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哈曼曲线的若干解释与澄清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9459504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关于哈曼曲线的若干解释与澄清
距离我比较详细的阐述哈曼曲线过去刚好两年。
期间出现了无数“质疑”和“反对”,有些是无意的,有些是恶意的,有些是有依据的,有些是没有依据的。不论如何,本文对于过去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解释。
问题一 哈曼曲线每年都更新,所以没意义
首先,哈曼曲线确实是不断在更新,但并不是每年都更新。

哈曼曲线区别于传统认知的“理想目标曲线”的根源在于,其采用实际房间内对应的曲线为基准,而非自由场、扩散场等纯理想环境曲线。这几种曲线存在本质不同。


自由场指的是没有反射声的环境,例如一些消声室;而扩散场指的是声能均匀分布、并在各个传播方向上做无规则传播的声场,不论声源处于室内任何位置,室内各处声压相等,这在现实世界中也很难实现。
这样做其实最开始基于一种假设,即理想听音环境对应的耳机曲线也是理想的,而这样的听音环境既非扩散场,更不是自由场。科学的听音实验也证明新的目标曲线效果优于自由场和扩散场曲线。



同一款耳机在以不同版本的哈曼曲线进行对比时,可能确实会存在一定区别。但如果是同一款耳机,并不会出现天翻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考虑到整个耳机鱼龙混杂的现状。

哈曼曲线微调的幅度,也远小于其与自由场曲线和扩散场曲线的区别。
所以即使是仅从曲线的角度判断,也并不影响大局。哈曼曲线的微调远远没有一些奇葩音染的耳机曲线偏差那么离谱。
问题二 哈曼曲线是数据,无法反映人耳的主观听感
哈曼曲线的实际听感,经过了大量严格科学的盲听试验。在盲听试验中往往获得较高或者最高的主观评分。
相反,声称某款特定耳机或曲线如何好听,尤其是存在严重缺陷、存在明显音染的,往往没有足够的听音实验证据证明。
问题三 哈曼曲线是主观打分的结果,无客观依据
哈曼曲线固然经过主观评价调整。但主观调整主要在低频和高频的MOA微调。哈曼曲线的基础或者说主体框架是基于理想听音环境+高品质音箱在人工耳的响应。大量盲听试验结果进行修正,但即便是完全没有主观评价,这一曲线仍然有着客观基础。例如声学原理中,低频在自由场内平直的曲线可以等效为压力场下6dB增益的曲线。
这其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耳机的低频频响曲线应该是有一定增益的,这与哈曼曲线基于混响场房间稳态曲线的假设是相关联的。当然,这与最终经过主观评价修正的曲线存在一定的差别。
或者说,哈曼曲线的最终呈现,本质上是主客观综合评价的结果。相当于从两个维度殊途同归的论证一个问题。用任何单方面的以偏概全去论证,都相当于选择性无视另一方面的理论或事实基础。
问题四 哈曼曲线只适用于蓝牙耳机,不适用于HiFi耳机
涉及哈曼曲线的听音实验中包含大量有线耳机和HiFi耳机曲线,并不只适用于蓝牙耳机。
问题五 同样是哈曼曲线,听上去也有区别
这一现象确实有可能发生。当耳机在其他方面存在明显问题时,例如非线性失真较高时。即便通过EQ调整成哈曼曲线,也会和其他耳机存在差距。曾经有科学听音实验表明,像Beats初代录音师这样的耳机,即使精确EQ调节后,仍然会和HiFi耳机有较明显的差异。
然而,两个耳机频响差不多或者频响调成一样,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而言,相当于把频响的影响排除掉了,我实在是不理解有些人是怎样的逻辑能够通过这种极端例子能推出频响不重要的结论。
并且,即便是主观评分相同,不代表听上去没有任何区别。虚拟耳机的相关性证明的结论是虚拟耳机的主观评分与真实耳机的主观评分高度相关,并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真实耳机的评分结果。防止采用真实耳机时由于触感等因素而导致的先验/盲听失效。
证明两种声音听上去是否完全相同的听音测试方法为ABX双盲听测试。
问题六 哈曼曲线仅为真实的声音,不代表好听的声音
哈曼曲线的主观打分环节为preference rating,即认为好听就打高分。那么如果哈曼曲线在主观听音实验中得分高,则说明哈曼曲线好听。这一点在问题二中已经说明。
问题七 哈曼曲线仅为好听的声音,不代表真实的声音
其实关于还原与好听,早就有大量的心理声学试验。而对听音结果的成因有一些解释。其中一种假设为,因为我们所欣赏的所有声音和乐器都是由一系列的振动组成的,所以当扬声器将自己的声音加到它们所产生的每一个声音中时,我们就会注意到这一点。这是在多重比较双盲测试中很快出现的。无需特殊培训。
I think you misunderstand the results of the double-blind listening tests as correlated with anechoic data. If you read my book, it is all there. The simple interpretation is that listeners for 50 years have shown that they give the highest sound quality scores to loudspeakers with the least evidence of resonances (requiring a smooth, flat amplitude response), the most extended low-frequency bandwidth, and the least irregularities in off-axis frequency response (i.e. a relatively smooth and slowly changing directivity index). Since all of the voice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we are entertained by consist of collections of resonances it is only logical that we notice when loudspeakers add their own to every sound they reproduce. This is what shows up very quickly in multiple-comparison double-blind tests. No special training is required.
The "best" loudspeaker, therefore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least colored".
Now, what about personal preferences in general spectral balance, and compensating for sometimes unfortunate spectral colorations in recordings? That is what equalizers and tone controls are for, and the best news is that starting with "neutral' loudspeakers allows those controls to be most effective. The next best news is that they can be turned off, in the event that you may want to hear what actually is in the recording. Check out the "circle of confusion".
我想你误解了双盲听测试的结果与消声室数据相关。如果你读了我的书,它就在那里。简单的解释是,50年来的听众已经证明,他们评分最高的扬声器,谐振最少(需要平滑、平坦的振幅响应),最深的低频下潜,以及最小的离轴频率响应不规则性(即相对平滑和缓慢变化的方向性指数)。因为我们所欣赏的所有声音和乐器都是由一系列的振动组成的,所以当扬声器将自己的声音加到它们所产生的每一个声音中时,我们就会注意到这一点。这是在多重比较双盲测试中很快出现的。无需特殊培训。
因此,可以把“最好的扬声器”解释为“音染最少的扬声器”。
当然,以上结论是对于音箱的。而对于耳机的哈曼曲线,如果相对于监听音箱而言,那么哈曼曲线确实仍旧存在一定的音染,例如饱受诟病的低频偏多问题。我过去测评中也曾多次提及。
但是有人认为,哈曼曲线的声音是相对自然均衡的。(这一出依据我稍后会补充,现在在外面旅游哈)
哈曼曲线和严格意义上的真实还原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并不大,这一点其实在我两年多以前的视频中就曾详细提及。
什么样的耳机好听?好听和HiFi之间有什么关系?耳机调音究竟是怎么回事?好听的耳机就不HiFi吗?HiFi的耳机就不好听吗?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www.bilibili.com
(尤其是考虑到相比于严重明显音染的耳机和鱼龙混杂的市场,前文问题一中有提及)
以上是经常能看到的关于哈曼曲线的一些问题。那么接下来则是一些我经常看到的关于哈曼曲线的误区。
误区一 哈曼曲线是扩散场曲线
这一点在问题一已经提及。哈曼曲线并非扩散场曲线。
误区二 哈曼曲线无法反映声场表现
任何单一固定曲线都无法做到空间音频以及较好的soundstage和image,耳机想要实现声场并不是依靠某个固定的静态目标曲线。
换句话说,想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声场回放,需要耳机的频响根据不同的角度和虚拟声源通过算法进行运算。
鬼斧神工119:如何用AKG K361BT获得完胜苹果AirPods Max的音频体验?这也许是目前最好的虚拟音频。zhuanlan.zhihu.com
误区三 哈曼曲线完全适用于全世界所有人
个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区别,尤其是对于耳机而言。如果是相同的音箱响应,那么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听到的声音本身基本上是一致的(抛去听力损失问题),但相同的音箱在不同人耳道的响应确实是有所区别的。
的确可能存在更精确调节的曲线比哈曼曲线更好听的情况。这种情况并不意味着有些曲线很差的耳机对于某个人或者大多数人来说会很好听。这是两回事。这也不意味着任何频段的偏差都是等效的。
不论哪类听音者,在400Hz以上均喜欢相似曲线的耳机。个体差异并不意味着任何耳机都可以是好的,更不意味着曲线偏差较大的耳机适用于大多数人。即便是考虑所谓的个人偏好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一些人声称和想象的那么大)人的听觉存在个性但也存在共性。
或者说有些耳机不只是不适合大众,也不适合小众,至少在听觉的角度。如果任何曲线的耳机都可以是好听的,那也就不需要研发人员和产线管控了,随机搭配和组装也可以是天籁之音~
耳机目标曲线也有细分研究。
不同听音偏好群体各自最喜欢的五个耳机和最讨厌的五个耳机的平均频响曲线相比于目标曲线的偏差曲线。研究中发现,不同听偏好的群体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低频与中低频部分量感的差异。并因此可以大致将不同的听音者依据听音偏好分为三类:
目标曲线爱好者(64%的听音者)
大多数听众更喜欢设计成哈曼目标曲线的耳机,而且在年龄、性别和听音经验等所有人口统计类别中都有相对平等的代表性。
2. 低音越多越好(15%的听音者)
他们喜欢的耳机比目标曲线在低频部分多3~6dB。这些听音者主要由年轻男性(30岁以下)和训练有素的听音者组成。
3. 低音越少越好(21%的听音者)
他们完全是由未经训练的听音者组成,其中包含有女性和年龄较大的听音者。这些听众通常更喜欢低音在100Hz以下低于目标曲线的耳机,而不喜欢低音高于目标曲线的耳机。
但听众细分与个体差异并不代表哈曼曲线完全没有意义。
这个世界每个人的眼睛也不一样,难道手机屏幕显示delta E越大越好?难道色域行业标准没意义?
有人会强行通过滑坡谬误对“哈曼曲线完全适用于所有人”进行稻草人攻击,进而得出“哈曼曲线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所以“哈曼曲线没有任何意义”的错误结论。
以下是我认为关于哈曼曲线的众多质疑中确实是基于声学原理的合理质疑。
质疑一 耳机曲线在高频不应该是平滑的
严格意义上讲,耳机在高频的响应确实不应该是平滑的。
哈曼曲线为1/2 OCT,高频部分的平滑受到一些业内人士的质疑。依据是人耳在高频的响应不是平滑的,而是存在一些峰谷的。哈曼曲线的高频平滑算是一种折中方案,因为如果高频过于精确调节,那么很可能由于不同人耳的响应,亦或是同一人不同佩戴方式的偏差而导致耳机高频响应偏移,从而产生几dB至十几dB的额外增益,使得耳机的设计听感高频溢出、齿音或刺耳。这一问题可能随着自适应算法的普及得到进一步解决:
鬼斧神工119:如何用AKG K361BT获得完胜苹果AirPods Max的音频体验?这也许是目前最好的虚拟音频。zhuanlan.zhihu.com
质疑二 哈曼曲线的低频偏多
这一点问题确实是可能存在的,在上文问题七中有所提及。
质疑三 哈曼曲线并非国际标准
从真正意义的国际标准上讲,哈曼曲线确实并非国际标准。例如IEC、ISO、ITU等。
IEC和GB国标对于高保真耳机的定义依然停留在自由场曲线。目前的国际标准确实存在局限,希望日后可以逐渐完善。还是对应开头的第一个问题。那么如果IEC标准改进了(事实上不少国际标准也在不断修订改进),是否说明IEC是非权威的,是无效的呢?
再例如GRAS RA0402耦合器,性能超过了IEC 60318-4的要求,但尚未得到明确定义。
质疑四 耳机的实际工程设计
考虑到实际佩戴可能存在的差异,有些耳机会在低频稍微多一些增益。考虑到实际腔体设计可能存在的高频高Q值谐振或偏移等问题,高频有些凹陷可能并不适合补齐至目标曲线。
考虑到实际单元的特性,低频可能强行补齐一定增益会使得低频综合音质表现反而变差(尤其是对于一些开放式耳机)。这些问题都是可以理解的。哈曼曲线对于实际工程而言,尤其是没有EQ的有线耳机,算是一种理想设计。实际设计中有一定的偏差,并且如果在此偏差上强行调整至更加接近哈曼曲线时效果反而会有所倒退,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这一部分内容我过去有更详细的解释:
哈曼曲线是公开内容,任何人都可以依据此曲线为目标进行设计或调节。任何人包括任何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声学或EQ手段将耳机调节至哈曼曲线。哈曼曲线本身并非专利,并不存在授权费或者其他费用。
关于我测评的误区
最后一个问题是留给我自己的。我的测评自始至终没有仅通过基于哈曼曲线的耳机预测算法为唯一依据甚至是依据。有人声称我的测评仅为计算哈曼曲线的偏差值,这属于没有任何依据的抹黑。(严格意义上讲,哈曼曲线与基于哈曼曲线的耳机评分算法是两个问题。)
我的测评是依据主客观评价。包含大量主观评价内容。客观评价中也并非完全以哈曼曲线为依据。
并且,看曲线与听音没有必然联系。主观评价需要主观评价能力,客观评价需要有效的客观测试和对数据的合理解读。
不看曲线不代表耳朵好,相反,有相当一部分人既不承认曲线,也缺乏基本的听音能力甚至是听音常识。
其实本文大部分内容我之前其实也讲过不少次,有些则是哈曼曲线的是相关试验中本身就已经明确说明的。我之前看到有些人看我反反复复解释和澄清这些鸡毛蒜皮的内容都看烦了,我也是早已对此话题产生了厌倦。
其实哈曼曲线的原理并不是那么复杂,只要稍微仔细阅读便可以理解。
哈曼曲线,或者进而说频响曲线的原罪在于,用直观的方式反映出一些高价但名不副实的耳机。让一些人丢了面子。毕竟曲线差可能只是丢了音质,承认曲线可是要丢面子的。给一些本来就是表现不佳的产品“负面信息”,影响其销量和所谓的声誉。这么看来,百害而无一利,若是不被攻击和抹黑,反而不合理~~
Recommend
-
78
辟谣!OKEx关于近期若干事件的说明
-
22
目录应用程序性能指标响应时长并发数吞吐量如何提升应用的响应能力尽可能地压缩响应时长设置合理的并发数量在开始之前必须说明,本文力图简单的描述而非学院派解释。应用程序性能指标一般地说,单一指标无法勾画出整体水平,我们需要综合使用响应时长、并发数、吞...
-
15
华为X帝瓦雷Sound X VS 哈曼卡顿Aura Studio 3,诠释了什么叫完胜麦克阿摄科技观察者今...
-
9
缘起 这是2021年第一帖。近来一直和国内开源界一些活跃人士,大佬有过接触。有很多输入信息,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下面是我从一个没怎么做过开源的角度,介绍下对开源一词的认识和与之对应的思考。形式以QA方式自问自答。...
-
8
科氪 | 哈曼卡顿“金耳朵”联合打造音效 小米电视大师77”OLED首销16999元科氪1小时前首搭UWB芯片隔空秒连 小米电视大师77”OLED首销16999元8...
-
10
关于社区电商的若干猜想 Aine 2021-08-30 0 评论 3...
-
5
哈曼国际宣布收购Apostera,深耕汽车MR体验_VR陀螺 哈曼国际宣布收购Apostera,深耕汽车MR体验 发布时间:2022-02-14 11:55 | 标签:
-
4
哈曼谈努涅斯的红牌:他并非故意的,只是有点不淡定 2022-08-17 作者:迪步 前红军队员迪迪-哈曼在接受 talkSPORT采访时提到...
-
5
哈曼旗下新品,有颜值、有音质、更适合上班族_原创_新浪众测
-
6
哈曼与京东加强战略合作,共谱音频消费新时代-品玩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