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辣条第一股”迈向700亿前,要跨过的三道门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7539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阅读时间大约10分钟(3619字)

1天前 “辣条第一股”迈向700亿前,要跨过的三道门

辣条还是门好生意吗?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电商在线,作者:王亚琪。猎云网经授权发布。

传了好几年上市的辣条界老大哥“卫龙”,这回终于要冲刺港股了。

5月12日晚间,卫龙正式提交招股书。此前,它刚刚完成了5.9亿美元Pre-IPO轮融资,CPE源峰(中信产业基金)和高瓴领投,红杉中国、腾讯、云锋基金跟投,投资阵容堪称豪华。这也是卫龙成立20多年来首次公开融资。

融资投后,卫龙估值达700亿元,超过洽洽、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市值总和。

中国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资本选择卫龙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在食品领域能掌握行业标准,成为领军品牌的都具有投资价值,因为养成的时间成本和传播成本非常大,资本也是为节约这种成本。”

如果单从行业的发展来看,辣条的生产过程没有技术壁垒,产品也一度被卷入食品安全漩涡,曾经,它并不是一条被看好的赛道。但是这种5毛钱一包的小零食却占据了几代人的童年,时至今日仍然每年能做到几十个亿的销售规模。

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卫龙分别收入27.52亿元、33.85亿元和41.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4%,远超国内休闲食品行业同期4.1%的年复合增长率。更亮眼的是,净利润率在2020年达到19.9%,远高于2020年国内休闲食品行业约10%的平均净利润率。

从不起眼的休闲小零食,走到资本市场,被各大明星投资机构看中,卫龙到底做对了什么?电商在线走访了辣条的起源地——湖南岳阳平江县,在全国千余家辣条企业中,平江人创办的企业占90%,卫龙也是其中之一。辣条的秘密,就藏在这片土地上。

辣条之乡平江的逆袭

辣条的诞生过程已经被写过很多遍:1998年的一场洪水灾害,让大豆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平江传统的酱干产业遭受打击,市场低迷。平江人为了养家糊口,用面粉捣鼓出了麻辣面筋,一炮走红,这就是辣条的前身。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里,辣条是见不得人的生意。早前,辣条生产门槛低,没有正规的制作标准,不少小作坊生产环境脏乱差,产品添加剂突破天际,包装花花绿绿简单粗暴。2005年开始,央视相继曝光辣条生产的地下黑作坊,人们将辣条与垃圾食品划上了等号。

但是,随着行业不断发展,辣条已经逐渐从小作坊的模式里走出,跑出了不少品牌。卫龙、飘飘香、林妹妹、麻辣王子等中腰部品牌,也被不同的网友提名“你吃过最好吃的辣条”。

当行业趋于品牌化,摆脱脏乱差的“垃圾食品”标签,就成了辣条必须跨过的第一道坎。

电商在线记者走访了平江麻辣王子的辣条生产车间,和之前想象的不同,是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化生产线:工人们统一着白色工作服,有的推着车子往返运输调制好的辣条,有的正忙着打包、装袋,“消灭”案板上红彤彤的辣条堆成的小山。每天,他们要脱掉鞋子、外套,换上工作服、鞋套,戴上工作帽,经过风淋室的两次除尘,才能进入辣条生产车间。

创始人张玉东告诉电商在线,早在2013年,麻辣王子就砍掉了低端产品生产线,升级原料,不再制作一元钱一包的辣条。此后几年,他跑到制药厂,请了不少专家,斥资5千万元,先后建了研发中心、制药级净化车间。在张玉东眼里,辣条是打不死的小强,辣条被骂了多年,但没有消失,恰恰证明了它不是垃圾。“你可以说它是不健康的食品,但你不能说它是垃圾食品。”

在平江,像这样想为自己正名的辣条品牌不在少数。和其他休闲类小零食不同,辣条是真正被产业带托起来的生意。平江县每10个人中,就有1人靠辣条产业为生。数据显示,全国有辣条生产企业1000余家,总产值达580多亿元,拉动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150多亿元,其中平江辣条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占了中国辣条的“半壁江山”。

正因如此,作为当地的支柱型产业,即使品牌方不出手,平江本身也不能放任辣条被“脏乱差”的印象拖累。2007年,湖南几家辣条规模企业一起,以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名义,联合申报面筋行业的地方标准,对生产环境、添加物质等做出规定。2019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

行业约束、政策明确、品牌发力,辣条产业带上各方的协力推进,让辣条的快速发展再无后顾之忧,这个200亿的产业雪球也越滚越大,进入到了资本市场的视线,终于迎来了如今的“辣条第一股”。

卫龙如何坐上行业老大的位置

辣条产业带发展了二十多年,跑出一家上市公司,其实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为什么是卫龙?这么多辣条品牌里,它为什么是唯一一个实现了全国化甚至走向国外、圈粉普京的品牌?要回答这个问题,仍然要回归到最上游的生产端。

虽然平江是辣条的诞生地,但却并不盛产作为辣条原材料的面粉。辣条兴起后,很多生产辣条的平江人开始往外走,他们沿着京广线一路北上,信阳、郑州、驻马店、开封,盛产小麦的中原地区成了平江人创业的第二故乡,在那一波人中,就有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

刘卫平选择的创业地是河南漯河。漯河是食品重镇,不仅有本土品牌双汇扎根,日本火腿株式会社、韩国乐天、中粮集团、旺旺集团等大企业也都在这里建厂。离原材料更近,意味着成本更低,利润空间越大。与此同时,漯河汇聚了来自各地的食品行业从业者,手里握着大量的渠道资源,对产品快速在市场上铺开也有更大的优势。

招股书数据显示,卫龙的销售渠道目前仍然以线下的经销网络为主,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卫龙和超过1900名经销商合作,覆盖超过57万个零售终端,约70%的零售终端位于低线城市。这张庞大的经销网络是卫龙被输送到全国的毛细血管,是生意的底盘。

刘卫平不仅从地理上走出了平江,还想让他生产的辣条也真正走出平江。前文提到过,在平江,各种辣条工厂到处都是,辣条本身并没有什么很高的制作门槛:面粉原料,经过机器高温挤压熟化,长条被自动切割,之后传输到不同的拌料机,调制出很麻很辣、微麻微辣两种口味,辣条就算基本完成。

如何从千万家辣条企业里脱颖而出,是卫龙必须面对的第二道坎。

如果你是个爱吃辣条的人,一定会熟悉卫龙的口味,那是一种带点甜味儿的辣。一位辣条爱好者告诉电商在线,他吃过不少牌子的辣条,但卫龙的辣度是最适中的,“不会辣的吃不下去,能接受这个味道的人也相对多一点。像麻辣王子就是带点麻,南方人不好这一口。”换句话说,卫龙从产品端首创了甜辣口味的辣条,用差异化、口味普适性更高的产品吸引了更广泛的客户群体,这是它成功的第一步。

横向对比其他的辣条企业,卫龙在解决“辣条信任”上的布局也更早。麻辣王子是2013年开始革新生产设备,已经不算晚。但卫龙2004年就投了百万,从欧洲采购了一条价格不菲的生产线,把包装机从半自动变为全自动。同时,建立起产品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管理控制体系,专门设立质量管理机构,聘请了一批拥有专业团队的质检机构。

很难说这些设备从质量和效率上到底提升了多少,但至少从营销推广上来看,这些对生产安全关注的动作,让卫龙在辣条江湖里显得与众不同起来。2016年,卫龙打造了淘宝直播节目《辣条是如何炼成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辣条的生产过程透明化,高峰时期直播间观众人数能达到20万人。刘卫平还邀请自媒体进入工厂,拍流水线、洁净车间、质检车间。这些干净卫生的照片上传至微博后,短短18个小时就获得上100万+的阅读量。

卫龙擅长营销推广,不是什么秘密,业内基本都知道它在杭州单独找了营销设计公司。在iPhone7推出的时候,推出“辣条7”;小米的宣传语是“为发烧而生”,卫龙就改成了“为辣味零食发烧友而生”;故意打造“程序员”买家将收货地址定为“新疆沙漠第 32 棵白杨树”的营销事件,给线上店增粉;网上风靡的各种辣条表情包,都让卫龙在不断出圈的路上狂奔。

辣条还是门好生意吗?

打造差异化的产品扩大客群,革新生产线来解决信任问题,通过推广营销塑造品牌力,这是卫龙的制胜法则。但是当它要走到资本市场,和更多强有力的对手PK,辣条的生意还能支撑起卫龙新的想象空间吗?

招股书数据显示,卫龙的毛利率由2018年的34.7%增至2020年的38.0%。将近40%的毛利,让想来抢辣条生意的外部零食企业越来越多。良品铺子推出的口红辣条等产品,主打的是创意有趣,而盐津铺子推出的“小新王子”辣条品牌,主打原材料融入粗粮更加健康,2020年营收已经达到了5043万元。

反观卫龙,和多品类发展的零食企业相比,卫龙的产品和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卖的多数还是低客单价的面制品。2020年卫龙所有收入中,面制品占比65.3%,蔬菜制品占比28%,赚钱大头还是要靠辣条。对于想上市的卫龙来说,如何改善自己的产品组合,给资本市场以信心,这是要跨过的第三道坎。

与此同时,当我们将视线投回到整个大的食品行业。已经上市的几家食品企业,日子其实并不像外界想象中那样好过。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曾经也是被资本追捧的网红零食企业,但资本套现、食品安全等问题也依然困扰着它们。

2019年,三只松鼠成功上市,但是去年7月股票解禁之后,三只松鼠的第二大股东、第三大股东、第五大股东接连抛出减持计划,IDG和今日资本等三只松鼠股东通过连续减持累计套现近10亿元。今年2月底,良品铺子发布公告,高瓴资本旗下合计持股11.67%的三大股东,拟减持不超过2406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6%,资本套现约15亿元。

相较而言,卫龙的优势在于拿着自产自销的产业链。支撑起辣条这个单品的,是“辣条之乡”平江背后繁盛的产业带。政策给扶持、行业给利好,足以让辣条坐稳国民级休闲零食的宝座。但劣势在于,辣条的生意依然埋着各种隐患——它在生产上没什么技术壁垒,没有一家一定能长期保持独大的局面;辣条曾经留下不卫生、小作坊的黑历史,也仍然在影响着一些消费者;当0糖、0卡、低盐、轻脂等健康概念被不断抛向市场,消费心智在变化。

此外,在所有品牌都在发力线上、拓宽自己的生意半径时,90%都靠线下销售的卫龙,线上渠道仍然只被当成销售的一个补充渠道,2018-2020年线上营收占比只有8.4%、7.4%及9.3%。强互联网基因的三只松鼠,2020年营收97.9亿,线上业务占比达74%。对于卫龙来说,线上销售是它急切需要补上的功课。

作为一款口味风靡了二十多年仍然很网红的零食,辣条已经成为一个被时间和情感加成的品类。即使是对辣条没有特别喜爱的人,似乎也总有一个特定的时刻会对其“真香”。当卫龙作为80后、90后的童年回忆,而不是一个单纯的商品出现,对它的衡量尺度,或许又该有一个不太一样的标准。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