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马斯克式偏爱,特斯拉实现自动驾驶竟靠它?

 3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357573.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3UzUjeI.jpg!web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亿欧汽车(ID:EO-AUTO) ,作者:王瑞,编辑:郝秋慧

马斯克一贯坚持使用毫米波雷达:“它能够实现类似激光雷达的效果,甚至更好。”

据特斯拉AI负责人Andrej Karpathy称,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累计行驶里程已超过30亿英里,在庞大数据的支撑下,特斯拉Autopilot已领先于同行。这其中依赖了毫米波雷达的相关技术。

有业内人士对这一路线并不认可:“我认为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路线很难成立,仅靠单个毫米波雷达与多个摄像头难以支撑高等级自动驾驶。”

但对于亟待降低成本、维持高毛利率的特斯拉而言, 毫米波雷达能以远低于激光雷达的价格,实现部分自动驾驶功能

毫米波雷达已“上车”多时。

在中国市场上,一统江山的仍是四家全球霸主——ABCD,即奥托立夫 (Autoliv) 、博世 (Bosch) 、大陆 (Continental) 和德尔福 (Delphi;已拆分为安波福与德尔福科技) 。在如今格局下,一些国内毫米波雷达供应商在悄悄地布局,它们还有机会吗?

一、马斯克的“偏爱”

毫米波雷达已经走上了快车轨。 2018年,全球车载毫米波雷达出货量达358万颗,同比增长54%。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交通部曾开展过毫米波雷达车载应用研究。直到80年代后期,毫米波雷达才摆脱“军用”标签,逐渐车载化。

1995年,三菱汽车Diamante首次采用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车前距离控制系统,后者已具备自适应巡航 (ACC) 雏形;1999年,奔驰率先在S级轿车上应用Distronic (DTR) 雷达控制系统,毫米波雷达距离大规模推广近在咫尺。

6zi2ui7.jpg!web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王瑞

随着技术进步与辅助驾驶功能推广,车载毫米波雷达逐渐进入快车道。2015年,搭载Autopilot系统的特斯拉Model S量产交付,彻底引爆智能驾驶零部件市场,毫米波雷达出货量与日俱增。

性价比是马斯克“偏爱”毫米波雷达的主因。

毫米波雷达的价格在千元级别,激光雷达则以万元计。通过收发频率在30至300GHz、波长为1至10mm的电磁波,毫米波雷达可以识别数十米乃至数百米范围内的障碍物。

毫米波导引头体积小、质量轻、空间分辨率高,还具备穿透性强、抗干扰等优点,能适应雨、雪、雾霾等各种气候条件,与汽车载体格外匹配。川速微波总经理王东峰曾表示:“ 毫米波雷达最大优势在于全天候运行 。”

按频率进行分类,车载毫米波雷达主要分为24GHz和77GHz两种。24GHz毫米波雷达又名角雷达,测距范围在70米之内,主要安装在车门处,起到开门报警等作用;77GHz毫米波雷达又名中长距离雷达,主要安装在车辆正前方,测距范围在150米左右,是ADAS辅助驾驶功能的核心。

“主流车型搭配5颗毫米波雷达。”业内人士向亿欧汽车透露,现在常见配置是1颗中长距离雷达+4颗角雷达。

e2ymQ3J.jpg!web

特斯拉Model3/特斯拉官方

另辟蹊径的特斯拉则不同,其传感器配置为:1颗160米测距毫米波雷达+8个摄像头+12颗超声波雷达。通过融合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视觉,特斯拉旗下车型拥有较强的感知能力。

因为“轻视”毫米波雷达,特斯拉曾尝尽苦头。此前,特斯拉将毫米波雷达视为“辅助传感器”,结果旗下车型Model S不断发生“白色拖挂车碰撞事故”。特斯拉将其归咎于“明亮的天空导致Autopilot和司机没有注意到挂车的白色部分”,但数量过少的毫米波雷达难辞其咎。

若想实现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特斯拉的归宿仍是多个毫米波雷达配合传感器。

自动驾驶对毫米波雷达存在“刚需”,后者的出货量与ADAS渗透率成正比。截至2019年11月,中国在售车型ADAS配置渗透率大多低于50%,伴随自动驾驶技术推进与市场普及,毫米波雷达的市场想象空间巨大。据智研咨询预测,中国车载毫米波雷达市场在2020年将达到36亿元,在2025年将达到80亿元。

尽管毫米波雷达是一个增量市场,但自主厂商能分几杯羹仍是未知数。

UJFve2y.jpg!web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王瑞

二、国产厂商“夹缝求生”?

“中国毫米波雷达仍以ABCD为主。”ADAS从业人员林凡告诉亿欧汽车,以奥托立夫、博世、大陆和德尔福为代表的国际Tier1,主导了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

2019年1月,博世、大陆、电装与安波福占据中国乘用车长距毫米波雷达95.7%的市场份额,维宁尔、大陆、海拉、安波福、法雷奥占据中国乘用车短距毫米波雷达96.4%的市场份额。

6J7jMvJ.jpg!web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王瑞

国际Tier1“横行霸道”的背后,是中国自主雷达厂商的困局。

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中国涌现出大批毫米波雷达初创企业。“海归派”代表如芜湖森思泰克、杭州智波;“科研派”代表如行易道、南京隼眼、苏州安智;“实业转型派”代表如深圳安智杰、德赛西威、雷博泰克等。

业内人士向亿欧汽车表示:“中国毫米波雷达初创企业至少有100家。”

不过,受制于高频毫米波雷达芯片的禁运管制,中国自主雷达厂商77GHz毫米波雷达前装经验有限,国产化进程仍然处于推进过程中。紧迫的开发节奏将主机厂推向国际Tier1。

“不同客户的价格不同。”林凡表示,雷达供应商往往会向车企索取一笔固定开发费用,这导致小规模主机厂往往承受着较高的雷达单价,更难推进智能化。

3aMfya3.jpg!web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王瑞

一旦上了Tier1的船,车企们往往没得选。林凡算了笔账:一款全新车型的开发周期在24月至36个月之间,主机厂一旦确定与某家供应商合作,包括验证、量产在内,供应商参与时长至少达到12个月。

主机厂中途更换供应商,难度极大。

因此,主机厂在供应商选择上往往很审慎,“都会有专门的供应商和相应的合同,”林凡认为自主雷达厂商面临的门槛颇高,主机厂在考察供应商方面“还是很有手段的”。

三、路归商用车?

“国产雷达越来越多。”林凡注意到。

就产品指标而言,国产毫米波雷达与竞品相比无太大差距,均满足车规级要求,追求小型化、低功率化、耐久可靠等,但在信噪比、探测精度、良品率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缺钱是制约自主雷达厂商发展的因素之一。对其而言,推出DEMO产品并不难,难的是体系建设、市场推广、车载适配等,弥补短板需要投入重金。

2020年至今,楚航科技、莫之比智能、矽典微等毫米波雷达厂商获得融资,涌入赛道的玩家日益增加,仍有很多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难题。

mauYvi6.jpg!web

制表人:亿欧汽车商业分析员 王瑞

如何与国际Tier1错位竞争,乃至弯道超车,是摆在自主雷达厂商面前的一道难题。 商用车市场是契机之一。

2019年,中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达到436万辆与43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与-1.1%。得益于基建投资回升、国三汽车淘汰、新能源物流车快速发展等,商用车置身车市寒冬,犹能守住高地。

相对中国粗放的商用车生态而言,毫米波雷达仍是新鲜事物。业内人士告诉亿欧汽车,商用车的雷达需求既未被深入挖掘,也未被满足。

2019年4月1日,交通部《营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 (JT/T1242-2019) 发布,该标准规定了营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 (AEB) 系统的一般要求、功能要求、环境适应性要求和测试规程,标志着商用车市场正式进入AEB元年。

“虽然推出了法规,但中国商用车在这方面仍然很粗糙。”业内人士表示,商用车主要通过前装+后装的方式搭载毫米波雷达,二者的区别主要存在于执行器上,前装通过原车制动系统建压制动,后装通过机械结构连接制动踏板制动,“主要还是为了应付法规。”

z6ZZFrM.jpg!web

一汽解放商用车/一汽官网

中国商用车亦需要毫米波雷达。不仅是AEB,在诸如转弯盲区等难点上,基于毫米波雷达足以设计出针对性功能,或将在激光雷达普及前部分实现商用车辅助驾驶。受制于商用车的尺寸特性等,实现感知全覆盖需要多种传感器,其单车毫米波雷达数或将超出乘用车。

但相较历经数十年更新迭代的国际Tier1,自主毫米波雷达厂商仍然年轻。

能否借助商用车“打怪升级”成功,对自主厂商而言,挑战重重。或许正如中国汽车行业经历大浪淘沙般,具备核心技术、一心做好产品的雷达厂商才能“绝地求生”。

“不容易。”林凡这样描述中国毫米波雷达行业,“但机会仍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亿欧汽车(ID:EO-AUTO) ,作者:王瑞,编辑:郝秋慧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