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屡败屡战的蘑菇街,“All in 直播电商”还有重生机会吗?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36kr.com/p/815825933618562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蚂蚁虫”(ID:miniant-cn) ,作者:蚂蚁虫,36氪经授权发布。

如果票选今年电商行业的年度事件,那么直播电商大爆发将毫无悬念地入选。大家都预见了直播电商的大好前景,却谁也没想到它会以如此迅猛的势头崛起。其中变数自然是疫情这只黑天鹅,直播电商因此乘风而上,成为零售商业最热的风口。

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巨头自不消说,苏宁、国美等中小电商平台也悉数入局,时不时在朋友圈刷屏,或在资讯平台大打宣传战,怒刷存在感。

然而这股大潮中,有一个平台的名字却迷失了,似乎已经不在人们的视野之内。蘑菇街,这个曾经的直播电商开拓者,一度迎来了重生希望,却在风口来临之际消失。

从开拓者变成失落者,这些年蘑菇街到底做错了什么?屡败屡战的它,未来还有振兴的机会吗?

起个大早却赶了晚集的,可不止是直播电商

说到517吃货节,很多人都会想到美团或饿了么。事实上它们都不是首创者,真正的首创者是百度糯米,只是因为影响日益式微被大家遗忘了。直播电商也与此类似,通常业内往往会认为淘宝是国内直播电商的鼻祖,其实蘑菇街比它还要早。

早在2016年3月,蘑菇街就上线了视频直播功能,开始扶持旗下网红直播艺人的孵化和经纪业务。而阿里是在2016年4月21日推出淘宝直播,借papi酱的拍卖活动向外亮相。当时,包括电商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都尚未涉足直播带货,称蘑菇街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并不为过。

令人欣喜的是,蘑菇街的直播带货正入佳境,为自己带来了活力。据一位曾在蘑菇街就职的朋友说,直播电商上线对蘑菇街起到了很好的积极作用,成交和营收双双上涨明显。内部甚至一度乐观地认为,蘑菇街将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春天。

2018年12月6日,借助着直播电商的话题,历经折磨的蘑菇街终于成功在美上市。2019年2月25日,蘑菇街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财报:在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2019财年Q3,蘑菇街实现营收3.672亿元,同比增20.3%;净亏损422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1.561亿元。营收增长而亏损大幅收窄,形势看起来还不错。

蘑菇街押宝直播电商,似乎也确实押对了。有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内的直播电商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00亿增长至在2019年的4400亿元。短短三年间,翻了4倍还多,去年的同比增速高达214%。

然而蘑菇街所谓第二春,只是一厢情愿的表象。直播电商上线带来的只是短暂的繁华,并没有形成可持续增长。在阿里、京东的带动下,各综合电商、跨境电商、母婴电商也随后纷纷进入赛道。直播电商作为蘑菇街的特色不复存在,而它供应链和服务的短板再次暴露出来,渐渐地失去了对用户的吸引力。

上市也只是蘑菇街难得的高光时刻,没有能给它带来转机。自2019年Q2开始,蘑菇街便陷入到营收萎缩的困境之中,一直到现在。与直播电商行业的高歌猛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业绩不佳带来了股价的连续下跌,蘑菇街的总市值一度跌破1亿美元,较峰值时期低了九成多。

进入7月以来,随着大盘行情的好转,蘑菇街才迎来了股价回升。截止于2020年7月29日本文发稿时,蘑菇街的股价为2.28美元,市值为2.44亿美元。而早在2012年10月蘑菇街完成B+轮融资时,其估值便高达2亿美元。8年时间,它又回到了原点。

蘑菇街在直播电商上高开低走,可谓是起个大早却赶了晚集。最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阿里、京东、快手们收果子,个中的滋味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起大早却赶了晚集,甚至空手而归,于蘑菇街而言并非首次,早在此前便有过多次类似的经历。

2014年,蘑菇街率先提出“海外买手”的概念,因为供应链未完全打通,加上购物流程过于繁琐,在尝试几个月后最终废弃。蘑菇街退出没多久海淘兴起,网易考拉、洋码头做得风生水起。

蘑菇街在转型电商平台之初,就有人提议可以去帮助一些大品牌处理尾货,但提交到决策层讨论却没能通过。后来唯品会高举大旗横空出世,独享了品牌特卖的风口。后来借社交电商风口的爱库存,估值也达到30多亿元。

甚至连内容这块传统优势领域,蘑菇街也拱手将市场让给了什么值得买和小红书。

就这样,曾经也阔过的蘑菇街,一步步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BVvURjz.jpg!web

两大致命败因:策略摇摆、丧失内容核心竞争力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蘑菇街的衰败也可能有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近年来蘑菇街逐渐走向衰败,最主要是存在着两大致命因素:

1、策略不足:摇摆和短视

自创建以来,蘑菇街便不断在调整策略,从创业时的电商搜索工具,到消费社区、电商导购、女性垂直电商。2015年春天,蘑菇街又进行了第四次转型,变身为 B2C+C2C 的社会化电商——即复制淘宝。

如果加上后来的直播电商和MCN计划,蘑菇街的策略转型实际超过了4次。成立仅仅8年多时间就进行了多达五六次的策略转型,平均不到两年一次,如此多变令人吃惊。

通常而言,企业的长期策略至少在5-10年,甚至更长。除了2014年遭阿里封杀被迫转型外,其他几次都是蘑菇街的主动行为。如此频繁的转型,意味着企业一直不了解自己的定位,缺乏明确的长期发展策略。

蘑菇街的策略摇摆还体现在多元化上,它的新业务总是浅尝辄止。虽然可能先人一步看到市场先机,但却没有坚决执行,在受挫后便迅速退出。前文所述的跨境电商、品牌特卖,无一不是如此。

当然蘑菇街也可以将这些解释为策略性试错,发挥新业务不适合自己就快速止损。但在外界看来,蘑菇街的这种表现就是严重的策略摇摆。策略摇摆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乏效率,不但消耗了大量的资源,也挥霍了宝贵的时机。当竞争对手大步向前时,蘑菇街却在原地踏步甚至不进反退。

策略短视则是蘑菇街的另一个短板。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缺乏更长远的视野和更大的格局。蘑菇街错过特卖电商的机会,便是例子。品牌尾货是个大市场,2013年前后国内刚刚起步,是很好的窗口期。可惜的是,这次蘑菇街甚至连一个摇摆的机会都没有给。

蘑菇街转型直播电商的初期比较成功,通过直播带货的模式创新,蘑菇街当时激活了大量沉寂老用户,迎来了难得的业务增长。然而它还是犯了策略短视的毛病,它只将重心放在激活老用户上,却忽视了新用户市场。直播带货,如此新颖、有趣的即时互动销售模式用来拉新,不香吗?当新鲜劲过了之后,被激活的老用户又重归沉寂,阶段性增长随即停止。直到快手、抖音借此大力开拓直播电商业务时,蘑菇街才意识到其中的市场价值。

2、忽视内容建设,核心竞争力缺失

在蘑菇街多次转型中,唯一成功的就是2012年从消费分享社区转型为导购平台。

当年蘑菇街曾经一度拥有600万女性买家,每天为淘宝导入8万笔订单。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年初,蘑菇街从淘宝平台拿到的日均佣金达50万元至60万元。有资料称,当时来自于蘑菇街和美丽说的订单,占到了淘宝总订单的10%。

为什么这一次能够成功?除了抓住了淘宝急需站外流量来实现大发展的风口外,高质、扎实的内容才是让它从众多导购网站脱颖而出的根本。优质内容不但可以创造流量、吸引用户,还能实现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精准匹配。当时导购网站的转化率普遍在1%时,蘑菇街便实现了10%的超高转化率,可谓是傲视群雄。

换言之,内容才是蘑菇街的核心竞争力。

服饰、美妆等女性商品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如果社区用户没有积极性去生产新内容,那么现有内容将因为过时而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在2014年转型女性垂直电商平台之后,内容建设被蘑菇街华丽地忽视了。

在淘宝导购业务不再之后,内容只见投入而没有产出,还不如把资源位直接让给商家,好歹还能带来佣金收入。正是在急功近利的商业化主导下,蘑菇街的内容质量和丰度都迅速下滑。如今蘑菇街APP首页推荐的短视频,多是主播随手截取的片段,内容质量非常低劣,与早年的优质图文相去堪远。

内容质量的下滑,继而造成用户流失。财报显示,2020财年第三季度,蘑菇街的年活跃用户为2660万,同比降低22.9%。而流量和用户的减少,反过来又让蘑菇街的商业化变得更为艰难,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自被淘宝封杀后的6年来,蘑菇街屡次转型和尝试多元化,每每宣称“All in”的决心。但丧失了内容优势,在策略摇摆和短视的严重消耗之下却总是碌碌无为,只能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应对:明确策略、重视内容、发力微信生态

随着直播电商的红火,蘑菇街又看到了新希望,再次祭出了“All in 直播”的策略。

今年5月底,蘑菇街发布了针对主播、机构及供应链招募的“美力计划”,推出“保底月薪”、“货品对接”、“流量扶持”、“官方经纪”等六大主播扶持政策,及“免佣一年”、“平台包销”、“运营服务”等六大供应链扶持政策。看来,这次它不但很有想法,而且积极付诸行动。

直播电商具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蘑菇街也有一定的底子,这次策略转型或升级,方向上基本正确。但理想离落地总是要付出相应的努力,蘑菇街应该有所改变,以避免重蹈覆辙。建议如下:

1、策略要明确,执行要坚决。以往的事实表明,蘑菇街的历次策略方向往往并没有错,只是策略层面不够明确,最终输在策略摇摆和执行不坚决之上。因此,“All in XX”不能只是喊口号,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要么不做,要么全力以赴。

顺带说一句,蘑菇街以往总是半途而废,执行力欠缺可能也是重要原因。执行力是企业的基本功,蘑菇街有必要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制度管理等方式,强化提升自己的基本功。否则,策略再好再明确,也容易在执行中变形走样。

2、强化内容构建,重建核心竞争力。内容在电商平台的作用日益明显,不但成就了小红书,也成为阿里、京东等巨头的护城河和新流量来源。快手、抖音上的达人,正是通过作品内容为自己吸粉,然后借助直播带货来变现。可以说,没有内容作为基础,平台的直播电商就是无根之水。

当年蘑菇街的内容堪称是消费者的网购指南,如今即便是首页推荐内容,其质量低下令人咋舌。蘑菇街必须尽快完善相关规则,通过权重系数、奖励机制、资源倾斜等手段,激励主播达人产出优质内容,重建内容生态。只有重建起了核心竞争力,平台才能具备更强大的流量生产能力,进入良性循环,创造主播、商家和消费者的多赢局面。

3、重视开发微信生态。电商流量越来越稀有,而微信是国内最富有的高价值流量金矿。蘑菇街是微信小程序刚刚试运行期间第一批合作的公司,而且在九宫格上有入口。这是很多电商平台梦寐以求但求之不得的资源优势。遗憾的是,过去这些年蘑菇街一直都没有利用好这些优势,来开发利用微信生态的流量资源。

反观其他厂商,利用微信生态做得风生水起。拼多多自不消说,每日优鲜等社区电商迅速成长,后者近日获得了新一轮4.5亿美元融资。连向来认为保守的京东获益不菲,易观千帆的数据监测显示,短短几个月时间,其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京东APP月活便达到837万,直逼蘑菇街的1099万。

蘑菇街完全可以将自己的优势直播和优质内容,分享到朋友圈和微信里,以吸引到精准的私域流量,继而实现在小程序或APP上的用户沉淀,成长便水到渠成。

如果能够在这几个方面有所改进,蘑菇街即便不能全面实现策略目标,至少也可以改善企业状况,提升整体竞争力。

结尾:机会仍存,主动权在己

蘑菇街虽然目前看来屡战屡败,但反过来说是屡败屡战。它没有像一些公司那样在遭遇挫折后就放弃自己,非常难得地仍有一颗战斗的心。

今年618促销大战中,蘑菇街头部主播小甜心_呢在仅有百万粉丝情况下,期间实现 6033 万销售额,616王牌爆款之夜活动当晚带货2441.5万元。虽然与头部主播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但在流量倍数级小于淘宝等巨头平台的情况下,蘑菇街主播这样的带货成绩显然是不错了。

幸运的是,蘑菇街仍有一定规模的用户基础(1100万左右的月活),较为成型的主播、商家体系,这些是它振兴的最大资本。如果能够规避以前的策略摇摆和短视,重建内容优势,它有机会打造一个中型的内容电商生态,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

前途固然艰难,蘑菇街但仍有机会,命运的主动权仍掌握在自己手中。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