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为什么顶尖成功人士每周都会花10小时在「复时间」上?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36kr.com/p/5102270.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为什么顶尖成功人士每周都会花10小时在「复时间」上?

达达·2017-11-11 04:28
就像“复利”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复时间”上做的非常小的投入都将带来巨大的回报。
v2_10ad329f94ac4df9a647ca5f0a07a464_img_000

编者按:究竟是什么让一些人能够成为世界级的领袖、杰出人物、成功人士或是革新者,而另外一些人只能成为普通人?研究发现,尽管各个领域内的成功人士身上肩负着比其他人更大的责任,但是他们都会经常从紧急的工作中抽出身来,放慢节奏,将一定的时间投入到那些从长远来看能在知识、创造力和精力上带来更大回报的活动上,这些活动包括写日记、小睡、散步、阅读、多与人交流、做实验。我将投入到这些活动中的时间称为“复时间”。就像“复利”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复时间”上做的非常小的投入都将带来巨大的回报。

在我的整个成年时期,我一直对这样一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是什么让一些人能够成为世界级的领袖、杰出人物、成功人士或是革新者,而有些人只能成为普通人。

为了能够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阅读了大量的人物传记、学术研究成果和各个学科领域的书籍。我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发现,那些非常成功的杰出人物都有这样一个习惯,这个习惯是非常违反直觉,因此经常会被大家忽视。

尽管身上肩负着比其他人更大的责任,但是这些商业世界中的顶尖成功人士都会经常从紧急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放慢节奏,投身到那些长远来看能够在知识、创造力和精力上带来更多回报的活动上。正因为如此,他们最开始的时候每天取得的成果或许更少一些,但是纵观他们的整个人生, 这种方法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就。

我将他们投入到这些活动中的时间称为“复时间”。就像“复利”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复时间”上做的非常小的投入都将带来巨大的回报。

v2_98becdd676e841259d0277dac2f91cfe_img_000

举个例子,虽然巴菲特管理者着几家公司的上万名员工,但是他看起来好像还没有你忙碌。根据他自己的估计,他将整个职业生涯中80%的时间都用在了阅读和思考上。

在2016年的Daily Journal Corporation年会上,巴菲特40年的商业伙伴查理·芒格分享了一个有关巴菲特的故事:在巴菲特每周的日程表上,唯一的日程安排就是去理发,每周都是如此。这与大多数人正好相反,因为大多数人整天都在应付各种即将到期的最后期限、大大小小的会议和各种琐事。

Ben Franklin曾说过:“倾己所有追求知识,没有人能夺走它;对知识投资,收益最佳。” 也许巴菲特真正的财富来源并不仅仅是金钱带来的复利,而是知识带来的复利,因为知识有助于他做出更好的决策。正如亿万富豪、投资人、慈善家 Paul Tudor Jones所说的那样:“智力资本将永远胜过金融资本。”

如果你也想打造属于你自己的智力资本,你可以立刻将下面这6种“复时间活动”融入到你的生活中。

(1)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将改变你的人生。

v2_a893ec5e2ce544e3891762f9e53f183e_img_000
很多顶尖成功人士除了进行开放式的反思外,他们经常将具体的提示和日志结合在一起。

每天早晨,Benjamin Franklin都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今天应该做哪些好事呢?”,而到了每天晚上,他又会这样问自己:“我今天都做了哪些好事呢?” 史蒂夫·乔布斯每天早晨都会站在镜子前问自己:“ 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是否会愿意做这些我即将去做的事情?” 亿万富翁 Jean Paul DeJoria和媒体专家Arianna Huffington每天早上都要花几分钟时间来祈福祷告。奥普拉温弗里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她每天早晨都从她的感恩日记开始,记下她要感激的五件事。

亿万富豪企业家、投资人Reid Hoffman每天在睡觉前都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制约解决方案的关键点是什么,或者一个解决方案的关键特性又是什么?我有哪些工具和资源?我需要思考哪些关键问题?我想要创造性地解决什么问题?” 国际象棋大师、世界武术冠军 Josh Waitzkin 每天也有类似的习惯:“我的日志系统是围绕复杂性研究展开的。降低复杂性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会带着这个问题入睡,第二天早上醒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展开关于这个问题的头脑风暴。因此,我会在我的潜意识里填充一些思考所需的东西,完全释放,彻底打开思路,专注于解决这个问题。”

每当管理咨询顾问彼得·德鲁克做决策的时候,他都会写下自己期望发生的事情;几个月后,他再将实际发生的结果与当初的期望进行比较。对于艺术、发明、观察和想法,举世闻名的大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写满了数万页纸。爱因斯坦在一生中共写了80000多页的笔记。前美国总统 John Adams在一生中写了51本日记。

不你是否留意到,当你把自己的想法、计划和经历写下来的时候,你会觉得更清晰、更加专注,不是吗?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用写作来促进学习”。记录和写作有助于梳理我们的经历,让我们的经历变得更有意义,它已经成为知识和发现的非常有用的工具。此外,这种方法还能增强我们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因为复杂问题通常都会包含很多关联部分,而我们的大脑在任何特定时刻只能处理3个部分。通过对上百个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我们发现,“用写作来去促进学习”的方法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元认知思维,元认知思维是一种对于自我思想的认知,它是表现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2)小睡能显著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记忆力、认知能力、创造力和工作效率。

v2_727c448863a44d1c968d144b285908bc_img_000

通过数十年专门针对小睡开展的实验,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Sara Mednick表示:通过小睡1小时或者1个半小时,在巩固学习方面,几乎和你晚上8小时的睡眠有相同的效果。那些早上学习的人,如果小睡1个小时,在晚上做测验的时候,会比那些没有小睡的人的成绩高出30%。

爱因斯坦每天下午1点半从普林斯顿的办公室回到家后,会先吃午饭,再小睡一会,喝杯茶后再开始下午的安排。爱迪生每天至少要小睡3个小时。温斯顿·邱吉尔每天下午都必须小睡一会。John F. Kennedy在床上吃完午饭后也一定要小睡一两个小时。除了这些成功人士外,其他有小睡习惯的成功人士还有很多,包括达·芬奇(每天十几次,每次小睡10分钟)、拿破仑(每次打仗之前都要小睡)、里根(每天下午都要小睡)、林登·约翰逊(每天小睡30分钟)、约翰·D·洛克菲勒(每天午饭后都要小睡一会)、玛格丽特·撒切尔(每天小睡1个小时)、阿诺·施瓦辛格(每天下午都要小睡)和比尔·克林顿(每天小睡15-60分钟)。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小睡不仅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高效,还能让我们更有创造力。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像著名画家Salvador Dali、国际象棋大师Josh Waitzkin以及著名诗人 Edgar Allen Poe等大师都会通过小睡来获得临睡幻觉——一种介于睡着和醒着之间的意识状态,这种状态有助于他们获得更深层次的创造力。

(3)每天散步15分钟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v2_800aa986b68f4b569bd7e3b104ba362c_img_000

那些顶尖的成功人士通常都会将锻炼放到他们每天的日程安排中。最常见的锻炼方式其实就是散步。

达尔文每天都会散步两次:中午和下午4点各一次。每天吃完午饭后,大音乐家贝多芬都会散步很长时间,散步的时候会随身带一支铅笔和一些乐谱纸,用来随时随地记录音乐灵感。大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每天都会散步十几英里,散步之后再写作,他都会感觉更有灵感,他曾这样写道:“如果步伐不再轻盈脚力不再充沛,我想我宁愿自爆死去”。哲学家尼采这曾这样说道:“只有从散步中获得的灵感才具有真正有价值”。

其他有散步习惯的成功人士还包括甘地(每天都散步很长时间)、Twitter与Square的CEO杰克·多西(每天清晨都会散步5英里)、史蒂夫·乔布斯(通常都会选择在散步的时候进行严肃的谈话)、著名企业家托里·伯奇(每天都会散步45分钟)、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每天早晨都会散步)、亚里士多德(边走边演讲)、神经科学者及作家奥利弗·萨克斯(午饭后散步)、温斯顿·邱吉尔(每天早晨醒来后都会散步)。

今天,我们已经有科学数据可以证明,这些天才们喜欢散步的直觉是对的,因为散步可以恢复身心、增强创造力,散步甚至能够延续你的生命。一项专门针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为期12年的研究表明,每天散步15分钟可以将死亡率降低22%。

(4)阅读是我们能做的最有益的投资。

v2_3b2f4a17c3a94925a69cc635f09ec304_img_000

我们来看看这个让人惊叹的事实:不论我们身处在什么环境里,我们都有同样的机会获得比尔·盖茨这个全世界最富有的人所最钟爱的学习媒介:书

各个领域内的成功人士都会利用这种高回报、低成本的学习方式。

温斯顿·邱吉尔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传记、历史、哲学和经济类的书籍。同样,热爱阅读的美国总统也有很多,其中就包括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他们都是狂热的读书爱好者。西奥多·罗斯福即使在忙碌的时候,每天都会阅读完一本书,当他晚上空闲的时候,一天能看2-3本书。

狂热的读书爱好者还有很多,包括亿万富豪企业家马克·库班(每天都阅读3小时以上)、亿万富豪企业家阿瑟·布兰克(每天都阅读2小时以上)、亿万富翁投资人大卫·鲁宾斯坦(每周都会阅读6本书)、亿万富豪企业家丹·吉伯特(每天都会看1-2本书)、奥普拉·温弗瑞(她将自己获得的成功主要归功于阅读)、伊隆·马斯克(年轻的时候每天读2本书)、马克·扎克伯格(每2周读完1本书)、杰夫·贝索斯(13岁的时候就已经读完了数百本科幻小说)以及迪士尼CEO鲍勃·艾格(每天早晨四点半起床看书)。

阅读能够有效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增加同理心,同时也能够释放压力,所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目标。很多成功人士一生之中获得的最有价值的知识都浓缩在一本书中,我们通过几小时的阅读就能够学到这些知识。阅读的投资回报率是其它任何投资都是无法比拟的。

(5)有可以一起交流的伙伴能够让你取得意外的突破。

v2_3ffde77c1ef743bf887ba96cce7a321f_img_000

在《两个人的力量:发现创造性组合中的革新本质》(Powers Of Two: Finding the Essence of Innovation in Creative Pairs)这本书中,作家、评论家Joshua Shenk指出,创新的基础是社会性的,而不是个人的。这本书回顾了关于创新的学术研究,强调了很多创新组合,包括约翰·列侬和保罗·麦卡特尼,玛丽和皮埃尔·居里,史蒂夫·乔布斯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

在每天的长时间散步中,心理学家 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发明了一种全新的行为经济学理论,Kahneman因为这个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著名作家J.R.R. Tolkien和文学家C.S. Lewis会彼此分享工作成果,而且每周一都会相约在酒吧见面交谈。DNA结构的共同发现者 Francis Crick和James Watson总会在一起反复反驳对方的观点,不管是在他们的办公室还是在剑桥的每日午餐上都是如此。Crick 这样回忆说,如果自己提出了一个有缺陷的想法,Watson会毫不疑问地反驳说这是无稽之谈。艺术家Andy Warhol和Pat Hackett每天早上会花2个小时时间一起写日志,详细回顾前一天的活动细节。

很多成功人士都养成了在一个仪式化的、规模较大的圈子中交流的习惯。西奥多·罗斯福的“网球内阁”(Tennis Cabinet)的成员都是一些每天都一起锻炼和讨论国家问题的朋友和外交官。本杰明·富兰克林创建了一个名为Junto的团体,团体中的成员每周五晚上聚在一起互相学习。“流浪汉”(The Vagabonds) 是一个由4位名人朋友组成的团队,他们分别是亨利·福特、托马斯·爱迪生、哈维·费尔斯通和约翰·巴勒斯,他们每年夏天都会组织一起公路旅行,在旅行中露营、爬山、坐在篝火旁讨论各种科学与商业投资,同事对当天发生的大事展开辩论。

(6)成功是你做了大量实验之后的直接结果。

v2_d99d1eceb8884647a4e1b55e9c739fce_img_000

励志成功学会鼓励说,如果要习得一项技能,你要进行至少练习10000小时。数项研究表明,在游戏、体育、音乐等那些变化缓慢的领域,刻意练习虽然可以提高20%左右的表现,但在科技和商业等日新月异的领域内却作用极小,后者更需要10000次实验法则。

对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而言,A/B测试、灰度测试本来就已成日常工作方法。这种多次实验的精神和法则,对创业来说也是极其有用的,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分析数据、根据反馈结果调整模式……这不仅是一种策略,更可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得益于新技术和精益商业方法的结合,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企业每年都会进行数千次实验。就得像爱迪生那样,创建公司就等同于建立“实验工厂”。

多数人认为爱迪生发明了第一个灯泡。他们错了。事实上,爱迪生已经落后于人了。1878年,当这位36岁的发明家决定专注于制造灯泡之时,已有23个人发明了早期版本的弧光灯,其中一些被用作照亮街道和大型建筑物等商业用途。那么,爱迪生在如此落后的情况下,他是如何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中取胜的呢?他和他的团队日夜不休,工作了一年,做了上千次实验。1879年10月21日,他们成功创造了一个日常家用灯泡。接下来,爱迪生沿着他的发明继续进军五个价值数十亿美元的领域:电力、电影、电讯、电池和家用电器。以今天的眼光,可以把爱迪生看作是马斯克、贝佐斯和扎克伯格的合体。爱迪生能取得如此惊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简单来说——刻意实验。对于爱迪生而言,创建公司就等同于建立“实验工厂”。

同样地,贝佐斯也这样说:“亚马逊的成功是每年、每月、每周、每天进行多次实验的结果。”扎克伯格说:“我最为自豪的事情之一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在于测试框架……在任何时候,都不只有一个Facebook版本正在运行,而是一万个左右。” 贝佐斯和扎克伯格的意思并非说实验是策略,而是战略。

10000小时理论称,要成为任何领域的世界级大师,你需要进行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然而,研究告诉我们遵循这一法则并不足以带来成功,尤其是在专业领域。研究发现,刻意练习能够让人在游戏领域的表现提高26%,在音乐领域的表现提高21%,在体育领域的表现提高18%,在教育领域的表现提高4%,在专业领域的表现提高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刻意练习很重要,但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么重要。这意味着刻意练习在一成不变或变化缓慢的领域内可以帮助你取得成功,但在科技和商业等日新月异的领域内却作用极小。

爱迪生和其他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做实验,而非单纯地多投入时间。我们需要的是10000次实验法则而非10000小时理论。

科学方法的核心是实验:先提出一个假设,通过测试验证假设正确与否,再分析结果,并基于所得提出新的假设。遵循10000次实验法则,意味着在一天开始之际,你拥有的不仅仅是一个待办事项清单,而是像达・芬奇那样的“待实验”清单。达・芬奇传记的作者之一沃尔特・艾萨克森说:“每天早上,达・芬奇的生活习惯都是列出他想知道的事情,例如人们为什么会打哈欠?啄木鸟的舌头是什么样的?”

遵循10000次实验法则意味着不断寻找收集数据的机会,而非仅仅做需要做的事情。这还意味着,在一天结束之前,在检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增加一个刻意的思考过程。

如果你可以做足够多的实验,成功实际上是有保证的。从理论上来说,要使创造性成功最大化的关键是要做更多实验。但如果实验如此强大,为什么这样做的人不多?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我们生活在一种迷恋生产力的文化中:在更少的时间内完成更多任务,使其系统化、自动化,甚至将其外包出去。如果人们有一个短期生产力框架,那么抽出一天的时间来创造一个不能立刻带来回报又无法预测结果的创造性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具有长期生产力的事物往往在短期内感觉不到其生产力。

而且,做实验非常耗时间。每天至少要挤出15分钟的时间进行刻意学习,但更具挑战性的是,大多数实验都失败了。虽然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能接受失败,但大多数人心中仍然会因此产生一种羞耻感和失望感。如果理解了实验背后的数学,你才能克服对失败的恐惧。

如果你做了足够多的实验,那么成功的胜算就很大。每个后续实验的质量都会提高,因为你会倾向于运用从以前实验中学到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使你的成功曲线呈指数性而非线性变化。

贝佐斯说过,一个大赢家为所有失败实验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如果有10%的几率能获得100倍的回报,你每次都应该下注。但你十次中还是有九次会下错注。我们都知道,如果要打出全垒打的话,你就要打出很多球,但你也会打出一些本垒打。棒球和商业的区别在于棒球的结果呈现截尾分布。当你挥杆的时候,无论你的球技如何高超,你最多能跑完四个垒包。在商业上,每隔一段时间,当你踏上本垒之时,你就可以得到1000分。如今,科技工具能让任何人将其实验数量增加一个数量级。

爱迪生会创建一个实验工厂来确保他的团队不断推出新发明。当他快要取得诸如灯泡之类发明的重大突破之时,他有一个叫做“狩猎”的独特过程,去测试数百甚至数千种可能性。

那么10000次实验的生活方式会是怎样的呢?建议你现在采取两个步骤:

首先,确定至少一个可能会改变你生活的头等实验,相对而言,它比较省时省钱,可能会改变生活,并具有合理的回报概率。

其次,每天进行三次实验测试。在一天开始之际,你要确定自己想要进行的三个测试。全天收集数据,并在一天结束之前分析结果。

花一个月试试,或进行30次测试,看看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用爱因斯坦的理念推动终身学习:

  • 我们不能用创造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只有非常规的解决方案才能解决传统思维所产生的问题。

  • 用新颖的表达和知识来唤醒学生的兴趣,是老师最崇高的艺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自己热爱的东西。

  • 一个从不犯错误的人通常没有尝试过新的事物。也许你会犯错误,但这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 如果你不能把道理简单化,那么你还没有完全理解。向别人解释原理可能很麻烦,但这会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 想象力就是一切。它是对生命中即将到来的精彩的预告。想象就是要富有创造性思维,保持好奇。不要只想了解已存在的事物,要去创造还未出现的事物。

  • 吸取昨日的教训,活在当下,守望未来。重要的是保持一颗永远质疑的心。不要停止质疑。

  • 到了一定年龄,阅读会使人过多偏离其原本追求创新的轨道。任何一个读得多用的少的人都会懒于思考。如果想创新,那么一定要有目标。

  • 我没有特异功能。我只是有一颗热忱的好奇心。所有伟大的创新者、创造者和学习者都有一个共性:好奇心。与拥有特异功能相比,拥有一颗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会使你走得更远。

正如美国哲学家爱默生所说:人生就是一场实验,你做的试验越多,就越好。

最后的结语

来吧,现在就开始放慢脚步,让时间慢下来,在“复时间”上进行投入。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在加快步伐、人人都将自己的时间表塞满以求领先别人的时代,现代知识工作者的做法应该恰恰相反:慢下来,少工作一些,多学习一些,多从长远思考。

在这样一个以疯狂工作为核心的时代,顶尖的成功人士应该有意识地专注在学习和休息上。在这样一个人工智能让人类的工作越来越自动化的时代,作为人类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力是无法通过更多地工作得到释放的,它只能通过更少地工作得以释放。

你可能会这样说:“当然了,巴菲特可以做到,因为他是沃伦·巴菲特。” 这样替自己辩解可能很容易,但是你不要别忘了,在巴菲特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巴菲特之前,他在整个职业生涯都是保持着学习的习惯的。他也有可能陷入无尽的忙碌的陷阱中中,但是他没有,因为他做了3个至关重要的决定:

(1)果断地将繁忙的工作移除,从不断紧逼的最后期限、大大小小的会议和各种繁杂的琐事中抽出身来。

(2)把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那些能够创造最长久价值的“复时间”和事情上。

(3)跳着舞去上班,因为他充分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优势和激情。

你可能无法很快就转换成这种生活方式,但是为了充分利用“复时间”,你首先需要相信这种“工作更少、实现更多”的生活方式是可能的、有益的;这种注重自身优势和激情的生活方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那么究竟如何开始做呢?建议你遵循5小时法则:每天花1个小时投入“复时间”:写日记、每天白天都能小睡一会、享受散步的乐趣、多读书、多与人交流。这样你每周的工作日就能在“复时间”上投入5个小时。如果你这么做了,你可能会质疑自己、有负罪感或者担心自己这么做是在浪费时间。不是这样的,这么做并不是在浪费时间。抛开你所谓的To Do清单吧,每天花1个小时时间来投资你的未来。如果说这种方法对世界上的那些成功人士有用,那么对你也同样有用。

原文链接:https://medium.com/the-mission/why-successful-people-spend-10-hours-a-week-on-compound-time-79d64d8132a8

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本文来自翻译,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