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秃"如其来的植发经济是一门好生意吗?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1044254959484417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当脱发成了年轻人的日常苦恼,植发经济便水涨船高,大街小巷,线上线下,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植发的广告。

但是,你知道植发有多贵吗?目前市场上的植发费用都是按取一个毛囊单位来计算,而一次植发的数量大概在3000毛囊单位左右,那么市面上一次植发的价格最低也要3万元,而大面积的植发,动辄就要花掉几十万,相当于一套地方房的首付。

FvEreaa.jpg!mobile

艾媒咨询的舆情数据显示,"植发"关键词网络热度始终保持在高位,平均指数在500以上。而中国的脱发大军已经突破两亿人群大关,植发行业或将成为下一个新风口。

那么,植发经济是一门好生意吗?

颜值经济加持 植发市场火热

当代年轻人,英年早秃是常事。快节奏的都市生活,996的高强度工作,秃头正席卷着年轻人。夜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秃头成了当代年轻人不能承受之轻。

头发浓密会很容易就会塑造一种氛围感美感,显得人精神气十足,世界毛发研究权威、耶鲁大学教授库尔特·斯坦恩在其著作《头发:一步趣味人类史》中这样写道:生长旺盛的头发会传递出身体健康、魅力十和性能力的信号。

而年轻人也为了挽救日益脱发的自己费尽心血。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拯救脱发趣味白皮书》显示,在阿里旗下的零售平台购买植发、护发产品的消费者中,90后以36%的占比,即将赶超占比38%%的80后。

可以说,植发市场"生机蓬勃"。瞅准了时机,有不少企业已经进入这片宽阔的市场。有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在工商局注册的植发机构数量已达4.2万家,而不少医美机构为增加利润也纷纷引入植发项目。

资本市场也很看好这块市场。早在2017年,"雍禾植发"宣布获得投资,融资金额在3亿元左右,投后估值约在5亿元;2018年初,"碧莲盛植发"获得5亿战略控股投资;章光101集团更是在几年时间内积累起10多亿固定资产。

那么,植发经济为什么在近几年内被炒得这么火热?笔者认为有以下理由。

1、 颜值经济加持,植发行业受益。有人戏称这个时代是看脸的时代。在网络上,"颜值即正义""看脸时代""三观不敌五官"等热词频繁出现,相应地,围绕颜值的一系列消费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尽管受到疫情的短暂影响,医美行业依然在今年获得了大幅增长。根据国内领先的专业医美平台更美App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增医美机构5150家,医美市场规模1975亿元,占比全球市场总规模的17%。

头发作为重要的颜值加分项,自然而然的包括在内,同时,医美的火热也间接带动了植发经济的发展。

2、消费水平上升,男性成为消费主力军。据相关临床数据显示,中国男性脱发发病率高达21%,这表示中国每5名男性中便有1名患有不同程度的脱发。而男性消费者也占据了脱发的主流地位,而且他们多从事IT、金融、互联网等行业,尤其是"程序猿"和"设计尸",高薪使他们脱发的同时也使他们具备了植发的经济实力。

不止有男性,女性也是后备军。植发用户群体正在逐步扩大,女性用户的植发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于男性相比,女性植发多为艺术种植,包括种植眉毛、种植发际线、种植美人尖等等,有助于推动植发经济进一步精细化发展。

2、 为了打开市场,植发机构疯狂营销。在互联网时代,花钱打广告已经司空见惯了,但还是很少有行业像植发行业一样,做广告做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在地铁上随处可见雍禾植发的广告。

毕竟,民营植发机构的获客来源主要依赖广告营销,民营植发机构在营销上的投入很高,除了牢牢占据线下广告外,线上营销也成为了众多机构的选择。根据钛媒体报道,植发行业的综合获客成本平均在2000多元一个人。营销费用大致占比在30%到35%,有些小型机构还达到了60%。

凭借疯狂营销打广告,目前烧出了雍禾植发、碧莲盛、科发源、新生、瑞丽诗、中德植发这6家大型连锁医院,这些植发行业的头部玩家可以占据市场份额的35% 。

目前,植发用户年龄多在18—35岁,大学生植发比例占据年轻人群体的30%,呈现年轻化趋势。看起来,植发经济欣欣向阳,但是实际上,植发经济却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好。

盲目扩张,看人收费 植发经济走入"烧钱买客"死胡同

与火热的市场现象不同,资本市场对于植发经济并不热情。

植发经济的融资情况还停留在几年前,2020已经过完,市场上被资本青睐的品牌却寥寥无几,这究竟是为何?一贯逐利的资本为什么不看好植发经济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植发经济的痛点没有解决,行业中存在很多乱象。

1、植发机构盲目扩张,医生资质不合格。在植发行业,存在很多护士代替医生的乱象。甚至有针对外行毕业生的上岗培训,声称只要花费几千元就能成为一个立刻上岗的植发医生,在患者头上做实验。

而想要培养一个专业的植发人员,至少要连续半年从分离到种植全方位的实践历练。植发机构急功近利,培训时间段,植发医生招揽门槛低,还存在器械重复使用,器具生锈等情况。

2、植发行业不规范,存在看人收费的情况。"掉发只要一秒钟,但是种植一根头发却要花费几十元。"植发行业对于植发的价格不透明,市场上也没有形成一定的规范,对于不同的客户,植发机构收的价格都不一样。2019年7月1日,新京报更是曝光了植发行业的收费乱象,患者的消费水平决定植发的费用。

3、市场初期混乱不堪,小机构占据大部分市场。根据亿欧大健康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的植发机构大约分成四类,以雍禾植发、碧莲盛等为代表的大型连锁机构占比约35%;综合类医美机构占比25%;信誉度最高的公立医院植发科仅占10%;而剩下的30%全部被那些门槛低,运营灵活的小机构把持,小机构占比和头部机构一样多,这很不利与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3、 重营销,植发效果难以保障。艾瑞咨询曾经分析过各类植发机构的经营现状,现在小型植发机构多数重视营销,打广告成了它们常用的手段,但是植发效果却难以保证,以致于很多人看到"植发"就觉得是在骗人,这很大的影响了植发行业的口碑。

植发行业表面火热,但是也面领着诸多乱象,而这些痛点不妥善解决,很有可能波及植发行业的发展。目前整个行业都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也未出现独角兽企业,各家植发机构实力相差无二,资本也不敢贸然下注,否则很可能血本无归。

市场规模突破百亿 植发经济是不是一个好生意?

根据国家卫生部门公布数据,中国未来10年毛发健康产业将以每年260%的速度增长。除了植发,完整的毛发生态链还有护发、养发、固发、假发、头发造型。相比于植发市场的混乱,其他市场可以说是渐入佳境

巨头出击养发护法行业。根据《中国人头皮健康白皮书》预计:到2020年年底,养发行业的市场渗透率达到20%,整个养发及相关产业规模有望超过400亿元。广阔的市场吸引了多数玩家,除了联合利华、资生堂、宝洁、欧莱雅这些老玩家之外,同仁堂、云南白药等国名品牌也驶入此赛道。

假发行业持续火热。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近3.3万家经营范围含"假发、发制品"。

在淘宝上,月销售量2万件以上的假发垫、假刘海比比皆是。中国平均每2秒就能卖出一顶假发,国内假发产业年销售额600亿元,从业者超100万人。

在不起眼的角落里,假发也在续写自己的辉煌。对于脱发,中国消费者更加偏爱保守治疗,资本也更加偏爱这些市场,假发、养发行业也是植发经济的强有力竞争者。

相比于其他头发经济的来说,植发见效快,安全性高,不疼却没有副作用,在消费升级的未来具有明显优势,那么面临这么好的市场,植发行业里的公司怎么样才能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对于植发行业来说,最强的竞争力就是植发效果,这是公司的护城河,对于消费者来说,最怕的不是贵,而是看不到效果。

其实,植发的原理并不复杂,植发技术就是让后枕部毛囊来"支援"脱发区域,因为后枕部毛囊对雄性激素最不敏感,但对于很多民营植发机构来说,它们只对消费者进行最简单的技术操作,例如"无痕手术"中的FUE(提取毛囊单位)技术,但是脱发不能一概而论,植发机构需要储备更多植发技术,以应对更加复杂的情况。

未来,植发经济的发展空间广阔,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我国植发行业2016年的市场规模约为57亿元,到2019年时已增长到约163亿元,增幅约为186%,到今年年底,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我国脱发人数已超2.5亿,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

对于植发行业来说,市场足够大,是门好生意,但真正的阻碍在于植发经济的行业乱象和令人堪忧的技术水平。未来,拥有技术壁垒和解决乱象能力的植发公司才能够成为行业头部的公司,进而分得更大的行业蛋糕,兼具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的公司很可能成为植发界的"新氧"。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