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新三年”战略持续推进,平安银行进入利润释放周期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nvestorscn.com/2021/04/22/9486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新三年”战略持续推进,平安银行进入利润释放周期



2021-04-22 11:49:35   来源:投资家网  作者: 

4月20日,平安银行发布了2021年一季度财报。报告显示,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7.88亿元,同比增长10.2%;实现净利润101.32亿元,同比增长18.5%。

在这份财报中,最大亮点莫过于平安银行在盈利端的亮眼表现。在我看来,主要得益于两点:

一方面,此前公司通过大幅计提、核销的方式,一次性出清了表外的风险资产,为其利润增长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公司资产规模的增长,叠加其吸储成本的大幅下降,也让其净利差进一步提升。

在盈利能力表现亮眼的同时,平安银行整体的不良贷款率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公司抗风险能力。

此外,公司引以为傲的零售业务,也延续了过去的强势表现。截至2021年一季度,平安银行的零售客户资产(AUM)规模高达2.8万亿,同比增长31%。而零售业务的高增长背后,是其“新三年”战略持续推进的结果。

零售业务的强势表现,正在帮助平安银行成为一家弱周期、低风险、轻资产银行。从数据上看,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也提升至28.77%,同比上升1.10个百分点。

随着“新三年”战略的持续推进,正在为平安银行打开新一轮的增长空间。

风险出清背后,平银进入利润释放周期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平安银行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18.5%,是什么水平?

我们给大家说个数据,根据银监会披露的数据,2021年一季度整个银行业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5%。不得让人不感叹,同样是银行,优秀的银行和平庸的银行差别可真大!

而平安银行优秀的利润表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前公司通过大幅计提、核销的方式,一次性出清了表外的风险资产。

按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的说法,2020年公司回表的非信贷资产大幅计提拨备273亿元,比2019年增长了210亿元;非信贷资产符合核销要求的全部核销,大幅核销316亿元,比2019年增加306亿元。

除此之外,平安银行在资产端盈利的亮眼表现,也是其利润增长远超行业的重要原因。

例如,平安银行一季度整体资产规模同比增长10.65%,环比提升2.3%。稳健的资产规模扩张,带动公司收入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在资产规模扩张的同时,平安银行在负债端吸收存款的成本大幅下降,也进一步稳定了净息差。这在银行业整体让利实体的背景下,难能可贵。

从数据上看,2021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率为2.06%,较2020年同期下降了0.36个百分点。也正是得益于吸收存款成本的大幅下降,使得公司净利差在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同比增长0.04个百分点至2.81%。

拉长周期看,随着疫情好转、经济恢复增长,平安银行的贷款收益率必将回升,而成本端的不断优化,也有望让平安银行的净息差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

资产质量进一步优化,抗风险能力再提升

在平安银行一季报里,除了利润开始释放外,其整体资产质量也正在持续优化。

从数据上看,一季度平安银行整体发放贷款产生的不良率为1.1%,同比下降0.5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08个百分点。1.1%的贷款不良率,更是创下了公司近五年以来的新低。

其中,企业贷款产生的不良率为1.03%,同比下降了0.78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背后,说明公司此前制定的对公做精、优化贷款结构的策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与此同时,作为公司的另一支柱,零售贷款产生的不良率为1.14%,同比和环比也分别下降了0.38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

除了不良贷款率下降外,不良贷款的蓄水池关注类贷款的占比,也同样呈现下降趋势。2021年一季度,平安银行关注类贷款的占比仅仅只有1.06%,同比大幅下降了0.87个百分点。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平安银行的资产质量都在全面向好。但即使如此,平安银行依然保持着相对审慎的经营策略。这也体现在其持续增加不良贷款的拨备,进一步增厚公司的安全垫。

一季度,平安银行整体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为166.9亿元,同比增长4.8%。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为748.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4%;拨备覆盖率为245.2%,较上年末上升43.8个百分点。

其中,逾期60天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为278.6%,较上年末上升58.8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为312.8%,较上年末上升44个百分点。

如此审慎的拨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利润。要知道,假设平银一季度拨备覆盖率与

2020年末持平,其利润增速恐怕就远不止18.5%。

事实上,平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过去几年持续增加。2018年平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55.2%,到2020年末这一数字增长到200.4%。

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不仅证明了平安银行是一家有稳健经营文化的银行,也同时意味着平安银行“隐藏的利润”,有巨大的释放空间。拉长周期看,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平安银行未来业绩增长的确定性。

“新三年”战略持续推进,平银有望乘风而起

如果说,高速增长的利润,代表平安银行当下稳健的基本盘。那么,新三年战略的持续推进,则为公司更长期的业绩增长打开了空间。

从2021年一季度数据看,平安银行“新三年”战略中的核心业务均快速推进。以核心零售业务为例,平安银行的基础零售、私人财富、消费金融均保持了较快发展。

基础零售业务上,平安银行管理的零售客户资产(AUM)高达2.8万亿,同比增长了31.3%;零售客户数11039.9万户,同比增长11.9%;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11788.4万户,同比增长了22.5%%。

私人财富业务方面,平安银行财富客户98.86万户,同比增长20.6%。其中,私行达标客户6.25万户,同比增长32.7%;私行达标客户AUM规模12,333.2亿元,同比增长53%。

在消费金融领域,2021年一季度平安银行“新一贷”新发放贷款357.7亿元,同比增长57.9%;汽车金融贷款新发放637.7亿元,同比增长67.9%。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贷和汽车金融贷款高速增长的同时,这两个业务在2021年一季度产生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仅为1.08%和0.89%,低于公司零售贷款整体的不良率1.14%。

总的来看,整体零售业务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平安银行非息收入的大幅增加。2021年一季度,平安银行的非息收入为120.22亿元,同比增长14.5%,非利息净收入占比也提升至28.77%,同比上升1.10个百分点。

从具体看,非息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财富管理业务的高速增长。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25.4 亿元,同比增长50.2%。

零售业务推动非息收入的增长引擎开始转动,也带来平安银行新的增长逻辑。随着公司管理的零售客户资产增加,其可以通过卖理财、帮助客户财富增值等手段,源源不断赚取手续费,实现持续地高质量增长。

这事其意义在于,将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银行依靠借贷赚取利差的经营模式,弱化经济波动给业绩带来的冲击,从而改变二级市场对平安银行的估值逻辑。

拉长周期看,随着平银新三年战略的持续推进,将助力公司资产定价能力提升、降低经营风险,为其长期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