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我所经历的广播消亡史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16706658068211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我所经历的广播消亡史

刺猬公社 · 12小时前
我离开广播电视台,走向体制外。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刘鑫,编辑:园长。36氪经授权发布。

李笑来说七年就是一辈子,管鑫觉得在媒体这个行业,他过了快三辈子了。 

2003年,《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引起全国轰动的孙志刚案,陈菊红写下《离开》来纪念在《南方周末》黄金般的岁月,孙玉胜出版了《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回过头来看,那是传统媒体的黄金年代。在那一年,管鑫踏足广播电视行业。

从福建电视台,到中国华艺广播公司再到山东广播电视台,管鑫小有成就。做过总导演、做过主持人、做过制片人、策划一档节目、节目收听率第一、拥有很多喜欢他的粉丝、开签名会……当他把这个领域里能做的都做过后,他知道自己该离开了。

2018年,管鑫离开山东广播电视台,开始从事心理和教育事业。彻底离开传统媒体,对管鑫来说并不意外,2011年左右,管鑫就感觉到传统媒体会走到今天。虽然没有数据,只是直觉。

没有迷茫,管鑫的转型显得很自然。再次回看这段历程,他颇有些感慨。“那一年过去就不会再有那一年了,那一年的梨花落在那儿,下一年就不是那一年的梨花了。”

最好的时代

“此刻在听节目的同学请去把你们宿舍的灯频闪一下。”

这是《青春梦飞扬》节目的一个片段,随着倒计时3、2、1,被指定高校宿舍楼的灯应声而闪,管鑫在节目中收到信息,有听众说看到对面的楼在频闪,这是广播时代的看见与被看见,现在看来颇有些不可思议。

《青春梦飞扬》这档节目于2009年创立,在此之前,他并不知道会有这样的奇遇。那时的他还在山东电视台少儿频道做陪伴式节目,一个屏幕分三个部分,除了主屏幕播放节目外,一块是短信互动,一块是彩信互动。

管鑫创立这档节目缘于偶然的机遇——山东交通广播内部的变动与改革。不同于新媒体改革的微调和改版,传统的广播业内改革更显得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上一档节目《黑皮学院》停播后空出了夜间档的时间,恰好管鑫在南方做过广播节目,当时的南方媒体相比于北方是比较领先的,管鑫把南方的样带拿来看,大家都觉得眼前一亮。

自此《青春梦飞扬》诞生,这也让管鑫从电视领域跨足到广播领域。

最开始的节目形式是“小纸条”,这是用来整蛊好友的一种方式。听众编辑短信说明自己和对方的名字,对方的电话及近况,来提高忽悠成功率和开心指数。在节目中,就通过电话的方式整蛊好友,节目后来用“小纸条”表白、泄愤的都有。

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一切都是未知的。管鑫现在想来,如今的网络媒体可能也很难做到。小纸条对主持人反应的要求非常高,完全要靠临场发挥。

节目的最开始还是有些水土不服。北方人是比较耿直的一个类型,山东人也是很直接的。那个年代电话营销诈骗较少,对于陌生人打错电话,南方人可能稍微聊一会,而北方人可能发现打错电话就直接挂掉。刚开始节目还是受阻的,到后来,大家反应越来越好,破梗现象也出现了。

v2_55615152e7774c5d8d5c52179e42395d_img_000

百度贴吧里网友总结的经典语录 

打电话过去,第一句话“请问是XX对么”,下一句就是“你们是《青春梦飞扬》节目吧”,听节目的人也是互相整蛊的人。甚至有些听友明知对方是节目组却不戳穿,电话最后告知是故意配合,当场拆梗。“很好玩。”管鑫现在仍印象深刻。“在那时候这种节目是比较少见了,有点像现在博主自黑或者直播翻车。”

2010年新年第二天,管鑫在百度知道里留下小纸条的参与方式。“移动用户编写“5+小纸条内容”发送到106208881011;联通和电信编写“5+小纸条内容”发送到106277881011。”

由于听众在不断固化,没有办法再去整蛊他人,再加上节目模式时间久了都会有瓶颈,听众也会疲态,管鑫又做了新一轮尝试——“朋友乐淘淘”。每天三个固定的人介绍自己,开着几路热线等待听众拨打,如果谁想交朋友就可以打进来,聊几句,互生好感就可留个联系方式。节目方式有点像非诚勿扰的交友,只不过没有画面,更多地关注到人和他的故事。

再后来就是结合热点,分享新鲜事的版块,从小纸条到新鲜事,节目的策划工作越来越多。最开始管鑫的案头工作很少,大概会说些欢迎词,表示今天会接听几位听众电话,预计时长,选择音乐的工作。电话没有人参与是不可能的,随机应变也没有什么稿件要求。这档节目数据一直很好,在山东广播电台所有频道里一直位居前十,前三也蝉联了四年左右。

最开始的收听率是很模糊化的,不可能精确到每个收音机,只是一个大概率。通过样本取样,一个人可能代表了几千或上万人,代表了某一批人在听,受众不在场是广播的一大特点。

“青春梦飞扬”这个节目是领导定的,正值青春年少的管鑫觉得这个名字很土,过了几年团中央也用了类似的名字,湖南台2016年也开始做青春中国。管鑫后来和领导说,原来你是起名先锋者。

“梦飞扬、梦飞扬……”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和管鑫的谈话,他多次提及梦飞扬的字眼,一个名字喊了十年,就像自己的名字,写在骨血里那种。

《青春梦飞扬》于2017年初停播,历时8年,跨了9个年头,停播原因是新一轮的广播内部改革。管鑫认为这不是关停,整个团队人员都换了,不止交通广播,很多频道都换了。

始于内部改革,终于内部改革。《青春梦飞扬》走过了管鑫的青春,走过了听众的青春,留在了那个最好的时候。

“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我必须在那个时候有那么一个节目。”

顺势

当新媒体到来的时候,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在互动量。

这是管鑫这些年的感受。他描绘了《青春梦飞扬》的一个巅峰数据。2014年,管鑫去了一趟香格里拉,将所拍的照片做成100套明信片送给听众,送十期,每期十套。因为FM101.1是山东广播交通音乐之声的频道,就将时间定在晚上10点11分,在那一分钟在公众号留言的前10位能收到礼物。

在那一分钟里,微信公众号的留言是2000多条,这个数据现在看起来还有些不可思议。

v2_38ca931d25884585a3321a82737ab609_img_000

香格里拉明信片 

当变化来了的时候,得按照它的生存模式去完成,才能活下去。从2011年开始,管鑫就开始适应这种变化。

办网站、开公众号、微博加V,管鑫做新媒体的工作时间比自己节目还多,电台在那个时期也逐渐在发生质的变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山东广播电台后来全国可听,节目的互动方式也从短信+电话模式变成了微信公众号互动。但这种变化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数据。“整体的听众已经在衰减了,说白了,这个形式已经过去了。”

再后来,管鑫将节目中的一段音频截出来做成切片,放在喜马拉雅平台上。例如,奇葩的吵架理由、少女是怎么把眼镜蛇怼死的,为适应推荐方式改个引人注目的标题,大家点开片段听了俩人的脱口秀,但再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了。

在新媒体冲击的大浪潮之下,广播的需求降低了。广播电台最早的需求是路况,出租车司机是最主要的用户群体。早期买车的人很少,能打的起车的人都是小老板,而小老板这个群体就是广播中播放广告的潜在用户。听完广播他们可能会去买这些品牌,这是广播被需求的场景,也是广告投放的场景。

从2006年开始,私家车保有量飞涨,广播也趁势而上,占据了私家车的优势迅速发展。而到网络逐渐发展成熟,车辆上大多是大屏安装APP,不再需要电台播发的路况信息,百度、高德地图等可以实时导航,可听的内容更多元,音乐、小说、付费课程等,专心去听一个广播节目的人,越来越少了。

“这不是说慢慢的没有市场,是突然间没有市场。”在管鑫参加的车展里,不止一个品牌厂商曾提到过某些价位的高端车里将不再安装FM电台了,一个车载大屏解决了所有问题。“可怕的是广播失去了高端人群,如果是30万或者50万以上的车,没有人使用广播,高端人群的受众就都丢掉了。”

广播是一个被动收听,固定的时间播固定的内容,是标准的线性单向输出产品,而互联网的发展让网络进到了人们的手里,这是单纯广播需求的下落期,收音机这个媒介在逐步退出市场,相应的,广播频道发展趋势从广告投放量的锐减展现了出来。

2021年3月24日,湖北广播电视台休闲指南频道停播并停止卫星传输,广东电视台开办的高尔夫频道停止播出,2021年1月1日起,山西经济资讯频道更名为山西经济与科技频道、山西科教频道更名为山西社会与法治频道。2020年12月31日起,山西少儿频道停播……

这种媒介形式的消亡,在外界看来只是一段插曲,内行的眼中却是一个个人的离去。

管鑫算了一个数据,比如一个广电把体育频道,新闻频道,公共频道,综艺频道合成了1个大部门。4个频道,每个频道都有10档节目,每个节目有20人,就相当于有40档节目,800个人。那现在缩减到20档节目,重新竞聘上岗,每个节目30个人,然后由制作人去选人,再进行双向选择,剩下没有被互相双向选择的就可以离岗。最终的结果就是20档节目在4个频道里混播,200个人离开,这个计算很保守,情况可能比这更严峻。

在关于广电频道关闭的评论中,一网友评道:“大刀破斧改革,频道精简成风。”

不仅媒介变了、节目变了、行业变了,受众也在变化。对于受众而言,媒介的更迭让他们更换了信息接收的设备,早上起床从打开收音机打开电视到打开手机,换了一种工序在生活。而媒介的碎片化大环境也带来了受众注意力的分散。坚持每晚从9点到11点听一档节目的场景,现在太少有了。

“当下的时代,人们的专注度太散了,被各种媒介分散的很严重。”管鑫对此颇有感慨。

那个时代的受众对管鑫来说也是很可爱的。管鑫收到过粉丝寄来的两个大抱枕,十字绣一点点绣的,他现在还完好保留着。那个时候大家都是很用心的状态,而现在买买买可能是送礼物的大多数。

不管媒介环境怎么变,管鑫觉得受众的心理没有变,被尊重被爱的需要没有变。《青春梦飞扬》一开场,管鑫会开始问好,而现在直播中,点进直播,主播们也会说“欢迎进房间的某某某”,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一个看不见受众,一个看得见。

管鑫将每晚的电台节目比作恋爱。“每晚8点,有个人在公园门口等你,不管你来或不来,他都在那里。而现在的直播有点像我们8点见面了,打个招呼蹦两下,然后又走了那种感觉。”对于节目停播,很多粉丝是突然想起来这个节目回找一下发现节目不见了的。

管鑫觉得,那就是后来的某天晚上8点在公园门口,你发现那个人再也不来了,而你心里会觉得,他应该一直在那里等你,为什么没来呢?

转型

“传统媒体的人流着是传统媒体人的血,很难生产出新媒体的孩子。”

管鑫认为在传统媒体逐渐关停的浪潮下,大部分的尝试转型都是不那么成功的;另外,传统媒体的需求在不断下降。“当你有了打火机,是不会随身带火柴的,就这么简单。”

在管鑫的观察里,传统媒体的10万粉丝量的公众号,和一个只有3000人的美食博主的公众号,同样的文案在推广一份产品,美食博主能卖掉800份,10万的账号可能100份都卖不出去。“就像让李佳琦去播新闻,感觉会很怪,换作新闻频道主持人去专职卖货,你会觉得他是不是疯了?”

而现在的困境就是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同样10万元,放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里面,它的玩法和产生的价值是截然不同的。”靠新媒体支撑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管鑫觉得是一个如履薄冰的事情。

传统媒体不断有人离开,也不断有人进入。管鑫问刺猬公社,你说大学生毕业都抱有新闻理想,还有做战地记者的梦,但进入广播行业要做什么?卖货吗?

“真正通过策划让媒体顺利转型的是比较少的。”管鑫认为更多的是传统媒体的节目很符合新媒体的需求。“比如购物节目,在传统媒体上是格格不入的,但那些购物节目主持人现在很牛了,是极度会带货的人。”

这个时代背景下,转型的不止是媒体人,所有人都在接受变化。

销售老板在考虑如何卖货,网络直播还是淘宝带货,是不是需要老板亲自站台;景区门票售卖也在考虑是否要做直播,该不该请网红来……媒介变动的大环境下所有人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无一例外。

在《青春梦飞扬》停播后管鑫又做了新的节目《爸妈商学院》。2017年底管鑫从广播离开,如果说最大原因,那就是管鑫看到了广播未来的被替代性。这次离开并没有让管鑫受到多大的冲击,他认为自己没有真正的离开广电工作。

在离开的那一年,电视节目还是会邀请管鑫做嘉宾,在微信读书FM42.3频道也邀请他做电台主播,他觉得,他一直没有离开FM的概念。

管鑫用挣扎形容现在的广播状态,就是维持生活。听众的流失是管鑫十年前感受到的。“听众去看网络了,看网络的听众也去做网络平台了”。再者就是产业链的断层,没有更新的产业链去支撑媒体的生存,“广告跟不上,完成度又不高,大家生存都发生了问题,如果你想追求精神享受,那么首先,你的物质基础得足够丰富才行。”

“我觉得广播会一直存在,就跟出版业一样,但广播不会再火起来了。当然也死不了,就说白了咽不了气儿。”管鑫说,“有的节目死了,其实它还活着。有些节目还活着,但其实它已经死了,已经不是节目了。”

音频是有陪伴功能的,管鑫这样解释,但现在这种陪伴式的东西可能又变成了直播。

这是一个所有的事物和资源为我所用的时代,可以在任意一个小角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一个糟糕的时代,也是一个很好的时代。”

管鑫很感谢那个时代,有那个时代才会有那样的经历和回忆,但只能说怀念那个时刻,年轻的90后,甚至是更往后的00后,其实是不太会在意这件事的。

对话结束,管鑫说采访初稿给他一份。“说完就忘,都是些瞬间。”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36氪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