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沸腾25年,中国互联网传奇永不眠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news.pedaily.cn/201912/449154.s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一时间,曙光升腾, 万物生长,江河汇聚,天地开阔。

01

“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1995年,北京中关村。一块巨型广告牌,造就了中国互联网的记忆经典。

向北1500米,指向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即Information Highway)。

这个广告,大部分人不但看不懂,还误以为是路标。当时,瀛海威还策划过一个更夸张的广告语叫“不用护照就能出国”,随即被邮电部狠批一顿。

1994年,中国成为全球第77个接入互联网的国家。 第二年,在美国“触网”的张树新,就回国创立了瀛海威,通过提供ISP服务(互联网接入),成了中国互联网最早的“布道者”。

当时,大多数人连电脑都没有,更不知Internet为何物,瀛海威是中国家庭上网的唯一通道。只要家里有电脑、电话和“猫”(modem),注册为瀛海威付费用户,再用“瀛海威时空”客户端登录,就能上网看新闻、发邮件、逛论坛、玩游戏。

在门户、电商、搜索引擎都不存在的年代,瀛海威凭一己之力,培育了中国第一代网民,并且带动互联网创业成为中国一个崭新的行当。

1995年,到北京推广“中国黄页”的马云,前来拜会偶像张树新。

1996年初春,归国创业的张朝阳,来到瀛海威朝拜。

这一年,“互联网先知”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风靡中国,“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的封面寄语震撼人心。张树新立刻决定,请他来“布道”。

她出人出力、忙前忙后、赞助铺路,结果记者问尼葛洛访华目的时,他指着身边的弟子张朝阳说:来投资他的新公司的。第二天,张朝阳和他的“爱特信”(搜狐前身)红遍中国。

为他人作了嫁衣裳的同时,张树新自己也是大干快上。

1996年,瀛海威开通全国8大节点,并获国家经贸委旗下 兴发集团 的巨额注资。

1997年,联想杨元庆也走进了张树新的办公室。PC第一的联想和ISP第一的瀛海威,开始携手合作。

1998年,瀛海威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网络公司。

张树新,一时风头无两。

但互联网的世界变得很快。

就在张树新不断筹谋香港回归、三峡工程、网上延安等更大网上计划时,1997年,回过神来的 中国电信 进军ISP。它手握中国最强健的骨干网,很快把瀛海威打得溃不成军。

1998年,张树新在内外交困中辞职,中国“第一代织网人”就此“殉道”。

如今,张树新忆起瀛海威,依然深情泪目: 这家公司,成于超前,也败于超前。 而当年拜会过她的马云,则在其忙得不可开交的半小时接待之后,站在瀛海威的广告牌前感叹道过:“如果互联网有人死的话,张树新一定死得比我早!第一,她的观念我听不懂;第二,我做的是企业上网,她做的是 老百姓 上网。”

02

“一个外国大老爷们,叫的哪门子天使?”

1999年1月,尼葛洛庞帝再度访华时,他在中国大饭店活动现场被授予“搜狐天使”的称号,结果引发调侃吐槽。

但在搜狐创业初期,尼葛洛庞帝几十万美金的“种子基金”真切而温暖。 这也是中国第一笔天使投资。

1996年,中关村还倒爷遍地,张朝阳就用瀛海威的“船”,借到了尼葛洛的“箭”,转身去挖美国硅谷的人,并一眼看中了李彦宏。不过,李彦宏彼时沉浸在自家的别墅菜园无法自拔,否则,中国互联网圈将是另一番天地。

此时,网上群雄并起。

1997年,丁磊在广州创立网易;新浪还叫四通利方,靠着《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帖子大火,没人知道写网帖的王峻涛,将创立中国最早的电子商务网站8848;马云还在北京四处碰壁,机缘巧合下却与第一次访华的杨致远结识,两人登长城、望江山,谁也没料到,这会成为一笔10亿美金生意的伏笔。

张朝阳,则在舞台中央动不动创造历史。

1996年,他花两万块“攒”出台服务器,放在刚建成的主干网上——就成了中国第一台商业托管服务器。接着,他推出中国第一个中文搜索引擎、最早的门户网站,搜狐喷薄而起。

1999年,张朝阳不但荣登胡润富豪榜,更位列美国《时代周刊》“50位全球数字英雄”,成了和比尔·盖茨同榜的“中国互联网教父”。

而中国互联网圈里,还是一派草根气息。

1999年,马云到搜狐竞聘首席运营官,结果惜败古永锵。 铩羽而归的他,在大年初五聚齐“十八罗汉”,开启了 阿里巴巴 的传奇。

这年2月,马化腾在一间舞蹈教室里,刚把QQ的框架搭起。在深圳,他聆听了张朝阳的激情演讲后决心创业。艰难时刻,他确实想把QQ卖给搜狐,报价300万。但张朝阳觉得,几个大学生就能捣鼓出来的玩意儿,最多60万。结果,与一代社交帝国失之交臂。

年底圣诞节,李彦宏终于搭上回国的飞机。在搜狐、谷歌的夹击下,百度依然拔地而起。

2000年7月,搜狐登陆纳斯达克,市值4.9亿美元。但跃上了顶点,却陷入了迷途。

社交上,搜狐收购了中国最大年轻社区ChinaRen,结果无疾而终;游戏上,搜狐畅游2009年就上了市,但平平无奇;视频上,搜狐开自制剧先河,却被后起的优酷、 爱奇艺 吊打;新闻APP,搜狐动手最早,又靠预装占得半壁江山,但还是被头条、腾讯后来居上。

唯一的收获,就是收购ChinaRen时留下的“实习生”王小川。 为感念张朝阳的知遇之恩,他死磕“搜狗”十多年,造出中国第二大搜索引擎,2017年上了市。

如今,搜狐市值不到4亿美元,还没有搜狐大厦(7亿美元)和搜狗(20亿美元)值钱,更不能与BAT相比。

经历所有风口的搜狐,怎么就“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03

遭遇“先行者诅咒”的,不只是搜狐。

1999年7月,冲上纳斯达克的“中国互联网第一股”,是“ 中华网 ”。它前后募资5.6亿美元,股价一度高达300美元。但流量上,它在国内排在30名开外。

这样的网站都能创造奇迹,搜狐、网易、新浪还有什么不可以?

但中华网不完全是个门户。它的商业模式是,先炒概念再圈钱,不断并购要控股,美化财报拉股票。用这个套路,中华网先后吞食50多家网络公司。

2000年互联网寒冬来临,中华网恃“钱”傲物表示:“三大门户”只有跟中华网合并,才是明智之举。

而中华网并购的小企业中,不乏金玉。

1999年,中华网注资300万美元,拿下一家动漫虚拟社区公司。它的老板,名叫陈天桥;他的目标,是做成中国的“网上 迪士尼 ”。

虚拟社区并不赚钱,300万美金很快烧得七七八八。陈天桥想说服母公司让他转型做网游,却等来了撤资的消息。在中华网眼里,这只是旗下收购的一家微不足道的小公司,它们大部分必死无疑。母公司给陈天桥留下了最后30万美元,然后扬长而去。

巧合的是,拿下《传奇》网游中国独家经营权的价格,正好是30万美元。ALL IN的陈天桥,2004年登顶纳斯达克,31岁成为中国首富。

2011年10月,中华网从纳斯达克黯然摘牌时,很少有人还记得它了。

盛大的崛起,却触发了神仙难料的骨牌效应。

2005年2月8日,新年除夕。“打工皇帝”唐骏催促着老板陈天桥: “我们今晚动手吧。

这是一次有预谋的“奇袭”。

在陈天桥看来,“网上迪士尼”需要一个强大的门户;股权分散的新浪,是一个完美的并购对象。除夕之夜,新浪恰好公布了一份业绩奇差的财报。此时不干,更待何时。

两天内,盛大就拿下19.5%的新浪股权,企图将它一口吞下。新浪则迅速启动稀释股权的“毒丸计划”,拼死反抗。

但“打工皇帝”已备好后招。他早与雅虎杨致远“密谋”好:只要盛大实现对“雅虎中国”的收购,雅虎就将10亿美金注入盛大。这笔钱,将碾碎新浪的“毒丸”。

但在这份签字就生效的文件面前, 陈天桥拒绝了: 他无法接受雅虎控股盛大3-5年的条件。

这个决定,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人们很难预料,签字后的盛大,会不会仍在“网上迪士尼”的梦想中折戟沉沙;但几乎可以肯定,杨致远的“10亿金弹”,将无法驰援 阿里巴巴

04

2005年,功成名就的张朝阳,最大乐趣是泡酒吧、开趴体。

他热情邀请正在北京忙碌的马云也来玩。半夜12点,马云来了,半小时就走了:他忙着揽下那笔10亿美金的大钱,好对付平生最强劲的对手——eBay易趣。

1999年6月,“哈佛神童”邵亦波创立“易趣网”。

当时,中国最大的电商网站8848如日中天,却在一年后毁于资本内斗。作为中国第一家C2C平台,易趣凭借买家与卖家直接交易的新模式,趁势崛起。

2003年,易趣已占据中国C2C市场的八成江山。邵亦波却因个人原因,以2.25亿美元的价格,把易趣卖给了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

“海中鲨”游进了长江,让阿里这条“扬子鳄”窥见了机会。

2003年5月,阿里秘密创立淘宝网,向易趣发起挑战;7月,易趣完成并购后表示:18个月内,终结 中国电子 商务战争。

一场电商大战由此爆发。

易趣利用资金优势,在搜索引擎、门户网站投放挑衅性广告“要淘宝,到易趣”,并对淘宝广告实施“线上封杀”;淘宝则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把广告做到线下的地铁、公交,线上的短信、邮箱和个人网站上。

所有问题上,双方都针锋相对。

易趣的页面简洁、优雅、干净;淘宝的页面喜庆、热闹、杂乱,更符合中国人的购物气质。

易趣要收费,以过滤坏卖家、吸引好卖家;淘宝全免费,不怕龙蛇混杂,只求越做越大。

最重要的是,淘宝开发出讨价还价的淘宝旺旺、解决支付信任的 支付宝

就这样,土得掉渣的淘宝,胜算越来越大。

2005年,财大气粗的eBay,决定砸下1亿美金耗死淘宝;关键时刻,雅虎原本用来碾压新浪的10亿美元送到阿里手里,马云却风轻云淡:“游戏即将结束,同eBay的竞争已经提不起我的兴趣。”

2006年,易趣把服务器搬回美国,彻底败走中国。

万亿级阿里,开始腾空而起。

05

马云忙着打垮易趣那些年,SNS(社交网络)开始兴起。

人人网 (校内网)、开心网、白社会里,白领们一度痴迷于找同学、占车位、偷蔬菜。但兴趣走得太快就像龙卷风,弱社交终究令人厌倦;而且,一切SNS在QQ空间面前都归于沉寂。

腾讯几无敌手。 但颠覆性力量,却在悄然孕育。

被张朝阳收了ChinaRen的陈一舟,接着收了王兴的校内网;连续创业的王兴,继续干出Twitter式饭否,却意外死在监管手里;饭否一倒,技术 合伙人 张一鸣也离职创业,造就了 今日头条 的算法帝国;而有了饭否这碗酒垫底, 新浪微博 也摸清了监管的边界。

2010年,新浪微博用户破亿,中国进入微博时代。

这一年,3Q大战骤起,腾讯微博毫无起色。社交上登峰造极的腾讯突然不明白,自己该向何处去?

与此同时,“中关村劳模”雷军更加落寞。

2007年10月,创业19年、冲顶8载的“民族旗帜” 金山软件 ,在港交所上市当天,市值53亿港币。

一个月后,同在港交所上市的阿里,市值突破200亿——美元。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马云做阿里,8年做成最大电商平台;陈天桥搞游戏,3年干成中国首富。金山折腾十几年,为什么好像在盐碱滩种地?

痛定思痛的雷军,终于想透了“风猪论”的道理: 要创大业、成大事,一定要找到让猪飞上天的台风口。

同样的道理,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说得更优雅:追求雄心万丈的梦想,往往更容易。因为没有人会疯狂到做这件事时,你面临的竞争就少很多。

2010年4月,雷军和创业伙伴们喝了小米粥,立下“大目标”:创办一家百亿美元公司。

机会很快来了。

2010年10月,一款名叫“kik”的社交APP突然爆火,1个月俘获300万用户。雷军马上意识到,这是切入移动互联网的风口。

37天后,中国第一款类kik产品“米聊”问世。

与此同时,张小龙一封深夜邮件发给马化腾,建议做一款同类产品。 2011年1月21日微信问世,只比米聊晚了40天。

由于拥有“语音短信”功能,米聊、微信都大受欢迎,用户暴涨。但竞争陷入胶着后,未经历过“社交大战”的米聊疲态尽现,开始遭遇服务器宕机、用户掉线等技术问题。而这对拥有超大规模集群技术的腾讯来说,都不值一提。

庞大的QQ 关系网 ,也让胜利天平最终倒向微信。2012年,微信用户破亿,从此一骑绝尘。新浪微博带给腾讯的竞争压力,竟通过另一场大战得以消解。

更意外的是,三大运营商的短信红利惨遭终结,从此沦为流量通道;微博盛极而衰,纸媒迅速凋零,公众号蓬勃而起,移动支付成国民日常……移动互联时代的腾讯,赢得压倒性胜利。

至今,用户网络关系仍然是最具价值的互联网资源,没有之一。

06

很快,雷军就不在意米聊的争夺,他要全身心投入制造手机。

但小米手机的起步,艰难而屈辱。

国产市场上,“魅族M8”已抢占先机,赢得了“国产机皇”的美誉;定制机市场,则被“中华酷联”分割包揽;上游供应商则极端强势,小米与高通确定芯片授权就折腾三四个月:它们惯用冗长的流程,淘汰掉不想真心做产品的客户;而当雷军拿出第一款样机向同行征求意见时,招来的全是不屑一顾:一个搞软件的,怎么做得出手机呢?

但凭借“互联网思维”,小米迅速击碎了这个沉闷市场。

2014年,小米手机销量突破6000万台,登顶中国第一。

这惹得乐视、360、锤子等也纷纷入场。但很快,所有人都遭遇了最硬核的难题——芯片。

2015年,小米定下8000万台的目标,实际只卖出6654万台。原因无他,高通延期。下游厂商,只能仰人鼻息。

小米不是没想过自研芯片。但澎湃S1,只用了一次;澎湃S2,至今没出来。

当互联网创新进入深水区,硬核的华为,开始了它的表演。

2003年,华为就开始做手机,却只能靠定制机苟延残喘。华为本想把手机公司一卖了之,但2008年金融危机、买家压价,让任正非憋了一肚子气,非但决定不卖了,还发誓要把手机做成“世界第一”。

华为人觉得,老板又在吹牛皮。

但任正非把实现牛皮的重任,交给了“特别能干,特别能说,特别有魄力”的钢铁直男余承东。

2012年3月9日,余承东在微博上吹嘘道:“我们将推出一款比iPhone 5强大很多的旗舰手机。”这条微博,惨遭唾骂。“余大嘴”外号,由此而来。

Vviu2ai.jpg!web

挨骂是有原因的。

起初,华为发布的荣耀机对标小米,但内存更低、芯片更差、定价更贵;接着,华为的Ascend P1号称“全球最薄”,却丑成板砖,Ascend这词也拗口得鬼都不会念;Ascend D1则第一次使用海思k3v2芯片,结果发热大、速度慢、体验差,任正非气得当众用它来砸余承东。

2012年底,华为发了125亿年终奖,余承东一毛钱都没有。

要换旁人,这活已经干不下去了。但不论海思芯片和余承东惨成啥样,任正非坚持用到底。

品质是研发投出来的,人是磨难练出来的,品牌是时间攒起来的。用,才能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技术、迭代工艺。比如,华为有个实验室,20多人就研发手机胶水;内部质量控制KPI,每年至少提升20%,水滴石穿式坚持到底。

这种死磕思维,一点都不“互联网”;但任正非相信,华为是只“大乌龟”,只要日拱一卒,总有追上特斯拉的那天。

2014年,机会来了。

这年,苹果iCloud“泄露门”引爆,中美战舰南海角力;华为的高端旗舰Mate7即将发布,其海思麒麟925芯片,已能比肩高通骁龙801。

不过,这款手机售价高达3000多元。华为预估,撑死也就卖120万台。

谁知Mate7一上市,直接把华为Vmall商城冲垮。旗舰店急求补货,黄牛倾巢出动,连万科总裁郁亮都找余承东开后门求购。最终,“美腿妻”大卖700万台。

芯片的突破,让华为再无“互联网手机”的供应链之忧。2018年,华为手机销量破2亿,成为无可争议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中国互联网产业25年,传奇仍在继续。这个行业里,既要敏锐把握先机,以免被时代列车抛诸脑后;又不能操之过急,以免成为踏上地雷阵的产业先驱。惊人的速度和强大的资本,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诅咒。否则你根本无法理解,那么多拔得头筹的企业却昙花一现;只有在天堂地狱间都跌宕不死、宠辱不惊的,才是幸运女神眷顾的最强者。

而在互联网行业,风口太撩人,世事却无常。龙腾虎跃的辉煌与猪死狗烹的惨剧,尽皆在风口。这时,成为一个愚笨地在技术、品质、商业模式上死磕的人,也许更智慧。毕竟,世界上没有任何思维能替代坚韧的力量。

20年前,《东方时空》里的“书生马云”,还仰望着北京的繁华夜景喟叹: “我不成功,会有人成功的。 我希望中国人早点成功,不要再拖下去了。 20年后,阿里、腾讯、百度、小米、华为的市估值,已超过了1999年中国的GDP(9万亿)。

抚今追昔,恍如隔世。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