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脉脉被B站将了一军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ibailve.com/show/6-11646-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iqqIj2a.jpg!mobil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熵(ID:baoliaohui),作者:杨潼予 编辑:汉卿

2016年年初,苹果公司和FBI(美国联邦调查局)互撕了起来,一度闹到了联邦法院。起因是苹果公司拒绝协助FBI,解锁加州枪击案中的恐怖分子的iPhone。这场众多科技公司和苹果用户都在关注的顶级交锋,最后以苹果公司坚决不配合,FBI另寻他路而告终。

事件结束后,并没有多少人认为苹果公司的“倔强”助长了恐怖主义的滋生,反而认为苹果公司坚持了尊重用户、保护用户隐私安全的理念,甚至不因对方的地位和强权而有所让步。

几年后,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了中国的两家互联网明星企业脉脉和B站身上。

2019年3月,有认证为B站员工的用户在脉脉职言区发表了匿名的不当言论,随后,脉脉被B站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并被判赔30余万元。该案判决书于今年1月5日曝光,并迅速引发热议。

早前,拼多多开除在脉脉发布匿名言论的员工一事,让外界对脉脉匿名发言的安全性有所质疑,脉脉官方迅速发布声明,表示“保护用户信息安全是脉脉的安身立命之本”,为职场人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1月15日,脉脉官方发布的声明,再度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暴眼。声明中称,一审判决后,脉脉提起上诉,经法院调解后达成和解,最终脉脉向法院提交了涉案发布者信息,并赔偿B站8万元。

脉脉终究还是没能做成中国的“苹果”,许多用户也对脉脉最终提供了匿名者信息这一行为表达了失望。

| 职场人的吐槽伊甸园 

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八卦的基因,要么前几年微博也不会屡次因明星恋情或丑闻而“瘫痪”。同样的,职场人必定对职场八卦孜孜不倦,脉脉职言区满足了人们的八卦欲和窥探欲。

脉脉的职言区,也是职场人匿名吐槽的伊甸园。凭借这一特色,脉脉迅速发展壮大。

从成立至今不过7年时间,脉脉已经成为职场人八卦、吐槽以及满足社交需求的新宠。

早些年,国内互联网创业一直是走汉化路线,即对标一个已经成功的国外互联网产品,然后打造一个中国本土版进行推广,脉脉也是其中一员。2013年上线时,脉脉对标的是美国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

biIV7jj.png!mobile

2014年,LinkedIn正式进入中国。彼时,LinkedIn已经发展了10余年,进入国内后,顺利拿下了一众国内的外企客户,形势对刚刚上线1年的脉脉并不利。

但局面很快发生了反转。

作为外国产品,LinkedIn的流量有向外企倾斜的趋势,且过度精英化、不接地气,使得LinkedIn始终处于一个极小的圈层之中。

脉脉反其道而行之,将职场社交做了一系列本土化改造。虽然脉脉也有一定的精英化趋势,但它将核心用户锁定为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彼时正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飞速期,大量互联网企业迅速成长,其员工成为了国内职场的新生力量。

另一方面,脉脉顺应中国互联网趋势,重视社区的建设和运营。LinkedIn调性高冷,脉脉则通过社区的运营,打造了接地气的产品调性。在脉脉的首页推荐区,经常可见各类职场段子和网络段子。

而脉脉首页的四个版块中,“推荐”“职言”和“公司”三个版块都是社区,只有“头条”版块是内容,可见社区的比重之重。

社区,是最易促使用户快速增长的产品形式之一。重视社区运营的产品战略,让脉脉势如破竹。

去年6月,脉脉的注册用户破1.1亿,同一时期,LinkedIn仅有5100万用户。毫无疑问,脉脉已经成为中国职场社交赛道的头号选手。

在脉脉的多个社区版块之中,职言版块因其匿名属性,成为了企业员工日常吐槽和爆料的伊甸园,也成为了脉脉最具影响力的版块。许多轰动互联网的企业新闻,起初都是在脉脉职言区传出并发酵的。

职言区的成功,不仅在于迎合人类的吐槽、八卦欲望并重视运营,还有两个原因不可忽视。一是爆料内容相对真实可信,二是有着影响现实、改造现实的力量。

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曾透露,自己和团队统计过,找脉脉沟通过负面内容的公司,在事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里,绝大多数争议内容的真实性都被验证,这证明很多“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Rnma2mZ.png!mobile

脉脉创始人林凡

这要归结于脉脉独特的匿名机制。在职言区,用户可以选择使用花名或“某某公司员工”的身份发言。而企业员工的身份是正式认证过的,因此一旦员工用企业员工的身份发言,就意味着爆料的真实性大大提高了。

毕竟,员工们吐槽或爆料的初衷多是引起外部关注,倒逼企业转变,以谋取自身利益。编排谣言,对自己并无多大好处。

企业爆料和吐槽云集,使得脉脉职言区也是很多企业HR、公关团队甚至高管重点关注的地方,这也让职言区有了影响现实、改造现实的力量。

去年年底,某互联网公司修改了加班费规则,从此加班可拿双倍加班费。对此,有员工认为是员工斗争得来的结果,也有员工认为是众多本公司员工经年累月在脉脉上抱怨,并不断提醒招聘候选人的行为,倒逼公司作出了这一决策。

最近接二连三的有关拼多多的爆料,则让媒体和社会大众重新审视996了这种极限工作制度的不合理性。

匿名职言区的魅力和能量,让脉脉的用户粘性与日俱增。但成也社区,败也社区,太过自由的社区,给脉脉带来了一桩又一桩的麻烦和争议。

| 无法硬气的脉脉 

林凡曾在朋友圈透露,“这么多年来,为了保护员工平等发声的权利,我们拒绝了无数投资人和CEO的删贴/查信息的请求,也因此接了无数的官司,就是为了让大家放心、安全地发言,我们不会泄露发言者的信息。”

但是,纵观脉脉以往的官司纠纷会发现,和B站的不正当竞争案并不是第一起脉脉妥协并交出涉事用户信息的案件。

去年4月,因一脉脉用户匿名辱骂BOSS直聘及其CEO赵鹏,BOSS直聘便以网络侵权的名义起诉了脉脉,并要求脉脉提供涉事用户的身份信息和联系方式、消除影响并作出赔偿。最后,法院判定脉脉需向BOSS直聘方面提供涉事用户的真实信息。

对于这种言行不一的表现,脉脉在回应B站一案的官方声明中强调,对于谣言诽谤、恶意中伤个人、企业和行业的言论,会依法配合执法部门进行调查。

VBnuUry.png!mobile

可许多人认为,涉事“B站员工”本人的行为更倾向于私德问题,并不在脉脉声明的特例范围内。

但B站是有备而来,杀了脉脉一个措手不及。虽然性质类似,但是B站没有像BOSS直聘那样,以网络侵权之类的名义起诉,而是起诉对方利用虚假账号发布言论争议性言论,进行不正当竞争。

这样一来,脉脉如果主张用户是真实存在的,就必须提供涉事用户账号;如果坚持保护用户隐私,就相当于承认了自己通过虚假用户进行不正当竞争。

脉脉被B站将了一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脉脉最后选择妥协,向B站提供发帖者信息。脉脉很清楚,比起被定性为不正当竞争,还是被迫提交用户信息对自身的名誉影响更小。

另外,如果继续坚持保护用户隐私,后续可能会有无数的企业效仿B站,以不正当竞争的名义起诉自己,而自己是无力应对的。

B站的这一操作,意味着脉脉职言区的匿名性被一定程度地否定了。以后但凡有用户匿名发表对企业不利的言论,企业都可以通过效仿B站,起诉脉脉不正当竞争来逼迫其交出用户信息。

对于脉脉来说,如果禁止任何企业的负面消息流出,职言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脉脉自身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但职言区,对脉脉来说又实在太过重要。

林凡曾表示,脉脉的“童子功”就两点:一是真实公开的职业身份,二是内容。仅仅有用户信息,只能让脉脉成为一个名片夹式的互联网工具。内容社区的建设,让脉脉成功将用户沉淀了下来,从而有了讲述故事的资本。

经过B站一事之后,脉脉要么选择对职言区进行强管控,要么像以前一样,即允许用户自由发表言论,并接受潜在的企业起诉。前者可能会造成脉脉的用户流失,后者可能会让脉脉赔钱并失去用户信任。无论哪一条路,都会让脉脉头痛不已。

|  匿名社区的困境 

实际上,为了保持职言区不受外力干扰,脉脉过去几年做了很多努力。最明显的一点是,脉脉一直以来都十分清楚自己在互联网领域里的位置。

中国互联网企业有派系化的趋势。2015年起,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加大了对垂直领域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投资步伐,如今有头有脸的独角兽公司,几乎都或多或少接受过巨头资本的加持。

但是脉脉却始终没有接受任何一家互联网巨头的投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避嫌。脉脉的投资方,是清一色的创投机构,如五源资本、IDG资本等。

在互联网派系化日益明显的形势下,确实需要一个脉脉这样的平台,即不依附于任何一方势力,只为众多的职场人服务的产品。脉脉成了职场人网上冲浪的刚需,但这也让一众互联网公司站到了脉脉的对面。

为了缓解这种尖锐的矛盾,脉脉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2017年6月,职言区上线“实名澄清”功能,仅限公司高管、HR、公关人员或事件当事人方面进行申请。本质上来说,该功能是迫使辟谣者通过在匿名爆料下实名发言,来增强辟谣的可信度。

这一举措能一定程度上缓解被爆料企业和脉脉之间的矛盾,但治标不治本。例如,当争议帖子被实名澄清之后,只有关注了这一帖子的用户能接收到澄清内容。对于看了该帖子但未关注的用户来说,依然起不到澄清作用。

更令人头痛的是,为了规避风险,有些用户会使用企业或个人的外号、代称来进行爆料。如此一来,虽然许多吃瓜群众都知道爆料者说的是谁,但是被爆料的公司或个人却难以实名澄清或举报。

可以看出,脉脉无论怎么让步,都无法缓解匿名爆料和企业诉求之间的矛盾。

此外,脉脉内容的真实性也并非坚不可摧。去年年底,职言区有一个认证为大疆员工的用户,洋洋得意地自述PUA女下属事迹的帖子,该帖子引起广泛热议。

不久之后,大疆的公关总监发微博称,“脉脉通过工牌名片等非权威依据认证职务,并非企业内部论坛,其账号内容等数据也不为所认证的企业掌握”,以暗示发帖人有可能并非大疆员工。

IN3Mnij.png!mobile

大疆公关总监的微博;脉脉实名认证方式

大疆公关总监的声明,揭示了脉脉实名认证制度的脆弱性。如果实名认证制度并不完善,那么匿名爆料的可信度就大大降低了。脉脉匿名社区的价值性再一次被否定。

和企业的种种矛盾无解,匿名社区的价值又被多次否定。在用户这边,脉脉也不被买账。其实,关于脉脉的匿名发言是否安全的讨论久已有之,只是一直没有实锤。和B站的官司的曝光,更是印证了许多用户之前的猜测。经过此事,脉脉职言区的活跃度必定受到影响。

脉脉,亟需在建设匿名社区和保护用户隐私之间找好平衡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