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抄袭、甲醛超标、涉嫌赌博:风暴中的泡泡玛特未来待拆解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1072069.htm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上市不到一个月,泡泡玛特正在经历从“盲盒第一股”的光环到“骗骗玛特”的舆论风口,“二次销售”事情发生后,泡泡玛特能否一如既往赢得年轻人的喜欢?圣诞节前后,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一则视频爆料称,自己在济南万象城泡泡玛特购买的3个盲盒,回家后发现封口处有黄色胶水,其中一只盒子里面的卡片还有折痕,疑似拆封后二次销售。

原标题:抄袭、甲醛超标、涉嫌赌博,上市后连拆几个“盲盒” ,风暴中的泡泡玛特未来待拆解

文/兰烁

视频显示,该网友回到门店,发现店内摆放的其他盲盒也存在类似情况。

后经泡泡玛特门店监控确认,万象城内5名员工存在违规操作,自行拆开11个盲盒后选择想要的款式结账,其他的则留在货架上。目前公司方面已与涉事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将涉及商品全部收回处理。“泡泡玛特承认二次销售”的话题也因此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评论:“这不是骗骗玛特吗?”

mI3mue3.jpg!mobile

(来源:网络)

泡泡玛特的忧虑不止于此。12月28日,新华社发文指出,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盲盒经济饱受争议之余,泡泡玛特涉嫌IP抄袭、产品甲醛超标等问题也再度引发讨论。这一系列“炸弹”,让刚刚步入资本市场的泡泡玛特尝到挑战的滋味。甚至有评论指出,泡泡玛特目前存在估值泡沫化的倾向。

截至12月30日发稿时,泡泡玛特(09992.HK)报价81.9港元/股,涨4.87%,总市值1148.19亿港元。此前12月28日,泡泡玛特开盘大跌10.5%,盘中一度跌16.42%,截至收盘跌9.92%,市值一日内蒸发120亿港元。

“私自拆盒”动机何在

对于“二次销售”的问题,泡泡玛特当日在回应消费者时表示,将开始对各地门店巡视并加强监管,但目前并没有在微博、公众号等平台进行相关解释。12月29日,记者致电泡泡玛特,接电话的是一位自称财务的工作人员,其表示“平时不太关注新闻,不了解这个事,而且我不负责这块,你找错人了”,随后便挂掉电话。

从盲盒的销售模式出发,这种“盲抽”、“限量”的方式正是消费者的乐趣所在,而一旦被“私自拆盒”、“二次销售”,就意味着随机性被破坏,同时也影响到了产品的供需。员工拆盒仅仅是为了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抑或“另有隐情”?

12月29日,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及文创业务的专业律师丁涛告诉记者,基于其本身的销售模式判断,如果擅自“拆盒取走稀缺款产品进行二次销售”可以认为是一种徇私舞弊的行为,破坏了盲盒销售的游戏规则,尤其是对于内部员工而言,其更清楚每一批次的货号及产品类型,擅自拆盒很可能从中非法牟利。

“从法律角度而言,二次销售属于消费欺诈。”丁涛指出,消费者在遇到这类情况时,可以对商家进行投诉,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其进行惩罚性赔偿。

此外,一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员工拆盒,不排除与黄牛‘勾结’的可能性,黄牛本身不是盲盒爱好者,纯粹只是为了赚取暴利。”

黄牛即俗称的“票贩子”,通常以高价转卖各种火热商品获利。该人士向记者透露,黄牛们通过与泡泡玛特线下门店工作人员“协商”,在上市之前就将限量发售的盲盒抢购一空,再以高价售卖给消费者,从中赚取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原价的利润。“理论上,每个人只能购买一个限量款,但黄牛的介入使得货源集中,消费者肯定不满。”

90后男生许源专门从事泡泡玛特盲盒玩具的经营,目前他手头的产品大部分挂在国内某二手交易平台,“产品都是从门店购买,我会隔三差五去店里‘淘货’”,许源说道。

从其主页上线的超170款宝贝中可以看到,这里囊括了各种系列的隐藏款,如Molly花童、Dimoo童话、HelloKitty明星派对以及哈利波特魔法世界等,售价一般在318元~388元不等,而泡泡玛特最火的“SP密林古堡”整盒套装则卖到最高12000元。12月29日当天,许源刚刚上线了6款“新品”,价格都在300元以上。

MJFZJr7.jpg!mobile

来源:二手平台截图

当问及以何种价格从店里购买这些隐藏款时,许源称都是正常售价,但会“早早去排队”。而对于买盲盒之前是否会与店员“协商”留下限量款,许源表示“没有的事,我们都是买了很多拆到隐藏才挂出去卖”。记者注意到,虽然打着“隐藏款”的名义,但不少买家收到货时表示没有开到隐藏,“但是也很满足”。

“盲盒热”引发赌博心理

记者此前曾实地探访位于广州天环和丽影广场的两家泡泡玛特门店,当时正值周末,顾客络绎不绝,有陪着孩子过来的父母、更多的是爱逛街的年轻人。

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基本上不可能在店里开到隐藏”,大部分顾客则称“拆盒本身就很快乐”,其中一名男生告诉记者,每一两周会逛一次店,现在家里有三十多个,“不算多”。

据了解,泡泡玛特的一套盲盒一般由12个“普通款”和1个“隐藏款”组成,获得隐藏款的概率极低,这也是为什么这类“稀缺物”能够在二手平台炒出高价的原因。记者注意到,大部分盲盒产品单价59元,但其隐藏款的价格通常会上涨10倍~20倍甚至更高。

“开到隐藏款”的心情,就如买彩票一样令人着迷,实际上很多消费者的确把盲盒隐藏款视为彩票。

“入坑”两年多、今年21岁的思思向记者展示了家里的“藏盒柜”,粗略计算大约在60~80个左右,“有几个隐藏是花高价买来的,也会私下交易一些店里买不到的联名款”。据思思透露,她从小就喜欢手办玩具,花在泡泡玛特上的消费应该在一万块左右,“看到这些‘娃’很满足,价格也还能接受”。

根据天猫在2019年发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单》显示,手办超过潮鞋和电竞成为“95”后热度最高的爱好之一,过去一年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上,大约20万消费者在盲盒上的花费超过2万元人民币。而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国内的盲盒市场市值已经超过25亿,2014年~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5.6%。

毫无疑问,盲盒正在催生新一轮的消费热,但同时也带来诸多隐忧。12月28日,新华社发文指出,惊喜和期待的背后,“盲盒热”所带来的的上瘾和赌博心理也在滋生畸形消费,不少盲盒爱好者每月花费不菲,正所谓“一入盲盒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

新华社还提到,专家建议,家长和老师应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消费观,避免误入消费圈套。同时,监管部门应进一步规范盲盒经营模式,避免其畸形发展,给社会和青少年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有数据显示,18-34岁的用户在潮流玩具消费者中占比高达78%,且以女性为主。目前泡泡玛特已经成为国内最大且增长最快的潮流玩具公司,对其而言,盲盒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又在何种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的“赌博”心理?

12月29日,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向记者分析称,盲盒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博彩的成分,主要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好奇心,但是从玩具市场的现状来看,这种营销模式其实很常规,许多海外公司也会采用。

同日,江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导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兼职教授谭浩俊告诉记者,需要注意的是,在好奇心之外,泡泡玛特采用“抽采”的方式,实际上是在利用消费者的“好赌”心理,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按照这个模式走下去,企业的路子就会走偏。”

谭浩俊指出,利用赌博心理进行营销、追逐利润,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取的做法。按照抽采模式来提高营业额,这已经超出市值高估的范围,而完全是“估值泡沫化”了。瑞幸 咖啡 财务造假已经给资本市场敲了一记警钟,企业发展应该一步一个脚印,遵循节奏、遵循方式。

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潮玩市场人士分析称,很多人说泡泡玛特的核心竞争力是IP、是盲盒概念和Z世代的追捧,其实都不是,其底层逻辑是赌博。

“赌博是一件以较小钱的投入,通过一定概率获得极大回报的事情,几千年前就存在,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从打开包装前的巨大不确定性,到产品本身的稀缺概率,拆开之后的兴奋体验,这些都构成要素。”该人士表示。

盲盒销售模式在法律层面也有值得深思之处。前述律师丁涛告诉记者,泡泡玛特的模式其实处于法律灰色地带,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有奖销售的限制条款以及可能涉嫌变相赌博。

“泡泡玛特此前已经承认‘二次销售’,那么不排除里面有爆款产品价格较高的情况,这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金额不得超过五万元的限制规则。”丁涛表示。

此外,丁涛认为泡泡玛特的模式和流行于日本的盲盒模式以及打柏青(注:“柏青哥”字面上的意思是“弹珠”,为赌博弹珠机,在国内明文禁止。)非常类似,可能认定为一种变相赌博。

“其界限在于设备是否具备退币、退分、退钢珠等赌博功能,并以现金、有价证券等贵重款物作为奖品,或者以回购奖品方式给予他人现金、有价证券等贵重款物。如果存在前述情况,那么大概率可以被认定为是一种变相赌博行为,但是也不能简单说不存在前述情形就不是赌博,具体还需要细致考察认定。”

在江瀚看来,“盲盒经济是否在打法律擦边球”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理由来判断。“但泡泡玛特本身有值得看好的地方,只是业务上需要更加规范。”丁涛则指出,法律目前滞后于盲盒这个新兴产物,因此所有的监管处罚细则还有赖于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相关市场监管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完善。

IP争议、品控危机

成立10年以来,泡泡玛特一直将IP视为核心竞争力。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泡泡玛特共签约25名潮流艺术家,运营近93个IP,包括12个自有IP、25个独家IP及56个非独家IP。

正心谷资本消费合伙人叶春燕曾分析称,泡泡玛特的优势在于不光形成了从IP孵化、设计、生产到线上线下销售的商业闭环,同时还形成了一个开放链接的系统,基本上所有的顶级国内外IP都能用泡泡玛特模式生产一遍,而后者将成为这些IP的新变现方式。

但就在去年,泡泡玛特被曝出涉嫌IP抄袭,闭环的源头出现了“裂缝”。

记者了解到,当时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泡泡玛特的AYLA动物时装系列与深圳红社动漫玩具DollChateau在2017发布的席桑、翠丝特等娃娃十分相似,矛头直指泡泡玛特设计师“抄袭”。

丁涛告诉记者,两家公司的作品某种程度上可能存在相似的地方,泡泡玛特发布的作品大量可识别元素与他人作品相似,并且是同一组作品中大量存在与对方另一组作品相同或相似的元素。“这种情况很难用创作上的巧合来解释,但是否认定为抄袭,著作权法有明确的接触和实质性相似两个角度判断,如果提交司法机关,那么取决于双方的证据以及泡泡玛特能否从合理的层面解释这种相似度,否则其将大概率被判定为侵权。”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现象“很常见”,但同时也很难界定。记者了解到,同为国内设计师潮玩品牌的MTFU日前通过官方微博称,一名叫“CC”的用户侵权公司作品,将其翻模上色后进行销售,公司已经联系各大被侵权的设计师、工作室以及法务进行维权。

ziy6Vnm.jpg!mobile

(来源:微博截图)

除IP争议外,记者从不少消费者处了解到,泡泡玛特的产品疑似甲醛超标。

“我买了大概十几个,全部放在房间卧室,第二天早上起来开始感到莫名头晕”,今年刚“入坑”的25岁女孩晓禹告诉记者,“开始还以为是自己没有休息好,后来又买了一个新盒子拿回家,才发现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

随后几天,晓禹把卧室里的盲盒都搬到客厅,白天尽量开窗通风。“后来就没有头晕的症状了,为了健康还是多注意。”当问及有没有就质量问题跟客服沟通过时,晓禹表示,“懒得去问了,连装修材料都(甲醛)超标,这么小的玩具问题客服又能说什么呢?”

ZNfQNf3.jpg!mobile

(来源:微博截图)

文娜也是每天和盲盒“共处一室”,根据她向记者展示的图片,家里的盲盒目前已经超过100个,全部整齐排列在玻璃柜里面。“之前听说甲醛超标我都不信,后来看很多人说头晕,感觉也有点慌,但卧室就那么小也没地儿放,只能收起来了。”

记者从B站获悉,一位名为“加力Yue”的up主曾用甲醛试纸对泡泡玛特的盲盒做过对照检测,一组放在通风处,一组放在柜子中。检测结果显示:两组都有轻度污染,通风处的盲盒检测为淡黄色(数值0.1),置于柜子中的则检测为绿色(数值0.2)。(注:颜色越趋向绿、蓝,则污染程度越重。)

jYfmmyY.jpg!mobile

来源:B站视频截图

丁涛告诉记者,如果真的存在甲醛超标的事实,作为生产者和销售者需要承担责任。

“目前市面上的玩具存在质量瑕疵远不止泡泡玛特一家,但实际受罚或实际被判处承担民事责任或构成刑事犯罪的生产企业少之又少,根源在于损害结果与甲醛是否超标在法律层面的因果关系较难判定。

另一方面,生产销售危害产品从刑法角度判断属于结果犯,不仅要求行为人有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行为,而且还必须造成严重后果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损害,则很难从刑法角度进行追责。”丁涛表示。

(注:应采访对象要求,许源、晓禹、文娜为化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