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你是真的想刷微博,但也是真的不喜欢它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11355511130726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果壳”(ID:Guokr42) ,作者:狐少侠,编辑:八云,36氪经授权发布。

不论你是社畜还是学生,打工人还是在家看娃,一种奇怪的现象已经发生在你身上——你的手仿佛已经有了独立意志,不再是你的一部分, 它会不假思索顺理成章般地不停解锁手机 ,挨个打开各个社媒app,“诶!xxx怎么还没回我”“刷个朋友圈吧”“吃瓜吃瓜,又出啥大事儿了?!”……

ERN3aui.gif!mobile

习惯性动作了 | giphy

根据2020年的一项调研,世界范围内有超过38亿人在使用Facebook、微信等社交软件, 平均每个用户每天在社交软件上花费2.5小时 。……喜讯啊!虽然我的收入没有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可是甩了社会精英一大截。

最近,杜伦大学的伊森·尼克拉斯(Ihssen Niklas)和瓦兹利·迈克尔(Wadsley Michael)在杂志《成瘾行为》(Addictive Behavior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发现, 这些天天刷微博的人可能根本不喜欢社交app

想要不代表喜欢

在很多人看来,喜欢就是想要,想要就是喜欢,两者是同一个东西。但事实并非如此。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为了拿到月底的奖金,整栋大楼已漆黑一片,你还在电脑前苦苦奋战。你的心中有一股信念,“我一定要坚持!我能做到!”;

周末的下午,阳光和煦,你和心爱的ta在公园散步,阵阵花香飘来,感觉此刻就是一生最幸福的时光。

第一个例子,叫“想要”,是一种欲望,伴随着 坚持、强制、被驱动 的感觉;第二个例子叫“喜欢”,是一种体验,没有压力、控制,只是 单纯的享受

想要是对奖赏的渴望;喜欢是享受过程中的愉悦。两者有时候很相似,因为喜欢,所以想要;因为非常想要,误认为自己很“喜欢”。比如,有人因为喜欢读书,所以想要读更多的书;有人为着“自律”,想要读更多的书,虽然不享受,但是外人还以为ta喜欢。

F3MveqQ.gif!mobile

那么,对于社交app,你是喜欢还是想要呢?| giphy

但是,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 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过程,被不同的脑区控制 。“喜欢”受阿片系统、初级感觉区域和前额叶区域控制,“喜欢”时分泌的是内啡呔;而“想要”受中脑和多巴胺系统控制,分泌的是多巴胺。

所谓“成瘾”,就是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一个人 “想要”的程度越来越强,“喜欢”的程度却没有变化 ,甚至可能下降,两者发生了分离。

尼克拉斯和迈克尔测量了社交媒体用户“喜欢”和“想要”的分数,发现决定人们刷多长时间社交媒体的,是“有多想要”,而非“有多喜欢”。

明明没事还刷微博——我不喜欢,但就是想刷

研究者想要知道,那些5分钟就要看一眼社交媒体,不看就觉得漏掉了天大的消息的人是真的喜欢这个过程,还是仅仅是想要。于是他们招募了365个大学生,给他们做了一些问卷,分别测量了他们使用社交app的时长、多久会查看一次app、成瘾情况、想要程度、喜欢程度、以及参与者看到社交媒体的logo后,想要打开软件的强度。

EjMfqq.gif!mobile

决定人们刷多长时间社交媒体的,是“有多想要”,而非“有多喜欢” | giphy

其中,测量“想要社交app的程度”的问卷包含4个问题,比如“每天早上,我有强烈的渴望去检查Facebook之类的社交媒体”,被试需要根据自身情况从1-5分中打分。而“喜欢社交app的程度”的问卷也包含4个问题,比如“使用社交媒体,让我开心”,同样需要被试从1-5分中打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测量参与者看到社交媒体的logo后有多想打开它们,研究人员一共开展了三个“线索反应”的实验,在第二个实验中还专门针对亚洲学生加入了微博的logo。

IF7biii.gif!mobile

真是“贴心”,还加上了微博 | giphy

结果发现, 人们“想要”的程度越高,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就越多, 检查社交媒体的频率也越高,同时问题行为也越为严重。但“喜欢”和使用情况并没有关系。

人们仿佛被某种力量驱动,不停地查看社交媒体的消息,但是并没有真正从中得到乐趣。换句话说,这些人上瘾了!

真正的自由——从“想要”到“喜欢”

这个研究很简单,但背后蕴含着一个道理:“想要”是通往奴役之路,“喜欢”才是通往自由之路。

有句话曾风靡一时——“自律给我自由”,但是从“想要和喜欢”的角度来看,自律带来的恰恰是奴役,喜欢才能带来自由。

自律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假设, 为了达到某个想要的目标,我要逼着自己做某件事情 。想要有个健美的身材,我要逼着自己挥汗如雨;想要让自己更加博学或者显得更加博学,我要逼着自己多读书……

iiaE3uV.gif!mobile

人们仿佛被某种力量驱动,不停地查看社交媒体的消息 | giphy

这种“自律”的过程中充满痛苦,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健身、读书都只是手段,我们并没有从中得到乐趣。更糟糕的是,即便实现了目的,养成了“好习惯”,但我们可能进入了一种类似“成瘾”的状态,开始想要更高强度的锻炼,更长的阅读时长,却毫无乐趣可言。

荀子说,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喜欢健身,然后去做,这是个主动的姿态;想要健身,然后逼着自己去做,这是个 被“想要”绑架的姿态 。前者是自由的,后者是被奴役了,是自己逼自己变成了工具人。养成“好习惯”尚且可能有这样的副作用。如果养成的是“坏习惯”,那就更糟糕了,不但给自己的生活带来麻烦,而且其实毫无乐趣可言。

BFva2iZ.gif!mobile

我们可能进入了一种类似“成瘾”的状态 | giphy

下次当你不停地滑动手机,寻找刺激的时候,不妨停下来问问自己:我这是喜欢,还是想要呢?

参考文献

[1]Niklas Ihssen, Michael Wadsley, A reward and incentive-sensitization perspective on compulsive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 Wanting but not liking predicts checking frequency and problematic use behavior, Addictive Behaviors, Volume 116, 2021, 106808, ISSN 0306-4603, https://doi.org/10.1016/j.addbeh.2020.106808.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