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小工厂主之“死”

 6 years ago
source link: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0152.html
Go to the source link to view the article. You can view the picture content, updated content and better typesetting reading experience. If the link is broken, please click the button below to view the snapshot at that time.

小工厂主之“死”

当下,很多实体创业者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为了生存想尽一切办法。南七道(ID:nanqidao)联系到一位深圳的实体创业者,杨光(化名),请他来讲述一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我在深圳与合伙人钱亮(化名)合作办厂,生产新能源类设备的相关配件。钱亮是大股东,有资金、人脉广,主要负责外部的资金运转和业务洽谈;我则主要负责公司内部的管理,协调人员和资源配置等等。我们是同学,一直配合度还不错。早些年,“新能源”的概念火的就像现在的“共享经济”,同时上面也很重视,有一些扶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深圳这样一个地方,原材料价格上涨、房租上调、人工费用增加等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问题越来越严重。

制造业的传统是“先卖货再给钱”,下游的分销商是拿到货后,卖出去了40天到3个月再回款。但我们购买原材料,却是必须“给了钱再拿东西”,两边挤压之下,生存异常艰难,做得越大,有可能死得越快。赚取的每一笔利润,在前期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深圳及周边地区,房价几乎一年涨一倍,劳动力的价格也在上涨,各类成本带来的资金压力与日俱增。

实业如果哪天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内斗。

业内存在着严重的恶性竞争,导致制造业整体利润急速下滑。一些外商在询价时,会虚报需求量,比如某个零件,本来只需要5000件,但谎称需要50万件,并在多家工厂询问比价,看哪家价格最低。他们会跟厂家透露信息称虽然第一次只拿5000件,但后续会大批量合作。这时,一些厂家为了留住“大客户”,就会不顾一切压低价格,有时甚至是赔钱的买卖。同类套路源源不断有人上当,利润都是精确到几毛几分,100块的产品,曾经有四五十的利润,现在连几块钱都不到。

于是我们开始疯狂的想办法降低成本。就在这时,来自某市工业园的邀请,成了我和钱亮突破困境的绝佳机会。对方给到我们一系列优惠,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发展蓝图。当地负责人表示,会从三个方面给予扶持:免费提供100亩地,用于建设厂房、员工宿舍等;土地可作为抵押向当地银行贷款,享受第一年免息、之后视情况降息的优惠;前三年税收减免。负责人还表示对我们给予厚望,希望我们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起来,达到千人规模,至少建五栋楼。

等人员齐备开始投入生产后,我发现,在总成本的控制上,情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首先,虽然土地可以免费使用,但建厂房前后花了上百万,而且,之前说好的100亩地只看到50亩,预期的贷款金额一下少了一半。人员方面,厂里需要的工人数量原本就不算太多,虽然工人每个月的工资比深圳少了,但是整体的培训和磨合成本都不低。而由于当地物流的落后,产品运输方面又多出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对规模还不够大的小厂来说,起码前期来看,搬家的利益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与此同时,钱亮的心态和处事风格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以前在深圳,他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跟我详细聊聊公司内外情况、行业最新消息等等。但是现在,钱亮日常打交道的人,除了工业园里其他老总,就是之前的各种负责人、各类资源的中介。比起厂里的订单量、生产情况和利润,他更关心今年还有没有什么科技新秀奖、奖金多少、媒体曝光度高不高、以及如何利用手里的资源向银行贷更多款。

在负责人的推荐和引导下,钱亮如愿以偿的拿到了某科技创业荣誉奖项,但100万的扶持奖金,刨开中介的,关系户的,剩下的并没有多少。钱的事一直都是钱亮在处理,我就没太多过问。通过一些关系,拉到更多扶持和资金,已经成了部分中小企业主的主业,生产反而成了配套的事。

慢慢的,园区内已经有一部分公司开始关门了。最先离场的有两类,一种从一开始就是空壳子,整个厂才几个人,圈地盖房再出租,或者去忽悠投资人投钱、套银行的钱,一旦利益到手或阴谋败露,就头也不回的跑路了。另一种是小型加工厂,前身是各种小作坊,它们处在整条食物链最底端,活做完了上家却迟迟不结算,开不出工资又没人继续干活,最终只能被大公司吞并或者直接破产。

事实上,我们的公司也处于被庞大订单量拖垮的危机之中。为了让公司表面上订单流水的数字足够好看,拿到更多的扶持或吸引风投,我们也走上了压价竞争这条路。尽管合作对象的规模越来越来大,交易额越来越高,但原材料和人员扩张等成本也在爆炸式增长,需要高额现金流的支撑。但由于一直以来利润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公司根本没有持续扩张的实力,也无法负荷如此庞大的订单量。

任务逾期、质量下滑、公司口碑受损,合作方再次合作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同时由于一些合作方自身周转困难,不断拖款欠款,上千万的款项拖了大半年还没有结清。

一方面,公司已经没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来偿还银行贷款了;另一方面,之前钱亮还签下了一批订单,等着购买原材料后开工。我回到深圳寻找资金救急,希望能渡过难关。但钱亮建议先搁置订单,遣散一部分员工,等他来运作,把公司卖掉。一直以来,钱亮在外面对自己的包装都很有技巧,加上公司近期漂亮的交易流水,卖掉套现也不是没有可能。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听闻风声的相关部门开始介入调查,说我们厂存在严重经营问题,经银行判定风险等级较高,要求近期内偿还贷款,且尾额不再享有降息特权。此外,由于我们这几年来无论是公司规模、在岗人数、还是税额,都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计划建设五栋楼的指标,至今还是只完成一栋,因此特批的土地也面临被回收。

没资金也没订单,他们又不让你倒闭,厂子就这么半死不活的挺着,还得交房租。还贷、违约赔偿、以资抵债,一系列操作之后,公司最终被当地接管。

“不是某个地区的问题,哪里都一样。有好处大家分,有困难自己解决。没什么勾结不勾结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自求多福吧。”

感谢杨光先生的分享。

文 | 南七道

采编 | 魚幺幺

南七道:南七道新媒创始人&CEO,虎嗅等年度作者,关注互联网和科技创业。公号南七道。


About Joyk


Aggregat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nks.
Joyk means Joy of geeK