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12位投资人展望2021:To B价值凸显,消费与硬科技当道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1-05/doc-iiznctkf0206487.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12位投资人展望2021:To B价值凸显,消费与硬科技当道

图片来源:图虫图片来源:图虫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于浩

  疫情冲击,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新基建计划加速推行……整个创投圈的2020年过得并不平静,既有“黑天鹅”,也有各种利好因素相伴涌现。

  数据分析平台鲸准洞见的数据显示,2020年,企业服务、医疗健康、文娱传媒成为中国交易事件最为频发的三个领域,其中企业服务领域共发生了1344件交易事件,医疗健康领域交易事件数量为1192件,文娱传媒领域交易事件数量相对最少,为316件。

  当跨入2021年,哪些领域会获得投资人的重点关注?它们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针对这些问题,界面新闻采访到十二位投资人,从他们的观点中或许能够捕捉到未来创投圈的方向所在。

  阿米巴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东晖:垂直领域SaaS有巨大发展空间

  阿米巴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东晖将线上化与To B 产业的互联网数字化视作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疫情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工作和生活习惯,线上化程度不断加深。在这种背景下,他认为电商、在线教育、游戏等细分领域将会迎来发展红利。

  此外,王东晖指出,从中小企业接受SaaS服务,到大的传统产业,如传统制造业甚至农业以人工智能、自动化等形式接入企业服务,互联网数字化正在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在更细分的互联网数字化领域内,企业服务、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是他看好的三个重点方向。“数字化企业服务的最大价值,在于最快将产业链的最上端到最下游的零售终端连接起来。”他认为这不仅会缓解传统行业库存与资金周转的问题,还可以更有效地收集中间环节的数据,如订单交易数据与用户使用习惯,从而反馈给生产端,改善产品质量。从这一角度来看,他认为垂直领域SaaS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创东方投资管理合伙人肖珂:半导体与生物医药正迎来行业大发展时期

  立足于2020年大热的大科技赛道,创东方投资管理合伙人肖珂将半导体、生物医药、工业自动化视作值得看重,并在2021年将会持续火热的三个细分领域。

  他首先给出的理由是,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与创业板为半导体与生物医药此类开发周期较长的领域,提供了更明确的退出机制与相对清晰的市场预期,为行业赢得了资本关注。其次,国内半导体与生物医药正在迎来行业的大发展时期,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丰富了供给侧的供给能力。最后,新基建、国产替代的政策导向、产业升级的发展背景,以及疫情期间产生的极端环境下的机器人作业的需要,共同为相应的领域带来新的需求,以需求反向引导供给,达到新的供需平衡。

  回顾2020年,早期投资机构与交易事件变少,中后期交易事件比例则有所增多。肖柯认为,这种趋势是因为注册制的实施使得很多企业有了进入二级市场的机会,投资人们也在追逐着注册制带来的红利。“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他强调,当注册制的红利消退之后,一些早期资本的注意力还会回到早期投资上来。

  高瓴合伙人黄立明:To B价值将继续凸显,软件与硬科技大有可为

  高瓴创投于2020年2月份成立,是高瓴旗下专注于早期创新型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据界面新闻了解,高瓴创投迄今为止共投出近200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医疗、To B(软件与硬科技)、消费以及教育领域,其中To B领域超过60个。

  高瓴合伙人、高瓴创投软件与硬科技负责人黄立明告诉界面,未来在软件与硬科技、医疗大健康、新消费等领域,高瓴创投都会加大投入,持续布局。

  从大趋势来看,黄立明认为,To B的价值将继续凸显,软件与硬科技会持续大有可为: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持续提升,中国企业也从粗放走到了精细化管理、效能亟待提升的临界点,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了对企业服务的巨大需求。另外,大环境的变化也导致基础软件、硬科技相关产业供需关系的变化,或者说失衡——需求在激增,但旧的供给在骤减。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软件与硬科技仍将是高瓴创投持续下重注的重点赛道。

  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长期看好生命科学与半导体领域

  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认为,对于早期投资者而言,2020年有“两个半”热门领域,分别是生命科学、消费以及半导体。

  熊伟铭指出,半导体行业自2017年起逐渐火热,当初的头部项目如今已经步入成熟期,到了后期基金“接盘”的阶段。因此,对于早期投资者而言,半导体行业只能算“半个机遇”,虽然仍有优质的早期项目,但是很考验投资人的综合判断能力。

  在他看来,巨大的人口基数、不断增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信贷业务的发展,以及新一代“以消费表达审美、排解孤独”的个性化消费观念等众多因素,使得中国消费赛道具备了巨大的市场规模,“消费行业永远有机会”。

  生命科学与医疗在熊伟铭口中是“长期看好”的领域。他认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以及国家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持续投入,生命科学与医疗将成为经济环境下行大背景之下最为坚挺的行业。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看重技术、消费和数字内容的交叉与渗透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认为,大消费、科技和企业服务是2021年值得关注的几大领域。中国新消费品牌会有5到10年的黄金期。目前媒介多元化的趋势客观催生了一批国货新品牌的出现,尤其对于细分领域,媒介多元化利用才刚刚开始,品类投放红利依旧存在,季薇相信可以持续缔造新机会。

  而回望过去20年,季薇认为,整个社会发生剧变的主要内在驱动力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任何企业都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因此,在科技和企业服务领域,华映资本将重点关注智能制造、IT管理和升级、数据底层技术,硬科技及通用SaaS服务领域的创新机会。

  对于未来,季薇表示,技术、消费和数字内容的交叉与渗透会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华映将始终抓住新人群、新品牌、新平台、新技术、新内容以及相应的新服务,不断发掘具有融合生长价值的商业模式。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品牌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表示,2021年梅花创投将会着重关注硬科技和消费领域。

  大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催生了硬科技领域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吴世春认为硬科技领域将会持续向好。而随着民族自信的提升以及Z世代“看好中国制造”的新消费观的确立,国货品牌的崛起将成为消费赛道的大趋势。

  他强调,由于天使等早期机构募资困难,且科创板与创业板的出现带来了通畅的退出机制,使得很多基金去追求更确定的回报,因此近年来偏中后期的投资事件数量较多。考虑到目前资本市场对于拟上市资产的偏好,2021年这种“后期偏向”的投资趋势还会持续。

  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持续关注AI、5G、基因产业等六大赛道

  IDG资本合伙人李骁军认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5G、自动驾驶、基因产业(精准医疗),以及金融科技是未来十年内值得关注的六个赛道。

  在李骁军看来,中国有全球最好的视觉理解和语音识别应用市场,有很多为促进生产更高效、决策更客观的应用场景,因此,人工智能从研究探索走向下沉部署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特别在基因产业(精准医疗)赛道,中国有明显的数据优势和迭代优势,“有20%左右的疾病是基因导致的。我们有机会通过个性化的方式,针对不同基因的人群区分开来进行疾病研究。”他表示。

  除此之外,李骁军认为目前中国在5G、自动驾驶、智能制造以及金融科技领域的大环境中都存在着政策红利或者先发优势。另一方面,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缩短了创投机构退出周期,将进一步引导资本对研发周期较长、商业化进程较为缓慢的高科技项目投资。因此,在2021年,5G、自动驾驶、智能制造以及金融科技等领域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纬创投管理合伙人徐传陞:SaaS企业服务仍有大量可能性

  回顾2020年,经纬创投管理合伙人徐传陞认为,生物医疗、企业服务、电动车以及芯片制造是可数的几个热门领域。

  据界面新闻了解,截至12月10日,经纬总计投资了超过130个项目,医疗健康、企业服务/B2B交易平台、大消费、新技术+先进制造等领域是经纬2020年主要的投资方向。

  徐传陞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消费升级、医保政策的完善,生物医疗领域中,如创新药、医疗器械、数字医疗等细分行业会成为值得关注的领域。“创新药是经纬目前在医疗领域发力最多的赛道,疫情让疫苗、新药的研发和获批进度都加快了。但回归到更底层,中国在政策层面、资本市场开放度和人才培养机制上,都对医疗赛道有着利好推动”他说。

  其次,徐传陞也很看重企业服务领域。他认为,数字化将成为企业服务的重要发展方向,“无论是远程办公、数据库还是供应链管理,数字化的大趋势是越来越清晰的”。他也指出,除财税、法务等通用领域之外,电商、工业等垂直领域也存在着大量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程度的可能性,未来中国会产生更多的企业服务公司去支撑各个行业的数字化基建。

  五岳资本合伙人钱坤:医疗、消费、硬科技值得持续看好

  五岳资本合伙人钱坤认为,医疗、消费、硬科技是2021年值得持续看好的领域。

  创业板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这一变动使得医药企业的二级市场上市通道被打开,也刺激了一级市场的活跃。

  而消费领域内,钱坤指出,由于中国制造水平的提升、社交媒体的宣传效果以及新一代消费者对于国货的新认知,再加上疫情激发了部分品类商品的消费需求,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之下使得消费行业成为热门领域。

  对于硬科技领域而言,钱坤认为,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反而为本土科技企业提供了更多生存空间,创造利好的环境。“在贸易摩擦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之下,供应链下游采购时会更加偏向于本土公司。(如果)本土公司比国内其他竞争对手的技术好,就有可能被纳入采购范围”。

  祥峰投资执行合伙人徐颖:消费市场爆发是代际切换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祥峰投资执行合伙人徐颖将消费视作2020年毋庸置疑的热门领域。

  她认为,消费市场爆发的底层逻辑是代际切换带来的结构性机会。这个变化并不是今年才发生,而是随着Z世代的崛起,在近几年逐渐演变并趋于成熟。“其实优秀的消费公司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创立发展了。”她表示。

  另外,完美日记等消费品公司在二级市场取得的资本认可,改变了一部分一级市场投资人以往对消费领域天花板的顾虑,使得消费领域标的进一步得到了资本的关注。而资本的关注进一步吸引了更多优秀创业者的加入,形成了正向循环。同时,如淘宝、抖音等流量渠道都针对平台内的品牌加大扶持力度,这对于消费领域也是利好的因素。

  因此她认为,在人才流入、直播形式的兴起以及电商渠道对于品牌建设的支持这些长期存在的利好因素影响之下,消费领域在2021年也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科技与大消费赛道会成为重点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同样认为,科技与大消费赛道会成为明年的重点赛道。

  科技赛道的细分领域中,他尤其看好工业自动化、半导体、生命科学三类细分领域。他预测在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依靠企业提效的大背景之下,伴随着自行开发软件的成本不断提高,使用Saas服务、以产业互联网思路自我改造会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

  而在大消费赛道,李竹认为直播形式以及消费品牌的个性化细分会是英诺天使基金未来两个重要的切入口。“未来直播可能会成为电商的标配,直播的主体也可能会囊括一些素人。”他表示,基于大数据的直播代运营包含着巨大的商机。另一方面,消费品牌的个性化细分未来几年会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具备网络属性的垂直领域消费品牌会成为他关注的重点。

  其次,科创板与创业板实施的注册制被李竹形容为“巨大的红利”。在注册制推动下,投资人对一些行业的中后期项目都加大了投资力度。而从经济的中周期(10年)方面来看,他认为2019年正处于中周期的底部,2020年将成为理论上的“拐点”。

  源码资本合伙人黄云刚:着重关注硬科技、企业服务、产业互联网等To B领域

  硬科技、消费、企业服务、医疗科技等领域,被源码资本合伙人黄云刚视为2020年的热门领域。

  黄云刚认为,消费领域的火热得益于整个电商、零售平台等基础设施的成熟,这对消费拉动十分明显。无论是消费品牌、消费服务或用户体验,用户对新产品的获取和相互推荐让流通效率提升。其次,受到疫情影响,医疗行业逐渐升温。政策、产业、资本对医疗科技热情较高,发展优先级开始前置。

  谈及2020年早期投资交易事件比例降低的趋势,黄云刚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一是从整个创业环境来观察,有些赛道和领域里前几年的早期项目,现在已经成长到了偏后期;二是前几年是消费互联网的井喷期,而这两年逐渐由产业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转变。受到行业属性的影响,创业项目数量会有所减少;三是头部互联网公司的战略投资意识明显变强。在此基础上,黄云刚判断,偏成熟项目的投资趋势会延续到明年。

  展望2021年,黄云刚表示,未来会更关注发生“质变”的行业,即通过科技变化带来新的生产力,进而在各领域内的应用、软硬件、底层系统带来的新机遇,如硬科技、企业服务、产业互联网等To B领域。

  总体来看,国产替代的新趋势、新基建的政策、科创板与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疫情所塑造的线上化生活方式,以及Z世代的新消费观念等众多因素影响着创业者与投资人。这些因素为国产属性的硬科技领域项目,以及带有国潮的文化标签、线上化基因的消费品牌带来的利好将会长期存在;

  而随着国家对于医疗健康领域的投入加大,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多,生命科学与医疗领域也会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同时,由于产业升级、企业提效的需求将持续存在,to B的产业互联网创业仍然存在很大发展空间。

  (以上投资人观点按照机构首字母排序)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