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自动化服务的误区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yinwang.org/blog-cn/2019/12/15/automation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自动化服务的误区

说到当今的创业方向,很多人会有利用技术让某些事情“自动化”的想法。我承认其中某些做法是有好处的,但也需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场景顾客都会认可自动化。商家不可以把自动化服务强加在顾客身上,否则就可能输给人工服务的竞争者。

这段时间听说的一个想法,是利用机器人让服装导购自动化。也就是说,当我走进一家服装店,有一个机器人来回答我的问题,带我去找我想要的衣服。虽然我尊重这位朋友的想法,但这显然不是他最好的想法。我觉得这是“自动化方向”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有必要分析一下,再附带讲一下我对最近出现的一些“自动化服务”的看法。

简言之,我非常的不希望走进一家服装店,是一个机器人带我去找衣服,管你把它做得多漂亮。作为顾客,我需要一个人,一个有礼貌,不俗气,尊重顾客,有点品位,甚至有点幽默感的人,来为我服务。我觉得这是商店主人对我起码的尊重。这个人代表了商店主人来欢迎我,给我推荐衣服,帮我拿衣服,穿上之后给我建议,尺码不对帮我去换,走的时候跟我说再见,谢谢光临!各种贴心,我就很愿意买单,下次再来。但如果是机器人来给我服务,我就觉得少了很多关怀,就觉得买衣服是完成任务,冷冰冰的,而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如果机器人服务员夸我穿上一件衣服好看,我会相信它吗?但如果是一个人,特别是女性夸我穿上好看,我可能就买下了。而且我发现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喜欢女性服务员给自己服务,而且比较相信她们的眼光。所以你发现服装店里导购都是女性,男的基本都是搬东西或者收款的。我恐怕是买最便宜,最无聊的衣服,才会去机器人服务的商店。

所以呢要做自动化,不能只从技术人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要知道世界上不止有追求效率的人,还有喜欢乐趣和文化的人,“无人服务”会少了很多文化。服装行业需要很多的文化,使用机器人来服务,会把很多顾客给无聊走的。所以作为“十年内 AI 无法取代的人类工作”的例子,服装导购也是一个 AI 技术无法取代的工作。不是因为技术完全没有能力做服装导购的事情,而是你换成机器之后,很多人不来你的店了,因为失去了文化的感觉。

我曾经在湾区吃过一次“全自动服务”的寿司。每桌顾客头上有一个 iPad,你在 iPad 上下单,然后你点的寿司就会通过传送带嗖的送到你面前。如果你买够一定数量的寿司,你头上的机器上还会出来一些奖品玩具给你。似乎很热闹,跟打游戏一样。结果呢,我和朋友去了一次就再也不想去了。我喜欢去有人为我服务的饭店,我喜欢“文化”的感觉,我不喜欢机械化的服务。我不喜欢菜单是个 iPad,我喜欢纸质菜单。实际上,纸质菜单不但更有文化感,而且比起电子屏幕在操作上有优点。因为纸质菜单翻开可以很大,所以你可以同时看到很多的菜,而且来回翻起来也更快,定位更准。所以你发现高档餐馆全都是纸质菜单,几乎没人用电子屏。

现在国内某些饭店也有滥用技术的问题,在桌上贴着二维码可以“扫码点餐”,同时又有服务员和菜单。我一般走进饭店,拿起桌上菜单看,跟朋友商量好,招呼服务员过来。这时某些饭店的服务员会跟我说:“扫桌上二维码就可以点餐。” 因为我已经看好了菜单,就不想打开手机再找一遍我已经选好的菜,所以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会梗一下。我会对他说:“不用了,你帮我点单就行。” 作为顾客,我期望他为我服务。一般在我要求之下,服务员也会为我点单,但某些饭店做得过了,当我要求服务员给我点单的时候,他们会坚持说:“您扫码就可以了,我们这里都是扫码点餐。”

这时候我会觉得我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我会认为这家饭店为了省钱少请几个服务员,把麻烦推到顾客头上。况且这些服务员叫顾客自己扫码点菜,自己却站在那里不做事,这是什么鬼?我不想拿我的手机折腾,去熟悉点餐的界面,去做本来应该服务员为我做的事情。如果他坚持拒绝给我点单,我会站起来离开这家饭店,以后再也不来了。到处是有人为我服务的饭店,我为什么要来你这里呢?如果要求之后他帮我我点单,却拿起他的手持设备磨磨蹭蹭找不到菜,还叫我“等一下……”,我也会在心理上给这家饭店扣很多分,下次可能也不来了。本来拿个小本子记一下,回头再到系统里下单就行的,非得拿个设备在那里临时折腾,显得很不专业。

所以你看,稍微好点的餐厅,服务员其实也是技术无法取代的工作。看过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的人可能还记得,男主角去餐厅做服务员,年老的服务员在教他的时候说:“你是一个侍者,不是下人。服务是一门高度的艺术。上帝为人服务,但上帝不是下人。” 服务是一门艺术,有道理,所以它很难被技术取代。

life-is-beautiful-serving.jpg

我还曾经在门口的便利店遇到类似的情况。这便利店当时刚安装了自助扫码买单的机器。我拿着商品走到收款台,里面的服务员对我说:“那边机器上可以扫码买单。” 我走到机器那里,发现上面没有塑料袋可以装商品,所以又拿着东西走回柜台。里面的店员再次对我说:“跟你说了,那边机器上买单!” 我忽然就怒了,说:“你什么态度?叫你们经理过来!” 后来就再也不去这家店了。

这个例子说明,超市便利店结账的自动化是可以做,能增加顾客的吞吐速度,大家都开心。但你也得小心,必须把每个细节都做对了,否则惹怒了顾客就不好了。有了自动收款台之后,商品价格并没有更便宜,顾客原来不需要自己动手,现在凭什么要自己动手扫码装袋,还得熟悉你们的系统界面?况且你的机器上塑料袋都没找到,也没人帮忙。有了机器,柜台里的服务员就可以不做事吗?所以人工服务必须能同时进行,不能拒绝顾客采用人工服务的要求。只有当他们意识到人多的时候用机器结账可能会快一些,自愿去用才是合理的。

现在某些公司还设计了“无人酒店”,走进去都没人接待你,全自动的,装修也是科幻电影似的光秃秃。不觉得很无趣很不温馨吗?本来住酒店就少了家的感觉,现在连人都没有了。看似省了一些请服务人员的钱,而其实恐怕没法跟彬彬有礼人工服务的酒店竞争。

所以我觉得,自动化做得过度了,甚至把自动化强加在顾客头上,会损失很多顾客,败给具有高素质人工服务的竞争者。随着人们越来越富裕,对效率要求没那么高,看过了世界很多地方的风土人情之后,对有文化有品质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不喜欢自动化服务的顾客就会越来越多。所以即使要做自动化,也要选对合适的场景,考虑到人的心理需要,不然效果适得其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