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经验分享平台有前途吗?
source link: https://www.pmcaff.com/discuss/2761158957465664?newwindow=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职场经验分享平台有前途吗?
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想要获得指导的职场新人可以找到有经验的职场老鸟做自己的职场导师,建立一对一的Mentoring关系。
1.是否是伪需求?职场经验分享是否需要一个互联网线上平台?
2.职场老鸟会想要教吗?尤其是线上陌生人;现在的职场新人会想要得到职场老鸟指导吗?
3.你的人生导师或者职场导师是如何遇到的?
另外,做这样的平台,最大的难点在哪?
- 个人微信zhouhan0903 • 产品经理
我觉得你可能首先需要定义一下职场经验这个东西的概念?
一般我们认为职场经验应该包括几个部分:职场规划指导、职业技能提升、职场同事关系处理。
职场规划指导包括简历指导和职业发展路径指导。这块的内容,目前有在行这类kol咨询付费平台了。
职业技能提升,有三节课、腾讯课堂、幕课这种培训机构了,貌似也不需要。
而职场同事关系处理,这个需求我不确定是否真实存在,是否能撑得起一款产品?脉脉其实部分满足了这块的需求,比如应对同事关系紧张的建议帖或者发泄帖。
- 特变电工 • 项目管理
重新修改下回答,这次简洁一点,直接从你的第三问聊起:
即你的人生导师或者职场导师是如何遇到的?
有三种:一是我自己;二是周围工作的同事,通常是段位比我更高的领导;三是通过各种社区社交产品,比如知乎、PMCAFF、微博等。
注意看,这三种都有一个共性:不管是哪种,都是基于「我了解你,你了解我」这样的一个信息背景下得出的建议,且只有这种,建议才最有用。
所以,对于职业经验分享这样的业务来说,你要怎么解决信息鸿沟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认为直接奔着平台去做不是个好选择,如果只是单纯的供需平台,鸿沟永远都是鸿沟。这里稍微提一句平台的定义,我认为任何一种C端形式的业务做大了都能是平台;
其次,做成社区、论坛的形式会更好。比如在知乎,我可以根据这个人的所有回答来判断Ta跟我是不是一类人,基于某种理念上的认可我们才能进行下一步交易。同理,在PMCAFF也是如此,你看过我的回答,我也看过你的,大家都相互认可,理解各自的行为,那一交流,效率是最好的。
所以,信息鸿沟意味的是沟通成本和交易效率的问题。
最后,决定好了做成什么形式,那你要如何冷启动呢?靠什么做载体,你和别人相比有什么优势?
这里我认为应该是先做一个入局者,先形成你自己的KOL,待时机成熟,再说社区还是论坛这种事情。
OK,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匿名用户•
想法非常好,我比较认可,类似的产品或者事,其实也都有很多竞品。比如,PMCAFF难道不也是一个经验分享平台么?
不是伪需求,很多初入职场的人都需要。
同理,社区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例如,是喜欢自己看书研究,独立成长,还是喜欢与人沟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难点确实也有,主要以下几点吧:
1、什么样的人可以指导别人
2、盈利模式,及辅导模式,可能会影响一些受众的参与
3、是否对结果负责,我找一个人辅导学习,平时考试,我就可以看出结果。但是生涯经验的辅导,可能需要几年或跟多才有反馈。那么这个如何评估? - 职场相关 • 产品经理
从业者来给你些启发,想到哪说到哪,希望对你有帮助。
1.1对1的职场指导,无论是求职阶段还是在职阶段都有大厂在做;
2.指导的商业模式做长期存在很多问题,平台无法计价、监管、评估,目前按次短期的服务大厂已经很成熟了;
3.做职场服务的平台,无非是要链接职场人、企业几个角色,难度不小,即使你背靠大厂,也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源;
4.提供职场指导的人大部分不愿意平台曝光自己的真实身份,怕影响正业,但寻求帮助的人更希望获得明确身份的前辈帮助;
5.提供职场指导的人大部分时间都不宽裕,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会参差不齐,头部忙不过来,尾部接不到单,超时的投诉倒还好安抚,但对于无法评估的服务质量差评,很难解决。
- 热血产品 • 产品经理
您可能想进入这个行业,我自己也在思考自己在这个行业的价值。
根据您的提问我有些思路和您分享下
第一:您可能需要重新定义下“职场分享”,可以从横纵两方面入手
- 横向分析:找到自己可以切入的点,看看大家的是怎样的做的
- 纵向分析:看看整个产业链是怎样的
第二:梳理自己的核心优势,建立自己的壁垒(咱们手里有什么样的牌,就打什么样的牌)
- 需求清单:梳理出自己感觉有价值,自己能做的需求,标记好优先级
- 优势清单:梳理出自己的优势,看看自己能不能去实现、落地这些需求
希望这些思路能解决你最根本的问题
- 医疗健康 • PM
我觉得从业务场景和需求本身来说是有的,但是一个产品除了考虑场景和用户需求以外还得考虑一个点就是:产品是否赚钱?这个我觉得比较难
1)内容发布者:如何衡量他的发布的经验的可靠以及专业性,特别是初期如何将这些人吸纳进来,他们进入平台能获得什么,这些都要考虑清楚,并且不同的行业的职场经验是有差别的,也需要考虑重点往那些行业去深入
2)我想到的商业模式:可能就是帮助内容生产者设置付费专栏等,平台抽一定的佣金,但是这种模式其实很多知识付费的平台都有,比如知乎、得到、pmcaff其实也是的,就拿知乎举例,职场经验分享在知乎还是比较多的,一个人发起了一个话题,自由的发布一些个人的经验,但是也需要考虑和这些产品的差异化到底在哪里
- 想要100认可的 • 交互设计师
个人感觉不靠谱。
一对一的培养模式,一般都是要能帮自己做点事的,人员的挑选上可谓要求极高。没见过面,工作地隔得远,基本没可能,更何况是性格等因素也非常重要。
在某些企业内部是有导师制度的,一定程度上就是在做这件事。把线下能做的搬到线上,优势在哪儿,互联网本来就是人口优势,如果做筛选那是招聘。如果做沉淀,那是做工具。说到底没有看到平台存在的必要性。
肥水不流外人田,线下的深度绑定,才是这类需求解决的切实方式。
- 内容&社区PM • PM
有点情怀和资本的话,可以做一个小而美的产品。但用户量极化肯定要另当别论了。
经验这个东西太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太难有统一标准的东西了。
因此,也具有不稳定性、随机性、属于个体性等等元素。
如果要具化“经验”,则市面上书、社区里的交流的内容、博主分享的tips等等都可谓之经验了。
想必做产品的人都知道,任何再垂直的产品,最后肯定都要想办法去破圈(破局)才能规模化,走下去。
喜欢一句话,很应景——没有理想主义走不远,但不考虑现实活不下去。
- 成都某公司 • 产品经理
除非是按结果、效果付费
比如:设定跳槽目标、升职目标、加薪目标、转行目标、创业目标等等结果达成了;辅助者、导师,才能获得报酬;
这样的话,我觉得这套平台能疯起来
- 互联网产品gou • 产品经理
可能可以,但比较理想。
举2个例子,
1、大学会请一些技术来教学分享开发语言,但很少有产品经理的分享教学或者课程学习。
2、以往新产品进公司也是需要组长指导,在实践中通过项目来理解掌握技能。同时,自我学习成长。
个人成长离不开经验指导,但系统性的学习需要有非常丰富的方法论沉淀和经验案例。
对于导师来说,经验是否可被复用,是否标准,这个很难定义。个人在学习意图和方向上也会存在非常模糊的地方。如何匹配上供需也是个问题。
不过类似PMCAFF的问答社区其实能解决掉一部分问题,对于双方的时间精力也能满足,另外一个好处是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也能给提问者带来更多的参考帮助。
- 礼上网来科技有限公司 • 产品负责人
- 和人直接相关的生意永远有市场,但也是最难做好的
- 从题主的描述来看,暂且不考虑有没有老鸟愿意手把手教新人,也不考虑新人如果按照老鸟的指导取得了进步,单纯考虑:如果新人遇到一个坎儿、例如和上司之间产生了误会,如果新人按照老鸟的指导、反而情况更加糟糕了 —— 请问此时,谁来负责?
- 我儿子上课外一对一,1小时学费大约800-1500不等,这还是有规则的知识辅导。题主这种以实际遭遇需求为内容的辅导,该怎么定价呢?
- 小团队 • 小产品
毫无市场!为什么那么说?首先,你的目标用户不是刚入职场新人(快到00后了?),刚入职场的大部分新人都拥有极度的自信和个性,都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还需要自己眼里工作N年还是个屌丝的loser指导自己?你的目标用户是遭受了社会毒打、混得不如意,且不具有很好自我调节能力的人(那一小撮积极进取的,就不会混得太差,现实中通过自己观察、模仿也行,更不缺人指导)。再来看需求,“指导”到底成不成立?不成立,需要指导的往往是技能;经验需要经历和储备,说白了就是时间;而职场更多的需要是自我调节,调节最好的方式是共鸣(这也是为什么职场吐槽现在更受欢迎)有点乱,随便看
- 不想说 • 项目经理
平台的概念也要定义,是社交平台,内容平台还是资源平台,平台不是初创企业能做的,需要积累足够多的资源,并且有一定垄断效应才谈得上平台,三节课严格意义都不是平台,而是内容生产商
- 微信小程序“多点社区” • 打杂
我个人认为您的问题仅一个“创意”或“点子”,建议仔细评估下这个细分市场再来反思上述问题是否成立,最核心是搞清楚:哪些人群为产品提供的什么服务买单
1、评估市场规模:潜在市场容量、目标人群购买力、在线化程度、增长率
2、确立产品价值(内容、交易、社交),打造高效率组织(团队):战略、文化、不可替代的人才、钱
3、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规模、嵌入式和网络效应
- 北京海鑫科金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硬件产品经理
针对这个提问,只能说面太广了。如果谈创业还是要知道根本需求和虚拟需求。你这方向你可以自己来做,然后利用现有工具扩宽你做的事,然后针对各大平台做个竞品分析,分析初你要干什么,你能干什么,市场缺少什么,蓝海在哪?
这样可能更容易成功。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