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他如何成为PayPal教父与硅谷传奇?只因寻找到大多数人视而不见的真相!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chinaventure.com.cn/cmsmodel/news/detail/338755.s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投中网(https://www.chinaventure.com.cn) 编者按:彼得·蒂尔,美国硅谷精神的坐标、投资之神。

彼得·蒂尔,美国硅谷精神的坐标、投资之神。他创办了PayPal公司,投资了硅谷一系列的顶级公司,据不完全统计,他所有的投资账面回报已经超过了1万倍。人们惊讶于他非凡的洞察力,不过在他看来,这种能力,不过是寻找大多数人视而不见的真相。

有人说,如果你发现路上的所有的车都在逆行,那很可能是你自己开反了。但彼得·蒂尔却是特例,他不仅能自信淡定地逆行,还能让其他所有的车都怀疑是不是自己开错了方向。

彼得·蒂尔一直被视作美国硅谷精神的代表人物,他最出名的成绩之一是对Facebook的投资。作为Facebook的首个外部投资者,2004年他向扎克伯格提供了5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而这项投资后来令他获得了2万倍的收益。而在投资Facebook以前,他还创办了世界上第1个电子商务支付公司PayPal,并在2002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以15亿美元的价格将公司成功出售给了eBay;他成立的Founders Fund基金公司,也是如今硅谷的当红炸子鸡,投资了一系列如Airbnb、Knewton、Lyft、Spotify、Stripe、ZocDoc、SpaceX等等如雷贯耳的企业;他创建的神秘大数据独角兽公司PalantirPalantir,目前估值超过400亿美元……

连当年他招募加入PayPal公司的员工和合作伙伴,后来都创建了一批市值数十亿、上百亿美元的公司,比如马斯克创办了特斯拉汽车公司,霍夫曼创办了LinkedIn,陈士骏创办了YouTube……

这些人被称为是“硅谷第一天团”“Paypal黑帮”,而彼得·蒂尔则被公认是这个“黑帮”里的教父,大佬中的大佬。

能取得如此成就,很重要一点源自他“不走寻常路“的思想——质疑常识,寻找大多数人视而不见的真相。

1

大部分人都相信的真相往往是没有价值的

彼得·蒂尔1967年出生在德国,父亲克劳斯是名工程师,因父亲工作原因,十岁前的蒂尔就在不同的国家转了七次学。直到他十岁的时候,全家才在美国旧金山的湾区安稳扎根。

蒂尔从小就显示出了出众的天赋,他成绩优秀,被看成是天才,曾在加州的数学考试中得过第一名。除了成绩优秀,他还是名国际象棋高手,12岁时,他在全美13岁以下级别选手中排名第7。高中时候,他的同学送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你一定会被斯坦福录取。”而他的棋具上则贴着他的人生格言“生而为赢”。

蒂尔确实一直在赢,18岁时,他顺利考入了斯坦福大学攻读哲学,之后又跑到法学院拿了个博士学位。仅仅20多岁时,他已经进入了美国一家顶级的律所,拥有了很多人羡慕的精英工作。但年轻的蒂尔,此时却陷入了思想上的“危机”。

在那个顶级的律所里,他仿佛身处“围城”,被羡慕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每天的循规蹈矩发愁。在他看来,律所是“外面的人都想进来,而里面的人都想逃出去”的地方。但真要逃离,却发现很难离开,因为好不容易经过层层竞争才爬到这个位置的,怎么舍得轻易放弃呢?最终,经过思想斗争后,在律所待了7个月零3天,他离开了。

之后,他得到了一个美国最高法院书记员的面试机会。这几乎是年轻律师们最想要的工作了,但他在最后一轮面试的时候失败了。从小一直赢的蒂尔,第一次感受到了人生的重大挫折。他开始审视自己,他发现自己太看重这些通过竞争得来的光辉履历,从小和人竞争,却忘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

他开始思考,循规蹈矩的参与竞争真的是有价值的么?在教育体系中,年轻人在同样的方法教授下学习同样的内容,而不顾个人的天赋和爱好。越到高等教育阶段,竞争越激烈,也越来越趋同,大家都在竞争一个同质的特权,反而渐渐埋没了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这又被人们认为是正常且必须的经过。

他领悟到:大部分人都相信的真相往往是没有价值的,与其循规蹈矩的参与竞争,倒不如发现大部分人都视而不见的真相。茅塞顿开的蒂尔由此走上了“寻找真相”的道路。

2

垄断的企业才能产生超额利润

90年代末正是美国互联网泡沫的末日狂欢,意识到大部分人都忽视的电子货币可能的巨大价值,彼得·蒂尔创立了电子支付公司Confinity。1999年公司更名为PayPal,提供构建在美国银行系统之上的电子转账服务。

虽然产品运转良好,但是用户数量很少,而且增长缓慢。考虑到广告影响力过弱,蒂尔和他的团队决定付钱让人注册。每位新注册用户可得到10美元,每推荐一个朋友再注册,还能再得到10美元。这个办法帮PayPal招来了数十万新用户,公司由此也进入高速发展轨道。很多投资者争着向PayPal投资,一家韩国公司甚至没有签合同,直接电汇了500万美元,为了避免遭到退款,对方连地址都不留。

然而此时,另一位硅谷传奇人物埃隆·马斯克创办的X.com电子支付公司也取得了飞速发展。两家主营业务相同的公司不仅业务重叠,而且竞争极其激烈,蒂尔手下一个工程师甚至设计了一枚炸弹准备炸掉马斯克的公司。

虽然员工已经拼尽老命干活,但想要干掉X.com的目的并没有实现。蒂尔忍不住想,为什么要竞争呢?竞争意味着大家都没有利润,产品没有实质差异,而做一个企业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要打败竞争对手。

但为什么大家觉得竞争是种很正常的事情?经过思索,他给出的答案是:竞争并非一个经济概念,也不只是一个人和企业必须在市场中解决的麻烦,竞争只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一种社会观念,但结果却是竞争越激烈,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少,最终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中。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他决定以50:50的比例与马斯克共同成立公司。

事实上,正得益于彼得·蒂尔的正确考量,合并后的PayPal成为了电子支付市场上的霸主,避免了过度竞争,也因此安然渡过了2000年后的互联网泡沫,并且在互联网泡沫已经破裂的2002年,将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eBay公司。

这件事也让蒂尔发现了商业世界中的真谛:失败的企业大多缘于无法逃脱竞争,而成功的企业则是靠解决了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

在他看来,如果企业处于完全竞争之下,从长远看,没有公司会获得经济利益。而与此相反的是垄断,垄断公司拥有自己的市场,可以自由决定供给量和价格,并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虽然这种说法显得“政治很不正确”,但垄断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坏,因为垄断往往意味着在一个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事物,而过分的竞争,通常意味着在重复过去的模式,而非创新。

关于垄断的重要性,他举例说,2012年时,谷歌公司创造了500亿美元的价值,从中获利21%;而美国的航空公司同年创造了1600亿美元的价值,但每次飞行航空公司平均只能从每个顾客身上赚到37美分。谷歌的巨额利润使它的市值是所有美国航空公司市值之和的3倍还多。其中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是垄断,一个是完全竞争。而苹果、微软、曾经的IBM也都是靠着垄断优势,才得以在市场攫取高额利润,虽然他们为避免反垄断调查,喜欢把自己包装成产品多元化的科技公司。

“创业的根本是以清醒的头脑去创造垄断的企业”这成了蒂尔后来创业以及投资的两大法则之一。

2004年,看到Facebook在网络社交领域的潜力之后,彼得·蒂尔为其提供了50万美元首轮外部投资,此后这笔投资获得了超过2万倍的回报。他还投资了诸如Quora(美版知乎)、LinkedIn(全球最大职场社交平台)、Yelp(美国最大的点评网站)……这些企业后来都几乎成长为行业里的头部企业。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增加了繁琐的机场安检措施,蒂尔有一次被安检延误了登机,他突发奇想,能不能用PayPal识别网络欺诈,找出恐怖分子活动的网络。意识到这个服务在市场上前所未有之后,他与朋友创立了Palantir Technologies,为美国安全机构提供服务,如今这家公司估值超过400亿美元。

“当你发现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充满了机遇,却几乎没几个人在这片土地上行走,你就会发现这种感觉太棒了。”他说。

3

投资疯狂的公司

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遭受重创的硅谷精英们,总结出了至今仍然被视为商业思想圭臬的4点经验。比如:公司不能沉浸在宏大的愿景中,小幅地循序渐进成长才是安全前行的唯一道路;所有的计划都必须留出一定空间,因为事先规划通常死板又不现实;不要贸然创造一个新市场,而应该在成功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专注于产品,而非营销……

这些经验和教训成了创业领域的信条。但彼得·蒂尔却反其道而行,在他看来,虽然科技发展中存在泡沫现象,但1999年时的创业者们,更多是放眼未来,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哪些有价值的新科技。而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需要用1999年的那种狂热去寻求新科技,所以要做伟大的企业,决不能因循守旧。

针对主流的商业思想,彼得·蒂尔提出了自己相反的四点商业法则:(1)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2)坏计划也好过没计划;(3)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4)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这些法则的核心,就是鼓励人们大胆去做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事情。蒂尔认为,那些技术优势微不足道的产品往往只是改进了一点而已,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胜,并不容易。但是如果比相近的产品好10倍,则可以拥有垄断性的市场。但要做出10倍的努力,最明确的方法就是创造新事物。

而什么是新事物,在他看来就是带有疯狂想法的“科幻小说”类型项目。为此他又创建了Founders Fund投资基金公司。他的想法是要投资最疯狂,最不寻常的创业项目。这成了他投资的另一大原则。

Founders Fund标志性的投资,是投给那些“疯狂”的公司,比如制造可回收火箭的、移居火星的、研发智能机器人的、研制抗癌药物的等等。这些大都是风险投资者轻易不去碰触的重资产、高风险行业。

2008年,当他决定投资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时,他的基金合伙人在给他的邮件中写到,“投资一家火箭公司,实在太愚蠢了。”确实,投资一家制造火箭的私人公司,这听起来就有点疯狂。但如今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家伟大的公司。

4

硅谷唯一支持特朗普的人

硅谷一直是美国民主党的票仓,2016年美国大选前,硅谷的精英们都是希拉里的坚定支持者。而特朗普则是硅谷讨厌和鄙视的对象。

特朗普曾在公开场合批评过以Facebook、亚马逊、苹果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他甚至扬言,如果他当选总统就干脆关停互联网,他认为这些公司对待移民的立场也很有问题,影响了本国的就业率!

这些说法,令崇尚自由精神的硅谷精英们大跌眼镜,于是乎,硅谷一边倒的支持希拉里。苹果CEO蒂姆·库克、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谷歌母公司Alphabet CEO拉里·佩奇等科技大佬甚至召开闭门会议,议题就是“如何阻止特朗普获得共和党总统提名”。LinkedIn创始人霍夫曼还推出了一款讽刺卡牌游戏“特朗普扑克牌”。

当时硅谷大量的捐款流向了希拉里,虽然也有部分捐给了川普,但比例却是有天壤之别的60:1!也就是捐给希拉里60美金的话,捐给川普1美金。

就在整个硅谷力挺希拉里的时候,一直被视为硅谷精神代表的彼得·蒂尔却公开表示支持川普,希望川普当选,这一消息简直像在硅谷扔了一枚重磅炸弹!

这也引来了精英阶层的强烈不满,彼得·蒂尔不仅遭到了来自硅谷的斥责,甚至受到了被踢出Facebook董事会的威胁;另外,由于曾经公开出柜,他还受到了同性恋组织的开除Gay籍威胁。但蒂尔铁了心要与硅谷主旋律背道而驰。在当年7月的共和党大会上,彼得·蒂尔为特朗普站台说,“我不会支持虚伪的政党,他们只会让经济崩溃,政客里没有诚实的家伙,除了唐纳德·特朗普。”

到了10月,大选进入白热化,特朗普被各种丑闻包围,不少共和党大佬宣布与他划清界限。在这一时刻,彼得·蒂尔却偏偏再冒着被咒骂的危险,向特朗普阵营捐赠125万美元。

他的坚持并非毫无根据,而是基于他看到的真相。在他看来,美国的现状,实际上已经破产。他说,美国家庭的开支不断增长,而收入却停滞不前。剔除通货膨胀,美国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低于17年前的水平,接近半数的美国人在紧急情况下连400美元都拿不出来。

另外,美国买药的价格比世界大多数地方都贵10倍。年轻人的大学学费飞速增长,每年学生贷款已达到1.3万亿,且还在持续增长。美国学生逃不过贷款,也无法宣布破产,这是其他任何国家都不存在的现象。

但当美国大多数人都生活得很艰难时,政府却在远离本土的五场战争中每年花费数万亿美元。他说,特朗普的政策并非是让美国变得伟大,而是变得正常,因为一个正常的国家不会有5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也不会与五个国家不宣而战。

彼得·蒂尔说,华盛顿的富人们过得很好,硅谷的人也过得很好,但大多数美国人并没有享受到财富,所以这些人把选票投给唐纳德·特朗普并不奇怪,他预言特朗普将能获得大选。

2016年11月8日,美国大选结果出炉,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有媒体评论说,硅谷这么多大佬,唯独彼得·蒂尔押对了宝。

有人问彼得·蒂尔,你凭什么相信川普会胜出?他的答案竟很简单——部分人都相信的真相往往是没有价值的,而如何发现大部分人都忽视或者不相信的真相才能真正创造价值。

(编辑:冉一方)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