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命”奔跑的社区团购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k0MjcxMg%3D%3D&%3Bmid=2647823992&%3Bidx=1&%3Bsn=2c123f3d3e09c6b60a642011c2ca3c0d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当大家欢庆度过了2020年,迎来2021年的时候,伴随而来的却是多多买菜员工猝死在凌晨一点多钟下班路上的消息。
首先我们愿逝者安息,但这次事件为拼多多带来的必然是不利的影响。
“员工猝死”事件还未完全解决,拼多多的一系列公关行为又引起热议。不过员工上班能上到夜里一点半,从另一方面来说,拼多多的买菜业务确实有够忙的。
社区团购在前段时间展开激烈的竞争,有人说,“江湖之中,刀光剑影于无形。”而在社区团购这个领域,国内互联网巨头的激烈竞争也在“无形”中显露了出来。
社区团购初成,不知花落谁家
2019年,生鲜电商终究是落寞收场,无人拿下。然而在受到疫情影响的2020年,巨头们看到了社区团购崛起的机遇,因此国内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滴滴等六家先后在社区团购领域布局。
电商老大哥阿里在早期对十荟团投资,出行领域的滴滴率先推出自家品牌橙心优选,之后美团优选、多多买菜也紧随其后,据天眼查APP显示,京东和腾讯则是选择投资兴盛优选进行押注。这一场“新流量之争”也随之打起。
依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2020年社团团购市场规模预估为720亿元(实际还未发布),与2019年中国线下超市合计零售规模4.7万亿相比,社区团购仍处于最初发展期。而2021年预估也不会超过万亿规模,实体经济仍将占据主要位置。
1. 下沉的互联网巨头,都想成为“拼多多”
社区团购的兴起仍逃不过流量的定律。自五环内市场流量红利殆尽,拼多多的崛起让巨头们敏锐的发现下沉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流量池”,纷纷下手对下沉市场布局。
公开信息显示,社区团购以新的模式出现,以团长制、集采集配和预售制的模式,为获取流量降低了成本,也在经营中降低了对产品的损耗,并且社区团购更容易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也更容易在下沉市场进行扩散。
除了拼多多本就立足于下沉市场外,其他巨头都是下场来分吃蛋糕,因此在社区团购领域,巨头或许更希望自己能像拼多多一样迅速下沉入市场。
据数据显示,截止至2020年9月底,拼多多的多多买菜业务,已经累计上线了全国1000个优质产区和全球150个优质产区的3500款原产地农产品。拼多多在买菜业务上,已经呈现领先同行的状态。
2.元老战,兴盛优选与十荟团
虽然多多买菜已经在社区团购领域凸显峥嵘,但俗话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腾讯在美团和拼多多之后,仍投资了兴盛优选来“保驾护航”。而天眼查APP显示,阿里于2020年11月30日,再次对十荟团进行投资,作为在社区团购领域的布局。
兴盛优选被称为社区团购的鼻祖,是脱胎于湖南最大连锁便利店品牌芙蓉兴盛。芙蓉兴盛创立于2001年,在电商的冲击下,创始人岳立华为挽救实体门店的生意,走访各地后他脑海里形成了现在社区团购的雏形。
经过模式的不断进化,2020年社区团购的爆发让巨头们纷纷入局,而具有丰富经验的兴盛优选也被多家巨头扶持,几乎成为了最被看好的社区团购企业。而另一家是十荟团。
十荟团之所以被认为可以与兴盛优选对比有两点。其一,十荟团曾在2019年阿拉丁小程序排行榜的前十名徘徊,甚至总榜排名一度超过兴盛优选。其二,因第一点获得阿里投资,使得十荟团获得更优质的资源链。因此在自身实力尚可的基础上,十荟团在未来的发展也身怀优势。
而正是巨头的加码缩短了两家与巨头的差距,依靠更加丰富的社区团购经验,十荟团和兴盛优选似乎要比同行企业更占先机。但尚在初期徘徊的社区团购,仍需要在青涩的发展中不断成长。
新规治旧恶,不能让价格迷雾乱了菜市场
1. 争抢流量,昏了巨头的脑
烧钱争抢流量,似乎是互联网行业一贯的作风,但这次,互联网巨头们似乎被流量冲昏了头。
在疫情期间爆发的社区团购,反倒更像偶然的成功,带有特殊性。巨头将手伸向老百姓的菜篮子,引来了很多议论,人民日报曾评这些互联网巨头,不要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具有无限可能性。
而这“蝇头小利”的菜篮子,却不断的让社会舆论发酵,巨头们成了老百姓口中“资本家”“吸血鬼”等一些负面的形象,而菜市场也成了普通人最后的领地。
为什么偏偏买菜成为舆论的爆发点?
大概是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更快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多的人被“996”“715”这种“福报”压的喘不过气,而买菜做饭成了最后一丝烟火气,是人们为了证明自己是在生活而不是生存的最后一个证据,所以才会竭力抵抗。
但是从社区团购占领的市场规模来看,也仅仅是占据了市场的一小部分,而更多的不满,大概就是产品供应商对巨头之间价格战的反感。
2. 只顾价格战的巨头,只有规则才能审判
或许是被百亿补贴的揽客效果吸引,这些只顾的学拼多多挖掘下沉市场的巨头,在价格战中忘记了收敛,最终还是露出了资本獠牙。
而为巨头压价出售产品的行为,触碰到了供货商的利益底线,因此造成了供应商与巨头之间的矛盾。 毕竟社区团购有些商品售价甚至低于了供应商的出手售价,已经严重影响到其他零售商的售卖。
针对巨头胡乱定价的行为,供应商也做出回应以表“抗议”。公开信息显示,漯河市卫龙商贸有限公司、山西紫林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等都下发了通知,要求经销商给社区团购平台断供,未经授权不得操作社区团购平台,不允许做单品超低价销售。
为了约束社区团购的乱象,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推出了社区团购“九不得”新规。
当新规抑制了“一毛钱买盒鸡蛋”“一毛钱买斤土豆”这种不合理商品定价的存在后,价格就会回归正常,那么人们的烟火情怀是否会重新压下社区团购的价格优势就很难说。毕竟有烟火情怀的人通常是会做饭的人,不会做饭的人也并非社区团购的最佳潜在客户。
而谜一样的社区团购,究竟会在未来销声匿迹还是留下一席之地,还未可知。
社区团购,究竟是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像云非云雾非雾,它们都是水的另一种形态,而对巨头来说,或许社区团购并非社区团购,只是互联网巨头们在争抢流量的一个端口。
虽然社区团购也是一种烧钱获客的行为,但是与传统获客成本相比就像小巫见大巫。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曾表示,社区团购被资本看重的原因就是其获客成本低,易于复制的特性。
就如同拼多多采用百亿补贴增加获客的模式,很快被各家复制一般,基于这种特性,社区团购更像是巨头们争抢流量的场景,反倒不像是一项拿来重点发展业务。
比如拼多多。虽然推出了多多买菜来进军社区团购这一领域,但是多多买菜并不像是美团优选和橙心优选独立设立了APP,多多买菜被安置拼多多APP的主页。
多多买菜没有独立而出, 一方面可能是拼多多成熟期太短,就算独立而出也不能依靠拼多多本身的流量加速其发展,反倒不如放在拼多多APP内。
另一方面,多多买菜放置在拼多多APP内,即可以借其巨大流量池加速成长,使得多多买菜可以站在同行的更前列,又可以凭借多多买菜为拼多多增加更多的流量,这对拼多多反而是一箭双雕。
如果说在这场流量之争中谁会是最大的赢家,或许笔者会认为是腾讯。无他,除了阿里,几乎每家巨头身后都有腾讯的影子,因此,不管哪家胜出,最大机率能够占到好处的仍是腾讯。
并且社区团购大多是通过发展团长建立社区微信群,再利用微信群实现咨询、讨论、互助,最后通过小程序链接下单购物,就算腾讯不去着手布局社区团购,社区团购也会有大批的流量集中再微信上。
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除去兴盛优选、十荟团本就以社区团购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这些巨头的根本目的仍是获取流量壮大原有产业,而兴盛优选和十荟团目前发展具有很大的地域性,多是局限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因此对菜市场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然而流量之争确实不应该演变为菜市场之争,再次借人民日报的评语,“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其实更令人心潮澎。”
总结:
社区团购的竞争是激烈的,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但是这些竞争应该是建立在合理的管理上,而不是打着“996”“715”就是荣幸的资本思想,来强行达成某一项目的。 发展是健康的,是思维的不断升华,而不是透支身体来弥补工作的效率。
这个在疫情期间突然成为风口浪尖的领域,没有人能够说清它到底能不能在其他的时间里也保持同样的状态,如果只是一时兴起成为巨头们争抢流量的工具,那么其本身的业务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或许能够符合市场规则,但更加优质却是个问题。
财经自媒体“蓝莓财经”,订阅号:蓝莓财经,个人微信号:615872972,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