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一个有400万用户的专栏停更,知识付费的明天会好吗?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tuicool.com/articles/Avu63yf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VbmYBba.jpg!web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财经无忌,作者 | 湾区陈浩南

世界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让别人从口袋里掏钱给你。

前者做到的是老师,后者做到的是老板。

两者都做到的,除了寺庙,还有当下蓬勃发展的知识付费。

5月26日,《李翔知识内参》宣布正式停更。

这款初创于2016年,被认为是知识付费的明星产品,仅在上线的第一天就以199元的单价收割了超过万名的用户。

它可以说伴随了得到和罗辑思维一路走来的历程,亦或是说它见证了知识付费风口的的来袭。

现在停更,一定意义上证明这是一条商业断头路,知识付费的概念至少在李翔知识内参专栏中并没有跑通。

这也不禁让我对知识付费重新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认识。

它们包括:知识付费就其本质而言,到底是什么?它当前所面临的悖论是什么?

真正合理的知识付费长什么样子?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一新物种呢?

01  这个时代的知识焦虑

知识付费,本质上是一场关于焦虑的生意,这要归功于这个匆忙时代给年轻人带来的焦虑。

小明去年大学毕业,目前就职于一家互联网公司。

清晨挤地铁上班时,他在得到上听罗胖的最新音频。吃午饭时,他又打开了虎嗅、钛媒体等App挨个浏览,了解圈子里的商业新闻和大咖观点。

吃完饭休息的时候,他又开始刷知乎,除了看看有没有最新的知乎live课程,主要是阅读系统给他推荐的内容。

他还喜欢在“在行”上约行业的大咖,也一度跑去分答上花1元去听名人的回答。

到了晚上临睡前,他打开了喜马拉雅,闭上眼睛,听起之前购买一档付费节目。

就这样,当小明沉沉睡去的时候,他觉得自己过了一个忙碌且充实的一天。

这并不是瞎编的故事,小明是很多一二线城市的白领生活的缩影,他们如饥似渴地寻找着一切可能对自己有所价值的讯息,唯恐自己落于人后。

这点在一线城市的外来年轻人中尤其明显。

当高企的房价,模糊的未来规划,以及当下快速的知识迭代……一个个冲击接踵而至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像上学时拼了命地复习应考、开小灶那样——需要“专业、深度”的指导。

目标规划要听职场大咖的,投资理财要听财经专家的,就连日常消费也要到知乎上查一查,怎样才算不low、才算高逼格。

只有这样,每天才能体会到那种不断进步的充实感——哪怕记住的只是故事和结论,哪怕对专业内容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而随着当下经济局势愈发不明朗,中产阶级(包括伪中产)的焦虑感变的越强。

从2016年元年到2017年爆发,再到当下,这个行业正在迅速地扩张、膨胀。

根据《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到2017年底,知识付费用户达到1.88亿人,比2016年增长了102.2%。

而华菁证券的研报推断,到2020年知识付费将会有2亿人群、45%付费率、360元ARPU值,行业总收入规模达到320亿。

02 知识的悖论

当知识付费被视为风口遭受资本追捧的时候,它也开始泥沙俱下。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学习从来就不轻松,知识的获得尤其艰难。

英国历史学家在《知识社会史》中曾如此定义到:“信息”是相对原始、特殊的和实际的事物,“知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处理过的或系统化的事物。

和孤立的信息相比,知识更是一个体系。

大脑获得只是第一步,只完了5%,更漫长、更艰巨的行动还在后面,知识不只是记忆,不只是谈资,知识需要在行动中才能验证。

而只要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没有根本性改变,比如通过植入记忆芯片或者吃药,仍然只能通过艰苦的重复训练在大脑神经元之间建立固定的反应。

那么,获取知识的永远只会是少部分人,正如考上清华北大的永远是一小部分人。

这意味着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要面临大量的失望与抱怨,差评率很高。

我们已经看到这样一种矛盾:

一方面,人们越来越追捧有营养有价值、深入系统的“干货”。另一方面,人们又总是希望它们是浅显易懂、一看就会的。

一方面,人们乐于在朋友圈分享各种专业文章,鄙视纯粹的心灵鸡汤;另一方面,人们只是囫囵吞枣地阅读、过目就忘。

一方面,人们开始在知乎live、得到上参加各种课程;另一方面,他们总是不能准时参加,事后又总是无法耐着性子听完——他们的订购更多是因为看到了抢眼的课程介绍——这个东西总会有用得着的时候,至少生怕错过。

而在日益泛滥的知识付费产品里,不合格的产品也是占多数,没写过文章的人敢教写作,抓一本书照本宣科也卖钱了。

此外,付费课程宣传时做出的不适当许诺,如《xxx教你月入五万)让很多人以为可以轻松获得知识改变命运,可学完后,发现只是交了智商税,这种行为必然会对自身的信誉造成反噬。

03 我所理解的知识付费

既然知识付费这种商业模式的弊端已经凸显,而知识的获得也非一朝之功。

那么我们该如何畅想知识付费的未来呢?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一新物种呢?

其实,就我所理解的知识付费而言,有两点可以作为以上问题的回答。

一、知识付费应该是自愿赞赏的模式。

二、知识付费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对此应该表示欢迎。

什么是自愿赞赏模式?

把这篇文章拉到底,看到那个赞赏的按钮,点进去,面对不同金额数字,由你来决定是否赞赏这个作者。

这是我所认可的知识付费模式的未来,它的付费起点是0,并且是在你看完整篇内容后,再决定是否付费。

有人说,世界最难的两件事,一是把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让别人从口袋里掏钱给你。

前者做到的是老师,后者做到的是老板。

自愿赞赏是别人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掏钱给你,这也证明你的工作使他有所收获。

一下完成了世上最难做的两件事,这是何等有成就感的事。

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应该主动迎接这种挑战,无论输赢,都是很酷的事。

其实早年间,天桥底下说书的相声艺人,他们的收入模式就是自愿赞赏的典型,再精彩的表演,也是演完了,让徒弟拿个碗到观众堆里收打赏钱,看的高兴,手里有闲钱的您就给几个,没有也没关系,捧个人场就好。

那知识付费的真正价值在哪呢?

罗胖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在我们商城的后台看到这样的订单,地址是这么写的:贵州某民族自治县哪个镇什么汽车修理铺对面。他在我们这儿买了一本《经济学通识》,这样的人,如果不是我们的传播,他可能一辈子也都不会知道什么叫经济学。”

直至现在,这个故事听上去依旧很感动。

的确,每个人生下来,就身处不同的世界当中。

绝大多数人从学校出来后,大多凭借经验、运气和习惯谋生。他们的问题不在于是否继续保持一种学习的劲头,而是根本不知道还有学习这件事情。

于是,终日在自己的小世界之中忙忙碌碌,跌宕沉浮。

但知识付费发展起来了,却能把这样数量惊人的一群人,努力带上山顶,让他们见到远处有一块广阔的知识平原。

这可能就是知识付费的真正价值,它在冥冥之中创造出了一种可能性,让你有一天,和一些有趣的知识不期而遇。(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NfANziy.jpg!web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