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AirPods Pro:数字声音进化论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9269186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AirPods Pro:数字声音进化论

科技话题下的优秀回答者

从 QC20 到 QC30,从 MDR-1000X 到降噪豆,从 EarPods 到 AirPods 再到 AirPods Pro。耳机逐渐摆脱了线和颈环、实现了主动降噪、体积越来越小、佩戴越来越舒适,只为一个目标:更长时间地停在用户的耳朵里。

现在,AirPods Pro 已经非常接近耳机的终极形态:24 小时佩戴,接管我所听到的一切。


AirPods Pro 是我等了 4 年的耳机。

从 4 年前开始,我尝试了市面上所有的主流蓝牙耳机。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不支持降噪」、「佩戴不够舒适」、「不够便携」、「通话质量不行」,我经常需要带两款以上耳机出门,以应对不同场景下的不同需求。

AirPods Pro 几乎完美满足了我的一切需求。便携性、舒适度、连接性能、主动降噪……都无可挑剔。我可以戴着它通勤、工作、运动、睡觉。唯一的遗憾是它的续航并非无限,导致我一次又一次因为电量耗尽而取下它,又迫切等待着再次戴上它。

AirPods Pro 是蓝牙耳机进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完成了从「降噪蓝牙耳机」到「声音 AR 装置」的进化。

从「降噪」到「接管声音」

相比前代 AirPods,AirPods Pro 最大的改进是「降噪」。

我第一次体验「主动降噪技术」是在 2016 年初。我戴上朋友的 QC20,那种「一瞬间世界安静下来」的感觉是难以言表的。取下耳机,我才意识到,自己身边竟有如此多「噪音」。

同一年年末,Bose 在 QC35 的市场宣传活动里,搞出了那个著名的微博:

有多安静我来描述一下,孩子数学成绩不好,你在银行做经理,维护客户关系,不上不下,有房贷和车贷,每月按揭五千。你老婆在市人民医院做护士,她妈有尿毒症透析多年,她不爱你。你年轻的时候觉得能成一番事业,但现在也就这样,朋友们混的都比你好,你下班在车库停稳车,关掉引擎,呜一声安静了下来。太安静了,你生命中少有这么安静的时刻,你打算发十分钟呆再上楼吃饭。
——以上就是 Bose QC35 的降噪效果测评。

QC35 引爆了「主动降噪」这片市场。就是从那个冬天开始,地铁里戴着降噪耳机通勤的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我也购买了自己的第一部主动降噪耳机,索尼 MDR-1000X。

QC35 和 MDR-1000X 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它们是第一批将「降噪」和「蓝牙」结合在一起的耳机。去掉了「线」的牵绊,主动降噪耳机才得以脱离「飞机」这一特定场景,开始向全场景进军。我可以一直戴着我的 MDR-1000X,而不需要担心取书包、脱外套的时候会牵扯到线。

另一方面,Bose 和索尼的技术领先,将降噪耳机的价格标定在了 2000 - 3000 这个价位段。有没有 1000 块的降噪耳机?有,但降噪效果相比 Bose、索尼,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给 AirPods Pro 提供了一个巨大优势。它拥有无可匹敌的功能、性能优势,却只卖 1999 块这样的「正常价格」。

AirPods Pro 的降噪性能有多好,特别是应对风噪时的表现我就不多赘述了。在我看来,降噪效果的细微差别倒没那么重要。只要能将环境噪音降到一个不影响听音乐的程度,同时不带入过分明显的新底噪,就是合格的降噪耳机。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用过的几乎所有降噪耳机,无论是 QC30、QC35、Bose 700,还是 MDR-1000X、WF-1000XM3,它们的降噪效果都是合格的。

但 AirPods Pro 的降噪功能不止在于「降噪」,更在于「通透模式」。

MDR-1000X 应该是市面上第一个引入所谓「环境声模式」的降噪耳机。这个功能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降噪的基础上,通过麦克风收听周围的环境声,并通过耳机回放,让用户在需要的时候能听到周围的声音。

但在索尼的几代产品上,这个功能都是几乎「不可用」的。「环境声模式」下,各种高频声音会被放大到一个「刺耳」的程度,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底噪。在任何时候我都宁愿摘下耳机来听环境声音,也不愿意用这个「环境声模式」。而且索尼大部分产品,进入「环境声」模式操作的误操作率都极高,常常是我还没正确操作,就已经错过了我要认真听的信息。

但在 AirPods Pro 上,「通透模式」不仅可用,而且相当好用。长按耳机柄进入「通透模式」之后,周围的高频环境声音虽然会有「失真感」,但完全是能够接受的程度,在噪音不太大的环境里,我完全可以开着「通透模式」听一小时歌,也不会有不适。

这是一个跨越性的改变。AirPods Pro 不只是能够实现「降噪」,更可以提前接管你将要听到的一切声音,并将控制权完全交给你。

从「耳机」到「声音装置」

从 2012 年的 EarPods 到 AirPods,7 年,苹果就靠这一套模具,一直稳坐着「最舒适耳机」的位置。

作为一个 Hi-Fi 爱好者,我对入耳式耳机的接受度是很高的。有些佩戴上堪称「反人类」的耳机,我都拿来当主力耳机戴过。Hi-Fi 耳机,一切都为音质让路,很多耳机为了在机体里塞进更大更多的发音单元,往往体积巨大。正因为如此,我只有坐下来专心听音乐的时候才会用 Hi-Fi 耳机。

AirPods Pro 的佩戴舒适度突破了「入耳式耳机」的极限。

大部分入耳耳机都是通过硅胶套和耳道的摩擦来保持稳定,所以硅胶套必须紧紧地塞在耳道里,耳道受挤胀后会有不适感,这正是大部分人无法适应入耳耳机的原因。而 AirPods Pro 通过模具设计,使耳机的重心能保持在耳廓内,即使取掉硅胶套也能挂在耳朵上,不容易掉落的同时尽可能减小了硅胶套对耳道的压力。

除此之外,AirPods Pro 还通过在硅胶套上开孔,保证在塞入的时候不会挤压耳道内的空气造成不适,平衡内外气压,结合主动降噪功能,也大大减轻了听诊器效应。AirPods Pro 是目前唯一一款我能戴着跑步、睡觉的入耳式耳机(主动降噪耳机)。

我没用过 Bose 的 Sleepbuds,但 AirPods Pro 是一副很好的「助眠耳机」。它的大部分机体都待在你耳廓之内,侧脸贴在枕头上时不会受到枕头的挤压。结合主动降噪,你可以在睡前选择一些白噪音、轻音乐或 ASMR 来帮助自己入睡。我尝试了几晚戴着 AirPods Pro 睡觉,主观上我感觉自己睡得更香了。

在使用 AirPods Pro 的这一周里,我平均每天有超过 20 小时都戴着它。

我第一次如此在意一个耳机的续航时间和充电速度,每次因为没电而摘下它,我甚至会因为耳朵里充满了未经过滤的现实世界声音而感到轻微焦虑。AirPods Pro 已经超脱了「耳机」这个单纯的角色,你可以用它来听音乐、听播客,过滤噪音或增强声音,它几乎覆盖了一切我能够想到的场景,开始进化为一个全面的「声音装置」。

两年前,HomePod 打开了苹果「sound-hacking」的大门。

两年里,苹果的各种声音设备都在飞速进化。HomePod 能够检测周围的空间并针对性地优化声音;MacBook Pro 上的扬声器每年都有升级,苹果还专门设计了一颗 T2 芯片来处理音频信号;iPad Pro、iPhone 的扬声器也同样越来越强大;现在又完成了从 AirPods 到 AirPods Pro 的迭代。

苹果的这些声音设备不一定是「音质最好」的。但它们的声音一直在向一套统一的标准靠拢,遵循这套标准进化。每一代新产品相比上一代都有更鲜明、分离度更好的三频,更广阔却并不失真的声场,同时又保持了准确的调音。

我很难准确描述这种音质的变化,一个我能想到的类比是,苹果声音设备的「色域」变广了,但声音的「色准」却依然准确。这个感觉在听那些苹果自己制作的声音时愈发明显,比如 YouTube 上的苹果产品视频,以及一些特定的 Apple Music 歌曲。

不断进化的不只有「发声设备」,也还包括各种麦克风。新的 MacBook Pro 16‘ 上搭载了一颗准专业级的麦克风,各种设备全天候聆听着用户发出的指令。

苹果正在创造一套普适又独特的声音系统,使用户在不同的苹果设备上能获得一致的声音体验,并用这套系统一步步接管用户听到的所有声音。在这套系统里,AirPods Pro 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 AirPods 是一种可穿戴设备,能以最贴近的方式长时间待在用户的耳朵里。

声音进化论

AirPods Pro 几近完美地实现了一款蓝牙耳机应有的一切特性,价格却只要 1999。这也要归功于苹果的音频研发团队。

想要做一款好耳机,关键在研发。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大部分消费习惯性认为耳机理应「随机附赠」,没有多少厂商敢投入大量资金做一款「好耳机」。与此同时,耳机的边际成本又非常低,只要销量冲上去,再大的研发成本也能被摊薄。

这就是苹果做耳机的故事。7 年前,它率先投入资金设计 EarPods,使之连续 7 年成为佩戴最舒适的耳机,没有之一。3 年前推出 AirPods,在体积、佩戴和连接性能上领先对手至少两年。等到各家终于渐渐赶上,推出自己的真无线耳机时,AirPods Pro 又横空出世。

如果一定要找 AirPods Pro 的缺点,我觉得交互方式从「敲击耳机」到「捏耳机柄」的变化,算是一个遗憾。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 AirPods Pro 耳机腔体的体积更大了,所以苹果将电池从耳机柄移到了腔体中,把压力传感器换到了耳机柄里。「捏耳机柄」的交互虽然和有线耳机上的线控交互形成了一种统一,但还是相对要麻烦一些,特别是在运动的时候。

从 QC20 到 QC30,从 MDR-1000X 到降噪豆,从 EarPods 到 AirPods 再到 AirPods Pro。耳机逐渐摆脱了线和颈环、实现了主动降噪、体积越来越小、佩戴越来越舒适,只为一个目标:更长时间地停在用户的耳朵里。现在,AirPods Pro 已经非常接近耳机的终极形态:24 小时佩戴,接管我所听到的一切。

声音进化,未来已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