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李志刚:在中国创业复制美国模式行不通了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AxODY3OQ%3D%3D&%3Bmid=2649887032&%3Bidx=1&%3Bsn=1473870dd7ecc190521aafa3656ec4fd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BnUNzaj.gif

y2Ibe23.jpg!web

过去,中国互联网长期被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大巨头把持。如今,以美团、今日头条、拼多多为代表的三股新兴力量日益崛起。

这些新巨头都没有全盘复制美国的模式,而是结合中国特有的商业环境成长起来的。而我近期与一些CEO交流的时候,发现他们还有着这样的误区:想着如何复制美国模式到中国。

每当CEO问起这样的问题,我都会当即告诉他们: 复制美国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不过CEO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困惑,这其中有着历史原因:互联网在美国诞生。

20年前,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基本上是copy雅虎的。Facebook于2004年诞生,随后2005、2006年期间中国诞生了几百家社交网站。所以说中国的创业公司复制美国模式是有历史渊源的。

10年前,中国创业者一创业就形成这么一个规律:我要山寨美国,或者说我对标的美国公司是什么。而投资人问CEO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模式美国有没有对标?」如果创业者回答「没有」,那么资本便失去了兴趣。

因此,从创业者到资本都形成这么一个惯例,美国有的中国一定要有。延展到后面,很多中国公司的估值都是对标美国的估值来算的。

2015年是我认为的一个分水岭。2015年前后,新巨头美团、拼多多、今日头条崛起了。2016年,我写了一篇趋势文章,标题就叫《 趋势|为什么山寨美国在中国行不通了? 》。

从大背景来说,中美创业的格局在2015年之后是一个分水岭,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中美国情以及商业环境的根本不同。

中美的差异性

中国与美国完全不同,历史不同,体制也完全不同。从商业背景来讲,美国的现代商业启蒙元年是1886年,洛克菲勒、美国铁路公司、卡耐基等等都诞生于1886年前后。而对于中国商业史来说,1992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从90年代到现在也才30年的时间。一个130多年,一个30多年,从时间角度来说的话,历史差距很大。

由于商业历史的差异性,中国社会与美国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有的模式在中国行得通,但在美国却不行。美国专门做电商的平台,有名的只有亚马逊和ebay,而中国,有阿里、京东、拼多多以及一堆新诞生的社区团购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公司。美国的商业史已经有100多年,传统零售业非常发达,所以创新的机会有限。中国的商业史才二三十年,未来还会诞生新的公司。

此外,中国与美国的国情,例如人口情况,也存在巨大不同。中国的人口高度集中,而美国比较分散,许多城市人口只有几十万。而中国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有15个之多。

商业要和人结合,特别是线下的实体商业要与人口聚集地结合。由于中美人口聚集情况不一样,未来可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模式与美国基本没什么关系。美国有的中国可能会有,美国没有的中国也会有。美团、拼多多、今日头条的崛起就是典型案例。

新巨头的崛起

美团早期是Copy Groupon的,但是后来跟Groupon完全不一样了,并且团购本身在2010年、2011年左右王兴就已经做了很大的改革。

Groupon 是典型的高举高打,高额的初创费、办公费用、管理费用导致了它对商家的提成佣金非常高,结果这个公司慢慢地消失了。美团2012年的时候,王兴提出团购「三高三低」的理论,他对团购的理解更加独立,甚至和Groupon背道而驰。

美团定位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低价格的服务;为此,公司做到高效率、低成本;高科技、低毛利的定位。

后来王兴在团购的基础上开始拓展更多业务,与Groupon进一步分道扬镳。他拆分出一个T型战略,T型战略就是一个垂直的战略,把一个公司拆分出来。猫眼电影是第一个,后来这个公司也市值百亿港币左右。再后来酒店旅游也被拆分出来。

2013、2014年美团又切入外卖、出行,现在进入了吃喝玩乐的所有领域,这与当年的Groupon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完全山寨就是死路一条,美团结合了中国本土化特色,走出了中国独有的这么一条路。

今日头条这个公司也是独特的,我当时评价这个模式「推荐是搜索的迭代」。今日头条的海外扩张已经开始攻城拔寨,前些天有一个朋友说找北美今日头条负责人合作,北美的今日头条在当地也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还是那句话,这相对是独创的,美国也没有做成的。

拼多多就更特立独行了。

2015年12月,我和黄峥见面,此前三个月,他拿到A轮投资,在融资B轮过程中,他见了数十位投资人,投资人问他第一句话:你这个模式美国有对标吗?黄峥说是全球第一家。投资人不投,融资受挫。拼多多模式确实是全球第一家。任何全球性创新,在创业初期一定不被理解或认可。

黄峥跟我说,当时不仅在中国出现400多家模仿拼多多的公司,在美国也出现了山寨拼多多公司,美国倒过来模仿中国了。不过不久前这个公司已经倒闭。

拼多多的起家植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低收入人群众多,人们都爱便宜。拼多多最早起家的是广大的农产品自销,这跟美国的农产品完全不一样。美国的农产品没有像中国小众化,几亩,十亩这种。它基本上是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的农田,包括包装、运输、储藏全是工业化,所以没有拼多多模式诞生的土壤。

新巨头的崛起无一不是结合了中国的本土特色,做到了全球首创。美国没有的模式在中国却可以生根发芽。但同时,美国发展得风生水起的行业到了中国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例如SaaS行业。

本土化创业

中国商业是一个丛林时代,竞争非常激烈。相对来讲,美国经过100多年的商业规律淘汰、反垄断化等等,美国的公司相对来说比中国公司更为守规矩一点,或者说更区分自己的边界。

比如美国的交易公司,买卖零售的公司会用第三方软件帮助支付。但在中国就完全不同,巨头更愿意自己干,我认为这是中国特有的,比较野蛮的原始丛林式竞争环境。

所以在美国,交易和SaaS可以完全分开,彼此相安无事,但在中国不行,做交易的一定要把SaaS干掉,或者自己干。这是中国特有的竞争环境决定的,巨头无限生长。

中国巨头把交易啃光后,不会任由SaaS公司掌握其数据——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我们长期看好中国。虽然有的行业可能在中国难以发展壮大,但相应的,在其他国家可能不会诞生的行业,却会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

中国未来会出现社区零售公司,但是美国很难,因为他们的人口相对比较分散,都是住别墅,效率太低了。

2018年是社区团购创业的爆发期。根据烯牛数据统计,2018年社区团购赛道共计披露融资事件21起,总计融资金额达20.4亿元,共有超过30家投资机构入场。

中国一个小区3000户,每户5个人,一个小区搞一两万人的生意效率一定很高。这叫中国模式,未来社区零售模式成立,这就是中国特殊的创业机会,在美国不可能发生的。

中国未来还会有很多的行业发展与美国的不同,比如养老。老龄化程度逐步升高,中国的老年人在一两年以后会有3亿,会超过美国全国人口。再过5年,2025年,中国老年人数量会达到4.5亿,这么大的基数与体量,能诞生多少创业机会难以想象。

另外随着城镇化的加剧,未来会诞生超级县城,会出现超过50万人口以上的超级县城。这样的县城可能至少有1500个。一个个县城就相当于是一个个支点,1500个超级县城的背后,也是无数的创业机会等待创业者们去探索。

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中国出现的一个特殊的行业机会叫蓝领,这是在中国才可能有的巨大赛道。中国8亿农民进城后,叫新蓝领,新市民,围绕他们的创业机会也会很多。

创业者们要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与商业环境,寻找其中的商机。单纯复制美国模式的时代早已过去,创业者需要把国家、社会、时代、技术与个人命运相结合,才能精准把握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李志刚,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山海成长营创办人,著有《创京东》和《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在美团、拼多多A轮时,今日头条B轮时,发现、判断并帮助他们成长。

延伸阅读

李志刚:下沉市场,10亿人口的生活与消费

李志刚:养老行业迎来黄金时代,将诞生千亿级公司

李志刚:2020年后,新巨头将在这些领域诞生

eANVvyZ.png!web

6v2mqaY.png!web

BP邮箱:[email protected]

点击 阅读原文 ,直接报名「山海成长营」!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