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已读”功能上热搜的背后:QQ的本质是一座线上主题乐园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finance.sina.com.cn/tech/csj/2020-12-18/doc-iiznezxs7674733.shtml?cre=tianyi&mod=pctech&loc=11&r=0&rfunc=91&tj=none&tr=1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已读”功能上热搜的背后:QQ的本质是一座线上主题乐园

2020-12-18 21:22:46    创事记 微博 作者: 唆麻    我有话说(2人参与)

5fb3-kfnaptt9077280.png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科技唆麻

  来源:科技唆麻(ID:techsuoma)

  三天之内,两上热搜,21岁的QQ依然是一台“热搜制造机”。

  事情是这样的,先是12月14日上午,腾讯QQ官方微博突然发起的一项投票:“你希望QQ出已读功能吗”没一会便冲上了热搜。#QQ或推出已读功能#至今已有高达2.2亿阅读,1.1万讨论。甚至还引发了连锁反应,逼得微博官方下场发起“你希望微博回复已读功能吗?”投票。

  有趣的是,事情还没完。眼看热度不断上升,腾讯QQ官方微博终于放弃了抖机灵,做出了“讨论而已,大家怎么还当真了?”的回应,并给出“鹅没有,鹅不是,鹅不会”的否认三连。结果不一会,#QQ怎么还当真了#的话题又再度冲上热搜,再收获2.1亿阅读和1.1万评论。

  一来一去喜提两个热搜,汪峰看了都直呼内行。

  实际上,稍加梳理就不难发现,因为新功能“上热搜”这种明星待遇,对于QQ而言一直以来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仅以这两年为例,#QQ语音进度条功能#、#QQ个人轨迹#、#QQ将实现注销功能#、#手机QQ可显示对方实时电量#等话题,都曾先后达成这一成就。

  这构成了如今中文互联网中的一个奇特现象:一方面,总有人会发问“到底谁还会用QQ”;但另一方面,只要QQ稍有风吹草动,立刻便会升级为公众话题掀起热议。

  这一场景是不是看上去似曾相识?像不像去年周杰伦被质疑数据差没人气后,夕阳红粉丝们为其疯狂打榜超话签到的场景?一样是没有顶流的热度,却一样有着极为坚实的用户基础。

  在我们看来,这背后其实是QQ已经在如今的互联网中占据了极其特殊的一个生态位:在21年的生涯里,QQ与用户培养出了独特的默契,使其成为了国内互联网独一份的存在。

  01

  QQ究竟有多宠用户

  对于创新,行内其实有两大派别。一派是“教主风”,也就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简单来说就是认为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来告诉用户;另一派是则像谈恋爱——只要你想,只要我有,能给的全都给。而QQ就属于典型的后一种。

  在这一点上,看看近段时间以来QQ推出的新功能就很直观。

  比如开学季:QQ在9月初将“学习模式”全面升级为“青少年模式”:增加了可选屏蔽新增好友/群、短信验证锁、动态页娱乐应用清理、一键显示拼音等新功能; 

1dae-kfnaptt9077496.png

  比如考虑到数字QQ号不够个性,QQ又推出了QID:每个用户都能为QQ号绑定一个支持字母和数字组合的ID,最高可支持10位长度,不仅同步显示于资料卡,还可用于搜索加好友:

9f03-kfnaptt9077669.png

  比如为了让养出的火花更能反映情感不断升温,QQ又对“火花标识”进行了更新:好友之间互发消息连续天数越多,火花标识中的“火”就会越来越多,从“畅聊之火”到“聊得燚燚”:

a325-kfnaptt9077858.png

  甚至,为了让用户能用最新的热梗表达心情,QQ在前几天一口气更新了9个表情包:从“瑞思拜”,到从“陈冠希微信转账三百块”延伸而来的“我向你敬礼”都囊括其中:

90d1-kfnaptt9077972.png
19c9-kfnaptt9073065.png

  可怕的是,这一连串功能,仅仅是QQ最近三个月的更新。据QQ官方透露,2019年QQ基本每一个半月更新一次,今年这一频率提高到了每月,多的时候甚至能一个月更新4次。

  但仅仅从最近三个月的更新我们不难归纳出,QQ的功能更新似乎一直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

  其一,以场景作为功能更新的出发点;

  比如上文提到的“青少年”模式,瞄准的是开学收心、备考冲刺等阶段,用户诉诸于保持联络的同时,需要减少娱乐化功能对于效率造成的影响。

  再比如今年2月,QQ针对线上教育场景上线的“群课堂”网课功能——教师可以QQ群当中语音或视频开课、播放影片、分享屏幕、演示PPT,学生则需要申请上麦才能发言提问。

  满足场景需求,往往需要一套“组合技”。

  其二,总能对社交文化趋势及时反应;

  不只是上文提到的“瑞思拜”和“salute”,现在打开QQ的表情面板,依然可以看到脱胎自地铁老人看手机的“辣眼睛”、用柠檬表达羡慕嫉妒的“我酸了”等经典梗;甚至,连前不久才兴起的“干饭”梗,也第一时间被QQ选中,上线了一个“干饭中”的状态。

dd19-kfnaptt9078399.png

  负责用户体验设计与研究的ISUX团队就曾指出,小黄脸表情必须让用户感觉“有内味儿”,因为相对于自制表情包,小黄脸可以灵活地内置于文本中,以表达文本中的小情绪,状态同理。

  至于为什么将社交文化作为灵感源泉,在于用户的信息表达受社交文化的影响,必然要兼顾某一现象兴起带来的表达需求,而后者也的确更能表达一些相对微妙的情绪。

  其三,拓展新功能同时升级已有功能;

  比如上文提到的“一起写”功能在此前的内测中便已上线,但当时只有云端实时保存、允许100位群成员同时编辑、保存长达90天等;而正式上线又加入了内测时没有的各种模板;考虑到学生党返校切换到“云社交”,QQ还为6月上线的“一起派对”加入了随机匹配:

df3c-kfnaptt9078504.png

  这一连串的功能看下来,其实不难得出结论:并不能用常规衡量产品的观察框架去套QQ的功能更新。作为定位为娱乐社交的产品,QQ的目的就是为年轻一代打开更大的世界。

  02

  为什么21岁的QQ 

  依然保持着快速更新

  聊完QQ在功能更新上的花式秀操作,我们不妨回到本质探讨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21岁的QQ依然保持着如此的活力?要知道,这一年纪几乎和中国互联网历史一样长,同一时期的产品几乎已经成为历史。联想到隔壁还有一个微信,这并不能仅仅用“关系链”来解释。

  首先,QQ是一个国民产品,但也不是面向“所有人”的产品;

  回想一下,QQ诞生之初的典型用户是哪些人?典型形象就是,中国第一批网吧诞生后的那批所谓“网虫”——QQ当年干翻ICQ,凭借的就是用户资料同步云端、离线消息等本土化创新。

  反观如今,QQ的典型用户又是哪些人?那一批80后长大后迁移到微信,一批与他们当年年纪相仿的年轻人成为了QQ的主力用户,游戏交流、粉丝后援、二次元基地纷纷落地于QQ。

  从区隔于商务化的MSN,到区隔于长辈云集的微信,QQ一直是年轻一代的社交乌托邦。

  那么年轻人的特点是什么?典型特征就是“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我全都要”……这背后是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细腻、敏感、好奇、寻求认同的心理特征——回想一下我们这一代人当年对于“上线对其隐身”“隐身对其可见”的依赖就很容易get。

  一言以蔽之,QQ在功能创新上没有包袱。

  新功能对于QQ用户而言,却能提供类似于漫威典型彩蛋一样的心理满足。他们不仅会因为抢先发现并使用而激动,甚至还会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挖掘出的独特玩法。

  这一点,和我们当年挖掘到点亮更多图标的诀窍,便能在班里收获更多赞美而收获优越感并没有不同。甚至在腾讯QQ的公众号里,QQ用新功能“吊胃口”已经成为“常规操作”:

1189-kfnaptt9078706.png

  其次,QQ本质上是一个由腾讯和用户共同维护的产品;

  《腾讯传》中就曾记录过这么一个细节:QQ诞生之初的图标是“传呼机”,凸显其为一个即时通讯产品,但团队认为传呼机迟早会过时,需要启用一个时代印记没有如此明显的LOGO。于是便以向Linux操作系统致敬为名选择了企鹅。但设计稿出来后却被马化腾以不直观否决。

  几场激烈的辩论之后,双方谁也没说服谁。于是马化腾拍板,把两个图标都给挂到网上去,让用户们投票来决定到底用哪个——最终的答案大家都知道了,企鹅最终胜出。

  早期的经验,逐渐凝聚成为QQ的创新方法论:通过数据说话。而在QQ之前于内部发布的团队白皮书中也曾提到,QQ人的工作理念是拥抱变化,不恐惧带来的成本,以及为尝试者喝彩。

  换言之,之于QQ的功能更新而言不存在一言堂,而是不断地小步快跑,迅速试错与迭代。 

  比如,QQ团队经常向外界提起的这么一个案例:2013年时,适逢移动化潮流兴起,手机QQ在4.0版本中取消了在线状态显示,且无法识别出是PC在线还是微信在线,只能通过点击“动态”-“在线好友”才能看到在线好友,这一更新上线后引发巨大争议。

  QQ马上公开表示将基于用户意见在两周内优化,不仅在新版中改进在线状态和联系人列表,并为Android用户提供便捷的退出键。尽管尝试失败,但QQ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得以提升。

  对于数据和反馈的敏感,要求QQ长期与用户保持着极为良好的互动。

  QQ的公众号微博,如今已经被用户视为“许愿池”;比如,在QQ公众号发布上文提到的“青少年模式”的推文下,就有用户“许愿”QQ能开发一个批量删除QQ头像的功能;更有90后感叹道:“QQ对零零后们太好了吧,啥时候给我们九零后出个老年人模式啊?”:

5f0d-kfnaptt9078807.png

  借用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的话来说,用户在QQ的更新迭代中有着很强的“参与感”,诞生已经21岁的QQ本质上是一个由腾讯QQ团队和用户共同维护的产品,年轻一代最为看重的表达欲、被认同感、荣誉感在QQ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尊重。

  最后,QQ娱乐社交的定位与圈层化的年轻文化天然契合;

  如今聊起社交,总是绕不过圈层文化。但必须要指出的是,定义圈子的从来都不是产品,而是文化。圈层文化的本质,是一小群人围绕一个主题的狂欢,强调的是深度而不是广度。

  如何理解呢?典型的案例是迪士尼乐园,吃的、玩的、听的、看的……所有的一切都经由专门的精心设计,以实现更强的代入感和沉浸感,目的就是为一切变得更可信,让游客不会出戏。

  面向年轻一代的娱乐社交亦是如此,为了完整还原体验,QQ必然需要尽可能满足一切需求。

  举一个典型的案例——“语C圈”。所谓“语C”,即“语言cosplay”,简单来说玩法就是给自己套上一个角色的皮,并以角色扮演的方式与其他人聊天对戏。以互相交流对戏文角色的理解,以及互相评价戏文、对戏等方式展开社交。

  QQ群则是语C文化的载体,好友扩列、动态、建群以及匿名等一系列功能为语C爱好者实现了极大便利,如今已经聚集起过百万喜欢语C的年轻人。比如“一起写”功能,对于语C爱好者而言便能实现极大的效率提升:

9298-kfnaptt9079166.png

  甚至,在不久前,以“再见!意难平”为主题的QQ语C圆梦剧本大赛,更吸引了包括武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内的96支队伍的参与。

  这不过是仅仅一个语C圈,包括汉服、JK制服、Lolita等众多小众圈子实际上都将QQ视为阵地,在QQ上结交、日常交流、组织线下活动。期间,自然有大量社交功能需求不断诞生,这自然使得QQ在功能更新上需要时刻着保持敏锐度。

  结语

  外界时不时会为QQ频繁的功能更新冠以“焦虑”的说法,这在我们看来属于典型的“老眼光看新问题”。面对时刻变化着的年轻一代,QQ为了保证马化腾在2013年提出“确保不被年轻群体抛弃”的目标,QQ必须得确保自己足够新、足够酷,满足用户足够年轻化地表达。

  从这一角度来看,QQ20周年时,内部被用来形容五届管理层更迭的那句“一代人终将老去,但QQ却永远年轻”既是QQ的自豪,也注定是QQ宿命。

rTya-fynmzun0700720.jpg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