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Flink 状态分类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OTYwNTQ4Ng%3D%3D&%3Bmid=2247484514&%3Bidx=1&%3Bsn=f9c43503e7ce44bbbb6a484cf06e7e4a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buaEv2.jpg!mobile

Flink版本:1.11

1. 什么是状态

1.1 无状态计算

6beeiyR.jpg!mobile

首先举一个无状态计算的例子:消费延迟计算。假设现在有一个消息队列,消息队列中有一个生产者持续往消费队列写入消息,多个消费者分别从消息队列中读取消息。从图上可以看出,生产者已经写入 16 条消息,Offset 停留在 15 ;有 3 个消费者,有的消费快,而有的消费慢。消费快的已经消费了 13 条数据,消费者慢的才消费了 7、8 条数据。

如何实时统计每个消费者落后多少条数据,如图给出了输入输出的示例。可以了解到输入的时间点有一个时间戳,生产者将消息写到了某个时间点的位置,每个消费者同一时间点分别读到了什么位置。刚才也提到了生产者写入了 15 条,消费者分别读取了 10、7、12 条。那么问题来了,怎么将生产者、消费者的进度转换为右侧示意图信息呢?

consumer 0 落后了 5 条,consumer 1 落后了 8 条,consumer 2 落后了 3 条,根据 Flink 的原理,此处需进行 Map 操作。Map 首先把消息读取进来,然后分别相减,即可知道每个 consumer 分别落后了几条。Map 一直往下发,则会得出最终结果。

大家会发现,在这种模式的计算中,无论这条输入进来多少次,输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因为单条输入中已经包含了所需的所有信息。消费落后等于生产者减去消费者。生产者的消费在单条数据中可以得到,消费者的数据也可以在单条数据中得到,所以相同输入可以得到相同输出,这就是一个无状态的计算。

1.2 有状态的计算

QV7fmuz.jpg!mobile

以访问日志统计量的例子进行说明,比如当前拿到一个 Nginx 访问日志,一条日志表示一个请求,记录该请求从哪里来,访问的哪个地址,需要实时统计每个地址总共被访问了多少次,也即每个 API 被调用了多少次。可以看到下面简化的输入和输出,输入第一条是在某个时间点请求 GET 了 /api/a;第二条日志记录了某个时间点 Post /api/b ;第三条是在某个时间点 GET了一个 /api/a,总共有 3 个 Nginx 日志。从这 3 条 Nginx 日志可以看出,第一条进来输出 /api/a 被访问了一次,第二条进来输出 /api/b 被访问了一次,紧接着又进来一条访问 api/a,所以 api/a 被访问了 2 次。不同的是,两条 /api/a 的 Nginx 日志进来的数据是一样的,但输出的时候结果可能不同,第一次输出 count=1 ,第二次输出 count=2,说明相同输入可能得到不同输出。输出的结果取决于当前请求的 API 地址之前累计被访问过多少次。第一条过来累计是 0 次,count = 1,第二条过来 API 的访问已经有一次了,所以 /api/a 访问累计次数 count=2。单条数据其实仅包含当前这次访问的信息,而不包含所有的信息。要得到这个结果,还需要依赖 API 累计访问的量,即状态。

这个计算模式是将数据输入算子中,用来进行各种复杂的计算并输出数据。这个过程中算子会去访问之前存储在里面的状态。另外一方面,它还会把现在的数据对状态的影响实时更新,如果输入 200 条数据,最后输出就是 200 条结果。

2. 使用场景

RR3yAjq.jpg!mobile

什么场景会用到状态呢?下面列举了常见的 4 种场景:

  • 去重:比如上游的系统数据可能会有重复,落到下游系统时希望把重复的数据都去掉。去重需要先了解哪些数据来过,哪些数据还没有来,也就是把所有的主键都记录下来,当一条数据到来后,能够看到在主键当中是否存在。

  • 窗口计算:比如统计每分钟 Nginx 日志 API 被访问了多少次。窗口是一分钟计算一次,在窗口触发前,如 08:00 ~ 08:01 这个窗口,前59秒的数据来了需要先放入内存,即需要把这个窗口之内的数据先保留下来,等到 8:01 时一分钟后,再将整个窗口内触发的数据输出。未触发的窗口数据也是一种状态。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如训练的模型以及当前模型的参数也是一种状态,机器学习可能每次都用有一个数据集,需要在数据集上进行学习,对模型进行一个反馈。

  • 访问历史数据:比如与昨天的数据进行对比,需要访问一些历史数据。如果每次从外部去读,对资源的消耗可能比较大,所以也希望把这些历史数据也放入状态中做对比。

3. 为什么要管理状态

管理状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数据都放到内存中,这也是很常见的做法。比如在做 WordCount 时,Word 作为输入,Count 作为输出。在计算的过程中把输入不断累加到 Count。

但对于流式作业有以下要求:

  • 7*24小时运行,高可靠;

  • 数据不丢不重,恰好计算一次;

  • 数据实时产出,不延迟;

yueeIzf.jpg!mobile

基于以上要求,内存的管理就会出现一些问题。由于内存的容量是有限制的。如果要做 24 小时的窗口计算,将 24 小时的数据都放到内存,可能会出现内存不足;另外,作业是 7*24,需要保障高可用,机器若出现故障或者宕机,需要考虑如何备份及从备份中去恢复,保证运行的作业不受影响;此外,考虑横向扩展,假如网站的访问量不高,统计每个 API 访问次数的程序可以用单线程去运行,但如果网站访问量突然增加,单节点无法处理全部访问数据,此时需要增加几个节点进行横向扩展,这时数据的状态如何平均分配到新增加的节点也问题之一。因此,将数据都放到内存中,并不是最合适的一种状态管理方式。

4. 理想的状态管理

Jb6FjaA.jpg!mobile

最理想的状态管理需要满足易用、高效、可靠三点需求:

  • 易用:Flink 提供了丰富的数据结构、多样的状态组织形式以及简洁的扩展接口,让状态管理更加易用;

  • 高效:实时作业一般需要更低的延迟,一旦出现故障,恢复速度也需要更快;当处理能力不够时,可以横向扩展,同时在处理备份时,不影响作业本身处理性能;

  • 可靠:Flink 提供了状态持久化,包括不丢不重的语义以及具备自动的容错能力,比如 HA,当节点挂掉后会自动拉起,不需要人工介入。

5. 状态的类型

5.1 Raw State 与 Managed State

Flink 有两种基本类型的状态:托管状态(Managed State)和原生状态(Raw State)。从名称中也能读出两者的区别:Managed State 是由 Flink 管理的,而 Raw State 是需要开发者自己管理的。

yYB3Av.jpg!mobile

  • 从状态管理的方式上来说,Managed State 由 Flink Runtime 托管,状态可以自动存储、自动恢复的。可以在并行度发生变化时自动重新分配状态,并且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内存管理;Raw State 需要用户自己管理,需要自己序列化,Flink 不知道 State 中存入的数据是什么结构,只有用户自己知道,需要最终序列化为可存储的数据结构。

  • 从状态的数据结构上来说,Managed State 支持了一系列常见的数据结构,如 ValueState、ListState、MapState 等;Raw State只支持字节数组,所有状态都要转换为二进制字节数组才可以。

  • 从使用场景来说,Managed State 适用于大部分场景;Raw State 只有当 Managed State 不满足使用需求时才推荐使用,比如需要自定义算子场景。

5.2 Keyed State 与 Operator State

Managed State 又分为两种:Keyed State 与 Operator State。

E3URn26.jpg!mobile

5.2.1 Keyed State

Keyed State 总是与 key 相对应,即每个 Key 对应一个 State,并且只能在与 KeyedStream 相关的函数和算子中使用。KeyedStream 可以通过调用 DataStream.keyBy() 来获得。而在 KeyedStream 上进行任何 Transformation 都将转变回 DataStream。

每个 Keyed State 在逻辑上只对应一个 <并行算子实例,key> ,并且由于每个 key “只属于” 一个 Keyed Operator 的一个并行实例,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成  <operator,key>

Keyed State 有很多种,如图为几种 Keyed State 之间的关系。首先 State 的子类中一级子类有 ValueState、MapState、AppendingState。AppendingState 又有一个子类 MergingState。MergingState 又分为 3 个子类分别是ListState、ReducingState、AggregatingState。

VZVFJra.jpg!mobile

这个继承关系使它们的访问方式、数据结构也存在差异:

qYF7ZvZ.jpg!mobile

FoldingState和FoldingStateDescriptor已经在Flink 1.4中被弃用,将来会被彻底删除。请改用AggregatingState和AggregatingStateDescriptor。

几种 Keyed State 的差异具体体现在:

  • ValueState 存储单个值,比如 Wordcount,用 Word 当 Key,State 就是它的 Count。这里面的单个值可能是数值或者字符串,作为单个值,访问接口可能有两种,get 和 set。在 State 上体现的是 update(T) / T value()。

  • MapState 的状态数据类型是 Map,在 State 上有 put、remove等。需要注意的是在 MapState 中的 key 和 Keyed state 中的 key 不是同一个。

  • ListState 状态数据类型是 List,访问接口如 add、update 等。

  • ReducingState 和 AggregatingState 与 ListState 都是同一个父类,但状态数据类型上是单个值,原因在于其中的 add 方法不是把当前的元素追加到列表中,而是把当前元素直接更新进了 Reducing 的结果中。

  • AggregatingState 的区别是在访问接口,ReducingState 中 add(T)和 T get() 进去和出来的元素都是同一个类型,但在 AggregatingState 输入的类型可以与输出的的类型不同。

5.2.2 Operator State

每一个并行算子实例都对应一个 Operator State。Operator State 需要支持重新分布,例如,并行度发生变化时。Operator State 并不常用,主要用于 Source 和 Sink 节点。Kafka Connector 是 Flink 中使用 Operator State 的一个很好的例子。Kafka 消费者的每个并行实例都要维护一个 topic 分区和偏移量的 map 作为其 Operator State。在并行度发生变化时,Operator State 接口支持在并行算子实例之间进行重新分配状态。可以有不同的方案来处理这个重新分配。Operator State 支持的数据结构相对较少,有 ListState、UnionListState 以及 BroadcastState。

6. 使用示例

下面我们介绍的都是 Managed State。

6.1 Keyed State 使用示例

在访问上,Keyed State 通过 RuntimeContext 来访问,这需要算子是一个 Rich Function。首先我们必须创建状态描述符 StateDescriptor ,包含了状态的名字(可以创建多个状态,必须有唯一的名称,以便引用它们),状态值的类型。根据需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 ValueStateDescriptor,ListStateDescriptor,ReducingStateDescriptor 或 MapStateDescriptor,下面我们创建一个 ValueStateDescriptor:

ValueStateDescriptor<Long> stateDescriptor = new ValueStateDescriptor<>("counter", Long.class);

第二步是注册状态:

private ValueState<Long> counterState;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n(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throws Exception {
    super.open(parameters);
    // 声明状态描述符
    ValueStateDescriptor<Long> stateDescriptor = new ValueStateDescriptor<>("counter", Long.class);
    // 注册状态
    counterState = getRuntimeContext().getState(stateDescriptor);
}

注册状态之后,我们就可以读取状态中的值,也可以更新状态中的值,下面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计数器功能:

@Override
public Long map(WeiboBehavior behavior) throws Exception {
    Long count = counterState.value();
    if (Objects.equals(count, null)) {
        count = 0L;
    }
    Long newCount = count + 1;
    counterState.update(newCount);
    System.out.println(behavior.getUid() + ":" + newCount);
    return newCount;
}

详细代码可以参阅:KeyedStateExample

6.2 Operator State 使用示例

Operator State 需要自己实现 CheckpointedFunction 或 ListCheckpointed 接口。

ListCheckpointed 已经废弃,不建议使用。

CheckpointedFunction 接口提供了如下两个方法:

void snapshotState(FunctionSnapshotContext context) throws Exception;
void initializeState(FunctionInitializationContext context) throws Exception;

每当执行 checkpoint 时,会调用 snapshotState 方法。每当用户自定义函数被初始化时,或者当函数从之前的检查点恢复时,initializeState 方法被调用。因此,initializeState 方法不仅是初始化不同类型状态的地方,而且还是状态恢复的地方。

下面是一个有状态的 SinkFunction 的例子,在元素输出到外部之前先缓冲一定数据量再输出:

public static class BehaviorBufferingSink implements SinkFunction<Tuple2<String, String>>, CheckpointedFunction {

    private final int threshold;
    private transient ListState<Tuple2<String, String>> statePerPartition;
    private List<Tuple2<String, String>> bufferedElements;

    public BehaviorBufferingSink(int threshold) {
        this.threshold = threshold;
        this.bufferedElements = new ArrayList<>();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voke(Tuple2<String, String> behavior, Context context) throws Exception {
        bufferedElements.add(behavior);
        // 缓冲达到阈值输出
        if (bufferedElements.size() == threshold) {
            int index = 0;
            for (Tuple2<String, String> element: bufferedElements) {
                // 输出 send it to the sink
                LOG.info(index + ": " + element.toString());
                index ++;
            }
            bufferedElements.clear();
        }
    }

    @Override
    public void snapshotState(FunctionSnapshotContext context) throws Exception {
        LOG.info("snapshotState........");
        statePerPartition.clear();
        for (Tuple2<String, String> element : bufferedElements) {
            statePerPartition.add(element);
        }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itializeState(FunctionInitializationContext context) throws Exception {
        LOG.info("initializeState........");
        ListStateDescriptor<Tuple2<String, String>> descriptor = new ListStateDescriptor<>(
                "buffered-elements",
                TypeInformation.of(new TypeHint<Tuple2<String, String>>() {})
        );

        statePerPartition = context.getOperatorStateStore().getListState(descriptor);

        // 状态恢复
        if (context.isRestored()) {
            for (Tuple2<String, String> element : statePerPartition.get()) {
                bufferedElements.add(element);
            }
        }
    }
}

Operator State 初始化类似于 Keyed State 状态的初始化,都是使用包含状态名称和状态值类型相关信息的 StateDescriptor:

ListStateDescriptor<Tuple2<String, String>> descriptor = new ListStateDescriptor<>(
        "buffered-elements",
        TypeInformation.of(new TypeHint<Tuple2<String, String>>() {})
);

statePerPartition = context.getOperatorStateStore().getListState(descriptor);

初始化状态后,我们使用上下文的 isRestored 方法检查失败后是否要对状态进行恢复:

if (context.isRestored()) {
    for (Tuple2<String, String> element : statePerPartition.get()) {
        bufferedElements.add(element);
    }
}

详细代码可以参阅:OperatorStateExample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和博客:

nAFZrmq.jpg!mobile

参考: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