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养老的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望诞生千亿级公司 | 2021创业何处去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2555580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养老的每个细分领域都有望诞生千亿级公司 | 2021创业何处去

助力方向+选择,成就下一位百亿CEO


v2-30da5ee0b8f7a343f57ca4444b01763c_720w.jpg

本文要点:

1. 老年人的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都有机会。

2. 服务老年人最重要的是获取他们的信任。

3. 有长期耐心和善意才有可能成功。


正文:

人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商业发展看似复杂,但往往遵循的是最基本的规律。

疫情对全社会是一次健康科普教育。包括医疗、养老、健身等和健康相关的大健康产业将会是宇宙第一产业,而其中的养老,可能是目前新创业者最值得切入的领域。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占总人口比例18.1%。而据公安部最新的人口数据显示,2020年新出生人口比2019年减少了近500万。少子化将进一步加速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围绕老年人的创业趋势也正在形成。

1、 养老创业时机

对于中国的创业公司CEO来说,未来比拼的核心不是勤奋、不是执行力,而是趋势判断的能力。任何创业只有将国家、社会、时代、技术与个人命运相结合才能精准把握未来趋势。

我们去年曾发布趋势文章分析:2020年是进入养老产业的最佳时机。但小的爆发点会在2025年后,大爆发可能还需要8-10年。为什么?这与时代机遇、人口结构息息相关。

首先,2020年,60后逐步进入退休阶段,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

60年代是中国出生人口暴涨的时代,尤其是1962-1969年,每年出生人口超过2000万,这股婴儿潮持续到了1976年。在农村里,60后基本都有四五个兄弟姐妹,最少都有两三个。60后超过2亿人口,加上70后的话,人口规模超过4.3亿,未来10年,这个群体将逐渐步入老年阶段,为自己的退休生活与健康买单。

其次,60后是时代变革的受益者。

他们在青年期经历了1977年的恢复高考,可以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他们在工作期经历了1992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逐步放开,有的人下海经商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

在30多岁的年龄,他们又恰逢1998年门户网站进入中国,中国互联网时代由此开启,新技术、新观念的碰撞也给他们今后的人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从90年代至今,他们完整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的洗礼和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像这样一群新老人,他们普遍比上一代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先进的消费观念以及更雄厚的消费实力,他们在注重家庭、子女的同时,也会将更多精力、金钱投注到自己身上。

既有学历、见识,又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是60后的画像。未来5到10年,当他们步入晚年的时候,会比上一辈更渴望度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晚年,更愿意为自己的健康、享乐、舒适、体面付费。

2、 养老创业机会

面对一个庞大的、有消费意愿并且有消费能力的老年群体,我们认为围绕他们提供服务和产品的养老产业,至少有100个细分机会,每个领域做好了,都是千亿级别的公司。

目前创业领域的商业模式都能在老年人群中复制,但是消费理念、渠道、需求、品质会有所不同。我们认为核心是这两个方面:老年人的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

老年人最大的痛点是孤独和寂寞。一个做养老的创业者告诉我们,他碰到一个70多岁在澳大利亚生活的老太太,因为疫情的关系不能出门,天天在家待得胆战心惊,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孤独,老太太和这位创业者足足打了120分钟的电话。

所以未来谁能帮助老人解决孤独的问题,谁就有希望赚到第一桶金。

这也衍生了老年社交、老年大学、老年旅游等相关产品。针对老年旅游,我们认为与人文景观相比,自然风光其实更受老人们喜欢,因为明显后者更能够激发出老人们对生命的向往和眷恋。

另外一个大的赛道是老年人的物质消费,例如食品、保健品、服装、代步设备等都有机会。比如老年人食品跟年轻人的一定会有差异。上海有一个老年送餐的公司,他考虑的更多是食物的消化、营养、口感等因素,蛋白质要相对高一点,脂肪含量低一些。

我们曾经见过一个做老年人防滑鞋的品牌,深刻地挖掘到了老年人的穿鞋需求,他们不仅需要穿着舒适的鞋子,同时还能在雨雪天气走路时不易摔倒,保证安全。

此外,老年人的出行代步工具在农村地区也大有可为,有的老年人常开个3、4万块钱的新能源汽车在村里溜达,这就是部分老年人出行的现状。

只要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物质消费,在老年人身上都是一个独立的赛道。

针对老年人,比起常规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还有一个很难做成、但必然是刚需的万亿级机会——养老看护。

2019年9月底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2022年底前,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养老护理员、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而实际需求数字我们认为远远不止。

可以判断的是,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将是未来的主流,这将以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国家会承担一部分费用,另一部分费用由个人、家庭承担。

3、 养老创业建议

养老产业虽然看似处处是黄金,成功机会却并非唾手可得。

老年群体阅人无数,想打动他们是很难的。他们鲜有冲动型消费,一定会犹豫、选择、对比。想让老年人买单,最重要的是获取他们的信任,而信任需要时间的培养。

线上很难建立信任,线下接触将是建立信任的主要渠道。

前几年有个新闻,卖保险的小王给张大爷又洗脚又背上楼,老大爷最后把自己的40万积蓄全部给了他,买了保险。老大爷的子女说父亲被骗了,然而老大爷却说自己是自愿的,「这个小王比我亲儿子还亲」。

想要获取老年人的信任,一定要通过线下的重度服务进行连接,还不是一次两次。这意味着,公司要做重,管理上的挑战也很大。

除了做重,如何将非标的服务标准化也是关键。这是我们经常对CEO说的,「李志刚四杀」里的重公司、非标。

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传统公司往往做不大。新创业者必须将上门服务的流程、看护过程等动作标准化。服务是很难标准化的,每个个体都不一样,但是服务动作要尽量做到标准化,甚至要利用系统来规范和跟踪看护员的动作、用户的反馈。

除了做重与标准化,创业者也应当因地制宜。

一二线城市的老年人相对文化教育程度较高,消费能力也更强,但是他们对服务的质量也更加挑剔。

而处于三四线城市的老年人,他们享受的社保体系相对薄弱,但人口基数庞大。这群老人他们自己有退休工资,子女也多数在外地打拼,日常生活比较孤独。另外,三四线城市物价、房价便宜,场地的选择余地也更宽松。我认为未来老年行业,更大的机会应该在三四线城市。

疫情之后,原来的方向没了,不少创业者正在满大街转悠找方向,也有不少人瞄上了养老。

我们想告诉创业者们的是,想赚快钱的请另寻出路,想赚轻松钱的也早点打消主意。

养老这个行业钱不好赚,创业者不仅要有耐心,更要心怀善意。只有怀有这样的价值观,才能陪伴老年人走好人生最后的旅程。

未来,只有那些愿意在养老行业扎根沉下心来干个十年二十年的人,只有愿意干脏活、累活、苦活的人,才会长期存活下去,才有可能赚到大钱

(李志刚:山海成长营创办人、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著有《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和《创京东》,在美团、拼多多A轮时,就发现、判断并帮助他们成长。联系邮箱: [email protecte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