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对话吴军:认清科技发展内在逻辑,锁定趋势机会

 4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NZjEfaz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RBFjeyF.jpg!web

科技发展的逻辑

“我用两条线把科技发展串起来,一条线是能量,从农耕革命开始人类技术都围绕尽可能创造能量这个核心在发展,这样才能养活更多人,社会文明才能发展。另一条线是信息,这是社会得以组织起来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 吴军

李曌:你的新书《全球科技通史》中有一个观点认为科技发展有其自身的逻辑,19世纪出现机械、电力相关的技术,20世纪出现信息相关的技术,接下来出现更多生物相关的技术,究竟是什么在推动科技向前发展?

吴军:我用两条线把科技发展串起来,一条线是能量,从农耕革命开始人类技术都围绕尽可能创造能量这个核心在发展,这样才能养活更多人,社会文明才能发展。当农耕水平提高后,所创造的总能增多,人们利用能源的效率提高,社会文化得以繁荣,比如古代中国。

我们可以用化学燃料产生巨大的动力,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最终这也使商品由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而原来我们只有两种动力能用,一种是如人力或畜力的生物能,还有一种是如风能、水能的机械能。

而另一条线是信息,这是社会得以组织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十九世纪后期,由于远距离与长距离的信息传输需求,通讯业发展起来,信息传输开始了一代代地进步,最早从烽火台到使用机械臂的信号塔,到后来电报、电话、无线通讯、移动通讯。到二十世纪以后,我们能想到最大的几项技术进步,其实都和能量、信息相关。

李曌:那二十世纪有哪些令人兴奋的科技成就?

吴军:我个人认为有四个。量子力学和公理化的概率论,奠定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科学基础,也提醒我们的世界是不确定的。原子能的使用让我们得到了宇宙中最大的能量来源。计算机和集成电路的出现让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与此同时,香农提出信息论,告诉人们消除不确定性的方法就是利用信息。这一点和20世纪初人类对不确定性的认识正好匹配。

随后, DNA双螺旋被发现,人类了解了自身的遗传信息。到了二十一世纪,很多技术也是围绕如何更有效利用能量,以及单位尺度下如何能处理和传输更多信息。

李曌:这样来看马斯克造特斯拉和火箭、关注太阳能也和他对能量的理解有关。

吴军:对,马斯克的商业帝国表面上看是一堆无关的产业,有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发射火箭等,用他自己的话讲,这些都在围绕如何更有效利用能量来开展。

新能源汽车可以使单位里程数的二氧化碳排放少一倍,太阳能发电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取代化石能源,发射火箭并不是火箭运载能力要比过去阿波罗登月时的土星5号强多少,而是火箭能被多次使用,并且同样运一吨东西到火星,消耗能量会少很多,所以马斯克的商业帝国主要是从节约成本上考虑的。

李曌:如今有越来越多人认为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的周期末端,你是否赞同?

吴军:首先,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不过十年的时间,发展是迅速的,现在全世界中70多亿人口中,已有30多亿是移动互联网的用户。

其次,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到万物互联网的时代,我不太喜欢物联网的概念,因为未来是所有东西相连,不仅包括物还有人。今天全世界超40亿设备(30亿移动设备+10亿计算机)在联网,而到2022年最保守估计全世界会有300亿个设备联网,甚至有人说是500亿。这需要全新的基础架构,否则海量设备无法同时上网,而5G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过去我们从3G到4G感觉变化不大,是因为基站几乎没有增加,只是技术发生了变化。但5G时代基础设施的建造量是惊人的,基站密度从2-3公里缩短到200-300米,是过去的100倍,每个基站覆盖的平均人数只有过去的1/100。这才使得网速有可能更快,也让更多的带宽能够给到IoT设备。当然,5G的通信协议和前面的几代都不同。

所以无论是从市场空间、技术架构来看,信息革命都还在加速,完全没有停止,更不用谈处于末端。

李曌:但在一些逃离互联网的投资人及创业者看来,过去互联网的发展依靠流量红利,而如今流量红利已消退,所以接下来几年没什么大机会了。

吴军:我觉得所有指望人口红利的企业,说句不好听的都是不思进取和思想懒惰的企业,不然怎么还有拼多多等企业的出现。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写《全球科技通史》的原因,不少人看技术只看到单点,实际上我们要沿着它的发展潮流去看。现在单位能耗即花一度电计算能力的提升要比过去快太多,谷歌AlphaGO的单位能耗计算能力比一年前提升了几百倍。同时,过去三年人类收集到的数据,是从三年前到有文字记载以来全部数据的总和。我们必须要看到这些变化。

李曌:IoT中智能终端是非常重要的,我联想到乔布斯在2001年的一次采访中总结,第一代计算机主要是服务企业,第二代计算机主要是帮助个人获取知识,在他看来接下来的智能设备(手机也是小型计算终端)主要用于帮助人表达感情,你如何看待他的这个观点?

吴军:计算机是计算机,而人是人,两者之间有明确的边界,计算机不能做人所做的所有事,这点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们需要从本源来看计算机到底是什么。

大概一百多年前有一位了不起的数学家叫希尔伯特,他曾经问自己三个本源的数学问题。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第一,数学是否是完备的?通俗地讲就是,能否用数学体系概括所有的知识?第二,数学是否是一致的?比如今天3+2等于5,明天是否还等于5,会不会等于6?物理学就不是一致的,你今天测量开水的温度是100.1度,明天你测可能就变成了99.3度。第三,数学是否是可判定的?物理学的结论是可以判定和验证的,但是数学问题是否有答案?这第三个问题后来变成了著名的希尔伯特23个问题中的第10个。

另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学家叫哥德尔,他把前两个问题解决了,大概意思是完备性和一致性不能兼而得之,这就等于告诉大家,世界上大多数问题都不属于数学范畴。

第三个问题的结论也非常让人失望,1970年,前苏联数学家马蒂塞维奇最终证明:在一般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数学问题我们无法判断有没有答案,更不要说寻找答案了。

图灵在思考计算机的问题时,受到哥德尔的启发,他觉得有很小的一部分数学问题是有答案的,后来他发明了一种机械的数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通过有限的步骤就能找到答案,这种模型被称为图灵机。图灵将那些可以在有限步骤内解决的问题称为可计算问题,后来冯诺伊曼等人设计出具体的计算机,实现了图灵所提出的虚拟模型。

今天所有的计算机,无论多么复杂,都没有超出图灵机的范畴,解决的还是可计算的问题。当我们把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和今天有答案的问题,做两张相互嵌套的图展示出来,你会发现,人类要解决的问题要比今天计算机能解决的问题多得多,而今天人工智能可以解决的问题又是少之又少的。

回到问题本身,我和乔布斯的理解不一样,我认为人与计算机有着明显的边界,一个人有感情就有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像有一些男生会撩女生,没有手机,他照样能很快找到女朋友,而对于一个木讷的男生而言,有手机照样用处不大。

李曌:无论是我们谈及的数学还是物理学,都属于基础学科研究,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忽视基础学科的研究而注重技术应用,这是否会导致落后?

吴军:的确在过去,中国人对基础科学不感兴趣,因为我们讲的是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我学了东西必须得有地方用。中国人对科学的兴趣,是近百年来的事情,全社会对科学的价值的认可程度还有待提高。

不过,我们还是要将科学和技术分开。中国的科学能发展得更快自然是好事,如果做不到,至少20年里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因为科学本身是不能直接卖钱的,如果应用研究能跟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科技投资观

“如果说有投资存在时间窗口,一过就没了,那它就不是真的机会,而是投机。所以,我做投资奉行时间就是朋友的理念,那些真正能几十年仍活跃在市场上的投资人都是时间的朋友。”

——吴军

李曌:在中国谈科技,就绕不开腾讯这样的巨头公司,而你曾在腾讯就职,如何理解腾讯将使命愿景更改为科技向善?

吴军:科技公司的发展和是否向善无关,如果腾讯真愿意这么做,首先要给它点赞,毕竟我们都希望大公司是负责任的公司,但全世界都不可能单纯依靠善意来解决问题。

以中国为例,自从有文字记载的3000多年来,对官员的道德约束从来没有停止过,但也几乎从未管用过。今天所有的大数据公司都说自己拿了大众的数据是要做好事,但依然会出现Facebook卖数据的事情。

Facebook卖用户数据不是扎克伯格的主意,那些卖数据的钱连Facebook一年收入的千分之一都不到,扎克伯格也不是那么弱智的人。但是他无法保证底下的人做事都讲道德,于是就出事了。

因此,不能把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寄托在科技公司自己能向善而行上,还是要有约束和制约。任何掌握权力的人都有可能会滥用,今天大公司有大量数据与技术就是一种权力,所以要有法律来制约它。如今互联网公司对用户的价格歧视不是什么新鲜事,说明道德约束和自己的善意在生意面前非常苍白。

李曌:的确,如今价格歧视已成普遍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利润最大化而不顾用户的利益。

吴军:当然提供服务和卖东西的公司会把价格歧视这件事说得很崇高。他们会说,让一些人支付能力比较强的人多付点钱有什么不好,这样可以给穷人降点价啊。

李曌:价格歧视也源于对用户数据的掌握。前段时间欧盟颁布了《GDRP》,从数据层面制约科技巨头们,可能会慢慢得到更多国家的效仿。

吴军:是的,欧盟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就懂得用权力制约权力,所以最终政府会向监管银行一样监管这些数据公司。

李曌:回顾历史能发现经济萧条前投资人会乐于投资新科技,你如何理解经济周期与科技的关系?也有学者指出08年的金融危机至今仍余波未去。

吴军: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有一些落伍的国家,咱们就讲信息革命,以1965年摩尔定律提出作为起点,距今54年的时间,我们看到整个前苏联和欧洲在这一轮信息革命完全落伍了。每一次工业革命周期大概是50到80年,错过这一次周期就只能等下一波了。

李曌:刚刚我们说到国家如果跟不上科技发展的周期就会被淘汰,其实企业也是。聚焦到赢得信息革命最大红利的大公司,我们能发现他们的壁垒非常脆弱,不断被下一代颠覆,比如IBM被微软动摇,微软和亚马逊被与谷歌动摇,谷歌被脸书动摇。

吴军:你说的有一些对也有一些不对。首先,无论是市值还是营业额上来看,脸书比谷歌差了很多。虽然脸书在社交网络上的确动摇了谷歌,但谷歌在移动互联网上又赢了回来。再看亚马逊,谷歌成为最大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亚马逊确实被动摇了,但它在云计算上又赢了回来。微软也是如此,它在企业级软件上赢了回来。

壁垒是随时代而变的,过去有些能称之为壁垒的可能在未来就变得没用了。在PC机时代Windows和Intel形成的壁垒有用,那时没公司觉得自己可以赢Windows和Intel。但随着手机的发展,PC机的影响力变弱了,现在的壁垒就是安卓和ARM,将来会是IoT和5G。所以很多企业是输给了时代,而不是输给了别的企业。

李曌:的确,环境变化带来公司的原有优势失效。除此之外,你认为科技公司死掉的原因还有哪些?

吴军:客观来讲,死和生是一起的,没有死就不会有生,很多时候死亡是好事,因为没有死亡就不会释放资源,就不会有新的代替。如果不适应环境剧烈变化的公司死掉也是很正常的。从主观来讲,还有很多个人失误造成的死亡,尤其是年轻的创业公司,由于能力、资源与他所支配的钱不匹配,跟不上成长的步伐。

李曌:这也决定投资早期公司的失败率是极高的,早期科技投资很像一个黑箱,作为一位硅谷的早期科技投资者,你如何尽可能使得投资收益最大化?

吴军:一开始随意性会比较大,但投完半年后就会有反馈,目标就明确了。比如你开始投了100家公司,有50家表现比较好,有50家表现不好,这时你做出什么反应很重要。

有的人怕投资亏了,会去扶植50家进步比较慢的公司,但真正好的投资人都知道,要把50家糟糕的公司赶快扔掉,对表现好的50家公司双倍砸钱,加大力度扶植,比如你第一轮投了100万,第二轮要给它200万,300万。再往后50家里可能有20家表现比较好,30家不太好,那就继续对表现好的20家继续砸钱,500万,800万地投入。对于优秀的公司在下一轮要遵循双倍砸钱的原则,这是风险投资一个系统性原则。

李曌:那在投前你会如何判断一个项目?

吴军:对于市场、技术和产品这些层面很多时候是需要创业者自己来把控的,这也是你把钱交给他办公司,而不是自己办公司的原因。

所以投资人最重要的还是对人的判断,基本上有两点,第一会判断创始人的人品、诚信,看他周围有没有原来的亲朋好友或同事愿意跟他一起做事情。

比如当我投资一个印度人的公司时,一定会要求他同时要有自己族裔的朋友投资他,这是因为他骗了我们可能影响有限,但他连同族人一起骗了,那他在自己圈子里就会形成很坏的印象,这当中的成本会使得他要好好掂量。另外,如果他周围的同族裔人都没有愿意投资他,这其实会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

第二会判断这个人的适应力如何,因为我们都很难预测五年后会发生什么事,能否适应变化不断调整就变得很重要。

李曌:对于早期科技投资人而言,你怎么考虑入场的时间?

吴军:这个事如果做成了,一定要持续挣几十年的钱,如果只能挣5年的钱,就不值得投资。所以时间是你的朋友,但时机不是,没人总能把握好时机,就像巴菲特讲的好生意必须能长期增长,如果它是一个将来能发展很长时间的公司,你早一点进场和晚一点进场关系都不大,只要进场就好。

我老拿电商来举例,电商取代部分实体店是一个趋势,所以你早一天进场,晚一天进场都行,并且你只要进场就会有很好的回报。

比如,阿里巴巴你都不用早期投资它,它上市时你只要买它的股票就能挣很多钱。前几年当大家都觉得电商发展到头的时候,拼多多跑了出来,这说明电商不是一年、两年的机会,而是有很长的机会,每个阶段都有钱可挣。

如果说有投资存在时间窗口,一过就没了,那它就不是真的机会,而是投机。所以,我做投资奉行时间就是朋友的理念,那些真正能几十年仍活跃在市场上的投资人都是时间的朋友。

aq6JB3A.jpg!web

产业互联网如同大基站,在“新政策,新技术,新理念”三新战略的倡导下滋养更多新兴项目落地应用,在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的转型之路上扮演了助推器角色,正值亿欧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期间,特此设立产业互联网峰会,力求从全球视角解析IT服务智能发展,邀请国内外一线企业分享行业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您在本场论坛可以了解到软件、硬件、物联网、5G、ABC的服务进化史,了解到新资本新市场的走向。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技术,或许整个全球市场、服务商、用户都应该对之有更深的思考。

峰会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02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