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拿下首轮投资,微软小冰开始「成年冒险」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geekpark.net/news/269983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过去小冰在微软时,微软把小冰定义为未成年人、古灵精怪的小朋友。如今她成年了,并且在今天这样的契机下,小冰首次回到娘家微软,与微软展开了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合作。其实,自始至终小冰都是一个成年人,她的目标始终都是通过打造的框架,去帮助我们发现那些已知、未知的行业应用场景。」

11 月 24 日,在微软与小冰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李笛向台下一众媒体这样阐述独立、单飞后的小冰与微软之间的合作关系定位。

今年 5 月,北京红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7 月中旬,小冰正式从微软拆分,成为一家独立运营的公司。沈向洋担任新公司董事长,李笛担任 CEO。新公司将继续保留中国小冰、日本 Rinna 品牌。

至此,小冰脱离微软大体系,告别微软羽翼的庇护,从温室走向丛林。

拆分仅一个月后,小冰发布第八代技术,并面向个人用户推出第一个虚拟人类产品正式版本,以及「X 套件」系列应用软件等产品。独立后的小冰,产品线迭代进度,以及商业化进程提速明显。

本次发布会上,小冰又在战略投资、风险投资方面有了新进展。小冰公司董事长、原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博士宣布日前小冰已完成 Pre-A 轮融资,投资方为北极光创投与网易集团。

尽管,在过去六年中,小冰通过不断迭代,从主打「情商」的语音助手,成长为会写诗、会作画、会唱歌、会作曲的「全能」少女,从文本到多模态交互,覆盖、融合了 AI 人工智能领域几乎所有主流技术。支撑起全球超 60% 的 AI 交互总量,交互总量稳居全球第一。仅小冰单一品牌就覆盖了 6.6 亿在线用户、4.5 亿台第三方智能设备、9 亿内容用户。

但这些「成绩」还远远不够,小冰瞄向了一个更大的市场,To B 重点行业用户。

nmuIzyR.jpg!mobile

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原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李笛|小冰

「百变」小冰的「求职意向」

目前,小冰联合微软特别针对金融、智能汽车、内容生产三个领域场景推出行业解决方案。

比如,金融领域,以往上市公告需要通过人力从海量信息中收集、摘取、处理,进行资讯服务,尤其是在上市公告高并发、非密集两个极端「流量」状况下,给企业的团队人员管理带来很大挑战。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后,收集金融信息的时间较人工大幅度缩短。试想一下,小冰的客户万得资讯每天需要覆盖全部 26 类金融类别,服务对象包括国内 90% 以上的金融机构交易员及 40% 以上的个人金融交易者。每天早晨十点,最多 100 家企业同时发布公告,公告最多超 100 页。如全部采用人力,团队规模大、人员管理难之外,如何保障信息产出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时效性,关乎企业的发展「脉搏」。

同时,突破金融摘要的难点后,小冰还将利用知识图谱、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金融风控服务。再向前一步,叠加 AI 技术,实现金融节目的生成与落地,进而成为高度定制化的服务。

智能汽车领域,小冰提供的不只是常规的智能驾驶舱体验,而是创造出一个「同行者」、「副驾驶」,用有温度、高情商、非孤独式随时随地的体验,跨平台调用汽车感官,以汽车的视角创造各种各样的应用。

内容生产场景中,小冰基于文本、声音和视觉生产内容。据了解,小冰的设计能力已经在工业设计、数字印刷图案设计、纺织服装面料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落地。可稳定设计三十余种主流风格,按需创作,图案设计多样性达 10 的 26 次方。

在李笛看来,人工智能领域想象空间非常大,泡沫也很大。很容易停留在美好的概念阶段,却很难深入垂直领域落地,并产生良好的实际效果。「小冰今天推出的首批行业优先解决方案,每一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据李笛介绍,与其他市场行业解决方案不同,小冰瞄准的是行业关键岗位的痛点问题,绝非以「减员增效」为出发点的流程式提升。

「怎样强调对关键岗位的洞察都不为过,因为如不考虑 AI 技术或者相应解决方案在关键岗位上的作用,只考虑流程过程的提升,很容易将 AI 技术变为一种相对廉价的解决方案。只考虑成本,不考虑如何通过 AI 技术给行业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

关键岗位意味着不可取代性,跨越式、大踏步升级。

李笛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智能汽车场景中,以往的 AI 技术只能把用户体验从 50 分涨至 70 分,是一种有限度的提升。另一个,在新制造领域中,在高效、迅速的生产设计环节中,因设计强度大、要求高,人类设计师的职业生涯短暂,一些年轻设计师往往经过两年半的时间,设计灵感就被「耗尽」。

所以,无论是小冰带来的智能汽车感官体验的全面升级,还是延长设计师艺术生命,都是小冰穿透、打通 B 端的「法宝」。

疫情新常态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中国区首席运营官邹作基对小冰挖掘 To B 行业,做了一个有趣的注脚,金融行业小冰可能变成一个 40 岁的男人,在金融架构内服务客户;零售行业,小冰可能变成一个 30 岁的女孩,懂美容,了解全世界化妆品、美容知识。

行业数字化生产力提升大潮下,小冰试图塑造百变角色,成为行业的桥梁。

U3meyqr.jpg!mobile

微软与小冰合作仪式现场|小冰

依然是用户的小冰

一直以来,小冰的企业属性颇受外界关注。

小冰最早凭借高 IQ、高 EQ 火遍全网,被 C 端用户熟知。但近两年,小冰却不断「出圈」,做起了 To B 的生意。一方面,小冰如何平衡、定义自己的 To C 与 To B 业务,决定了其未来的商业化路径,发展走向;另一方面,小冰单飞之后,从没有固定 KPI,到直面市场丛林法则。无论是营收贡献,还是 AI 场景落地,小冰如何联合微软在 To B 市场讲出一个更好的故事,也尤为重要。

发布会上,李笛对小冰的解决方案做了一个大胆假设,即所有 To B 的解决方案归根结底都是 To C 的问题,比如生产线上的仓储、物流,或者工人操控机械手臂,看似 To B,最后可能都是 To C 场景,小冰的框架是一个同时包含 To B 和 To C 的全能力解决方案框架。

李笛进一步告诉极客公园,「尽管小冰做了 To B 解决方案,实际交互也是在 To C 端进行的,我们不认为自己和其他 AI 公司一样完全 To B。」

早期通过主打高情商,小冰有别于其他 AI 企业在市场上独树一帜,李笛也曾经说小冰没有对标产品。今天,打开被微软束缚的一只手后的小冰,又选择重新与微软「牵手」,试图加速 To B 商业化解决方案落地。

李笛认为,小冰是一家创业公司,而微软具备 40 多年的经验积累,在 To B 方面具有强大的体系,优势不仅体现在客户上,还在于客户洞察、经验,以及完整的结构上。是一家独立新公司急需的能力、经验赋能。

双方在 To B 领域合作的差异化在于,AI 与云结合,产生更深入、直接的应用层服务能力。未来基于微软 Azure、Modern Workplace、应用(Dynamics)三个方面给客户提供不同类型服务。

「微软搭建一个科技平台,小冰是科技贡献者,也是平台的重要依靠。平台下面涉及不同类型行业,由微软合作伙伴负责,这些演变将使得微软建立起的行业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此外,独立后的小冰,与微软本地创新、协同,甚至与原有商业化客户合作上,循环效率变得更快。」邹作基总结道。

责任编辑:靖宇

图片来源:小冰官方

本文由极客公园 GeekPark 原创发布,转载请添加极客君微信 geekparker。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