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火热的互联网医疗,让大健康进入下一阶段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nkj.cn/17110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EJ3iMr.png!mobile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从出生到长大,从中年到老年,从呱呱坠地到黄土掩面,人生在世说小了就是几十个春秋轮回,说大了也不过是用微小的个人之力推动历史巨轮前进。而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人们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就构成了很多人的一生。

医疗的进步让人类可以更好感受到生的美好,虽然终点难以更改,但是却可以让路上的风景更好一点。而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和医疗的交互场景也不仅仅局限于医院或者诊所之中,更多的交互场景被呈现在手指和屏幕的接触之间。

大健康进入黄金时期

想必对于身体健康十分重要这个说法,应该没有人会不同意。但如果不是疾病灾祸发生在自己身上,身体健康对于人们就只是一个遥远的概念,知道它是对的、是好的,但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却总是充满诱惑。

若不是一场疫情的肆虐,让生死这种每个人都会接触到但感觉甚远的事情每时每刻不发生在周边,人们对于健康的感觉可能还是以往那样忽近忽远。于是在疫情肆虐的同时,人们心中的健康观念也在逐渐生长。

而疫情催生出来的全民健康意识,同样也催化了大健康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疫情只是催化剂而已,它加速了人们心中健康意识的提高,也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让大健康领域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的原因,更多的是社会发展趋势。

首先,逐渐老龄化的社会让人们开始提前关心自己的老年生活。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报告,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会达到3亿人。

其次,老龄化自然会让社会中患有老年病、慢性病的人数增多。老年群体具有医疗需求大、病程时间长、慢性病种集中、自理能力差等特点,加重了自身和社会的医疗支出。于是如何用一个更好的身体来迎接自己的老年生活,成了当下人们关注的重点。

最后,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意味着人们更愿意为身体健康而进行消费。不论是购买保健品还是参加健身课程,人们对于健康的投资比重逐渐加大,而一些高质量的健康产品也进入人们的选择范围之中。

多方面的原因,都让大健康领域在未来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贴合数字化发展出现的互联网医疗,可以提供更加高效的医患交互途径,同样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引来了众多的企业入局其中。

扩张中的新兴企业

根据医药咨询机构沙利文发布的中国医疗健康应用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67亿元,2026年或将增至1978亿元。而且在疫情之后人们的健康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个市场前景可能会更加巨大。

面对这巨大的蛋糕,入局者能取得其中的一小块就已经可以创造不少的经济效益了。但是不说大健康领域,就算是互联网医疗这个领域其中也包罗万象,如何成功切入其中,成为了新崛起互联网医疗平台的重点问题。

这些平台的切入点不尽相同,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呈现了一定的相似性。这些平台都是通过自身的优势领域来进入互联网医疗这个行业,并且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同时,逐渐拓宽边界,向外扩张,让自己的业务更加丰富。

举例来看,春雨医生就是通过在线问诊业务切入互联网医疗之中,并不断向外扩张。前段时间刚刚获得搜狗的一笔投资的春雨医生,重新启动其“五芒星模型”,准备打造涉及到医院、医生、患者、医药/器械、保险五个方面的闭环。

微医也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微医的前身是挂号网,而连接线上线下的医院挂号服务也成了微医的重点。之后微医也在平台内逐步上线了问诊、科普、药品电商等业务,帮助用户可以在其平台内享受到更加多元的服务。

比较典型的还有叮当快药和丁香医生。前者通过药品新零售切入其中,并尝试打通“医+药”的闭环;而丁香医生在早期的定位还是一个专业人士交流平台,聚集了众多的医疗相关专业人士,为之后的扩张打好了基础。

通过自身的优势切入,在前期进入市场的阶段会减少一定的阻碍,也让这些新兴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有了茁壮成长的机会。当然,在激烈等互联网医疗赛道之中,几位巨头的身影也逐渐显现。

愈发明显的巨头争霸

对于新兴企业来说,切入互联网医疗需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而对于看中大健康红利闻风而动的巨头们来说,这一点同样适用。

巨头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这些新兴企业难以企及的,这就使得巨头在互联网医疗的发力虽然也是通过自身优势切入,但侧重点有着明显的不同。

巨头们更加注重医疗平台与自身整体生态的联动性,而互联网医疗领域需要的长期建设使得巨头的长期主义在这个领域优势更加明显。

巨头们当然希望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尽快赚钱,但是前期的基础建设却是必要的,而这个领域的基础建设并不是一个小工程,更是需要长期的投入。但是伴随着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其释放的红利也将会更大。

比如电商行业中的巨头阿里,在电商领域的优势让阿里健康在构建“医+药”体系时更加轻松。对于巨头们来说,依靠自身核心业务成为行业中难以撼动的存在之后,逐渐填满自身的商业版图则成了这些想要横向发展的企业更加远大的目标。通过多元业务的不断扩张,让用户可以在一个体系中满足更多的需求,实现流量层面的“一鱼多吃”。

这种情况的出现自然和互联网企业的人口流量红利逐渐见底有关系,越来越多企业将重点从增量市场转移至存量市场,希望通过不同的业务来刺激存量市场,让存量市场释放更多的价值。

当然,不只是巨头们,那些较小的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同样面对如何激活存量市场的问题。而互联网医疗平台对于存量市场的刺需求,也使得整体大健康领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大健康应该“小”一点

中小平台希望通过刺激存量进一步拉动自己互联网医疗方面的业绩,而巨头们刺激存量,一方面是想带动新布局业务的营收,更重要的是想拉动自身体系之中的流量内循环。

但是企业想要激活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存量市场,让这一部分市场再次释放价值,从而更进一步吃到大健康的红利,就需要将自身大健康布局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具体来说,就是将大健康更“小”一点,但是在何处“小”呢?

首先就是需要将大健康小到更加细化的使用场景之中。健康并不是只存在于生病时,更是存在于运动、饮食、睡觉等各个场景之中,无时无刻对人体健康的把控将会更加全面了解个人身体情况,才能针对不同问题作出不同预防。

其次,这些使用场景也将贴近更加细小的生活场景。比如手腕上的智能手环手表,比如遍布房间的智能家电,都是在将大健康细化到每一个小的生活场景之中。而从千万个小的场景出发,防微杜渐,从小方面阻绝大问题。

从多个小的方面来进行把控,可以获得更加细致的资料和信息,也可以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更有效率排查出问题出在何处,从而更好防护个人健康。

而将大健康着眼于生活中细碎的方方面面,可以让用户在不知不觉期间培养其自己的健康意识,从而让用户为自己的健康投资,拉动消费,而这也就成功激活了平台内的存量市场。

只是,着眼于更加小的生活方面,就需要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撑,而这也为想在大健康领域大展手脚的企业们留下了一个必须要跨越的高山。

文/金融外参记者侯正阳,公众号ID:jrwaican

BBbAryM.png!mobile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