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一波创业的90后,今天变成了什么样?| 峰瑞资本2020年CEO年会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7998476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neoserver,ios ssh client

第一波创业的90后,今天变成了什么样?| 峰瑞资本2020年CEO年会

已认证的官方帐号


v2-a3e013cff2a45859d3dc35779a6fbb73_720w.jpg

8 月 15 日,上海,近百位峰瑞家族 CEO 在「峰瑞资本 2020 CEO 年会暨峰瑞五周年」上相聚。年会当日,我们邀请到了 4 位当年的、当下的 90 后创业者,和与会者们一起探讨年轻人创业的惊奇与成长、探索与挑战,他们是:

  • 郭列,FaceU 创始人
  • 刘靖康,Insta360影石创始人
  • 张都,顺顺留学创始人、CTO
  • 吴松磊,回形针PaperClip 创始人兼 CEO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它们认为那是一种空想。南瓜不说话,默默地成长着。」这个在《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书里的句子,像是这些 90 后创业者的映射。

丰叔(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是这场圆桌的主持人,他也是国内最早押注 90 后新生代创业者的投资人之一。如今回头看,2012 年到 2015 年丰叔参与主导投资的那批年轻创业者,有的走到了纽交所(比如 B 站),有的公司被巨头收购(比如脸萌、顺顺留学),有的还在创业路上,当然也有不少人离场。

总有人正年轻。眼下,更多的 90 后、95 后新生代年轻创业者加入创业阵营(比如回形针)。

丰叔和他们聊了聊:

  • 那波最早开始创业的 90 后,到底有没有赚到钱?七八年之后的今天,他们变成了什么样?
  • 在 20 岁出头的时候创业,回过头来看,年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
  • 在创业最重要、最艰难的阶段,支撑着他们度过那个阶段的是什么?
  • 这一波 90 后创业者 10 年以后的目标是什么?
  • 依靠这些正直、善良、努力向上的年轻人,这个阶段的中国 10 年之后会变成什么样?

我们将这些年轻创业者的真实感悟整理成文,分享给你,希望能有所启发,祝你在创业路上有所收获。

联系我们

始终期待遇见更多的创新者,欢迎发送 bp([email protected]),也期待对投资感兴趣的小伙伴加入我们(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 01 /

那波最早开始创业的 90 后,到底有没有赚到钱?

李丰:2012 年,我还在 IDG,投的第一个年轻人创业项目是 B站。在 B站,用户发的弹幕会把视频遮挡起来。当时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在「看不见视频」的情况下看视频?

为了了解当时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喜好,当时我们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出了一个饱受重视和争议的《90后互联网生存状况》的报告。2014 年,IDG 推出了一支在市场当中有争议、有影响力的「IDG 90后基金」,投了 20 多家跟年轻人生活方式相关的公司。

FaceU 创始人郭列、Insta360影石创始人刘靖康、顺顺留学创始人张都全是那一波里面的。这是 3 位已经或者正在上岸的后浪。

郭列是 1989 年的,准 90 后,2018 年,字节跳动以 3 亿美金收购了郭列做的 FaceU。

刘靖康是 1991 的,刚创业时做的是「名校直播」APP,从视频采集、编辑到直播,有一套系统的方案。两年前,Insta360 的全景相机上线全球苹果商店,成为全球首个入驻苹果商店的全景相机品牌。

张都是 1995 年的。2014 年,我们在机场见面,短暂聊了 20 多分钟,就决定投资他的创业项目顺顺留学。后来,我们帮顺顺留学做了一些转型,加了一些团队。顺顺留学团队创业 1 年半之后,2016 年被好未来收购。

其实,顺顺留学被收购那年,张都才 21 岁,就靠自己赚来一大笔钱。我想问张都一个特别世俗的问题:21 岁暴富以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感受和状况?

张都,顺顺留学创始人、CTO

张都:刚开始很开心,有点不知所措。后来经历了困惑的阶段,会感到一些压力。最后就慢慢习惯了。一方面,我把这些钱当做自己之后事业的基础。另一方面,我也把它当做一个学习机会,用这些资源做一些投资,作为验证自己认知的方法。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思索的过程。

李丰:高兴的心情持续了多久?

张都:说实话,大概几天时间。

李丰:因为致富带来的不快乐持续多长时间?

张都:至少有一年。

李丰:同样世俗的问题,我们来问问郭列。公司被字节跳动以 3 亿美金的价格收购,自己成功退出,身家数亿之后是什么感受?致富之后,高兴了多久,痛苦了多久?

郭列,FaceU 创始人

郭列:这个是我最近的感受。确实心里还是有变化。最开始公司被并购的时候,我是比较沮丧的,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公司卖了,总觉得是因为做得不够好。缓了一年之后,觉得被收购好像也挺好的,团队发展得挺好的,因为大公司资源其实更多。

对我自己来说,也是有变化的。刚创业的时候,当时有一家大渔铁板烧的餐厅,人均 200 块,我还在门口犹豫,考虑要不要进去。现在,我少了很多世俗的压力。

后来想想,我还是挺喜欢做产品,也挺喜欢做一些东西。钱更多的是帮我减少一些顾虑,所以我会觉得轻松了很多,没有什么压力。

但同时我又会跟张都一样,有段时间会比较迷茫。发现没有一件事情能让你兴奋,让你为它努力。可能这还没有当时站在大渔铁板烧门口,考虑要不要进去的时候开心。

李丰:郭列团队做的年轻人用的 3 个不同的产品,在没有用过太大的外力之下,在苹果应用商店里面,三次排在了所有 APP 总榜第一名,每次排一个月以上。

在郭列、刘靖康、张都年轻的时候,我有机会和他们相处那么多年,我可以凭着良心说,他们都是非常正直和善良的。

李丰:刘靖康,你马上也要过上「枯燥」的生活。你预期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情况,你会怎么面对?

刘靖康,Insta360影石创始人

刘靖康:目前为止,我还不算财务自由,但已经「枯燥」一段时间了。我创业时,比较「轻装上阵」,很多事情家里面帮我照顾好了。

创业之后,随着公司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一点一点长大之后,我突然发现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人如果一辈子消费,比如买房子、买车子、吃喝玩乐,总共的花销是相对是有限的,基本上 9 位数人民币,已经可以让一个人过得非常爽了。但如果你经营一家公司,你要分配资金,要把钱投到市场研发销售等等领域,这些投入会远超过你个人的消费。

所以,我的感觉是,在个人消费层面,会有「枯燥」的感觉,但是慢慢的,我的心绪就转移到做好一家公司本身。既然企业家或者公司创始人一辈子花不了多少钱,这个钱最终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也带不走,我慢慢开始思考:怎么用好这些钱,去做出好的东西,或者有意思的东西,或者是创造一些特别好玩的东西。

李丰:我们来问问回形针的创始人吴松磊。吴松磊是 1994 年的。回形针的成名作是《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事实上,在这条视频之前,团队已经积累 2 年多的时间,现在全网有大几千万的粉丝。

听完这 3 位已经或正在上岸的同龄人,想请你跟大家描述一下,你目前的状态和感受。

吴松磊,回形针PaperClip 创始人兼 CEO

吴松磊:跟 3 个财富自由的年轻人相比,我现在还是感觉压力非常大,要考虑公司怎么样用不多的资源,做非常多我们想要做的事情。当然,我有点羡慕这几位同龄人「枯燥」的状态,我们还没有「枯燥」起来。

李丰:我为什么问大家「暴富之后怎么样」这个问题?

第一,满足一下我自己的好奇心。

第二,过往投资跟年轻人生活方式相关的项目的时候,接触到这些年轻的创始人时,我也有一个很大的不确定的问题,如果他们当中有人很早就成功,或者很早就有财富之后,他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听完这三位的回答,我发现他们虽然经历了人生里面的第一次或大或小的波澜,但基本跟我在 6、7 年以前所认识的一样,青春年少时的正直、善良、敏感、努力向上这些品质没有太大的变化,生活方式也没有明显的变化。

/ 02 /

「你找到一件事情,愿意为之努力,这段充满期待、努力的过程,就是最宝贵、最富有的一段时间」

李丰:郭列 7 年以前开始创业,2 年半之前,公司被收购。在这 5 年间,郭列经历了非常多的起起伏伏。

你能描述一下,在那 5 年当中,你所经历的具体情况吗?以及,在很年轻的时候经历这些事,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吗?

郭列:我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有点类似于大学生创业。我刚刚工作一年半,就从腾讯出来创业。我以为创业很好拿融资。结果创业之后,我一个人在家待了一年时间,团队小伙伴都是兼职,下了班或者是周末过来工作。

那段时间,我用 2 万块钱过了快一年,还要付房租。我当时觉得好难。我坚持了一年,那一年,是我整个创业过程当中最难的一年。

当我拿了丰叔和 IDG 投的天使融之后,就觉得创业没有那么难了。

现在想想,投资的金额也没有那么大,但确实让我和小伙伴可以全职创业了,还买了苹果的电脑。这跟最早创业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时我们测试的手机都是找朋友借的,跑朋友家楼下,借他的 iPhone 测一下。这是起初最难的时候。

从「脸萌」开始,我们的产品就做得比较好了。后来,我们又开始做「FaceU」。新的产品都要经历一个起步的阶段,但都没有第一年那么难。

再讲一下公司准备被并购和并购之后,我的一些感受。

并购之后,对整个团队来说都挺好的,在大公司里面,大家有更多发展的空间。并购之后,从财务回报,或者从物质回报来说不错,但从精神的感受来说,确实没有创业的时候那么开心。

如果让我总结,从开始创业到现在的一些感悟,我觉得精神财富是最重要的:你找到一件事情,愿意为之努力,这段充满期待、努力的过程,就是最宝贵、最富有的一段时间,这是我创业以来最大的感悟。

/ 03 /

「创业最难的事情,是不断延展自己的能力栈 (stack)。原来不能做的,就逼着自己能做。」

李丰:郭列、刘靖康、张都这三位,几乎都是我们大概只聊了一次,在很短时间内就确定想投的。

刘靖康经历了另外一个不容易的创业过程,包括业务模式从「软」调到「硬」等等。这个过程里,最难的时候有多难,回头怎么看这些事情?年轻本身对你经历这个过程有什么样的影响,带来什么好处和教训?

刘靖康:我们最开始是做手机上的图像处理软件、手机直播 APP 的。2015 年左右,我们转行做硬件,比如全景相机、运动相机。

从软件到硬件,确实是一个挺艰难转型的过程。

丰叔投我们是因为软件这件事,但这个钱不足以支撑我们做硬件。研究了一番硬件知识之后,我们自己 build 了一个 protype(原型产品),要去融下一轮钱,来支持我们做硬件。但我们团队当时都是从外行转型做硬件,创作出来的 protype 就不稳定。

有一次,我们从北京坐高铁去上海见投资人。结果在高铁上,相机坏了。幸好我们当时有预期,随身就会备着三样东西:电烙铁、螺丝刀、热熔胶,于是就直接在高铁的餐车里修相机。

在高铁上用电烙铁点焊点特别难。你准备点上去的时候,高铁一转弯,你手一抖,很可能就把它旁边本来好的焊点弄坏了。那天我们弄到凌晨 4、5 点,才把 protype 修好。后来,我们成功演示出来 demo ,顺利拿到 A 轮的钱。

但是,真正难的事情在后面。

早期我们公司在南京,但南京并没有特别好的、丰富的硬件相关的人才。而深圳是一个特别适合做硬件的地方,有特别多芯片等等领域的人才。我们当时做了一个非常难的决定,说服团队里 20 几号人,把公司从南京搬到深圳。

搬到深圳之后,我们花了非常多时间,把深圳最顶尖的一批硬件公司的组织架构做了一个 mapping,找到不错的人才,把团队组建起来。

更难的事情是,我们研发的第一款产品不是很成功,部分产品被召回。整体来看,创业到现在,我们做了10 几款产品,有一些做得还不错。

2019 年 7 月份,我去拜访我们的供应商索尼。

在索尼的大楼里,看到公司发展史,很有感触:索尼成立到现在经历过非常多次转型,大概每过 6-7 年,公司的主营业务就发生了变化。

我有一个非常深的感触,也跟我自己的经历相关:可能创业或者做产品这件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一直做下去,做个 10 几年 20 几年。随着经济周期、消费习惯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你做的事情是要变化的。

对于创业者特别重要,也最难的事情,就是不断延展自己的能力栈 (stack)。原来不能做的,就逼着自己能做。只有这样,才会有机会做新的业务做转型。

过去几年,公司发展得还可以,但是我们基本上把赚的大部分钱都再投资到新的业务上、新的技术能力或者是市场能力的建设上。

在这些新的探索上,我们也会经历困难的转型过程,包括招不到人、供应商不理解等等。但作为一家希望能够永续经营的公司来讲,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 04 /

「固然会出现错误,或者遭到误解,这仍然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是我们不做,就不会有人做的事情。」

李丰:疫情期间,回形针因为新冠视频被大众极其认可。一个多月之后,又因为「地图」事件,经历了一波争议,停更了一个月。对年轻人来讲,经历这些事情,是个很大的挑战。默默努力两年后,一夜之间被全国关注,又在一夜之间,换了一个角度被全国关注。

请吴松磊讲讲,经历这么大的起伏波澜,是一个什么样的心理过程?

吴松磊:我们从 2017 年底开始做知识类短视频这个方向的工作。刚开始做这类视频内容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内容是否会得到市场的认可。因为我们做的不是轻松的,或者幽默搞笑的内容,而是比较严肃的、高信息密度的,面向更成年人的知识内容。

我们用两年时间,验证了这个方向是可行的。在我们做新冠视频之前,也有很多人关注我们。我们挺开心的,因为知道有一批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认可这样的视频方向。

今年年初,我们做新冠视频,也是因为我自己确实很关心这个事件,有一点社会责任感。我们其实非常意外,这条短视频能有这么大的关注度。

但可能和很多人想象得不一样,发布新冠视频之后那段时间,我们其实没有很高兴,反而一直处于非常紧张和担忧的状态里。我们最担心的,就是视频里面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或者说错误,可能会对观众造成误解或者带来不好的影响。

然后,就出现了「地图」的问题。

我们反而觉得,自己犯的错误总会有一天,以另外一种方式加到我们身上来。所以到那个时候,我才觉得,这才是我们真正要面对的事情。

「地图」事件之后,会让我们更坚定,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知识类短视频。固然我们做的事情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可能会遭到各种各样的误解,但是,这仍然是我们想做的事情,是我们不做,就不会有人做的事情。

所以,在经历波折以后,我们团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坚定的愿景,思考清楚了我们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以及我们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内容公司。

/ 05 /

「你做不做得成这件事情是 1,你占多少 share 是 0。没有那个「1」,后面那些 「0」就没有任何 value。」

李丰:虽然这几位说话都「少年老成」,但不知道你们能不能从他们身上听到一些少年气?

张都经历了一些不同的创业过程。我们刚开始投资张都创办的顺顺留学时,他带着一个年轻团队, 那时他还不满 20 岁。后来,我们请他和另外一个年长些的团队做了整合。

管理结构调整之后,张都比较主动地接受自己从单一大的创始人变成第二大的创始人,并且显著降低了股权比例。大家融合之后,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顺顺留学发展得很好,被好未来收购。

调整管理结构、被收购这两件事情,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讲,都算是比较特殊的经历。想问张都,你在 20 岁的时候,经历这番变化和调整,有什么样的体会?

张都:我特别佩服台上其他 3 位,他们做的事情都是开创性的。郭列是第一个把 AI 和相机结合在一起的,刘靖康更不用说了,回形针也在内容上做了巨大的创新。

我经历的很不一样。顺顺留学做的事从一开始跟传统产业结合得非常密切。2014 年,我用一腔热血,尝试去改变一个发展了 15 年的行业。留学行业里面有巨头、有大佬,也有很多已经定型的产业结构。

所以,对我而言,在丰叔的引荐下,跟一位资深的伙伴合作,是很自然的选择。

而且我当时还没 20 岁,不太摸得清情况。HR 跟我说要给新招的员工定 KPI,我问什么是 KPI,还去百度搜了一下,学习了一下。我真挺佩服丰叔当时敢投我。

在调整的过程里,我更多是凭直觉做的决策,主要还是想把这件事情做成。在我看来,你做不做得成这件事情是 「1」,这件事情多大,或者你自己占多少 share 是 「0」。没有那个「1」,后面那些 「0」就没有任何 value。

李丰:坦率来讲,在 19 岁的时候,能平衡这么多事,能管理好自己和别人的情绪,是极其少见的。

/ 06 /

「年轻的时候,很认可一件事情,会拼了命地做。」

李丰:请大家在 2 个问题里选一个来回答。

第一个问题跟「年轻」有关。在 20 出头的时候创业,回过头来看,年轻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

要么选另外一个,在创业里最重要、最难的阶段,心里一直在想,支撑着自己度过那个阶段的事是什么?

郭列:有一段时间我连续加班好几天,发布新的版本。有一天,我加班时,感觉自己快要猝死了,赶紧让同事叫了 120。我在车上想:「我还没有结婚,我还没有生小孩。」「我要做一个 APP 把自己「做死」了,明天是不是要上报纸了?」

这可能是最难的时候。对我来说,在年轻的时候,很认可一件事情,会拼了命地做。

现在我会觉得,自己还是需要照顾更多的人,除了团队里的人,还有家里人。我会考虑一个更完整的人生,而不是采取一个很极端的做法。

李丰:这件事我以前不知道,听郭列讲到,年轻的时候,想做一件事情会拼了命地做。这几乎触碰到我的泪点了。

刘靖康:我选第一个问题,年轻的好处和坏处。

我个人觉得,年轻的坏处是,你不拥有什么。你不拥有资源,不拥有经验,不拥有技能、知识、资金等等东西。

但年轻的好处是什么呢?是你舍得去放弃一些东西,或者舍得把什么东西作为筹码放到桌子上。

在我过去 5-6 年的创业历程里,年轻还是起到更多积极的影响。我可能舍弃掉了一些时间和一些东西,但换回来了更多东西。

即使将来我可能 30 几岁,40 几岁,在世俗的眼光里面不再年轻。但是,年轻的定义对我来说还是不变,还是可以继续放弃一些东西,选择一些东西。

吴松磊:我就聊聊最难的时候。

和很多人想象得不一样。回形针创业最难的时候,并不是公司运转得不好,经营得不顺利,或者遇到舆论风波。

我们的工作需要研究一个一个陌生的话题,最难的,是碰到一些看不懂问题的时候。

比如,我们以前研究三维模型,就需要理解一个模型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要理解一条线怎么在电脑上被画出来。你需要用函数在空间里定义这条线,这背后就涉及到「非均匀有理 B 样条」等概念。

为了理解这些概念,我们要看很多跟计算机图形学相关的书。我们当时买了一本二手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的研究生教材。好几个同事,连看了好几天,最后终于算是搞明白了这个概念。

我们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时刻,如果不把这些特别难的问题搞清楚,我们的视频就做不出来。

张都:我个人最难的时候,就是在公司高速增长的时候,突然被赋予了巨大的责任。

在顺顺留学转型以后,我要做的第一个角色是管理整个线上业务,包括所有的投放、技术开发、线上平台的研发。我到现在都记得,第一次看到团队的预算报表,差不多是 8 位数,我都无法形容自己心里震惊的感受。

我只能接纳心里的震惊。我要提交这份预算,让投资委员会通过预算,要在之后半年花这么多钱,还不能出错。在那一刻,对我来说是很难的。

但真正做的时候,感觉还挺好的,挺享受的。

对于我个人来说,整个过程当中,一直都有一种感觉,你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得非常不一样,发现现实里有很多波动和不确定性。你必须在那一刻,把你自己从悬崖上踹下去、飞下去感受,且喜欢它。这对我来说,是最难和最享受的过程。

/ 07 /

十年之后,后浪在做什么?

李丰:郭列、刘靖康、张都都经历了第一次创业,我想问问他们,十年以后,心目中的自己大概是什么样的?会在做什么?

郭列:现在,中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在做国际化的产品。我希望十年以后,自己能做的产品,除了有中国用户以外,还有国际化的用户。希望产品的品质、整体的技术创新都可以给中国产品长个脸。这是我十年后的目标。

刘靖康:我的想法跟郭列差不多,我们公司主要做影像相机产品。日本有索尼、尼康、奥林巴斯这些世界级影像品牌,来代表日本。希望十年以后,我们公司成为其中一家能代表中国的世界级的影像品牌公司。

张都:我跟郭列和刘靖康类似,希望在未来十年,争取能在一两个细分领域,做到全球第一。

李丰:想问问吴松磊,你觉得 5、6 年以后,回形针和你会是什么样?

吴松磊:我希望 5 年后,回形针能成为真正服务于中国未来一代年轻人的知识类、教育类的可视化内容产品。不管是在科技、人文、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领域,都会有真正服务于下一代的好的可视化高信息密度的内容产品。

李丰:很多人问过我,大概过了 6 年、7 年之后,当年 90 后那一波创业的年轻人,到底有没有赚钱?他们今天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关于有没有赚到钱。不论是 B站,还是郭列、刘靖康、张都,他们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些 20 多岁年轻人的分享中,听到中国的年轻人是什么样,中国的年轻创业者是什么样。

我们希望他们 4 个人当中,最少有 2 个人能实现 10 年之后的愿望。如果他们的愿望能实现,或多或少意味着在这个阶段的中国,依靠这样的年轻人,会在 10 年之后,变成什么样。

本篇互动

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你对年轻人创业的观察和思考。

招聘投资人 | 北上深三地、三大方向

我们正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寻找生物医药、深科技、消费/TMT方向的投资人。欢迎有产业背景,对投资感兴趣的童鞋加入我们,也欢迎给我们推荐优秀的伙伴。

请发送简历至 [email protected]

*邮件主题请注明:申请「具体职位名称」-「工作地点」

点击链接查看招聘详情:《前行第六年,峰瑞资本招聘投资人 | 一起做正确而非容易的事》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