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教育机构的获客焦虑,能通过短视频消解吗?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yunyingpai.com/media/649148.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教育机构的获客焦虑,能通过短视频消解吗?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10:05

对于竞争日益激烈的教育行业来说,获客一向是个难题,也是教育机构的焦虑所在。当下流行的短视频为教育机构的获客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于是有越来越多的机构纷纷入驻短视频平台,通过发布优质的短视频,吸引用户。可是,教育机构的获客焦虑,能通过短视频消解吗?

R9uoRnD3fscPGnqIAnLZ.jpg

当用户注意力逐渐向视频平台转移,短视频成为流量获取担当,粘性持续加强时,获客成本高企的教育公司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渠道。何况,在这个平台上还有它们想要的2~5线下沉市场红利。

据新榜学院数据,2018年底至2019上半年,包括数十家头部公司在内的1500多家在线教育公司,开始在抖音集中投放信息流广告,教育广告主数量月均增长达到32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也曾了解到,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2019年夏天在线教育暑期营销大战中,成为转化效果较好的投放渠道,有机构在抖音这一单个渠道的单日投放峰值达到200万元。

短视频平台正苦于优质作者和内容增长,于是纷纷积极搭建引流通道,给予流量扶持,鼓励教育机构通过自建流量矩阵,进行广告投放之外的另一种获客尝试。其实本质还是看中了教育机构的名师资源和其优质的内容生产能力。

相关阅读:《短视频平台的教育战事》

通常教育机构完整的短视频账号获客链路是这样的:做内容——涨粉——引流(直播售卖低价课)——交付(低价课)——转化(正价课)。

教育机构短视频运营的终极KPI,是把短视频平台的公域粉丝拉到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一节低价课卖出去,通常能回收的用户信息至少有:手机号、年级、城市,且是非常精准的用户,新用户占比居多。

WrpoLTM270q0mp92VOt6.png

看起来是一条完美畅通的链路。

于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已有不少教育机构接过了短视频平台递出的橄榄枝,快速投入搭团队做账号,希望吃到这波流量红利,搭建低成本、可持续的引流通道。

这其中有大公司,也有小机构,尤其是大公司钱多资源多,容错度。目前,K12巨头抖快双平台的粉丝矩阵都做到了千万级以上(账号矩阵见文末)。

但从获客效果看,普遍未达预期,至少是未达到低成本、规模化获客,和信息流&KOL投放的成本效率比起来,未显现出明显优势,充其量只是和微信、微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作为一个不错的品牌传播窗口。

K12三巨头近30天直播数据统计by飞瓜数据

K12三巨头近30天直播数据统计by飞瓜数据

当然有一些中小型教育机构,灵活好管理,有的是创始人、名师直接自己上阵做号,对参与做号的老师也能做到相对公平合理的激励,在引流+变现上都做的相对不错。

而且,小机构营销预算有限,相比于大手笔的市场投放,通过布局短视频实现低成本引流+转化,可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坐拥千万级的粉丝矩阵,引流的效果(成本/效率)却不甚理想,究其本质在于,教育机构不能针对直播这一全新的流量场景,去适配全新的运营和教研策略。

随手点进一个K12教育机构百万粉丝账号的直播间,可能只有几十人甚至十几人在线。主播依然保持激情、口干舌燥地在讲课+带货,其职业精神可敬,但不得不承认,这是极度低效、逆互联网时代的行为。

评价一场直播好坏有很多数据指标:uv、停留时长、下单率、分享率、成交额等等。但一切都建立在uv的基础上,直播间uv不高是很多教育类账号的焦虑,毕竟教育和学习是反人性的。

一、人——货——场不匹配

在快手,你会发现很多K12教育机构的账号,短视频主播和直播的主播不是同一人,或者主播卖的课程,和主播本人毫无关系。

这归因于很多教育机构的老师疲于教研和上课,没有时间在短视频平台保持高频直播。

因此,老师做内容,运营人员或辅导员在直播间卖课,然后卖的课可能是一门标准化全渠道通用引流课,并非老师本人的课程,或者也没有该老师参与主讲。

这种短视频主咖和直播主播剥离的行为,首先肯定是不符合教育类产品消费的底层逻辑——信任。即通过长期的短视频内容积累,粉丝对主播是有信任的,对运营人员或辅导员是没有信任的,无论是直播间uv,还是成单率都不会高。

最理想的状态是人、货、场三者的统一,至少也是人、场二者的统一。

二、直播内容过于垂直

教育类账号直播一定要伴随知识分享,这点毋庸置疑。但纵观很多教育机构的账号,老师基本照搬自己现有的课堂内容,没有为直播定制备课。

直播做得好的素人老师,都存在一些共性:

  1. 辐射全学段:比如英语讲零基础口语发音,适合全学段,全年龄层。如果一旦关联任何小学、初中、高中的字眼,对不起,用户就会无情地流失;
  2. 内容基础、上手容易、有获得感:确保受教育水平在小学的人也能听懂;
  3. 内容刚需:刚需可以理解为必考内容、丢分要害、学校老师不讲但考试会考等等。最好的是能对公立学校老师的课堂内容形成亮点性补充或者增益,而不是再重复一遍;
  4. 内容系统,有一定衔接和连贯性,让听课的粉丝养成学习惯性:确定了这个系统,备课也会比较容易,不必每次为了讲什么而苦思冥想。

三、引流课的入口价要低

当用户都习惯了9元课的市场价,那么你19元、29元、39元放在一起就都没有竞争力。都是9元课,有盒子的和没有盒子的,又是一轮比拼。

FtcKr7QJZNPT86rcrjZx.png

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有的机构引流课还能设为49元,想必对自家的产品,以及主播的带货能力是很有信心了。

以上三点是K12教育机构做直播的通病,尤其是前两点。同时教育机构做直播的大坑小坑又远不止于此,比如直播节奏、直播间场景布置、直播时间选择等等。

总而言之,直播对老师能力模型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老师面对的是:娱乐化的短视频消费环境,你要给到粉丝更强的学习动力,能禁得住娱乐内容的诱惑。

从教育机构层面来看,对大多数习惯了投放的在线教育机构来说,去做短视频账号获客属于一次“追风口”的崭新尝试。

与专门的 MCN 机构或几乎零成本的个体老师相较,教育机构做短视频号性价比没那么高,涨粉容易,引流转化则涉及更复杂的内部成本调动,当然还有平台“看不见的手”。

而且,眼下投资机构的热钱难找,教育机构的自身盈利能力尚在培育中,广告投放引流获客对教育机构而言更为迫切。

所以,尽管投信息流广告花费高昂,获客成本居高不下,抖音快手也给到了扶持流量,但相比费心费力给老师们策划、运营个人号,周期长且效果不确定,加强广告投入、从而进行电话销售邀约,转化率等数据无疑效果更显著。

除非确定能达到以下3个条件,否则教育机构难以重仓短视频:

  1. 周期不能过长:至少三个月内要看到效果,跑通涨粉-引流/变现的商业化闭环;
  2. 获客成本低于广告投放成本(200-500元);这里的成本包括:直播间投放的成本、老师的直播成本(比如折合成课时费)、设备采购成本、引流抓手的成本等;
  3. 能否by月、by周稳定实现获客数量和一定的增长。

当然,对于新渠道性价比的研究,将是一个持续研究观察的过程。

“2020年,我们定义为‘(短视频+直播)’×教育创业的元年。”北塔资本创始人沈文博告诉多知网。“未来,每个直播间,都可能会成为一个网校,如果仅仅还只是将快手看作流量池,可能会错过90%的机会。”

附:K12机构快手账号矩阵(统计截止日期:2020-12-24)

op9wGZjAbM9sugnX0rOA.png

ZecvT815HbthFpjaZMFl.png

7zLyqzPWgcFnFgjk2AZL.png

作者:思涵,微信公众号:了了次元,长期关注短视频和在线教育领域。

本文由@思涵 授权发布于运营派。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