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在人在,越来越多的to C公司都去转型做SaaS了
source link: http://www.chinaventure.com.cn/news/78-20201105-35884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文丨李晓丽
编辑丨董力瀚
来源丨投中网
垂直SaaS,火了
“因为钱都在这里啊!”
钱在哪里,人就在哪里。90后连续创业者Mark直指公司上SaaS背后的真实原因。
Mark是一家互联网装修创业公司的老板,虽然所在的赛道垂直且生僻,但围在他身边追着等下一轮投资份额的机构一点也不少。上一轮融资结束之后,Mark不再见投资人,钱他不太愁,他愁新的业务增长点来自哪。于是,转型SaaS,成为他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契机。
越来越多创业公司开始转型做SaaS,其中不乏一些原本to C的创业者,比如美妆、饰品、按摩行业的老板。
SaaS原本是个to B的苦行业,远不如to C商业模式性感。早在2015年,国内就有“SaaS创业开始爆发”的说法,可发展来发展去,仍旧是个研发重,获客难的烧钱行当。
如今风向变了,经纬中国合伙人熊飞之前去头条聊天,发现头条内部至少用了20几个SaaS。
有很多事实可以用来佐证这些创业者们的眼光。比如,他们转型的方向与大厂接下来的战略部署不谋而合。在腾讯10月底结束的年中战略会上,马化腾反复强调了2个词,一个是SaaS,一个是全真互联网。
SaaS,是腾讯“必须稳住”的阵地。马化腾在年中战略会上强调,通信和社交是腾讯的核心,腾讯的SaaS在通信方面“必须稳住”,至于其他垂直领域的SaaS需要“术业有专攻”,比如云、大数据、安全、区块链、RTC通信能力、CA认证服务等。
风险投资的钱同样涌到了这里,仅在2020年上半年,近200个SaaS项目获得了新一轮融资,其中与产业结合的垂直类SaaS更是在风口正中央。头部机构也在豪赌SaaS,高瓴创投前不久放话会重仓中国SaaS。
资本凭据什么入场?当然得有更直观的刺激,即来自于行业估值上限的提升。垂直SaaS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惊人,比如贝壳找房,上市短短2个月,市值从230亿美元飙升至800亿美元——这在5年前是不可能的,那个时候to B的投资人还在感慨“行业里连家十亿美金的公司都没有”。
贝壳上市之后如此惊人的增长,不仅让同行眼红,令资本心动,也点燃了创业者心中布局SaaS的火苗,在投中网的采访过程中,不只一位创业者在谈论SaaS转型时拿着贝壳对标。
不过,初创公司抢占SaaS风口只是序曲,这波初创公司转型SaaS热的契机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爆发式增长红利结束,C端的钱不好挣了。
C端的钱不好挣了
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随着人口红利和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失,C端越来越难赚钱。
“电子烟之前的风口吹那么大,出来那么多新品牌,但最后上市的实际上是一家供应链公司。”曾在宝洁任职的BA饰物局联合创始人Leo感慨,不管是完美日记还是花西子,这些台前的网红公司把市场教育了一遍,把消费者的习惯培养了起来,但真正赚钱的却是后台的供应链公司。
BA饰物局也是初创公司布局SaaS的一员。作为消费品领域的连续创业者,从家居品牌转入饰品领域的Leo深谙爆款网红品牌的弊端:起势快,消亡也快,营销造势全靠创始团队直观感知,爆款的经验却难复制。
拿Leo团队切入的饰品领域举例,一样的货源,就看谁有本事包装出一个新概念占领新一代用户的心智,谁家的店铺陈列更有视觉冲击力。
大部分时候,因为消费者层面生代的更迭,00后往往只是不想选择她们妈妈辈会使用的品牌,所以给到了新品牌切入市场的机会,也就是“平替经济”的红利。但这种红利是速朽的,想要把速朽的“网红公司”变为“长红公司”,不是件容易事,需要的是可复制的标品能力。
曾经兼职打理几家按摩理疗店都能财富自由的宜生健康CEO于飞,也感慨现在C端的钱越来越难赚,他的企业转型新方向,也傍上了SaaS。
早在十多年前,于飞就扎进了按摩理疗这个行业,他经历过富桥早年扩张的好日子。那个时候经济改革的红利还在,一年能开100家门店,一个店加盟费要收80万,一年光收加盟费都能收上1个多亿。
2014年,赶上O2O浪潮,于飞开始谋变,创立了宜生到家。宜生到家主打手艺人上门按摩的互联网模式,获得了几轮知名机构的投资。但O2O浪潮退去后,宜生到家的商业模式也遇到了挑战,于飞开始第三次转型,从上门按摩调整到了线下开门店。在今年8月,“宜生到家”更名为“宜生健康”,完成B轮1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为中新基金。
和Leo所在的消费品领域一样,C端的钱不好赚了,于飞也在谋变。
早年间,行业红利还在的时候,普通蓝领一月赚两三百块工资,在富桥、华夏良子这些有品牌的门店工作,技师能月入两三千,普通人家托着关系把孩子往富桥在重庆的培训学校送。但后来,随着行业里的品牌也越来越多,同质化竞争也越来越严重,光靠开门店赚不着什么钱了。
拿到最新一轮融资后,于飞开始着手供应链上的生意。
抢占SaaS,只是序曲
SaaS的风口是来了,但转型进去也不容易。放眼望去,如今在垂直SaaS领域获得成功的,往往具备一些共性:比如主业都在细分行业做到了头部的位置;转型之前CEO们在行业里打了好几年的仗;主业利润还不错,能够支撑SaaS早期研发烧几年;再就是同样是to B,早期容易拿下市场的SaaS往往是to B里面相对高频的场景,比如配送、人力、OA、零售。
创业公司转型布局垂直SaaS,看中的其实是基于数据底盘长出来的生意。
垂直SaaS,跟通用型SaaS不同,垂直SaaS本质上输出的是行业标准,很多垂直SaaS早期免费给到商家使用,是为了获取数据——数据之上能长出来的生意,想象空间巨大。
比如,前面就有贝壳找房给垂直SaaS打了样。
在贝壳体系内,原本链家的商业模式是靠开线下门店,养经纪人赚佣金。而当它具备了重塑行业规则的能力后,开始靠输出系统、输出规则来赚钱。贝壳不再花巨额成本开门店,养经纪人,而是彻底往轻资产的方向走,赚规模化后的交易佣金收入,以及规模化衍生的增值服务收入。
于飞给宜生健康设计的垂直SaaS,也是类似的模式。早期SaaS模式本身不抽佣,先通过两个地方挣钱:一是供应链,技师做服务的时候需要产品,每个门店大概有10%以上的成本用于采购产品;第二块的利润来源,是客户复购。
按Leo的说法,BA饰物局也想通过积攒数据,为使用SaaS的门店赋能,挣供应链上的钱。
另一家创业公司G7,也靠SaaS沉淀数据长出来的生意扩大了业务版图。
G7创立的前几年,主要靠给公路上跑的卡车提供物联网SaaS服务,在链接了180万重卡、7万家货主和物流公司后,G7基于SaaS沉淀的数据底盘长出三大核心业务:网络货运、安全管家、数字货舱。这三大新增业务直接将G7的市场增长空间拉上到了十万亿级别。
毫无疑问,贝壳找房是最好的范本,构建了数据底盘之后,这家公司找到了一条又一条增长曲线。
贝壳如果只有链家的话,想象力也将非常有限。但正因为通过垂直SaaS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如今除了新房、二手房交易撮合,贝壳数据底盘上长出来的新生意装修,又给这家公司带来了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作为房地产领域的传统开发商,新城控股也注意到了这个趋势,新城控股CIO黄春雷称,除了SaaS应用,他们还注意到了DaaS。“我们现在还处于在观望,目前还在看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价值。”
数据底盘上长出来的新生意诱人,可如果所有人都想做制定规则的人,赚管理输出的钱的话,那就意味着,必须和其他人争夺每个垂直领域当中非常有限的几个席位,可以想见,在资本推动、催化之下,时间窗口也不会太长。
还有一个最急切的问题摆在所有转型SaaS的初创公司面前,这也是对生意本质的一次回归:把自己的SaaS产品成功卖出去,保证复购。
(文中Mark为化名)
Recommend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