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毛泽东的做事方法论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7172199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毛泽东的做事方法论

神策数据首席人才官,创始人&CEO

一周前和亚杰摇篮的一些同学,一起搞了第二次重走长征路活动,去年走了金沙江、大渡河一线,这次走了娄山关、遵义、四渡赤水这段。我在 2018 年五一时走过这段,所以一些景点是比较熟悉了,但脑袋里装的问题却大不相同。最近这一年多来,我对于创业本身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比较关注产品,就是如何打造一个 90 分的产品,然后把它推向市场,寻找 Product-Market Fit(PMF)的点。但随着创业的年数积累,我对市场方面的关注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视。这是因为神策早期的产品已经不能够保证每年数倍的增长了,市场的成熟有一个过程,还有一个方面是发现如果市场空间有限,也很难吸引优秀的人加入,尤其是在和抖音、快手这些成长性大平台抢人的时候,是非常被动的。

我就开始关注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他们是如何做市场分析的。这里包括小米的雷军、瓜子二手车的杨浩涌、便利蜂的庄辰超、理想汽车的李想等,他们都是已经成功创办过几十亿美金甚至上百亿美金的公司,再次创业。在面对新的征程时,他们就不会考虑小生意了,一定要做大生意。他们会先去寻找万亿市场,因为只有万亿市场,才有可能打造千亿美金的公司。因为是湖畔同学,我和李想交流的比较多,特别是最近一次,我请教他如何做市场研究的。他给我展示了他们的战略分析法,包括认知、战略、系统等方面,其中认知层面主要是行业分析,包括行业趋势和痛点。并且他们会花大量的精力调动管理层的脑力进行研讨,从而形成超出常人的认知和判断。在聊天的过程中,让我忽然联想到我总结的毛泽东的方法论,不也是这样吗?这样我意识到虽然我总结和毛泽东的做事方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有效运用,在一些市场判断上,仅仅是凭直觉,这显然是没有知行合一的。

我在 2017 年学习《毛选》时,总结了毛泽东的一套做事方法论,分为四个环节:

一、重视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选》的前三篇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都是围绕调查研究的。毛泽东在 1918 年读书期间,就和同学萧子升凑暑假游历湖南许多地方,了解民间实际情况。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时,也是调查了一个多月。可以说毛泽东在做基础调查上,是很舍得下功夫的。有了这些调查,他就能够对实际情况有了一个客观认识,也就是实事求是。有了客观认识,有时候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招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毛做调查研究的方法其实很朴素,就是要么去现场,要么召集一些群众一起开会讨论,但他这种重视调查研究的方式,却是超越时代的。

毛泽东一生指挥战斗无数,但最让他得意的既不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也不是百万雄师过大江,而是长征途中的四渡赤水。当时国民党川军、黔军、滇军、中央军三十多万,围堵红军三万,但硬是被红军来回穿插于赤水河沿岸,最后南渡乌江脱离困境。其实也不是红军会什么凌波微步,而是掌握了一套数据采集工具——电报机。早在1932年,中共就收缴了几台电报机,并成立数据分析团队中革二局,不断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长征时,毛泽东已经不是核心领导班子成员,但他和二局呆在一起,湘江血战之后,红军打算去湘西和贺龙汇合,但国军已经判断出了意图,在路上设置了二十万大军堵截,毛得到这个信息之后,坚持红军要西进黔北,最终说服了不会用信息的博古李德。在四渡赤水之时,更是模仿蒋介石口吻给国军发送虚假电报指令,这样才能来回穿插如入无人之境。后来毛说中革二局是长征中走夜路的灯笼,隔着“玻璃杯”压宝,看得见,赢得了。

二、基于调查研究,对宏观趋势做出判断。有了调查研究的基础,首先要对宏观趋势做出判断,因为这决定了后续动作的总的指导方针,这里判断错误,往往会满盘皆输。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红旗到底还能抗多久?连林彪这样的战将都打了退堂鼓。但毛泽东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客观分析,得出结论只要有军阀割据,军阀之间就会有夹缝,有了夹缝,红色政权就能够长期存在。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又写了《论持久战》,对和日作战的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既不是速胜,也不是速败,而是一场持久战。日本虽然强大,但是人数少,中国虽然弱,但是地域广阔。随着日军的进攻,力量会越来越分散,后面就会进入僵持以及反攻阶段,最终中国会取得胜利。

有了这种分析,就不要急于将自己的一丁点力量暴露给日军,而应该做好持久战的准备。而汪精卫就没有看清楚这一大的趋势,他觉得中国必亡。既然必亡,我还不如早点投降,放弃无畏的抵抗,还可以谋得一个好职位。如果他能够认识到最终中国会取得胜利的话,我相信他是不会选择投降做汉奸的。

三、基于宏观趋势判断,制定可以赢的战略。就像在抗日战争中,中共主要选择在敌后开辟根据地,打游击战的方式。而国军其实在一些抵抗战争中,浪费了不少无谓的力量。这种战略的制定,是和形势密切相关的,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变成了“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消灭敌人”而不是井冈山时期的游击战了。

四、要有好的执行。再好的战略,没有得力的团队执行也不行。这些有林彪、彭德怀这样的天才战将,能够将战略意图顺利落地。没有好的执行,估计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所以说调查研究是基础,有了这个接触,后面的动作反而比较明确。前段时间和几个创业者朋友聊天,得到一个原则:调查研究的投入,要和决策的份量相匹配。像高瓴资本这样的投资机构,为了投资一个项目,可能会花上千万去做背景调查,因为投资金额太大,决策绝不能轻率。我这两天还重新温习了一下《孙子兵法》,其实里面讲“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都是在说决策之前的调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100 年前的毛泽东就已经掌握了这个基本原则,可以说是超越时代的。当然,后来他所犯的错误,何尝又不是违背了这个原则。

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这个原则值得坚持。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