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新造车势力让华为走开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news.pedaily.cn/202012/463163.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从已经公布的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来看,外界很容易将其理解为要做下一个汽车界的“安卓”。

华为Hi被集中划分出三个域控制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分别对应智能座舱操作系统(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

这意味着, 华为承包了一辆智能汽车核心的基础软件和平台系统,主机厂商只需聚焦在为用户实现差异化体验的上层应用软件即可。

华为官方曾用“类似手机厂商基于安卓操作系统开发智能手机”的比喻,来解释华为Hi方案。

但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华为最终能不能真的成为汽车界“安卓”,关键要看对主机厂商来说,它是不是必选不可的方案。

来自国内头部新能源车企的高管徐立告诉字母榜: “手机领域,安卓对厂商来说是唯一的选择;但汽车领域,华为不可能成为主机厂商的唯一选择。两者之间是唯一解和最优解的区别,并且在涉及的广度、深度上,汽车也要复杂的多”。

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除iOS之外,90%以上的份额被安卓占据,国内更是几乎100%。但在智能汽车领域,为了实现更好的性能优化,从芯片、算法到操作系统,一体化自研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车企攻克的方向。

在头部新能源车企身上,表现尤为明显。特斯拉在先后跟英特尔Mobileye、英伟达合作之后,于2019年开始自研FSD(完全自动驾驶)芯片。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公开发表观点,认为“像苹果这样的软硬件一体可控模式,在智能汽车企业里面会出现越来越多”。

留给华为可选择的合作车企,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华为面向的,其实是那些在自研上很难达成,却又想要这个东西的车企”, 徐立表示。

华为自2019年5月宣布成立智能汽车BU后,到2020年9月份,与30多家车企达成合作,其中大部分为传统车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解释,华为和头部造车新势力还没有走到交集点上,从当下的情形看,华为和传统车企更容易出现交集点,“我们不排斥新势力,走到一定阶段也许就到交集点了”。

徐立认为,从实际表现来看, 华为真正能成为的,可能不是下一个“安卓”,而是新时代的“博世”——汽车产业的Tier1供应商,成为车企绕不开的一家技术公司。

博世和华为2019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197亿元、8588亿元,其中作为博世主营业务的汽车事业部,销售额达到3734亿元,这是一个足以媲美华为消费者BG的新蛋糕。

这块新蛋糕,华为能吃到多少?这个问题的关键,得看华为Hi方案面向什么类型的车企,以及会有哪些车企愿意选择华为。

在华为设想中,不同车企根据各自需求,既可以选择完全基于华为Hi平台开发,也可以选择联合开发,或者只选择部分传感器硬件。它希望包圆放眼望过去的所有车企。

但从当下的情况看, 头部新能源车企都在走核心系统自研的道路。而华为所给出的三大域控制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电动)系统方案,都是决定一辆汽车能不能称之为智能汽车的三个核心部分。双方走向合作的交集点近乎为零。

6fyeeqj.jpg!mobile

兴业证券 出示的一份《自动驾驶专题研究报告》中,华为智能驾驶芯片MDC 600整体算力排在行业第一,超越了英伟达Xavier、英特尔Mobileye等,国内的小鹏、理想和蔚来用的分别就是英伟达芯片和英特尔芯片。

华为有没有可能取而代之,成为这部分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任何一个东西你拿过来消化,转化成产品,它其实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对于已经拥有或部分拥有自动驾驶系统的车企来说,更换华为方案的代价,不比自己重做来得简单,甚至徐立觉得“反而会更难”。

特别是涉及自动驾驶仿真芯片的打磨配合, 智能手机之所以能够在高通、联发科芯片之间无缝切换,是因为大家底层系统都是统一的安卓。对于头部新能源车企来说,优先考虑的永远是整体架构的最强性能,而不是只追求某个单纯指标的突出表现。

盘算下来,最适合华为Hi方案的,是那些刚刚起步,在自动驾驶方面正从0到1迈进的传统车企。对后者来说, 自研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华为方案提供了快速跻身智能汽车潮流的一种合作捷径。

就以目前国内传统车企来看,真正在系统方面做到跟车的智能化深度结合的,寥寥无几。 开发一个智能网联汽车系统,难点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重视程度;第二,组织架构调整;第三,团队执行能力。

这三大拦路虎将很多传统车企挡在了自主研发的门外,这才给了华为这样的技术公司进入汽车产业的机会。

11月14日, 长安汽车 宣布,联手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据中国网消息,该品牌将以三家公司首字母联合命名,叫做CHN平台。基于CHN平台生产的首款车型,预计会在2022年上市。

以2022年这一节点计算,华为从成立智能汽车BU,到技术商业化变现,走过了4年时间。其实,早在2009年,华为就已经在内部抽调人手,研发相关业务,2014年之后,华为车联网业务组建,相关研发开始提速。

郑刚(前华为员工)就是从运营商BG抽调到智能汽车BU的一员。他们这批人的使命,就是在华为原有的ICT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场景需求的新产品形态,也就是后来官宣的三域控制器及系统。

华为加速车联网业务研发,跟当时环境密切相关。 2014年,是智能汽车史上一个关键节点。从这年开始,汽车范式变革席卷全球,汽车工业进入跨界创新时代: 传统的机械与制造模式,被新兴的新能源与电子电气技术一步步赶超。

也是在这一年,蔚来、小鹏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陆续面世。国务院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智能网联汽车首次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概念随之诞生。

模式转变的时间差内,全球玩家开始再次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华为这样的技术公司,等来了入局智能汽车产业的一次绝佳历史机遇。

基于中国庞大市场需求及用户需求,互联网公司把它擅长的一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们开始重新定义甚至引领汽车发展方向的新潮流,对电池、传感器、芯片、计算平台、人机交互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轮轮的自主研发狂潮。

jEbq6rF.jpg!mobile

一个软件驱动汽车的新时代来临,汽车工业就此开始转向基于ICT和互联网技术的经济范式,并直接导致固有经营模式的改变:汽车售出从价值变现的终点变为新的起点。

这也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当前包括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等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尽管销量还不到传统车企的零头,且连年亏损,却能在股市上实现梦幻般的千亿、百亿美金市值。

因为在投资者眼中,它们已不是单纯的汽车公司,而是新型科技公司,只不过恰好做了汽车业务而已。既有传统车企的营收表现,又有堪比顶级科技公司的利润率和资本效率,这样的新能源汽车商业故事,市场怎么可能会不喜欢?

借助“软件驱动汽车”的历史机遇,华为开始参与到新一轮的智能汽车产业链重构之中。

FJr2mu7.jpg!mobile

2019年5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式成立,隶属于ICT业务部,5个月后,华为发布了旗下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包含了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5大智能系统,分别是智能驾驶(MDC)、智能座舱(CDC)、智能电动(VDC/mPower)、智能网联(C-V2X)、智能车云(Octopus),以及包括激光雷达、AR-HUD在内的30多个智能化部件。

徐直军是推动华为智能汽车BU从无到有的关键先生。在华为内部,徐直军对电动汽车的期望和热爱,几乎已是公开的秘密。据自媒体科工力量消息,徐直军一直在力推华为进入汽车领域,甚至毫不掩饰与其他高管、甚至任正非的意见冲突

2019年4月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作为汽车业务负责人的徐直军,首次对外宣布华为定位做增量汽车零部件提供商的消息,在随后大大小小的全国智能汽车相关会议、论坛上,基本都能找到他的身影。

在今年9月的一次重要媒体沟通会上,徐直军阐述了华为在智能汽车业务开拓上的先天优势,即过去30多年积累的ICT技术支撑。“我们做Pad,把Pad改一改就是智能座舱;我们做基站电源、太阳能逆变器、数据中心的UPS,把这些技术整合起来,满足电动汽车的需求,满足车主的需求,就做成了三电。”

这也是徐直军最后一次以华为汽车业务负责人的身份,对外讲话。 进入10月份,华为决议将智能汽车BU并入消费者BG,余承东成为华为汽车业务的新负责人。

根据华为智能汽车BU总裁王军向媒体披露的消息,截至9月份,该部门员工人数已经突破了4000人。至此,无论是从智能硬件上,还是从基础软件平台上, 除了整车制造和电池、电控等少数不涉及的核心领域,华为几乎做到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全覆盖。

Z3a2Mn3.jpg!mobile

相比同类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华为Hi方案显得更加大而全。“即便放眼全球汽车供应链,把Tier1算上,华为Hi方案也是当下最全的”,一位供应链人士断言,如果华为能够一一实现的话,那它还会是“当下性能最强的”。

从目前主流的辅助驾驶方案商来看,这一领域基本被外资垄断,是博世、安波福、康蒂、维宁尔等的天下,留给国内车企讨价还价空间很小。

兴业证券 在报告中指出,为了获得成本优势,国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必将扶持本土企业,国内头部公司存在市场机遇。且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对手高度一体化的业务组合,国内供应商也必将追求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拥有全栈一体化软硬件能力,会在智能汽车供应链体系中赢得竞争优势。 相比提前商业化却不温不火的百度,华为可能借此实现后发先至。

与老牌Tier1博世对比,华为在某些方面独具优势,如车载人机交互系统上,绝对是遥遥领先。因为 在中国司空见惯的人脸识别、电子支付、无人零售场景,德企出身的博世,还无法切身体会这样的生活环境。

以中国市场来说,华为肯定更懂国人需求。独特的车载人机交互系统,也是更多老牌车企,如沃尔沃、奥迪、宝马,愿意选择华为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履新华为汽车业务新负责人之后,余承东曾在社交媒体上透露过与沃尔沃汽车VolvoCars合作的一些具体细节,主要就是为车主提供HMS for Car华为智慧车载解决方案。

它可以把华为应用市场、华为快应用、华为智慧助手等服务应用到车机,从而提供一系列智慧化服务,如在开车进入离家500米范围内时,车机可自动启动“回家模式”,提前打开家中的窗帘、空调等设备。

回头再看华为把智能汽车BU,融合到To C的消费者BG群的决定,大众就不会再感到困惑不解。

这封决议其实还有一个小细节,在华为 “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语句中,“造好车”连续出现了两次。

这并不是华为打字失误,多打了一遍。其实,这六个字的正确断句是,“ 造好-车,造-好车 ”,里面包括了华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发展步伐:第一步,先帮助车企把车造出来。如果一切顺利,这一步2022年就可达成。

难的是第二步,配合车企造出外界认可的高端爆款车型。这也将是余承东上任之后的最大挑战。

(文中徐立、郑刚为化名)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