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投资超2700亿元 上海6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source link: http://news.idcquan.com/news/183463.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2021年首个工作日,作为“十四五”开局的首场活动,上海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正式启动。
除了主会场,当天的仪式还有7个区分会场同步启动,全市总共6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超过2700亿元。
本次开工的重大项目,是上海市“十四五”开局启动的首批重大项目,包括了重大产业和科创项目52个,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在线新经济、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和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基础设施、租赁住房等重大项目12个,涉及杨高路改建工程、海滨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等重要民生工程。
其中,约三分之二项目在2020年3月31日的上海市重大产业集中签约活动上签约,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开工。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下,该批项目是上海推进重点产业率先起步成势的主动起跑,将为上海“十四五”开局起步注入强大动力。
高质量项目驱动
疫情大考之下,上海经济呈现出足够韧性。
2020年1~11月,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2%。工业投资中,1~11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9.3%,连续12个季度33个月保持两位数增幅。上海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从4月份开始,已连续8个月实现月度正增长。
近年来,上海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先锋队”加快发展创新型产业,推动产业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在这个过程中,高质量项目是核心驱动力。
其中,集成电路围绕高端芯片、关键器件、先进和特色制造工艺、核心装备和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此次开工的新昇半导体二期项目,就将建设30万片集成电路用300mm高端硅片研发与制造生产线,有望进一步形成国产大硅片的产能规模效应。
在2020年期间,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下称“积塔半导体”)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顺利组建,电子化学品专区也完成规划建设和运营。
生物医药则聚焦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关键环节、产业服务新模式等重点领域,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此次上海医药集团在浦东新区投资75亿元(不含土地费用),将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孵化服务及产业化平台,打造创新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抗体产业化平台,助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作为中国最大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口服务商,上海医药集团大力推进生物医药和新冠疫苗研发重大项目的建设。最新开工的生物医药创新孵化服务及产业化平台项目,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将聚焦抗体与疫苗、细胞治疗、基因治疗三大方向。
人工智能围绕基础理论、算法、算力、数据、应用技术等环节加快攻关突破,在制造、医疗、教育、交通、城市管理、工业制造等领域加强场景应用。
目前,微软、商汤、依图、明略、达闼、平头哥等一批产业链企业已在上海集聚发展,华为生态创新中心、壁仞科技、百度飞桨等36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
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
为了加快疫情后经济复苏,上海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上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一季度下降9.3%,迅速回升至增长10.7%。
2020年以来,上海以“新基建”为经济转型“赋能”,全面加快数字新基建推进步伐:建成全国“双千兆第一城”,持续推动一批“5G+AI+工业互联网平台”标杆建设。首批绿色高端数据中心启动建设,数据中心总体机架数达到13万架,部署新型城域物联专网智能传感终端60多万个,累计建设5G室外基站超3.2万个、室内小站超5.1万个,提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实现5G网络中心城区和郊区重点区域室外连续覆盖。智能制造、健康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领域逾400个5G应用项目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传统产业正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加速催生产业新模式新热点,孕育新动能。
2020年7月,上海发布“工赋上海”行动计划,汽车、钢铁、化工、船舶等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9月,上海多部门联合发布100+智能工厂行动方案,3年内将在高端装备、汽车、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推进100家智能工厂建设。汽车行业率先加快向智能化、电动化转型,特斯拉超级工厂15万辆纯电动车产能规模建成达产,大众全球首个MEB工厂30万辆纯电动车产能规模建成投产,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突破40万辆,位居全球城市推广量前列。
作为船舶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标志性工程,此次开工的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工程,标志着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搬迁项目(沪东中华新厂区)建设全面启动。
沪东中华新厂区选址位于上海长兴岛南岸沿线,整体建设面积431.8公顷,总投资180亿元。第一阶段计划投资80亿元,将形成年建造6艘特种船的生产能力,计划于2023年底建成。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沪东中华”)总经理陈军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原来的老厂区在黄浦江里,水面宽度对建造大船有一定的限制。新厂区搬到长江口后,将为今后建造更大的舰船带来利好。
“这是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船厂,老厂区共有1万多员工,新厂区只会保留五分之二的员工,效率提高了2~3倍,产能却不降反升。”陈军说,这也是公司转型升级的契机,通过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改善,该项目将为整个造船业的全面提升助力。而新厂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单体船厂之一,从而引领中国船舶行业往现代化的造船方向迈进一步。
总投资达35亿元的中国石化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也是当天集中开工的重大产业项目之一。该项目计划于2024年全部完成,项目投产后,将一举改变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有力推动国产碳纤维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制造。
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48000根(下称“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目前,国内每束碳纤维基本处于1000根~12000根之间,称为小丝束。48K大丝束的最大优势,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并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
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迄今为止也只有日本、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拥有并掌握。作为国内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丝束碳纤维产业化技术的企业,此次项目上马,标志着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大丝束碳纤维已从研发试产、产业化,走上了规模化生产之路。
Recommend
-
69
澎湃新闻记者虞涵棋综合报道7月25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近日率团访问硅谷。7月17日至20日访问期间,陈鸣波分别拜访了谷歌、百度(美国)、新思、应用材料、安谋、特斯拉、小马智行、英特尔等企业,与相关风投基
-
13
面试常考,64个数据分析常用术语 !
-
5
查看: 7752|回复: 32 苏州市交通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动员会在太召开 [复制链接]
-
12
5G大会签约19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金额485.2亿元导语:首批签约的是2022年“湖北网络强基赋能工程”,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中国铁塔将投资130亿元,加大湖北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13
首页文章详情页 央视财经:元宇宙时代虚拟人市场规模将达2700亿元 说到虚拟人,大家的脑...
-
9
投资 2 万亿元!成渝经济圈 160 个重大项目公布,西部硅谷真的来了2022-02-13 08:22智东西 (李水青)近日,成都、重庆共同印发的《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2022 年重大项目名单》正式发布,总投资超 2 万亿,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 160...
-
6
2022湖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星邦智能国际智造城隆重举行 - IT业界_CIO时代网 - CIO时代—新技术、新商业、新管理 2022湖南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星邦智能国际智造城隆重举行 2022-02-18 16:45:31 来源:
-
8
查看: 1923|回复: 26 [建设纪实] 保定市2022年第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2022.2.21
-
8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定增透视:四年募资总额或超2700亿元 细分领域或存产能过剩风险 来源:面包财经 浏览:722 2022-06-23 09:16:32 来源:面包财经2019年之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板块迅速升温...
-
4
总投资超10亿元,8个农业重大项目落户浙江嘉善 作者:麦乐迪 发布时间: 2023-02-09 16:30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