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查收,15个消费心理学理论
source link: http://www.shichangbu.com/article-32092-1.html?amp%3Butm_medium=referra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如何推广产品,提升销量的“套路”,我们能在互联网上翻到很多,而这其中的底层逻辑,始终是依据消费者行为和心理来做调整。在消费者做出购物决策的时候,一定会存在“认知偏见”,太客观的事情不会很多。
“认知偏见”,是一个系统性的偏离轨迹,它相对于判断中的标准、合理性。这种偏离可能来自其他人、特定场景。人们从他们自己的洞察中,创造出自己的“主观事实”。
“认知偏见”,消费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它的影响。例如,以下15个消费心理学理论,就是重要的影响因子。
模糊效应(Ambiguity effect): 人们倾向于避免选择**的选项,似乎每个人都喜欢确定的选项。比如,一个用户不明白你的产品,或者某个特定的功能,他将不会选择它。
沉锚效应(Anchoring effect): 人们在对某物/人做判断的时候,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次获得的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比如,某消费者第一次看到某产品的价格,那么这个第一印象的价格,将对该消费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假如,第一次的价格显示为90元,第二次再见是45元,那么这个45元的价格对该消费者来说,是特别便宜的,他很有可能购买,相反,如果价格一直是45元,那么该消费者并不会感到便宜实惠。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家青年公寓的海报上写着“••••••房间天天特价!”这是“沉锚效应”的错误应用,这时候的“天天特价”实际上在消费者心里变成了“并不是很特价”,因为对比起来,天天都是一样的价格,似乎今天也没有特别优惠。
可怜的是,这张海报估计已展示数月。
注意力偏见(Attentional bias): 我们的看法,受我们重复的认识所影响。所以我们常常有这个结论,一个消费者越频繁地看见你的广告、消息,他越有可能从你这里产生购买。比如,我们使用“访客找回”技术在互联网上投广告;让CTA按钮贯穿整个引导页面;在线上线下特定区域内,轰炸广告。
可利用性法则(Availability heuristic): 在很多时候,人们只是简单地根据事情已有的信息,包括回忆、简单的计算、简单的总结来确定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比如,由于1929年股市大崩盘的痛苦记忆,许多投资者在灾后一直不敢入市,担心再次蒙受巨损,从而高估股价下跌的概率,等到股价上窜的时候,觉得“这股价虚高,还会跌的“”,接着,股价仍然上窜并到高位,投资者们心乱了。
比如,路边上的“江南皮革厂倒了,老板跟小姨子跑了••••••••”,3折甩卖皮具,想买真皮具的消费者并不会围观上去,因为他们很容易简单地推测出来,这是假的。而上去围铺的人多是大妈,只是想买一个便宜包,并不真觉得“皮包如此便宜”。
可利用性叠加(Availability cascade): 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大部分人主动或者被动相信一个信念、事情,那么这个信念、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合理。一句话说就是,只要长时间重复一件事,这件事就会变成事实。
当我们的网站、品牌、产品反复地被讨论,我们就成功一半了,即便有存在消极的声音,也是无害的。三个人,有两个人赞美,一个人贬损,那么结果等于赞美;三个人,有两个人贬损,一个人赞美,结果等于贬损。
逆火效应(Backfire effect): 当一个错误的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正确的信息与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它反而会加深人们对原本错误信息的信任,最终导致,把自己的看法认为成理所当然。当大脑接受一个信息后,便会本能的捍卫它不被其他与之相斥的信息侵犯。
基础概率谬论(Base rate fallacy): 人们要么总是忽略事物的基础信息,要么总是忽略事物的特别信息。推广产品,一定不要仅仅展示一堆无聊的信息(型号、数据、功能等),还要展示你的产品在特定的情况下是如何特别工作的,运用案例说明也好,运用用户评论也好。
偏见盲点(Bias blind spot): 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会更少地受到偏见的影响,或者有能力识别认知偏见。面对自己的愚蠢,人们总是不易察觉。
啦啦队效应(Cheerleader effect): “群体”、“大量”总是对人们更有吸引力,展示产品的时候,尽量多堆数量,堆积如山的产品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很好的,且更容易激起购买欲。
支持选择偏误(Choice-supportive bias): 人们倾向于对自己已作出的决定持积极的态度,哪怕这个决定并不是多优秀。
如果你的消费者作出了一个选择,鼓励他,然后他们将会长时间地认为他们做了一个优秀的选择。在消费者购买产品以后,总是发短信/邮件表示祝贺购买。
聚类错觉(Clustering illusion): 人们倾向于将随机事件中不可避免的小样本归结为某种有意义的规律。
比如,棋牌中的连续胜利,我们归结为“这是运气”,连续输归结为“这是手背”,实际上,连续一段时间的输/赢,在长时间**中是必然存在的,没有运气与手背之言。
如果你想说服你的用户,请将你的信息、数据放在大数据、大背景、大趋势之下,这样,用户会很容易相信你的陈词。我们会认为人工智能产品是未来的主流产品,而不会认为低科技含量的产品是未来的主流产品。
诱饵效应(decoy effect): 它最先是在消费品的选择中被发现的,现在已经被证明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消费者在作出决策时,很少不做对比而直接购买,这时候,商家为了消费者更好更快地做出购买决策,往往会为目标产品提供一个“诱饵”,以促使消费者购买。
比如1,在《经济学人》杂志的销售广告上:
电子版订阅的价格是59元/期;
印刷版订阅的价格是125元/期。
是的,这都是很正常的价格,接下来的操作,运用了“诱饵效应”,电子版订阅+印刷版订阅,你猜多少钱?
依然125元/期。
比如2,前段时间我去逛ME&CITY,大家知道,一般同一时间在同一家服装店,很难同时卖给一个顾客两件商品,尤其是对于男顾客,所以ME&CITY店做了一个活动,“购买任意一件衣服,再加一元,可获得纯棉袜子一双!”
这是“诱饵效应”的运用,衣服是目标销售产品,“1元钱购袜子”是诱饵。类似的操作还有,卖场里的帽子和毛衣是摆放在一起的,标签上标出的价格分别是:帽子49元,毛衣299元。但是,值得思索的是最后一行字:帽子+毛衣=299元。
曝光效应(The exposure theory ): 它是一种心理现象,指我们会偏好自己熟悉的事物,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扎荣茨(Zajonc)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群人观看某校的毕业纪念册,并且肯定受试者不认识毕业纪念册里出现的任何一个人。
看完毕业纪念册之后再请他们看一些人的相片,有些照片出现了二十几次,有的出现十几次,而有的则只出现了一两次。之后,请看照片的人评价他们对照片的喜爱程度。
结果发现,在毕业纪念册里出现次数愈高的人,被喜欢的程度也就愈高;他们更喜欢那些看过二十几次的熟悉照片,而不是只看过几次的新鲜照片。也就是说,看的次数增加了喜欢的程度。ps. 对方实在太丑的情况除外。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s): 指同一个问题通过两种不同的表达,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
比如一项相关研究,面向同一群人提出问题:现在,美国正准备对付一种罕见的亚洲疾病,但因为资源有限,所以只能救治一部分人,现有两种拯救方案可供选择。
1.200人将被救治。
2.600个人中,只有1/3的人能被救治。
问,你愿意选择方案1还是方案2?结果大部分人倾向选择方案1,因为方案1给人的感觉是“拯救机会”;方案2给人的感觉是“舍弃”。“舍弃”意味着死亡的风险,面对风险,人们是厌恶的。
因此,在日常文案中,我们即使不能给予用户“获得感”,也不要展示出“风险感”给用户。
The Adrenaline effect: (ps. 抱歉呀,这个理论我不知道怎么翻译成中文),大概意思指,用户对某产品有意图,但并不一定会想购买,只有当用户的肾上腺素被激发时,短时间内,迫使用户做出购买决策。
在销售中创造出紧迫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创造紧迫性就等于在限定时间内激起用户的肾上腺素。
该理论建议,在营销过后的销售环节,要创造出紧迫性,促使用户下单,比如,限时折扣、限时抢购、定时开团、倒计时拼单等。
最后,说了这个么多个理论,是不是感觉有点凌乱了,Guys!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在作购买决策的时候,都需要经过3大层面的思考。是的,这是最后一段提纲挈领的话了。
1、技术层面:这个产品是否能满足我特定的需求?
2、经济层面:这个产品能满足我的特定需求,但是,我有足够的钱来购买吗?
3、实惠层面:这个产品能满足我的特定需求,我也有足够的钱来购买,但是,它在我的选择决策中,是实惠的吗?
Recommend
-
35
1. 前言 今天和大家一起看一道以前遇到的面试题,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大白在两家公司面试都被问到了,分别是 蔚来汽车和旷视科技 。 这道题目描述比较简单,大致是这样的: 使用你喜欢或者...
-
33
↑ 点击上方蓝字" 奶糖猫 ",加个关注如何 运算可谓是与编程息息相关,我们编写的每一个程序可能都带有加减乘除,当然这是最基础的运算了。在大一下的时候学了第一门编程语言C,随着也...
-
27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读芯术”(ID:AI_Discovery) 从他人的成果中汲取营养是进步的法则之一,阅读知名框架的源代码可以有效地提高编程水平。最近,笔者开始了一场vue2.x的阅读之旅,从中学到了很多与JS相关的技巧。
-
14
编辑导读:为什么人们这么热衷于在双十一这一天购物呢?因为降价呀。用户对于心仪产品的价格有所了解,当知道双十一的价格远低于平常时,就会产生消费行为。这就是商家充分利用了用户的参照点的心理。本文作者对这一消费心理进行分析,希...
-
9
各位云养雀的盆友,请查收 8 月成绩单方峤常年招开发和产品经理,欢迎私信上班上久...
-
37
语雀文档又上新法宝!请查收这款支付宝自研流程图杨过过可爱又迷人的正面角色,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
7
冬至文案,请注意查收! 15天0基础极速入门数据分析,掌握一套数据分析流程和方法,学完就能写一份数据报告!了解一下>>...
-
9
双十一爆款背后的10个消费心理学,一看就会,秒变“社群带货王” ...
-
5
有哪些消费心理学可以提高转化率?ZoeYZ前华为、鹅厂留英设计师,公众号:体验进阶
-
9
揭秘直播电商消费心理学 做运营总感觉工作内容杂乱、前途晋升一片迷茫?跟BAT资深运营学习,逆袭成为优秀的运营人才!去看看 >>>...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