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量红利消失,中小APP推广出路在哪?
source link: http://www.androidchina.net/5467.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摘要: 流量红利消失的真相流量红利消失的根本在于,移动互联网增速放缓,手机用户增长基本到头,剩下的四线及农村用户,有手机,但并不产生什么流量,因为他们只是接电话,发微信,很多人连零钱取现都不会,这种注意力商业 …
流量红利消失的真相
流量红利消失的根本在于,移动互联网增速放缓,手机用户增长基本到头,剩下的四线及农村用户,有手机,但并不产生什么流量,因为他们只是接电话,发微信,很多人连零钱取现都不会,这种注意力商业价值不大;用户的注意力增长也基本到头,2015年底人均手机上网时长2.3小时,毕竟手机不能像电脑一样办公,还得吃饭睡觉,这个时长已经占据了用户的大部分休闲时间,增长的空间可以说很小。
总的来说,流量依然在增长,只是速度在放缓。但竞争的增速却在加速,所以流量越来越稀缺,也越来越贵。
进入到2016,微信公众号打开率下降,获取粉丝难。原因在于原有的用户已经关注了足够的公众号,而新增的公众号越来越多,转移用户注意力必然十分困难;而随着用户关注的公众号越来越多,用户信息过载了,必然只会打开少数几个喜欢的公众号,或是只打开文章标题吸引人的公众号,但整个公众号的体系,流量却是增长的,只是速度放缓,而竞争加速了,毕竟用户在微信的停留时长还在增长,截止到2016年7月,易观智库公布的数据显示,微信日活高达6.8亿,人均日停留时长达90分钟,超过了用户日均停留手机时长的一半以上。
大品牌正在决定流量的市场价格
进入2016,流量变得越来越贵:
·流量红利消失
·新的APP越来越多
·媒体方不断涨价
·传统品牌加速触网,开发APP
·大品牌强势买量
与此同时,流量转化也越来越差:
·用户注意力碎片化,渠道信任度下降
·用户对广告辨识度高,越来越反感
·用户从早期信息匮乏,被动接受,转变为信息过载,主动生产
可以说,这几年App推广的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早期的几毛钱获取一个用户到现在成百上千,流量价格变得高不可及。
我们都知道,千分之3是互联网流量的一个关键数字,获取一个用户,大约需要333次点击,如点击单价为1元,则获取一个用户成本为333元。千分之三并不是一个通用的数字,但它反应了一个基本道理,纯粹的购买流量,成本不会低到哪去,从点击到注册,从注册到购买,不管是门槛多么低的产品,获取一个用户,你都需要投入100~300元甚至更多。
随着传统品牌的触网加速,互联网巨头的形成,他们正在决定流量的市场价格。
由于传统品牌和互联网品牌已经积累了口碑和知名度,拥有比中小APP更高的转化率,其CAC较低;同时有更成熟的商业变现能力,其ARPU值更高。
我们知道,CAC和ARPU值的高低是相对的,即在同行的水平高低如何。比如淘宝获取一个用户的成本是300,而京东是400,那么淘宝的CAC更低。对于大品牌之间的流量竞争,除了通过品牌塑造,自建入口外,还会通过控股大流量APP来确保流量的安全,比如阿里收购UC,优土,控股微博。但大品牌和小品牌的流量竞争,完全是依靠市场竞价来完成,比如某个服饰电商和唯品会竞争时,流量会朝唯品会倾斜。
以信息流为例,若CPC为1元,转化率为千分之二,CAC为500。而大品牌的转化率高于千分之二,假设为千分之2.5,则大品牌CPC可以承受1.25元的价格。这时候流量就会像大品牌倾斜。
另一方面,同样一个优质的付费用户,中小电商的ARPU值可能只有500元,而唯品会可能是1000元,大品牌的流量变现能力更强,也使得的大品牌具有更强的流量购买能力。
事实上,无论是长尾的CPC资源还是优质的CPM资源,大品牌的高转化和成熟的流量变现能力,都使得大品牌正在决定流量的市场价格。当大品牌的CAC=ARPU值时,流量价格达到临界点;对于中小APP而言,这个价格早已超过其流量推广的临界点。
当流量红利消失,传统品牌触网加速,互联网寡头形成,大品牌主导了流量的市场价格,当他们将流量价格拉到一个高位时,对于所有的中小企业而言,单纯购买流量做推广的时代已经过去。
流量只能带来曝光,转化才是王道
早期做APP推广,申请一次首发就能带来上千个激活,做ASO效果也是极好。随着应用商店逐步商业化,按下载付费的价格越来越贵,从几毛钱到几块,而且注册和留存率很低。原因很简单,用户手机里早已下满了各种APP,如同现在的微信公众号打开率很低一样,严重过载。
流量只能带来曝光,转化才是王道。既然流量的价格越来越贵,转化越来越差,对于中小APP来说,就需要找到价格更低的流量,转化率更好的打法。
从根本上讲,如果不是高转化,一对一的流量推广打法不适合中小APP,只有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分享,实现一对多的流量增长,在转化不高的情况下,CAC也能低于ARPU值。或者增加有利于转化的打法,从而在流量价格较高的情况下,也能实现CAC低于ARPU值。
借微信
既然用户在手机的注意力一半在微信,那么微信就是最好的连接阵地
·微信公众号:FOLLOW用户到公众号,潜移默化
·朋友圈:将粉丝导入个人微信号,借助朋友圈的高抵达和高转化
·微信群:关系沉淀,借二维码实现朋友圈裂变分享
·微信大号:找优质IP,玩创意活动
·推H5:用易企秀做投票,搜集销售线索;或开发H5小游戏
借促销
大品牌可以硬推,小APP只能强化销售促销,促进转化
·大转盘:下载注册,邀请好友,分享朋友圈,均获取一次抽奖机会
·其他玩法:红包、体验券、实物奖品、返现、打折
借影响力
人人都是媒介,善用KOL和种子用户
·赞助KOL:赞助KOL尊贵礼包,比如10万打车券,获得口碑推荐
·合伙人:给用户殊荣,让用户自发推
·大IP:和一二线互联网公司合作,帮其实现某个KPI,从而借势
·研讨会:组织行业会议,提高公信力
·背书:XX投资
正如很多人说,开发APP还不如只做微信公众号一样,微信已经成为最好的传播渠道,因为用户的注意力主要在微信。而社交的关系,无疑在转化率是更进一步,加上微信支付的便捷,所以做好微信推广应该是中小APP最重要的一环。其他的,在淡化单纯的广告时,要加强体验和事件营销,媒体和公关传播,最大化借势KOL和种子用户。
我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对大多数中小APP而言,社交渠道将会是最好的推广阵地。在流量红利消失之后,对于无法承受流量之贵的中小企业,应该放弃原有流量思维,将滩头阵地从传统的SEM,SEO,DSP,ASO等转移到社交平台上来,建立从内容创作,流量分发,粉丝沉淀,活动管理,数据分析的整套社会化营销体系,从而逐步摆脱流量的困局。
从更根本上来说,产品才是流量增长的源头。只有在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在用户获取转化路径最优化的同时,做好用户价值管理,实现用户活跃和口碑增长,才能逐步摆脱用户流失后重新购买流量,以及无法形成自增长的后继乏力。
转载请注明:Android开发中文站 » 流量红利消失,中小APP推广出路在哪?
Recommend
-
52
导读 都说男人40一枝花,35岁恐怕还是花骨朵,正值事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可是职场上很多的“35岁以上免谈”的条款似乎为花骨朵们浇了一盆凉水,特别是对于IT工作者是个坎儿,一个难以迈过的坎,不像其他传统职业一样,可以终生为其不断发展奋斗,IT工作者过了...
-
32
随着 LeapMotion 宣布 8 月底正式入华,以及今年 9 月份 Xbox 正式在国内发售的消息不断发酵,又引起了大家对体感交互产品的关注。 比如仍然需要设备辅助的 Wii 游戏机,以及比较酷的使用肌电信号的 Myo 手势控制臂环。另外一个方向是完全不需
-
10
中年产品的出路在哪? 我们都知道,国内职场上有中年危机,即很多公司、单位的招聘年龄基本都是35岁以下,IT公司尤甚。 虽说部分公司有不错的晋升渠道,毕竟管理岗位有限,如果到了35岁还混不到中层,产品的出路在...
-
7
人民网>>人民创投 从“香饽饽”变“烫手山芋” 民营医院出路在哪? 张骞爻 李曼宁 2021年01月06日08:41 来源:
-
8
视频现在已经渗透了人们的生活,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在从文字逐渐向视频靠拢,视频不再是优爱腾芒和抖快的专利,一些原本没有视频业务的平台也...
-
11
叶飞爆料后,“被歧视”的中小市值公司出路何在? ...
-
7
小红书4个新规后,我们中小品牌商家出路在哪? 不懂数据分析常见的三大症状:经常加班、无效汇报、看...
-
8
新式茶饮“拿捏”年轻人,“八马茶业”们的出路在哪? 2022/05/13 16:59 茶文化从两晋北朝时期延伸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底蕴,但“令人唏嘘”的是饮茶可以成为中国文化的国粹,但资本市场却...
-
19
V2EX › 程序员 程序员的出路究竟在哪? wel...
-
8
Salesforce「败走」之后,本土化SaaS的出路在哪? 作者 | 易圆2022年8月,Salesforce中国区宣布解散,原有业务将由阿里云代销。消息一出在圈内炸开了锅,作为SaaS鼻祖和行业...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