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手机爆炸,CEO惨死家中,锂电池因何化身“定时炸弹”?

 5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www.10tiao.com/html/258/201807/2651598760/1.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作者:圆的方块

编辑:小柒

 

一个炎夏的晌午,一台手机正静静趟在主人枕边充电。

 

闷热的天气和持续的电流,让机身的温度不断升高。

 

此刻,手机里的电池,感觉非常糟。它的体内,有片叫做“隔膜”的部位正在被高温渐渐融化。没了隔膜的保护,电池发生了短路,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

 

这一可怕的循坏在电池内部愈演愈烈,致使温度陡升,甚至让它腹中的电解液都开始沸腾。与此同时,电池的外壳,在高温和内压的双重作用下,鼓胀变形。

 

作为一块电池,他即将迎来最糟糕的死法——爆炸

 

它的爆炸,带走了还在梦乡的年青主人的性命。


 今年6月,马来西亚摇篮基金私人有限公司CEO ——纳兹林,午休时在床边给手机充电。手机电池因过热爆炸引发火灾纳兹林头部被严重炸伤,最终身亡。这也是近期由手机电池爆炸造成的的最严重事故之一。图片来源:"The Star Online"YouTube截图

 

近些年来,由锂电池引发的爆炸事故频频发生。生活在现代,但凡目力所及,总能看到些藏着电池的物件:低头刷着的手机、不停敲击的笔记本电脑、路边停泊的汽车……都由锂离子电池暗中供能。而对锂离子电池安全隐患问题的讨论,一直以来不绝于耳,毕竟这些电池生来就是“爆”脾气。

 

锂电池= “定时炸弹”?

为什么锂电池会变身“定时炸弹”?这就要从锂电池的构成说起了。

 

商用的锂离子电池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分别是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

商用锂离子电池的内部结构,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翻译:圆的方块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出来,经过电解液,穿过隔膜到达负极,放电时则相反。于是,随着电池的使用,锂离子如同一辆公交车,携带着作为乘客的电荷们,不断地在两极间往返,完成充放电的功能。而隔膜的作用就是阻隔正负极,防止短路的发生。

 

这种四位一体的设计,给锂离子电池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却也在多个方面埋下了隐患。

 

首先,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含有大量有机物,比如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这些家伙一个个都自带燃爆属性,脸上写着“远离火源”四个大字。

 

此外,一块电池的正负极一旦短路,就会大量发热,甚至产生火花。不少人小时候可能做过这样的实验:拿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起来,铁丝会变烫,甚至可以拿来切泡沫,就是这么个原理。

 

既然短路这么危险,人们自然就想到要用个东西把正负极隔起来,于是就引入了隔膜。

 

将电池正负极短路,会产生大量热量,甚至可以自制泡沫切割器,图片来源:小强科普

 

然而,现代电池追求小体积,为了保证能量供给,正负极和电解液都不能少,那么就只有去压榨“不那么重要”的隔膜体积了。于是,电池隔膜被“削减”地越来越薄,主流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厚度仅有20微米左右。也就是说,两片隔膜叠起来的厚度,刚好接近一根头发的直径

 

这层薄膜一旦破损,问题就会很严重。2016年,三星Note 7电池火灾就是因为隔膜太薄,容易被一些焊接毛刺坏,从而导致电池短路引发爆炸。听起来,这些电池算是受了“工伤”了。

 

即便没有这些焊接毛造成的“工伤”,电池本身也暗藏着刺穿隔膜的隐患,这类现象叫做“枝晶”。

 

枝晶这个问题,算是一种写在锂电池“基因”里的病。因为动力学等因素,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极的表面会形成一些“小毛刺”,这些小毛刺就叫做”枝晶“。而且枝晶会越长越大,最终就会穿透隔膜,造成短路。

锂枝晶的微观照片,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枝晶这种只有几微米的小家伙,曾经搞垮了一家电池领域的大公司。

 

1970年代后期,有一种使用金属锂作为电极的电池,可以在相同重量下,储存比其他电池更多的电能,因而备受青睐。当时“大哥大”手机就是使用这种电池。持有这种技术的是一家名叫Moli Energy的加拿大公司。然而,这种电池问世不到半年,因枝晶问题发生了多起爆炸事故,被全球召回。盛极一时的Moli公司,从此一蹶不振,最终以被一家日本公司收购,草草离场。

 

超薄的隔膜、可燃的电解液、暗流涌动的枝晶——整个电池就像是把“火药桶”和“打火机”关在一个小屋子里,然后用一层“保鲜膜”隔开,想想都很惊心动魄。

 

如何解决电池的安全问题?


找到电池隐患的主要源头,科学家们就开始着手解决电池的安全问题了。比如,著名的华人科学家、斯坦福大学崔屹教授,率领团队分别从隔膜、电解液、枝晶的角度入手,做了三项有趣的工作。


 著名纳米科学家崔屹教授,图片来源:Ustcif.com

 

首先是隔膜。普通的电池隔膜大多是高分子或者纤维素材料(还真有点像保鲜膜),比较软,容易破,受热也会融化。既然弱,那就给它增强下吧。

 

崔屹团队就提出,在隔膜中间加一层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这些纳米级的二氧化硅强度比较高,至少枝晶是刺不穿的,而且还耐高温。如此一来,在“火药桶”和“打火机”之间,二氧化硅隔膜的存在如同建起了一道“石墙”。


通过在隔膜之中插入一层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可有效组织枝晶刺穿隔膜,图c是这种夹心结构侧视图,图d是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微观形貌。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 ,翻译:圆的方块。

 

再有就是电解液。电解液可燃,那就想办法让它烧不起来吧。

 

于是,他们用特殊纺丝的方法做了一批中空的纤维,然后将阻燃剂密封在这些纤维内部,再用这些纤维编制成隔膜。

 

这样一来,不仅能很好地隔开正负极,一旦发生起火,纤维的外壳受热融化,就会释放出里面的阻燃剂,从而瞬间阻止燃烧蔓延。这相当于给“火药桶”配了个“灭火器”。


中空纤维在高温时融化,释放出里面的阻燃剂(图AB中的绿色部分)。拿着火焰枪喷射,这种隔膜在0.7s内也会停止燃烧。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翻译:圆的方块。

 

最后就是枝晶问题。你可以把枝晶想象成一个生长的小树,随着电池运行,小树会越长越大,那就干脆把它扼杀在萌芽里吧!

 

崔屹团队采用的方法是在锂电池电极上盖一层球形碳壳。这些半球形的碳薄壳覆盖在电池电极的表面,于是枝晶就长不起来了。这样,就在“打火机”上盖了个锅盖。

图cd中电极表面十分整洁,因为通过覆盖一层碳壳保护,可以有效防止枝晶的生长,而没有保护的图ef中电极,表面布满了针状的枝晶,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翻译:圆的方块。

 

“建石墙”、“配灭火器”、“盖锅盖”,这些从微观层面所进行的材料设计,确实都能够极大提升电池的寿命和安全性。

 

不过,这些先进的理念,还基本处于实验室阶段。若要切实改变我们身边的这一块块电池,可能尚需时日。

 

现在呢,为了防止电池变“炸弹”,我们能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避免手机、电脑过热,电动车要经常注意保养,不购买和使用劣质充电器等等

 

其实不论是电池防爆,抑或其他技术,都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提高和完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通过日积月累的改进,让科学技术更多的造福于人类。


公众号改版,苹果手机用户不想错过我们每天精彩的推送,请点击页面右上角按照下面的方式加星标。

 

作者名片



排版:小爽

题图来源:http://tech.ifeng.com

参考文献: 

[1]Science Advances, 2018, 4 (6), eaas9820.

[2]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3, 42(23), 9011-9034.

[3]Advanced Materials, 2017, 29(4),1603987.

[4]Science advances, 2017, 3(1), e1601978.

[5]Nature nanotechnology, 2014, 9(8), 618.


快问快答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赞在这里,帮忙点一下~


【拓展阅读】有了加热锂电池,再也不怕手机冻没电啦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