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你一定要了解的分析法则,教你如何分析工作中的需求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ui.cn/detail/58823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你一定要了解的分析法则,教你如何分析工作中的需求-UICN用户体验设计平台

你一定要了解的分析法则,教你如何分析工作中的需求
48.1°
原创文章 / 经验/观点 / / 举报

2021-05-14

大厂都在用的5WH分析法和KANO模型,教你一步步分析工作中的设计需求。

3736986.png

你是否还在为反复改稿而苦恼,你是否还在为产品吐槽你的设计达不到目标而困惑,是不是被无数个需求同时开启压完了腰,不用担心,今天就来教你大厂都在用的5WH分析法和KANO模型,来一步步分析我们得到的设计需求。

5WH分析法

5WH分析法,又叫六何分析法。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维尔在1932年提出,之后经过不断优化和总结,最后逐本形成。这种分析方法在企业管理、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被广泛运用,对于我们的日常工作同样也具有指导意义,听说是大厂都在用的分析法。

5WH的含义

What:对象,要做什么事情

Why:为什么,做这件事情的目的

Who:人员,谁要做这件事情

Where:场所,在什么地方干这个事情

When:时间,在什么时间开始干这件事

How:方式,如何去操作这件事情

转化到我们的设计工作,就是针对项目需求分析:

3736987.png

WHAT 需求背景

第一步,我们需要了解这个项目中有哪些需求,需求的背景是什么。

需求的来源

需求的合理性

需求的技术背景

需求的设计背景

了解竞品状态

具体是要了解哪些背景还是要根据不同的项目自行选择。

了解需求背景的途径一般就是参与产品的需求评审,或者产品直接告诉你在这次项目你有哪些工作。如果产品没有告诉你这些背景,你就要学会主动提问。

了解需求来源

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知道我们的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了解这些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思考需求的合理性,以及需求的针对的方向。

了解技术背景

你可以了解到开发在这次项目中会不会有什么技术难点,有没有什么他们自己使用的技术框架需求你去配合设计,还有就是一些工作技术可以自己完成不需要设计参与的。

了解设计背景

就是需不需要遵循某些设计规范,需不需要和其他业务保持统一,产品在设计方面有没有特殊的要求等等。

了解竞品状态

可以从产品那边了解到项目的竞品有哪些,目前竞品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还有其他的背景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去了解。

下面是我工作中的一个小例子,来帮助大家看看具体怎么操作

3736988.png

知道了这些背景可以在前期避免很多的“坑”,避免后续的设计反复修改。

WHY 需求目标

第二步,我们需要去了解这些需求想到达到的目标。

在详细了解需求背景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确每个需求需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为什么要制定这些需求,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曝光度、增加新功能等等。

3736989.png

这些目标也是我们设计的最终目的,就是提供一个合适的设计方案去解决问题。

WHO 用户人群

第三步,确定用户人群。

需要明确每个需求的的对应目标用户群体,我目前的工作就是日常的功能迭代,需求针对的用户群体主要就是商户和普通用户,因为前期已经有了解,所以只需要知道是针对商户的,还是针对普通用户的就可以,不需要过多的去研究用户群体的特性。

但是遇到新项目或者专属定制功能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详细的了解目标用户的特性。

对于用户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例如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用户画像、数据统计等等。用户研究也是一门比较高深的学问,在大厂会有专业的人去研究这些,你可以去参与或者直接得到结果。

如果你现在还不具备这些条件,或者你的需求比较小,通过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去了解用户。你可以直接定位你的产品针对的人群有没有性别倾向,年龄倾向,特定行业倾向等等。就比如女性用户较多的话,你的设计偏硬朗的男性风格就不太合适,这样可以更好的给你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3736992.png

了解用户人群的目的就是针对这些用户的特征去确定我们的设计风格。

WHERE 使用场景

第四步,了解这个需求的整个应用场景、交互流程的状态。

一般会使用「用户体验地图」来分析,也就是模拟或者记录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从开始到完成任务的全部过程。制作用户体验地图的基本步骤就是创建用户模型、提炼用户行为、整理用户想法和情绪、归纳痛点和机会点。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详细了解一下。

用户体验地图确实是一个比较专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优化设计,但是一般的小需求小功能也不需要制作这么复杂的流程,可以简化流程。

直接简单的看产品原型的交互流程是否有优化的地方,或者看你的设计是在哪些场景下使用的。

就比如,一个创建优惠券的任务,产品的流程是5步,我们是否可以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去减少到4步甚至3步。再比如,一个优惠价格的标签,是在哪些场景下出现的,我们在不同的场景限制下能不能给出一个通用的标签设计,还是要进行场景区分。

3736993.png

这一步可以明确你具体的设计工作有哪些,可以大致的评估出设计的工作量。

WHEN 时间节点

第五步,了解项目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需求的时间。

有时候我们可以使用KANO模型来对需求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先做优先级高的需求。关于KANO模型如何使用,我可能会在后面详细讲一下。

有些时候,就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时间安排,有些设计可能运用到多个页面,那么可以先出。有些设计只是视觉细节的问题和开发的布局没有关系,那么也可以先进行布局排版,视觉细节可以在开发期间同步优化,也就是开发与设计并行。

如果需要设计给排期,一种就是分批次给出设计稿,给每个批次定一个时间点,比如给风格稿2天,主要页面初稿2天,定稿1天等等。还有一种就是整个一次性给出,但也是给到初稿的时间,一稿过是最好的,但是一般总会有一些细节的修改。

3736996.png

HOW 如何解决

最后一步,开始动手做设计了。

在了解背景、目标、用户、场景、排期这些内容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动手设计了。

具体的设计步骤一般就是分析竞品、寻找参考、风格尝试等等,最终完成我们的设计稿。

3736997.png

以上就是5WH分析法的简单介绍,和我自己的实际运用案例。我的案例是一个比较小的需求所以每一个环节的分析思考也比较简单,仅给大家一个启发的作用。

5WH分析法其实只是一个工具,没有固定的模式说每一步必须做什么,只是让你从这几个维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具体的操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做相应的调整。

至于大厂的5WH分析法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牛,是因为大厂在每一个环节的分析中又融入了其他专业的方法论,比如KANO模型、4W需求分析、用户画像、用户体验地图等等。

如果你只是一个小需求,那么就可以简化这些步骤,毕竟工作效率也是蛮重要的。

KANO模型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KANO模型,KANO模型是一个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通过分析用户对产品某一功能的满意程度,来对功能进行分级排序,确定功能的优先级。

需求分类

根据产品功能的具备程度和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将需求分为了5种需求类型:

必备型:提供了用户满意度不受影响,但是没有提供满意度会下降

魅力型:提供了会让用户惊喜,不提供用户满意度也不会降低

期望型:用户非常渴望的功能,提供了用户满意度会上升,反之则下降

无差异:不管提供还是不提供,用户满意度都不会受影响

反向型:提供了用户满意度反而下降

将功能具备程度和用户满意度作为坐标轴,不同类型需求与坐标轴的关系如下:

3736998.png

必备型

必备型需求又叫基本型需求,一般是一个产品最基础的功能,就比如购物型APP的购物功能,聊天APP的聊天功能等,都是必备型的需求,如果没有,那么用户满意度会急剧下降。

3736999.png

魅力型

魅力型需求又称兴奋型需求,就是给用户提供惊喜的需求,没有这个功能产品并不受到影响,但是提供了这个功能会让用户感到惊喜。比如微信的自动的表情包发送后有比较夸张的效果,这个效果给用户带来了惊喜,但是没有此功能也不会影响使用。

3737000.png

期望型

期望型需求也称意愿型需求,就是用户非常想要的需求,如果没有这个功能,用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用户的满意度就会下降。比如外卖APP的显示外卖员位置的功能就是期望型功能,当商家选择第三方配送不能显示位置的时候,等餐人就会有点焦躁,所以如果没有这个功能,用户满意度就会下降。

3737001.png

无差异

无差异型需求,就是你有没有这个功能用户都不太在意,对用户没有影响。就比如外卖APP里面的直播短视频功能,有没有对用户点外卖完全没有影响。

3737002.png

反向型

反向型需求又称逆向型需求,就是产品提供了一些强加的功能,引起用户的反感,用户满意度反而下降。就比如以前的360的全家桶,虽然功能全,但是用户却很反感。

3737003.png

模型应用

大多数情况下KANO模型会配合问卷调查来使用,会通过正向和反向两维度来判断功能在用户心目中的满意度。

3737004.png

通过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果分析表

3737005.png

以上表格的意思就是该功能如果具备是非常喜欢,不具备是理应如此,那么它就是一个魅力型需求,以此类推。

之后还可以用专业的公式对数据进行整理,Better-Worse系数就是用来表示某功能的具备的满意程度或者不具备的不喜欢程度。这个数据分析就比较专业了,一般对于UI设计师来说用的相对较少,交互或者用研会用的比较多,所以在这里就不更详细的说明了。

需求排序

一般情况下需求优先级的排序:必备型>期望型>魅力型>无差异>反向型

知道了优先级的排序,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

1、必须做好:必备型、期望型

2、努力做好:魅力型

3、尽量减少或者避免:无差异型、反向型

KANO模型是需求分析中的其中一个环节,以上的问卷调查法比较依赖用户在打分的准确度上,所以相对的还需要严苛的制定计划、筛选用户等,是一个比较复杂且严谨的过程。

但是KANO模型的应用场景很多,不通过用户调研,我们也可以简单的使用此模型来判断需求的优先级以及需求的合理性,反正大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运用。

以上就是5WH分析法和KANO模型的简单介绍,我这里的介绍相对比较简单,适合不需要了解太专业,只需要了解基本概念和用法的人群观看,如果想要了解的更加深入,可以去自行研究,毕竟学无止境嘛。

最近写文章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内容去分享了,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了解的知识或者好的建议,可以踊跃留言啦~~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