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预警!新能车“泡沫”破裂倒计时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985213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预警!新能车“泡沫”破裂倒计时

微信公众号:君临财富。全球投资大趋势。

最近的全球资本市场,谁是最靓的仔?

有人说是我大中华的白酒,但实话说,白酒龙一二三最近都比较低调了,更多的是一群小弟在乱舞。

在君临看来,最靓的仔不在A股,而在美股。

以美国特斯拉和中国造车三杰为代表的新能车才是最靓的。

年初以来,特斯拉涨幅超过4倍,蔚来甚至超过12倍,理想和小鹏涨的也很不错。实在是让人羡慕嫉妒。

引用一张近期流行的市值排名图:

到昨天,蔚来的市值已经突破640亿美元,超过奔驰和宝马;

小鹏的市值突破400亿美元,超过现代和福特;

理想也凭借一款月销4000的车型,在市值上吊打日产。

虽然今年以来,君临已经写过多篇分析新能源车行业投资价值的文章,如:

5月7日的《全球最大口罩出口商是谁?你肯定猜不到!》,分析比亚迪的机会。

8月18日的《新机会!新能源车后浪杀到》,分析造车新势力的机会。

后面几个月的行情,也确实印证了趋势的正确,比亚迪从60元涨到了198元,蔚来从14涨到了57。

但涨到今天这个价格,傻子都知道是泡沫了。

是泡沫,就一定会破裂。

那么,这个时间点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呢?

今天,君临就和大家复盘历史,“猜测”一下本轮新能车泡沫何时会破裂。

1

历史上最近,也是最有名的一次泡沫,是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事件。

对该案例的深度复盘,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的。

我们知道,今天美股的市值之王亚马逊就是在那次大泡沫中走出来的,如今市值1.6万亿美金,也是实至名归。

但即使如此优秀的企业,在那次大泡沫的崩盘中,也曾经出现了-90%的股价下跌。

这就是泡沫崩溃的可怕之处。

互联网泡沫的出现,跟经济基本面有密切的关系。

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经济运行处于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低赤字“三低一高”几乎完美的运行状态,新经济时代成为代名词。

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制造业中的计算机和电子产品、服务业中的IT和信息技术对GDP的贡献值逐步增加。

同时,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货币供应量充足,M2同比增速1995年触底后逐渐上升,1997年下半年至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破灭,M2增速一直维持在5%以上。

亚洲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在新兴国家的投资回报率降低和风险增大,而美国经济表型优异,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资本大量涌入美国市场。

所有的这一切,都为股市走牛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但,为什么只有科技股走向泡沫了呢?

90年代IBM带领人们走进PC时代,英特尔、微软分别垄断计算机行业上下游。以雅虎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横空出世,由此奠定了互联网行业免费、开放、盈利的商业模式。

1990年到1999年间,美国互联网户数量从200万增长到超过1亿。自此互联网真正走向社会,从实验室转向商业化,成为引领时代变革的创新力量。

商业化意味着大量资金的涌入,意味着竞争与淘汰,商业化推动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变革。期间互联网公司涌现,新成立以及新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数量逐年增多。

1994年,互联网商业化浪潮最具标志性的Netscape(网景) 诞生,同年,微软为Windows 95创建了一个Web浏览器,浏览器市场激烈竞争也是当时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时代缩影。

此外,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快速膨胀带来了市场的快速扩大,更多的资本继续涌入,1999年,全美70%以上的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1999年美国投向网络的资金达1000多亿美元,超过以往15年的总和。

此阶段期间,伴随一批优质的互联网公司上市,投资者开始憧憬未来的“互联网时代”。

1995年eBay和亚马逊上线,电商登上历史舞台;

雅虎公司于1996年4月上市,一年多股价翻了64倍;

8月8日,网景公司在美股上市,股价当天从28美元上升到75美元;

1998年9月4日,谷歌公司成立。

1995年—1998年10月期间,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强劲的企业盈利,支撑起长达三年半的美股全面慢牛。

总体来看,股价的变动由企业盈利主导,公司的估值处在合理的区间。这一区间是全市场的慢牛,科网股并未出现泡沫。

1998年10月到1999年10月期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海外市场波动加大,但同期美国内生动力强劲,经济保持繁荣。

为抵消外部冲击的不利影响,美联储连续降息,叠加海外资金流入美国避险。宽松的流动环境助力股市迎来快速反弹。

这一阶段,新经济股票开始领先于传统经济股票。信息技术行业涨幅居首,远远跑赢其他行业,传统周期行业继续跑输。

新经济的泡沫开始隐隐出现。

1999年10月到2000年3月期间,经济增速继续保持高增长,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渐渐淡去,对外企业的情况在好转,经济呈现出过热的景象。

尽管基本面依然保持良好的态势,但市场情绪的火热远超基本面的表现。

此时,全面的牛市已经延续了4年之久,市场在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期间加速上涨,进一步助推市场情绪整体高涨。

尤其对以纳斯达克市场代表的科技股行情的关注急剧升温,大量的投资者已经进场或者跃跃欲试。

纳斯达克指数增速继续加快,涨幅和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的涨幅差距再度拉大。

1999年10月19日至2000年3月10日期间,纳斯达克指数涨幅达88%。而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涨幅分别为-2%和11%,增速快速下滑,与纳斯达克的差距越来越大。

这一阶段科网股泡沫已经十分明显,连微软公司总裁史蒂夫·鲍威尔也承认,包括微软公司在内的科技公司被市场严重高估。

市场中充斥着大量凭借互联网概念上市取得股价大幅上涨的公司,泡沫显而易见。多数网络公司经营的本意是融资而非价值创造,只追求概念上的所谓高技术含量。

http://Pet.com是一个典型的泡沫案例,这是一家宠物用品的在线销售商,它为每次的购买提供免费的运送服务,由于高昂的运输成本使其陷入亏损,Pet的盈利模式是存疑的。

但在“.com”概念的追逐下,这家公司获得资金的青睐,在1999年12月前的四轮投资中,该网站融资超过一亿美元,在2020年3月的ipo上市当天涨幅为27%。

由于许多新的上市公司为获得概念,在公司的名字后面加上DotCom,或者在名字前面加上i或者e,这场泡沫也被称为dot泡沫。

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期间,为抑制经济过热和防止通货膨胀的快速增长,美联储自1999年中期开始了加息周期。

但市场对前三次加息根本充耳不闻,直到第四次才开始有所反应。

经历六次加息和海外经济体重回正轨后,美国市场的资金流动性进一步紧缩。

3月,互联网公司披露的一季度财报业绩低于预期,市场开始质疑高科技公司高增长的持续性和高估值的合理性。

加上很多公司本身商业模式存在问题,盈利本就毫无希望,靠融资带来的现金流已经枯竭,质疑盈利模式的声音逐渐起来。

怎么盈利的事儿还没想清楚呢, 2000年4月3日,微软公司被判决违反《谢尔曼反垄断法》, 6月8日,微软被裁定一分为二。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领头羊,微软的判决打击了整个行业的市场情绪,科技巨头的不确定性引发市场恐慌,科网泡沫加速破裂。

纳斯达克指数自3月10日的5050点开始下跌,到年底时纳斯达克指数下跌至2470点,跌幅达51%。直到2002年9月,纳斯达克下跌幅度达到近80%才企稳。

在大崩盘中,不仅垃圾股在裸泳,具有稀缺性的互联网龙头同样股价跌的惨不忍睹。

比如亚马逊,股价从113下跌至5.51,跌幅-95%。

比如苹果,那时候教主乔布斯已经归来,iMac已经热卖,iTunes和iPod即将出世。

但依然未能挽救其股价从308至36,跌幅高达-88%的自由落体。

比如微软,软件霸主也一度跌得鼻青脸肿,跌幅高达-82%。

比如奈飞,如今的网络视频霸主,当年IPO不幸撞上大崩盘,出道即巅峰,3个月股价下跌-73%。

总结一下:

风吹过后,一地鸡毛,管你是不是龙头,有没有真实价值,该摔照样摔。

崩盘三大原因

v2-e232025881a5f03c9d730754dcbf4113_b.jpg

基本面:高估值+业绩低于预期;

资金面:加息带来的流动性紧缩;

情绪面:反垄断引发的不确定性恐慌。

而在这三要素中,基本面是长期存在的,大家都心知肚明,短期内总会有业绩低于预期,政策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这些都是随机事件。

归根结底,还是资金面的持续紧缩,钱不够用了。

2

我们把注意力拉回本次新能车泡沫。

大环境上,新能车技术日趋完善,智能驾驶也已经开始进入应用阶段,此时的新能车,就像是20年前的互联网一样,属于刚刚进入商业化运营的新经济。

并且,各国在政策上对新能车的发展也有明确的规划,使得该产业的前景相比早期的互联网更加清晰。

疫情来临后,美国为刺激经济,开启天量放水模式,目前的利率水平已经是史上最低,流动性泛滥。

尽管疫情肆虐全球,美国也不例外,但各国纷纷开启的刺激措施确保了市场资金充裕,美股依然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资产,资金纷纷流入美国资本市场。

于是乎,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中,新能车股票成了确定性最强的资产。

哪怕仅仅在一年前,特斯拉还深陷倒闭传闻,马斯克在大麻中怡然自得,蔚来要是没有合肥政府相助已然倒闭……

背景的细节虽然有所差别,但最终的结果和科网泡沫时期非常相像。

大环境提供了走牛的基础,而新能车在政策的扶持和汽车周期上行的加持下,业绩持续向好。

但就像科网泡沫第三阶段一样,投资者疯狂的预期远远超出了业绩基准。

君临理解特斯拉商业模式跑通之后广阔的前景,但君临也必须强调,生意不是靠股民口嗨就做出来的。

二级市场的投资,更看重经营的确定性,而不是像一级市场一样,看饼能画到多大。

在特斯拉成为苹果的路上,他依然要接受重重的考验,经历许多的障碍。

比如巨大的资本开支。

今天的特斯拉年产量略高于50万,这是从2018年以来累计资本支出接近60亿美金带来的结果,未来想要提高销量,唯一的路是继续加大资本开支扩产能。

即使是达到宝马一样的250万年销量规模,也将是当下特斯拉的五倍,资本开支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过去特斯拉在新能源车市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得以一家独大,脱颖而出。

现在的传统车企已经放下傲慢的态度,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进程了。

最近华为和长安合作,苹果、谷歌也在下场分食。

宝马最新的战略是L3车型2021年量产上市、L4车型2023年量产上市。其他的车企也有类似的时间规划。

这也是马斯克一直说特斯拉必须求快,在竞争对手转身前站稳脚跟;李斌表示真正的决战在2023年的原因。

将来更多对手涌入,更多具有竞争力的车型出现,今天这样的增长速度还是否能够维持呢?

价格战一旦厮杀起来,业绩亏损也将成为常态,说不达标就不达标,会不会又成为一个刺破泡沫的定时炸弹?

还有安全问题,手机系统更新可以玩快速迭代,汽车OTA出了事故谁负责?

万一政策上为了安全性考虑,念个紧箍咒,巨大的想象力一下子收缩,会不会又成为引发不确定性的恐慌性事件?

可以说,在特斯拉成长为苹果的过程中,业绩魔咒和政策恐慌都是可能的定时炸弹。

毕竟,特斯拉和造车三杰目前的地位还远远谈不上坐稳,事实上他们根本还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竞争,尤其是中概造车三杰。

而资本市场给出的估值,已经是大获全胜,四家车厂瓜分天下的水平了。

此情此景,已经接近科网泡沫第三阶段的场景了。

只有一点点细节差异。

新能车泡沫,到目前为止炒作的还主要是有短期业绩支撑的,商业模式可行的龙头和跟随者。

而科网泡沫则是鸡犬升天,什么垃圾都能爆炒一轮。

哦,好像也不能说的这么绝对。

毕竟八字还没一瞥的小康股份已经实现一个月翻倍了。

这或许是新能车泡沫进入第三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个阶段,是大家最乐观的阶段,只要前景还可以展望,短期业绩达到预期,股价就可以持续上行。这就是所谓的难以证伪的阶段。

泡沫一时半会还破裂不了。

重复一遍,参考科网泡沫,破裂是流动性收紧+业绩不达预期+政策不确定性的多重结果。

新能车泡沫破裂应该也不会例外。

目前来看,全球除了中国流动性略有紧缩以外,在疫情结束、经济恢复繁荣以前,还很难看到全球性的实质性紧缩。

至少在半年内,泡沫仍将肆虐。

业绩的证伪也需要时间,至少在明年,可以预见汽车业的需求复苏仍将持续,供应端仍在大干快上、跑马圈地的阶段。

供给过剩导致的价格战,或许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才会开启。

大概也正是短期业绩难证伪,长期前景又美好,又有知名投资人开始喊出创新估值模型的口号。

就在前几天,经纬创投发表文章:“传统的估值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失效,这都让我们要用新眼光看待估值”。

这怎么那么像20年前分析师们抛弃市盈率,开始用“浏览人数”的方法给互联网公司估值一样呢?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前面我们说了,很大概率上,半年内泡沫仍将肆虐。

但既然导火索通常是随机事件,风险毕竟越来越大,火中取栗并不是个好选择。

就让我们静静的做个吃瓜群众吧。

“看空不做空”,或许才是最佳的态度。

投资充满着风险,我们不能拍拍脑袋就能轻易做出的决定。

除了基本面的机会分析,还需要对财务风险、业绩确定性、业务竞争格局等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作者:君临团队。

更多成长股分析、行业解读尽在“中国新一代投资研究服务机构”——君临网。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