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健康码走出“战国时代”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059917592301705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雷锋网”(ID:leiphone-sz) ,作者:王德清,36氪经授权发布。

新冠疫情肆虐以来,健康码俨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通行密钥”。

作为新冠疫情精准防控的重要工具,许多城市在疫情爆发之后,纷纷联合了相关供应商,推出了自己的健康码。如北京的“健康宝”、上海的“随申码”、广东的“粤康码”、广州的“穗康码”……

真麻烦,换一个城市就要重新,申请当地的健康码!

7rayym3.jpg!mobile

微博网友@Y1ZE晒出的深圳宝安机场的健康申报现场

在过去的2020一年里,这样的牢骚并不鲜见。虽然从国家层面一直都在推动各省(区、市)防疫健康信息共享、健康码互通互认,但在具体实施层面一直都不顺利。

2021年1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2021年全国春运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春运期间,要落实好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各地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落实健康码互认机制和规则,明确跨地区流动人员健康码信息在各地区可信可用,切实保障群众必要的出行需求。

“全国互认、一码通行是普遍性的原则要求,‘码”上加‘码’是个例、是特殊,确有原因暂不能与其他地区互认的,要先报告。”连维良特别强调到。

春运临近,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多省市发出了工作地过年,非必要不出省等倡议。数据显示,2021年春运节前车票的预售较往年同期下降近6成,预计全国铁路春运客流将下调至2.96亿人次。

显然,即使春运流动人员相比往年下降许多,2.96亿人次的流动对于当前疫情防控来说,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1

健康码不互认,到底多不方便?

作为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网红”,健康码一经推出,便以星火燎原之势拓展到了国内百余座城市之中。

随着“亮码”成为后疫情时代常态化的动作,一城一码的“弊端”便就不断显现。

2020年3月27日,社交平台上多个视频显示,江西省九江市长江一桥处,湖北省黄冈市与江西省九江市两地警务人员发生争执,有一方人员被推搡到地上。视频拍摄者称,起因是九江交警不让湖北车辆人员通行。

次日上午,江西省和湖北省两属地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联合发布公告,称经共同协商,双方均撤销疫情防控期间设置的临时防疫站点,双方互认健康码,两地群众持绿码通行,不需要其他任何通行证明。

除此之外,也有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到:“从江苏飞贵阳,从机场出来扫了三次码,去市区大巴上又要扫码,去火车站又要扫码,到了下面县城出站又要扫码……,各种码并不一样,效率太低。”

笔者回想起2020年的第一次出差的遭遇,也同样如此。

2020年8月,从北京飞往深圳,临登机前,机场工作人员就在提醒候机乘客提前注册粤康码,而由于机场的物料有限,主动扫码的乘客蜂拥在了一起。

当行程结束回京之后,在机场则需要通过“京心互助”小程序填写相关信息,汇报行程,同去程一样,登机口也挤满了主动扫码填写信息的乘客。

可见,如若在春运期间,健康码无法全国互认的话,势必会造成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发生人员大规模聚集,而这无疑也提高了疫情防控的难度,也增加了相应的风险。

2

伪造健康码“钻”空子

因为健康码的并未统一,网友们不断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健康码”的种种不便,因此也让一些不法人士趁机“钻了”空子,打起了做“假健康码”的主意。

2020年4月,就出现了一批试图用“假健康码”蒙混过关的人,当时,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透露,对于故意伪造健康码、躲避检查的人员,各地要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依法从重惩处。

在2020年年底,微博上一位用户吐槽到:“谷歌市场上面竟然有这种缺大德的应用。”

rmMVfia.jpg!mobile

据配图显示,这款应用名叫:“健康码演示”,其简介写到:该应用可以模拟各地区的健康码/复工码/通行码的不同显示风格 ,并且“可展示绿码/黄码/橙码/红码状态。同时可以自定义显示数据,如地区、城市、姓名等。

据光明网报道,仔细比较,虽然其提示字句与与官方绿码下方的提示字句不同,但该应用与官方的健康码在字体、字号、颜色、页面布局上非常相似,粗看的确容易使人混淆,足以以假乱真。

据杭州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这一应用自 2020 年 5 月 6 日首次发布至 12 月 26 日,在此之前已有 12 次更新,一次次更新在拟真度上都有了提高。该应用被下架时已是 1.6.0 版本。

更为离谱的是,该应用已经被累计下载超过1000次,在网友晒出的用户体验截图中,有用户居然表示:“希望作者能多做几个地区的。”

“想要利用‘假码’隐瞒病情毕竟是少数,因为从重点区域来的旅客,都还需要核酸检测证明,并非只是亮码就可通行,因此利用‘假码’的用户,一部分是为了隐瞒行程,但是大多数会是因为觉得麻烦,抱得侥幸心理用‘假码’应对繁琐的检查。”

该业内人士接着对雷锋网说到:“如果我们正常使用的健康码足够便捷,这样的问题自然就不会发生了。”

3

一码通行到底难在哪里?

针对一码通行这个问题,事实上相关部委一直都在竭力推动。

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就明确提出,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和货物流动,必要的健康证明要做到全国互认。

与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会同各地区和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方面,推动建立了健康码跨省份互认机制,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各省(区、市)防疫健康信息共享、健康码互通互认。

“健康码技术提供方主要是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来提供,它们存在着竞争关系,因此难以全国互认。”

对于健康码无法全国互认,人们喜欢以互联网巨头之间流量竞争来看待这一问题。

但事实上,各地的健康码都是由各地方政府来主导,基于各地大数据中心,以及用户自己申报,进而用政府制定的算法、规则来运行。

早在 2 月 15 日,腾讯宣布与国家信息中心联合推出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接口标准》,正式被推荐给各地作为技术标准规范,同时,基于此标准,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在2月29日推出了全国范围的“防疫健康信息码”,并同时在微信和支付宝进行上线,逐步推动全国健康码互通

在技术层面,雷锋网了解到,阿里和腾讯背后运用的是 ElasticSearch 系统。ES 系统是行业通用的数据库系统,不存在技术难题。

在此背景之下,很多省市都已经做到了健康码的互认互通,如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智慧城市建设领先的城市都已经实现。

但在部分省市,目前推进仍旧受阻,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从表面上看,健康码在各省市互认的难度是技术和标准,深层次的原因是各自利益的权衡,缺乏的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意愿和决心。”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专家胡功群接着说到:“健康码互认在技术上没有障碍,只需各地遵循标准技术规范,互相开放共享数据,保证业务的有效性和协同性。”

事实上,对于共享数据,各个城市都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数据共享安全性怎么保证?数据泄露了责任应该谁来承担?”

在此顾虑之下,部分城市的政府部门便就持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保持观望,并不有所行动,而政府部门的态度,也就导致了“码不通”、“码”上加“码”的现象仍旧会存在。

而这也正是诸多用户,即使看到了国家层面推出相关政策也不为所动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虽然从国家层面一直在积极推动着健康码的互认工作,但对于基层执行人员来说,目前仍缺少相关的培训,在具体执行层面,社区的工作人员,车站的工作人员往往只认自己所在城市的健康码,即使是“全国防疫健康信息码”,其也并不认可。

在雷锋网看来,对于各省市健康码互认,从国家层面推动技术标准、互认机制统一只是必要的前提条件,而能够真正实现健康码真正统一的关键是,首先是要让各级政府拥有大数据支持的精准防控意识,同时。对于基层的执行人员,也要不断加强培训,及时有效的了解相关政策,确保疫情防控的精准、高效。

“健康码的作用就是管控风险人群,放开健康人群,满足必要的出行需求。码上通体现的也是精准的防控精神。精准防控的策略一直都被认为是有效的,在今天依旧如此。”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