观赏完整部电视剧,对剧中的人物各有感慨启发:

丁元英,估计大部分男生羡慕成为丁元英那样的高人,成为那样的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从股市掠夺财富的商界怪才,一盘棋下的如此精妙,设计之初就想到了可能发生的结局,这种人,要经历多少事情的打磨才能练得如此成就?

芮小丹,爱的纯粹,追求自己喜欢的,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活得洒脱,恐怕这样的女子是世间少有!

肖亚文,从一个职场打工仔一跃成为公司的董事长,靠的就是持续的学习、跟对能给她带来启发的人,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在大城市,跟对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领导去学习到不一样的东西是多么的重要!

v2-63ccbdc21e09ab755ddc99db5f1b1f67_720w.jpg?source=1940ef5c

欧阳雪,贵在一个自我认知!明白自己的长处和能力在哪儿发挥是最合适的,不明白的行业不再去涉足,永远只做自己熟悉的事。这一个特点,难能可贵!

v2-d75698d3d77428e9c99bfe51b53d8601_720w.jpg?source=1940ef5c

刘冰,道德水准低下,小聪明太多,没有做人底线,最终命丧自己的贪婪上,可悲!

v2-c6516baf791397cb6c55ad291d16d360_720w.jpg?source=1940ef5c

叶晓明和冯世杰,有志向,想干一番事业,帮助村里脱贫,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他们最终会在上法庭前立马撤诉,源自于传统观念的束缚,源自于自己的认知短浅,源自于自己掌握的知识过少,这也启发我们年轻人,永远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要敢于接受新鲜的知识和理念,在做决定前,一定要对拿到手的信息通盘整理,然后再做最终决策!

写完感想,耳边不由得又想起那首音乐:天国的女儿 以及 丁元英的自嘲诗:

本是后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经阁半卷书,

坐井说天阔。

大志戏功名,

海斗量福祸。

论到囊中羞涩时,

怒指乾坤错。

继续浏览内容
v2-88158afcff1e7f4b8b00a1ba81171b61_720w.png
发现更大的世界
v2-a448b133c0201b59631ccfa93cb650f3_1440w.png
Chrome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