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用开源打造ICT能力开放框架,使能千行百业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sdnlab.com/2335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作者:任旭东 华为公司首席开源联络官、ICT基础设施开源业务总经理,LFN和LF Edge董事会董事

说到“数字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会。二十多年前当你领到电脑打印的工资条的时候,你可能觉得这已经是数字化了。当时很多单位对电脑的主要需求就是简单的打印工资条。

huawei005.jpg

那么,今天我们提到的行业数字化是什么呢?通用技术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每个产业周期大约60年,前30年是技术发明,后30年是行业应用。以电力技术为例,1893年到1915年是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围绕电力技术本身和直接基于电力的新应用得到了大发展,发电厂、电网、电灯等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GE公司成为这个阶段的标杆型企业。

电力技术应用进入第二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1914年福特第一条电力驱动的现代化流水线上线,这也意味着通用技术成熟,可以被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成为社会通用技术基础。福特汽车是这个阶段标杆型企业。

同样,ICT技术前30年是技术发明和围绕ICT技术自身应用的不断发展,深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进入ICT的下半场,后30年将是利用这种通用技术的创新来全面重构传统产业,使能行业数字化的过程。

那么如何让ICT技术使能和重构传统产业呢?我们先看看ICT上半场的发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网购和公有云是过去二十年数字化中标志性事件。他们都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早期以发展用户为主,基本没有什么生态,竞争主要是跑马圈地,可以用“千人一面”来概括;中期,为了提升效率,汇聚资源,网购和公有云,不约而同都走向平台化,通过平台开放,生态规模爆发,竞争焦点是差异化体验,概括为“千人千面”;近几年,我们发现网购和公有云生态已经演化成网,相互价值交换,自发创新出新的服务和业态,实现了价值的倍增,这个阶段竞争已经转为创新之争,概括为“一人千面”。

从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再到今天的一人千面。统一平台,规模生态,使能创新是生活数字化的发展路径。面对千行百业,行业数字化也应借鉴这个思路,通过平台化应对“需求不确定”,汇聚生态,使能创新,提升价值。

行业数字化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数字化先行者的实践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首先让我们看看团购行业,从2010年到2015年间经历了数百家兴起,而后数百家消亡的过程,整个行业过山车式的发展。他们面对的核心挑战是生态碎片化、数量有限,无法自我生长和持续发展。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制造业,在这一行业中多数的数字化就是上ERP或一套软件,从而实现最佳实践固化,内部流程高效。它们的核心挑战是没有平台或不开放,只是企业局部优化,无法实现外部伙伴和供应链打通和整合,对企业价值有限。还有一类如远程医疗,概念提出40年,但实际应用少,医生满意度仅15%。因为网络是保证远程医疗的基础,造成目前窘境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网络是尽力而为,不能保证远程医疗需要的确定性时延。

随着行业数字化逐步深入,面对生态、平台、网络等结构性问题,我们需要范式转换来破局。具体来说就是打造一个行业公共的ICT开放框架来使能各行各业数字化。而范式转换体现在框架各个层面:最上面是生态层的模式转换,主要指发展模式。要从过去面向确定应用,以获取和收割为主,转变到面向更多未知应用,众筹赋能生态,使得生态发展从少量渐进到规模爆发。中间网络层的架构转换,要实现从人工到自动驾驶网络。核心思路是从封闭到开放实现平台化,通过分层自治和智能来实现自动驾驶,从尽力而为到提供确定性SLA保障。最下面边缘层的智能转换,就像手机一样,边缘设备也要从功能机升级成为智能机,如APP可加载,AI能力引入等。基于ICT开放框架,让网络使能生态,生态驱动边缘,边缘增强网络,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循环往复,不断强化。

06renxudong01.png

这三个范式转换详细指的是:

网络架构转换,核心是面向自动驾驶网络,以平台化的思维重构网络。“网络平台化”不是一个新名词,过去为何实现不了,是因为把开放当做网络供第三方应用调用的手段,而不是以开放为目的的,实现过程中,逐步累积的“不开放”导致内部实现逐渐耦合,变成“烟囱系统”。以开放为目的来构筑网络平台化,更多时候是约束内部实现,无时无刻不考虑开放性,促进平台化。首先,分层开放,因为理想的一层开放、全场景开放,带来的平台实现的复杂度将呈指数级提升,只有分层开放,才是实现开放能力和实现复杂度的平衡,所以业务开放通过意图驱动实现,网络开放要做到数字孪生。其次,通过模型和策略及自动闭环引入智能化,实现分层自治。最后,架构极简,提供多维度的确定性联接的网络。通过平台化改造和架构转变,网络才能成为行业数字化的底座。

06renxudong02.jpg

边缘范式转换核心是要像智能手机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各个应用入口一样,边缘要成为行业应用的入口。具体来说,有四个关键点:首先,得面向应用开放,能动态加载各种应用;其次,面对应用多样化的算力需求,如推理、渲染、计算等,须提供异构计算能力;再次,贴近应用场景,远离中心节点,要求边缘必须能做到自治和自管理。最后为保证差异化行业应用体验,边缘的计算能力必须和网络联接结合,网边必须协同,才能实现对业务的感知和适应,做到智能分流,按需把合适的应用推送到最合适的位置的计算平台上。所以联接+计算应该是未来边缘建设的核心理念。

生态范式转换的核心是发展模式转变。我们都知道生态有网络效应,规模最重要。因此如何快速、高效发展生态,积累到一定规模,突破应用爆发临界点是关键。行业数字化生态发展模式需要从获取到赋能演进。首先要通过主动开放API,吸引生态伙伴来价值创造;其次,通过统一的认证,自动化测试,简化商用集成,加速伙伴的价值交换;最后,需要有共享的应用市场,面向全球来价值变现。同时这三者相互作用,一起构建起生态价值网络。

行业数字化需要ICT开放框架,那么如何来快速构建这个公共框架?如何形成这个框架的标准呢?我们看到在ICT开放框架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开源项目对应。如基于OPNFV的认证项目来打造共享的App Store,基于ONAP来打造开放网络自动化平台,基于LF Edge来打造边缘计算技术栈。

06renxudong03.png

开源是代码级的开放,代表最新的软件技术,架构经过领先者应用检验,传播快,开发者学习意愿强。由于这些好处,所以用开源来搭建框架,统一行业数字化工程语言,形成事实标准,能显著的提升运营商、厂商和行业伙伴的协作效率。

近年来华为积极参与Linux基金的网络和边缘计算开源大伞,是多个项目的发起会员,积极贡献OPNFV/OVP,ONAP和LF Edge的Akraino项目。没有开源,我们和客户的创新不会如此高效;没有开源,没有这些社区的软件版本,我们今天行业提出的很多创新和概念可能还停留在纸上;也正因为有了开源,我们今天围绕创新和技术演进讨论才能够如此具体深入。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开放、开源不是一种态度,而是需要扎实构建的一种能力,包含技术、人才和组织的综合能力;开放和开源不仅是开发手段,更需要用战略和产业视角来审视;未来B2B,B2C模式都会最终以to App形式体现,要用最高效的Running Code方式来达成技术共识,构建可成长的生态。

ICT技术一定要和传统行业相融合,通过新生态,新网络,新边缘和新协作形成一个开放统一的框架,最终高效使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行业数字化的各种可能还在等待发现和创造,世界因网络而不同,网络因开放而精彩!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